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SARS留观患者初诊病历资料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威 贺蓓 +7 位作者 孙永昌 郑亚安 孙伯章 赵鸣武 姚婉贞 张福春 山耘 毛节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12-15,共4页
目的 :对 2 0 0 3年 4月 10日至 5月 12日我院SARS病房留观的全部 2 72例疑诊患者的初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这些初诊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按照卫生部《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和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 目的 :对 2 0 0 3年 4月 10日至 5月 12日我院SARS病房留观的全部 2 72例疑诊患者的初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这些初诊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按照卫生部《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和北京市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发布的《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确定留观病例 ,对病历记录的初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初诊留观病例的性别组成、年龄分布、职业构成、接触史及曾接受的治疗等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对初诊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及X线胸片表现进行了分析 ;初诊留观的 2 72例患者中 ,最终确定诊断为SARS者为 14 5例 (5 3.3% ) ,而 97例被排除 (35 .7% )。结论 :疑诊的SARS病例在初诊时 ,应综合、全面考虑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的表现 ,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 ;在留观过程中 ,根据病情变化不断修正初诊诊断 ,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SARS 初诊 病历资料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通知
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0-720,共1页
为更好地促进影像专业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推动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将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内容包括骨关节、腹盆腔、呼吸、心血管、头颈、中枢的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 为更好地促进影像专业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推动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将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内容包括骨关节、腹盆腔、呼吸、心血管、头颈、中枢的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届时将邀请多名业界资深专家进行精彩讲座。学习结束后颁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学分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坛通知 影像诊断 学术交流 影像专业 腹盆腔 北三环中路 通讯地址 日至 王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通知
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5-815,共1页
为更好地促进影像专业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推动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将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内容包括骨关节、腹盆腔、呼吸、心血管、头颈、中枢的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 为更好地促进影像专业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推动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将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内容包括骨关节、腹盆腔、呼吸、心血管、头颈、中枢的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届时将邀请多名业界资深专家进行精彩讲座。学习结束后颁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学分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 论坛通知 影像专业 学术交流 腹盆腔 北三环中路 通讯地址 王梓 日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通知
4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2-352,共1页
为更好地促进影像专业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推动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将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内容包括骨关节、腹盆腔、呼吸、心血管、头颈、中枢的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 为更好地促进影像专业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推动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将举办第四届"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内容包括骨关节、腹盆腔、呼吸、心血管、头颈、中枢的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届时将邀请多名业界资深专家进行精彩讲座。学习结束后颁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学分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 论坛通知 影像专业 学术交流 腹盆腔 北三环中路 通讯地址 王梓 日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SARS流行阶段放射科应急隔离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鸿宾 李选 +5 位作者 曲雯 沈韬 许峰 高东红 孙震 萧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86-88,共3页
目的 :结合SARS流行阶段综合性医院放射科应急隔离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阐明本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特点 ,总结本系统建设与使用的经验与实践效果 ,探讨应急信息系统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双机热备服务器 ,院内设立独立的网段 ,... 目的 :结合SARS流行阶段综合性医院放射科应急隔离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阐明本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特点 ,总结本系统建设与使用的经验与实践效果 ,探讨应急信息系统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双机热备服务器 ,院内设立独立的网段 ,文本信息采用TCP/IP协议传输 ,胸片图像采用DICOM图像传输与浏览技术 ,分别在被隔离的SARS门诊、摄片区以及放射科诊断区放置工作站。记录系统安装前后的全院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结果 :应急隔离放射科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疑似SARS的病例诊断过程远离非SARS隔离区 ,启用系统前后 ,院内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 :应急隔离系统的建设有效地控制了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 ;网络基础建设 ,软环境准备 (包括科室人员前期计算机使用培训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SARS 流行阶段 放射科 隔离 影像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 实践 医院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科应急隔离信息管理系统等隔离措施的应用与医务人员SARS感染率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鸿宾 李选 +3 位作者 曲雯 沈韬 许峰 高东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89-91,共3页
目的 :分析SARS疫区综合性医院中包括放射科应急隔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各种应急隔离措施的应用与院内医务人员感染趋势的关系。方法 :按时间段分组研究 ,宣布为疫区前的时间段为A组 ,采取普通防护措施 ;建立隔离区前的时间段为B组 (可... 目的 :分析SARS疫区综合性医院中包括放射科应急隔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各种应急隔离措施的应用与院内医务人员感染趋势的关系。方法 :按时间段分组研究 ,宣布为疫区前的时间段为A组 ,采取普通防护措施 ;建立隔离区前的时间段为B组 (可疑或者肯定诊断的患者仍然在放射科拍摄胸片 ) ;建立完善的应急隔离系统 ,包括放射科影像传输与报告系统的时间段为C组。记录每日各组医务人员感染 (确诊 )人数、院接触人数。结果 :A组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回归系数为 0 .0 0 0 5 4 5 ,P =0 .0 4。B组上升趋势较A组稍微下降 ,回归系数为0 .0 0 0 16 4 ,P =0 .14。C组上升趋势明显下降 ,回归系数为 0 .0 0 0 0 37,P =0 .0 2。结论 :在不同防护措施情况下 ,医务人员感染率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当采取普通的防护措施后 ,院内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上升的趋势与A组相比明显下降 ;而当进一步实行SARS隔离区措施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应急隔离 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 医务人员 SARS 感染率 相关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脊髓病MRI表现
7
作者 陈慧莹 孙兴文 +2 位作者 韩嵩博 袁慧书 张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0-1903,共4页
目的观察放射性脊髓病(RM)MRI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9例于手术切除肿瘤后接受放射治疗(放疗)而发生RM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平扫MRI中,9例RM均表现为脊髓肿胀、增粗,C1~T5水平均可受累,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脊髓水肿长... 目的观察放射性脊髓病(RM)MRI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9例于手术切除肿瘤后接受放射治疗(放疗)而发生RM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平扫MRI中,9例RM均表现为脊髓肿胀、增粗,C1~T5水平均可受累,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脊髓水肿长度30~178 mm,中位数90 mm;病变累及脊髓侧索8例、灰质9例、后索7例。4例接受增强扫描,RM病变均呈结节样或条片样中等程度强化,长度19~53 mm,其分布与手术区域相符。4例接受MRI随访,期间脊髓水肿范围逐渐缩小,或先扩大后缩小。结论RM主要MRI表现包括脊髓增粗、水肿,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部分呈结节样或条片样中等程度强化,强化部位与手术区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炎 放射治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对于指导微创手术和康复的意义
8
作者 孙建军 马千权 +11 位作者 尹晓亮 杨辰龙 张嘉 陈素华 吴超 谢京城 韩芸峰 林国中 司雨 杨军 邬海博 赵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况,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并精准设计手术切口和骶管后壁骨窗范围。于显微镜下验证术前分型的准确性,指导对应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骶管囊肿。术后复查神经根水肿情况、术腔是否有积液等,制定患者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便于患者顺利康复。结果:9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58例(63.0%)为内含神经根囊肿,29例(31.5%)为内无神经根囊肿,5例(5.4%)为混合型骶管囊肿。58例内含神经根囊肿的患者中,手术显微镜下复核影像临床分型的准确度可达96.6%(56/58),只有2例较大的单发囊肿、神经根在囊肿上极闪现被误认为内无神经根型。29例内无神经根的骶管囊肿患者中,显微镜下复核影像的准确度达100%。对12例复发骶管囊肿内部的神经根和漏口情况的判断准确度达到100%。术后1个月发现迟发性术腔积液2例,予以艾灸、泡澡等康复治疗,患者术后4~6个月积液消失。结论: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在术前可准确判断骶管囊肿的临床分型,指导手术精准执行,并个性化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临床分型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柳晨 王俊杰 +5 位作者 孟娜 刘晓光 姜亮 马永强 韩嵩博 袁慧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价值。方法:14例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化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术。置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置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价值。方法:14例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化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术。置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置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置入针排列方式种植粒子,粒子间距0.5~1.0cm。根据肿瘤大小及对放射线敏感程度置入粒子数范围26~145颗,粒子活度范围0.50~0.80mCi。术后即刻复查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验证。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病例随访1~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0个月。局部有效率50.0%,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26.0个月,1年、2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5%、50.0%和37.5%。中位生存时间11.0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41.7%和20.8%。神经功能保留率和恢复率分别为92.9%(13/14)和71.4%(10/14)。镇痛有效率和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11/14)和64.3%(9/14)。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不宜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患者的补充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125I粒子 脊柱肿瘤 转移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晓光 袁慧书 +3 位作者 刘忠军 王俊杰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收治的13例脊柱肿瘤患者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确定肿瘤对放疗敏感后应用125I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依术前的计算机模...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和初步结果。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5月对收治的13例脊柱肿瘤患者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确定肿瘤对放疗敏感后应用125I粒子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依术前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粒子置入的数量和三维间隔,2例术中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于残存肿瘤内置入粒子;11例于CT监测下经皮穿刺在肿瘤病灶内置入粒子。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4~11d起效,疼痛缓解9例(VAS评分<20mm),减轻4例(VAS评分20~40mm),疗效持续3~19个月。3例肿瘤生长得到抑制。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9个月死于肝脏衰竭,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16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他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存活。随访中无放射性脊髓神经病发生。结论:对于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术中无法全切而又对放疗敏感的脊柱肿瘤患者采用瘤体内置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保持生活质量、减少手术治疗并发症;是治疗晚期脊柱肿瘤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放射性 粒子 近距离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直肠癌: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的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柳晨 袁慧书 +3 位作者 王俊杰 孟娜 韩嵩博 马永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对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3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粒子植入间距0.5~1.0cm;术后即刻复查CT观察粒...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行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对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3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粒子植入间距0.5~1.0cm;术后即刻复查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验证。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9~136颗,粒子活度0.50~1.60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110~160Gy。随访3~75个月,局部有效率70.00%(21/30),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7.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0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62.7%,2年为47.1%,3年为47.1%。1年生存率30.9%,2年为13.3%,3年为6.6%。术前疼痛评分(6.32±2.15)分,术后评分(2.77±1.77)分,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术前(P<0.001),疼痛改善有效率100%(22/22)。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复发性直肠癌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是治疗直肠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复发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价值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房景超 郑园园 +1 位作者 王琳 陶立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4年1~9月122例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首次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 目的探讨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4年1~9月122例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首次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非增强高分辨MRI的资料,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由2名影像学医师分别对244支颈动脉的CTA、MRI图像进行狭窄程度测量,以CTA作为对照,以颈动脉狭窄率≥50%、≥70%和100%为界计算MR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以颈动脉狭窄率≥50%为界,MRI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是99.4%(161/162)、100.0%(82/82)、99.6%(243/244)、0.6%(1/162)、0.0%(0/82);以颈动脉狭窄率≥70%为界分别是100.0%(129/129)、100.0%(115/115)、100.0%(244/244)、0.0%(0/129)、0.0%(0/115);以颈动脉狭窄率100%为界,分别是100.0%(30/30)、99.5%(213/214)、99.6%(243/244)、0.0%(0/30)、0.5%(1/214)。不同影像学医师间CTA、MRI所测数值Kappa分析一致性极强(CTA:κ=0.967,P=0.000;MRI:κ=0.956,P=0.000)。结论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能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慢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
13
作者 高丽香 袁慧书 张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慢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脊柱慢性骨髓炎,其中18例合并、38例不合并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观察其CT及MRI表现。结果56例中,25例(25/56,44.64%)累及颈椎;累及脊柱单节段、2节段、... 目的观察脊柱慢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脊柱慢性骨髓炎,其中18例合并、38例不合并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观察其CT及MRI表现。结果56例中,25例(25/56,44.64%)累及颈椎;累及脊柱单节段、2节段、3节段及以上者占比分别为30.36%(17/56)、32.14%(18/56)及37.50%(21/56)。18例合并综合征患者中,11例(11/18,61.11%)3节段及以上脊柱节段受累,而38例未合并SAPHO患者中10例(10/38,26.32%)3节段及以上脊柱节段受累,前者高于后者(P<0.05)。全部56例中,16例(16/56,28.57%)合并压缩骨折,30例(30/56,53.57%)合并骨质增生,22例(22/56,39.29%)合并椎旁软组织肿胀,15例(15/56,26.79%)伴脊柱外受累;合并与未合并SAPHO综合征患者脊柱外受累者占比分别为72.22%(13/18)与5.26%(2/38),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脊柱慢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合并SAPHO综合征者多累及脊柱3个节段及以上,且多伴脊柱外累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髓炎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冲击伤影像学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4 位作者 袁慧书 潘诗农 陈伟 张连阳 夏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35,共9页
冲击伤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损伤。近年来,工程事故等爆炸所致的严重四肢冲击伤事件频发。另一方面,现代影像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影像检查在系统性评估四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肌肉、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的创伤... 冲击伤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损伤。近年来,工程事故等爆炸所致的严重四肢冲击伤事件频发。另一方面,现代影像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影像检查在系统性评估四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肌肉、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的创伤程度、临床干预及预后恢复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指导影像学在四肢冲击伤评估中的应用,我们组织我国影像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编撰本共识,以明确四肢冲击伤的影像诊断标准,并规范相关影像学分级评估原则及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四肢创伤 专家共识 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给药后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
15
作者 邹晶 高天姿 +10 位作者 汪洋 任蒙蒙 刘东阳 龙仁 成雨萌 刘萌 徐正仁 谢肇恒 吕鹏宇 袁兰 韩鸿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68,共7页
目的:探索^(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在不同脑区给药后,正常成年大鼠脑内及全身的药物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方法:使用鼠脑立体定位仪将SD大鼠固定,将体积为2μL、放射性活度... 目的:探索^(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经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在不同脑区给药后,正常成年大鼠脑内及全身的药物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方法:使用鼠脑立体定位仪将SD大鼠固定,将体积为2μL、放射性活度为3.7 MBq(100μCi)的^(99m)Tc-DTPA分别注入大鼠的尾状核区和丘脑区,使用小动物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不同时间显像,连续观察示踪剂的动态分布和消除规律。生物体内分布实验是在大鼠丘脑区和尾状核区注入^(99m)Tc-DTPA,4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尿液,取大脑、小脑、心、肝、脾、肺、肾,称重后用γ计数器测定其放射性强度。结果:^(99m)Tc-DTPA经脑ECS途径给药后,放射性分布浓聚于脑、肾和膀胱,左侧尾状核区给药的示踪剂优先向右侧小脑引流,右侧尾状核区给药的示踪剂优先向左侧小脑引流,尾状核区给药存在“对侧小脑优势引流”现象,而丘脑区给药后会优先向同侧小脑引流。给药4 h后,尿液、小脑和大脑出现高放射性摄取,其次是血液和肾,心、肝、脾、肺的放射性摄取值均较低,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结论:经脑ECS途径给药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给药方法,但不同脑区经该途径给药后的动态分布与消除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脑分区”的内容与意义,也为未来经脑ECS途径给药进行脑病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DTPA 细胞外间隙 组织间液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丽红 王俊杰 +7 位作者 袁惠书 冉维强 刘江平 田素清 李金娜 姜伟娟 姜玉良 王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Gy,分次剂量2.0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放射性^(125)I粒子 组织间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晨 袁慧书 +4 位作者 孟娜 姜玉良 马永强 曾祥柱 韩嵩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16例头颈部复发性肿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16例头颈部复发性肿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进针路径,粒子间距0.5~1.0cm,粒子活度0.50~0.80mCi。术后复扫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TPS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最小周边剂量范围为106~218Gy。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7~158颗(中位数44颗)。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月。局部有效率68.8%(11/16),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8.0月,平均生存时间25.9月。1年局部控制率67.7%,2年33.9%,3年33.9%。1年生存率76.7%,2年57.5%,3年57.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125I粒子 头颈部肿瘤 复发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8.0级地震伤员的四肢放射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忠 刘启榆 +4 位作者 林华 谢步东 王富春 郑卓肇 周西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分析5.12汶川8.0级地震中伤员四肢损伤类型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5月13日—5月27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就诊的1121例地震伤员中四肢检查的671伤员的放射学资料,其中平片检查668人,约1200处投照部位,CT检查19人23个部... 目的分析5.12汶川8.0级地震中伤员四肢损伤类型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5月13日—5月27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就诊的1121例地震伤员中四肢检查的671伤员的放射学资料,其中平片检查668人,约1200处投照部位,CT检查19人23个部位。结果446例伤员放射学检查为阳性,总阳性率约为66.47%,其中四肢单部位损伤为355例(52.91%),多个四肢损伤为91例(13.56%)。共有558个部位损伤,按发生率高低排列,依次为胫腓骨142例(25.45%),足踝113例(20.25%)、髋关节及股骨112例(20.07%),肘关节及尺桡骨54例(9.68%)、肱骨47例(8.42%),手腕38例(6.81%),肩关节36例(6.45%),锁骨16例(2.87%);按照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317例(56.81%),横行骨折102例(18.28%),关节脱位37例(6.63%),斜行骨折37例(6.63%),螺旋形骨折31例(5.56%),线形骨折17例(3.05%),嵌插骨折13例(2.33%),骺分离4例(0.72%)。结论地震造成四肢损害以下肢为主,骨折类型以粉碎性骨折及横行骨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放射学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特征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
19
作者 王夕江 郭炜 刘剑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anNEN)的CT和MRI特征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6例panNE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本研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 目的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anNEN)的CT和MRI特征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6例panNE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本研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9年第五版的分类和分级标准,将panNEN中的G1、G2、G3级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和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分别划分为低级别组(G1级NEN)和中高级别组(包括G2、G3级NEN和NEC)。对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灶的形态、位置、体积、囊实性质、CT特征(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相CT值、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的增强模式)、MRI特征[T1、T2加权MRI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b值=1000 s/mm^(2)图像的信号强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的信号强度],以及血管侵犯和肝转移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panNEN不同病理分级和病灶相关参数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AUC值的差异。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低级别组与中高级别组在肿瘤体积、肝转移和血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囊实性质和发生部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特征中,仅DWI和ADC图信号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体积、肝转移和血管侵犯是panNEN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后构建的模型预测panNEN中高级别组的AUC达0.861(95%CI:0.798~0.923),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83.3%。结论基于肿瘤体积、肝转移和血管侵犯的联合模型在术前能有效预测panNEN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中文胸片报告生成的疾病标注器
20
作者 王梦伟 颜瑞馨 +2 位作者 侯泽毅 郎宁 周修庄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5-1372,共8页
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中文胸片报告数据集的缺乏限制了中文胸片报告生成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构建中文胸片报告数据集时,专家准确地标注疾病耗时长成本高.另一方面,单一的自然语言生成指标通常用于评价生成报告与真实报告之间的相似性,而... 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中文胸片报告数据集的缺乏限制了中文胸片报告生成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构建中文胸片报告数据集时,专家准确地标注疾病耗时长成本高.另一方面,单一的自然语言生成指标通常用于评价生成报告与真实报告之间的相似性,而评价生成报告的临床正确性和有效性依赖于一个准确的疾病标注器(分类器).针对专家标注疾病耗时长成本高及疾病标注器缺乏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中文胸片报告生成的疾病标注器.该标注器利用双BERT结构分别处理诊断报告和临床信息,并通过疾病与身体部位的隶属关系构建层级标签学习算法,以提升文本分类性能.利用该疾病标注器,构建了一个包含51262例胸片报告样本的中文胸片报告数据集.最后,在专家标注的中文胸片报告子集上进行了实验和分析,验证了该疾病标注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标签分类 层级标签 BERT 中文胸片报告数据集 胸片报告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