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肺氧合在重症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郑慧萍 徐敏 +4 位作者 张喆 冯海波 吴松 傅元豪 宫一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6,162,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重症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7月使用ECMO支持治疗的FM 6例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35.7±9...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重症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7月使用ECMO支持治疗的FM 6例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35.7±9.3)岁。均采用股动静脉插管置入静脉-动脉ECMO(veno-arterial ECMO,V-A ECMO)的方式。结果 ECMO辅助(213.0±83.8)h。5例成功脱离ECMO,其中4例生存出院,1例虽脱离ECMO,但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严重脓毒症。4例出院患者随访6、18、20、5个月,均存活,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别为65%、66%、55%、71%。结论 ECMO可应用于因重症爆发性心肌炎引起难治心源性休克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重症爆发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滕哈乐 董建德 +2 位作者 李志坚 黄金洪 万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6期68-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1例,分为康复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康复治疗组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1例,分为康复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康复治疗组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5 d的6 min步行试验(6-MWT)和生存质量指标(SF-36)。结果①康复治疗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52%(2/21)]低于对照组[45.00%(9/2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康复治疗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疼痛、社会功能、活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康复治疗组住院时间[(7.51±2.34)d]明显短于对照组[(12.32±4.26)d],6-MWT[(496.7±73.0)m]明显长于对照组[(304.2±45.1)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康复训练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金洪 李志坚 +5 位作者 滕哈乐 董建德 支永辉 崔水森 高峰 万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5期73-74,80,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5月~2011年5月266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变化趋势及与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高胆红素血症与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266例患者心脏手术...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5月~2011年5月266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变化趋势及与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高胆红素血症与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266例患者心脏手术后有47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占17.6%,开始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术前患者胆红素升高明显相关,并明显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室治疗时间。结论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与术前患者胆红素升高相关,提示与术前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及心脏手术后胆红素负担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心脏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郑慧萍 徐敏 +2 位作者 万峰 张喆 冯海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8-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主动置入和术中/术后被动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高危 CA... 目的:探讨术前主动置入和术中/术后被动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高危 CABG 患者围手术期使用 IABP 90例资料,根据 IABP 置入的时机将患者分为 A、B 两组。A 组31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 组59例,术中或术后应用 IABP。比较2组围手术期表现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差异。结果与 B 组相比,A 组 ICU 停留时间短[(70.2±50.5)h vs.(123.2±95.8) h,t =-3.436,P =0.010];术后 IABP 支持时间(入 ICU 到 IABP 撤离)短[(21.8±13.9)h vs.(65.6±25.3)h,t =-10.576,P =0.000];术后房颤少[0%(0/31)vs.23.7%(14/59),P =0.002];术后急性肾损伤少[19.4%(6/31)vs.50.8%(30/59),χ2=8.398,P =0.004]。随访(30.0±12.3)月,MACCE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合理使用IABP,使 CABG 高危风险患者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钱敏 傅元豪 +1 位作者 凌云鹏 徐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择期MIDCABG 20例,术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分别实施PEEP递增法ARM,观察ARM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合水平的变化。结果T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5.983,P=0.000;t=15.983,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14.60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8.452,P=0.000;t=3.612,P=0.002),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4.055,P=0.001)。TLV时,ARM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1.011,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4);心脏指数显著下降(P=0.001),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ARM结束后均逐渐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1.535,P=0.000;t=11.535,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6.21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10.697,P=0.000;t=6.447,P=0.000),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8.556,P=0.000)。OLV时,ARM可引起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5.692,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0);ARM过程中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但ARM结束后5 min内均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对心脏指数无明显影响(F=2.817,P=0.069)。结论MIDCAB术中间断行PEEP递增法ARM可提高患者氧合水平,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对肺复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肺保护通气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金洪 高峰 +1 位作者 李志坚 万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8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选择性病例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OPCABG)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248例50岁以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术前均拟定行OPCABG,全...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选择性病例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OPCABG)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248例50岁以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术前均拟定行OPCABG,全身麻醉,正中开胸,取自身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等,心脏不停跳下对病变冠状动脉进行血管重建。根据患者年龄分为2组:年龄50~70岁为A组(n=164),年龄≥70岁B组(n=84),观察指标包括死亡率、并发症、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移植血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等。结果 A组术后输血量显著少于B组[0 ml(0~6400ml)vs.800 ml(0~2800 ml),Z=-4.606,P=0.000],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短于B组[11 h(3~118 h)vs.14 h(5~189 h),Z=-3.093,P=0.002],乳内动脉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60.4%(99/164)vs.90.5%(76/84),χ2=22.246,P=0.000],桡动脉使用率显著高于B组[60.4%(99/164)vs.11.9%(10/84),χ2=52.957,P=0.000],使用内镜血管取材率显著低于B组[56.7%(93/164)vs.72.6%(60/84),χ2=5.094,P=0.02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5.5%(9/164)vs.13.1%(11/84),χ2=4.336,P=0.037],余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OPCABG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德军 郑清 +2 位作者 郝兴海 李绯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ideo-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VACAB)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12年2~11月15例接受VACAB,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监护...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ideo-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VACAB)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12年2~11月15例接受VACAB,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指标。胸腔镜辅助下获取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以及行血管吻合时,采取右侧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结果手术时间(247.4±44.1)min,其中游离IMA时间为(70.5±13.3)min,OLV时间为(185.2±29.5)min。术中回收自体浓缩红细胞(110.3±25.6)ml,术中出血量(238.7±50.1)ml,术中均未使用库血。T1时点(胸腔镜辅助下获取IMA时)和T2时点(关胸时)CI分别为(2.4±0.3)L.min-1.m-2和(2.9±0.6)L.min-1.m-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220,P=0.000);T1时点和T2时点SVV分别为(17.0±3.5)%和(12.3±2.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540,P=0.000)。3例在OLV刚开始时出现SpO2下降,经左肺持续吹入氧气2 L/min及右肺加用5 cm H2O呼气末正压通气等处理后SpO2升至97%以上。在ICU的带管时间为(6.9±3.5)h。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2±2.3)d,围术期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充分重视胸腔镜下手术时循环和呼吸管理的特殊性,维护好OLV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和氧供需平衡,以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左主干病变冠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坚 黄金洪 +6 位作者 滕哈乐 董建德 支永辉 崔水森 高峰 沈冬炎 万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所有病例由同一团队施行OPCAB,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术后各项指标及早期死亡率。结果左主干病变组4例因术中搬动心脏出现血流动力学极度不稳定转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手术,两组人均搭桥数为3.02支,人均搭桥数左主干组较非左主干组高,主要集中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血量、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术中转CPB手术比例左主干组高,乳内动脉使用率非左主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是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包括IABP和CPB,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降解物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方婧伟 李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815-817,共3页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心瓣膜常用人工基质材料--明胶发生降解后的产物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 利用酶组合技术制备明胶降解物(gelatin hydrolysate, GH),采用超滤的方法分离出低分子量明胶降解物组分(g...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心瓣膜常用人工基质材料--明胶发生降解后的产物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 利用酶组合技术制备明胶降解物(gelatin hydrolysate, GH),采用超滤的方法分离出低分子量明胶降解物组分(gelatin hydrolysate fraction, GHF),用于5只SD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 结果 ①GHF对细胞增殖作用的浓度效应:在0.125~1.0 mg/ml浓度范围内,GHF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0.25 mg/ml时,细胞增殖率最大,达到(47.54±16.35)%;②GH与GHF对细胞增殖影响比较:GH与GHF均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在浓度为0.25 mg/ml时,促细胞增殖作用无显著差异[(27.04±15.21)% vs (39.22±15.55)%, P=0.177];③GH与GHF对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影响比较:GHF组第3天时Ⅰ型胶原分泌量为(28.06±5.60)pg/105,与空白对照的(18.24±4.52)pg/10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6),而GH组直至第6天时Ⅰ型胶原蛋白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03). 结论 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明胶降解物GH与GHF均具有促进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分子量较小的GHF还具有促进细胞I型胶原分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降解物 真皮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河清 唐谦 张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296-300,共5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aonicdissection,AAD)是指管壁存在基础结构病变的主动脉内膜发生突然撕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中,将主动脉壁分成两层。AAD起病急、进展快,是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H0ward等从2002—2012年对92728人进...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aonicdissection,AAD)是指管壁存在基础结构病变的主动脉内膜发生突然撕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中,将主动脉壁分成两层。AAD起病急、进展快,是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H0ward等从2002—2012年对92728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4-7/10万人,患者到达医院前的死亡率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标志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技术筛选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标记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河清 张喆 +3 位作者 唐谦 郑楠 杨波 万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54-657,672,共5页
目的 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比较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筛选并验证潜在的夹层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 前期预实验收集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各3份,进行非标记蛋白组学检测,筛选... 目的 应用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比较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筛选并验证潜在的夹层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 前期预实验收集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各3份,进行非标记蛋白组学检测,筛选出差异蛋白.之后收集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各9份,对目标蛋白进行Elisa验证,同时收集夹层与正常动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验证.结果 谱图计数(spectral counts)共鉴定出648种蛋白,其中夹层组较健康人组升高4倍的蛋白有12种.对其中升高明显的纽蛋白(vinculin)进行Elisa验证,夹层组[n=9,(1366.95±394.85)pg/ml]与心梗组[n=9,(2656.91 ±531.98) pg/ml]、健康人组[n=9,(3949.37±314.61)pg/ml] (P<0.05)相比并没有升高;免疫组化发现主动脉发生撕裂部位的纽蛋白(vinculin)分布较未发生撕裂部位密集.结论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寻找AAD循环标志物的一种有效手段.纽蛋白可能参与AAD的发病过程,是一种具有研究价值的AAD潜在循环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非标记定量蛋白组学 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封云震 张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心血管疾病仍为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其中心力衰竭为重要病因之一。本文针对治疗心力衰竭的机械辅助设备,通过回顾近年来发表有关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文献,综合评述了体外膜肺氧合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简述了其发展历史,介绍了基本结构和... 心血管疾病仍为我国疾病死亡率首位,其中心力衰竭为重要病因之一。本文针对治疗心力衰竭的机械辅助设备,通过回顾近年来发表有关体外生命支持设备的文献,综合评述了体外膜肺氧合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简述了其发展历史,介绍了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归纳了它们的工作特点及优劣点。重点对比了在实际临床中二者联合应用效果,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