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媛 郭歌 +4 位作者 蔡嘉庚 蔡珠兰 吴岑岑 赵鹏辉 祖凌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指距离冠状动脉壁血管直径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其可以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行双向通讯,调节局部冠状动脉炎症。PCAT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价值在多项研究中已得到验证。因此,本文就PCAT与冠状动脉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冠心病预后关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脂肪衰减指数 冠状动脉炎症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对心脏交感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陈吉淳 赵明明 +2 位作者 刘爱明 张幼怡 肖晗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AMP活化的蛋白质激酶(AMPK)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可调节细胞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素受体的过度激活,促进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AMPK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心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AMP活化的蛋白质激酶(AMPK)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感受器,可调节细胞应激反应。交感肾上腺素受体的过度激活,促进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AMPK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心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受体 AMP活化的蛋白质激酶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乳内动脉桥血管血流储备功能异常与运动平板试验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杰莉 李昭屏 +2 位作者 张喆 李丹 刘丽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血流储备功能(CFR)异常与运动平板试验(TET)阳性间的关系。方法:入选LIMA为左前降支桥血管的CABG后的患者73例,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LIMA桥血管CFR,并进行TET检查。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血流储备功能(CFR)异常与运动平板试验(TET)阳性间的关系。方法:入选LIMA为左前降支桥血管的CABG后的患者73例,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LIMA桥血管CFR,并进行TET检查。73例患者完成超声心动图的CFR检查,56例(76.7%)完成TET检查。以56例完成LIMA血管桥CFR测定和TET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FR进行分组,分为CFR≤2组(n=12)和CFR>2组(n=44)。结果:CFR≤2组的劳力性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CFR>2组(50.0%vs 13.6%,P<0.01),CFR≤2组的TET阳性率明显高于CFR>2组(50.0%vs20.5%,P<0.05)。以TET作为评价心肌缺血客观标准,TET阳性组CFR≤2发生率高于阴性组(40.0%vs 14.6%,P=0.04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桥血管CFR≤2是TET阳性的影响因素(P=0.044)。结论:CABG后桥血管CFR≤2的患者TET阳性比例较高,桥血管CFR≤2是TET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CABG后桥血管CFR≤2的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运动平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发病和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莹 徐伟仙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77-80,共4页
职业紧张是指当工作要求与工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满足时发生的有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冠心病在工作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大约60%~80%的患者病后需回归工作岗位。因此,探讨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关系对... 职业紧张是指当工作要求与工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不满足时发生的有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冠心病在工作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大约60%~80%的患者病后需回归工作岗位。因此,探讨职业紧张与冠心病的关系对预防冠心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冠心病 冠心病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微循环阻力指数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方芳 梁芙萌 +3 位作者 李楠 王晓晓 韩江莉 郭丽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anterior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 目的: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anterior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与1年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eft ventricular adverse remodeling,LVA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前壁STEMI并行PPCI患者,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量IMR。利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峰值评估梗死面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1 d和1年时评估超声心动图,将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较基线增加≥20%定义为LVAR。结果:共入选4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2.4)岁。根据IMR正常参考值将患者分为两组,IMR>25(n=23)组较IMR≤25组(n=20)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率(95.7%vs.65.0%,P=0.029)更高,血清CK峰值水平更高[4090(383,15833)vs.1580(396,5583),P=0.004],室壁瘤发生率更高(30.4%vs.5.0%,P=0.021)。MI后1 d两组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0±18.8)mL vs.(115.0±23.6)mL,P=0.503],而1年后IMR>25组LVEDV明显高于IMR≤25组[(141.5±33.7)mL vs.(115.9±27.9)mL,P=0.018]。IMR>25组LVAR发生比例更高(47.4%vs.11.8%,P=0.024)。二元Logistics回归显示IMR[B=0.079,exp(B)(95%CI)为1.082(1.018~1.149),P=0.011]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B=1.610,exp(B)(95%CI)为5.005(1.380~18.152),P=0.014]是患者MI后1年发生LVAR的预测因素,IMR对1年后发生LVAR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749,P=0.019),IMR>29为良好的临界点,敏感性81.8%,特异性68.0%。结论:STEMI患者PPCI术后即刻测定IMR可以反映微血管功能,而微血管功能障碍是STEMI后1年左心室不良重构的有力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循环阻力指数 左心室不良重构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力学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跃申 于海奕 +1 位作者 徐明 高炜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众多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力学调控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异常的力学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众多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力学调控机制发挥重要作用。异常的力学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因此明确冠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冠心病的力学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流体力学由于其获取参数便利和相对无创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等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功能学指标,也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本文对计算流体力学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计算流体力学 剪切力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芙萌 王方芳 唐熠达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由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的诊疗指南,因此本文重点回顾并总结其流行病...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由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升高。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的诊疗指南,因此本文重点回顾并总结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 多因素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 脂蛋白脂肪酶 三酰甘油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BG术前超声四维心肌应变和LVEF与术后1年LVEF相关性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丹 冯杰莉 +1 位作者 张喆 李昭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左室四维心肌应变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1年LVEF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9月41例缺血性心肌病行CABG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左室四维心肌应变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1年LVEF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9月41例缺血性心肌病行CABG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室四维心肌应变成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术前四维心肌应变和LVEF与术后1年LVEF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ABG术后1年LVEF较术前有明显提高[(46.63±13.68)%vs.(40.41±10.60)%,t=-5.119,P=0.000]。术前四维整体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面积应变与术后1年LVEF均具有良好相关性(r=-0.502、-0.425、0.500、-0.458),术前LVEF与术后1年LVEF也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4)。以术后LVEF为主要终点评价指标,术前LVEF与CABG术后1年LVEF的相关性(r=0.824)优于术前四维心肌应变指标(r绝对值0.425~0.502)。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ABG术前左室四维心肌应变与术后1年LVEF具有高度相关性,与术前LVEF结果一致。四维长轴应变与1年后LVEF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心肌应变 缺血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伴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少敏 孙超 +2 位作者 王新宇 张媛 刘书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2-1006,共5页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以右心室心肌被纤维和脂肪组织替代为病理特征,约50%的患者双心室受累[1]。西方人群该病患病率约为1/5000~1/1000,临床比较少见。...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以右心室心肌被纤维和脂肪组织替代为病理特征,约50%的患者双心室受累[1]。西方人群该病患病率约为1/5000~1/1000,临床比较少见。在该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出现心律失常、右心室结构及功能异常以及全心衰竭等临床表现,是35岁以下人群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重要原因之一[2]。该病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特征,但房性心律失常同样很多见,长时间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本文报告1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ARVC伴发房性心动过速,并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 房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鹏 郑乐民 祖凌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在没有明显心肌缺血和高血压的情况下,糖尿病发生心衰的风险也明显增高,这些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称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在没有明显心肌缺血和高血压的情况下,糖尿病发生心衰的风险也明显增高,这些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称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目前有关DCM发病机制的学说众多,而巨噬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下降、极化的改变等,最终可引起心肌的纤维化和心力衰竭。我们总结了目前DCM中巨噬细胞的参与机制,从而探讨潜在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巨噬细胞 纤维化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影像技术指导支架内血栓预防及机制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蕾 汪宇鹏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5期421-424,共4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以血管内超声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为代表的腔内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腔内影像技术对支架内血栓预防及机制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脏结构及功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志鹏 冯杰莉 +4 位作者 赵威 冯新恒 王启荣 王新宇 徐顺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脏结构和功能。方法:纳入28名专业女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组,年龄25.2±3.4岁,技术等级专业二级以上,运动年限14.2±3.4年;选取28名年龄、体表面积(BSA)相匹配的长期静坐健康女...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脏结构和功能。方法:纳入28名专业女子足球运动员为研究组,年龄25.2±3.4岁,技术等级专业二级以上,运动年限14.2±3.4年;选取28名年龄、体表面积(BSA)相匹配的长期静坐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BSA矫正后女子足球运动员主动脉根部径、主肺动脉内径、左房前后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中段横径、右室舒张末期基底段横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增大(P<0.01);右室舒张末期上下径增大(P<0.05);舒张末期前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后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室壁厚度,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均增加(P<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增大(P<0.01),二尖瓣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增大(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减小(P<0.01)。结论:运动员左室壁厚度和心肌质量增加,左右心室增大,为运动的良性适应性反应,运动对右心室的重塑较左心室更为显著。超声心动图在运动员心脏监测中有优势,可用于指导科学训练和医学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心脏 女子足球运动员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四链体的RNA调控机制及生物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津晶 徐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7-413,共7页
G-四链体是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在DNA复制、转录、基因重组、基因稳定性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真核细胞RNA上存在丰富的G-四链体结构,并且该结构参与调控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的生物合成。深入探讨RNA G-四链体的作... G-四链体是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在DNA复制、转录、基因重组、基因稳定性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真核细胞RNA上存在丰富的G-四链体结构,并且该结构参与调控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的生物合成。深入探讨RNA G-四链体的作用及机制有望为生物的进化和病理生理过程提供新的见解。本文将针对G-四链体对RNA的调控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MRNA 非编码RNA 调控机制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受体介导ROS产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显达 张幼怡 肖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2-537,共6页
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和心衰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交感应激常导致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加。在生理情况下,ROS在调节心脏发育、心肌... 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和心衰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交感应激常导致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加。在生理情况下,ROS在调节心脏发育、心肌细胞成熟、钙离子流、兴奋-收缩偶联和血管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而在病理情况下,ROS生成或代谢失控,引起ROS水平升高,进而导致DNA、蛋白质和脂类发生氧化损伤,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乃至细胞死亡[2]。因此,过多ROS的产生是心肌肥厚、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糖尿病心肌病等病理性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应激 肾上腺素受体 活性氧簇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在异丙肾上腺素介导 脂肪分解中的作用
15
作者 程扣辉 姜允奇 +4 位作者 王文景 李文奇 李子健 马鑫 冯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研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Src)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脂肪分解中的作用。方法将10周龄的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ISO组和ISO+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PP1)组。检测各组小鼠的附睾脂肪重量,苏木精和伊红(... 目的研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肉瘤病毒蛋白(Src)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脂肪分解中的作用。方法将10周龄的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ISO组和ISO+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PP1)组。检测各组小鼠的附睾脂肪重量,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附睾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基因--脂肪组织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及脂肪合成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蛋白脂肪酶(LPL)的mRNA表达。3T3-L1脂肪细胞处理分为3组:对照组、ISO组和ISO+PP1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Src的磷酸化变化。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的附睾脂肪重量减少,脂肪细胞大小显著降低(均为P<0.001);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SO组脂肪分解基因ATGL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脂肪合成基因PPARγ和LPL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均为P<0.01)。此外,在动物实验中我们证实了Src在脂肪分解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ISO组比较,ISO+PP1组小鼠的附睾脂肪重量(P<0.05)及脂肪细胞大小(P<0.001)均明显增加;qPCR结果显示,与ISO组相比,ISO+PP1组脂肪分解基因ATGL的mRNA表达下降(P<0.01),脂肪合成基因PPARγ(P<0.01)和LPL的mRNA表达上升。细胞实验结果表明,ISO能显著增加Src的磷酸化(P<0.05),且可被PP1有效抑制(P<0.01)。结论在实验动物体内,ISO诱导脂肪分解依赖Src激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肉瘤病毒蛋白Src 脂肪分解 附睾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