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诊疗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作者 北京市妇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郭红燕 +6 位作者 贺豪杰 韩钦 吴章鑫 李圆 尚春亮 刘齐雨 刘忠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1-328,共8页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传统疗法之后的一种新型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良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因其创伤小,特异性高,对重要脏器的功能和外观具有保护作用,已逐渐应用于各类妇科疾...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传统疗法之后的一种新型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良性疾病及肿瘤的治疗。因其创伤小,特异性高,对重要脏器的功能和外观具有保护作用,已逐渐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的诊疗。目前光动力诊疗用于妇科疾病的临床循证医学数据相对有限,缺乏临床诊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光动力治疗 专家共识 PDT 妇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例子宫内膜癌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坤 郭红燕 韩劲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497,508,共4页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首次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前次手术为标准的系统分期手术,接受再次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复发,并进行随访的患者...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首次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前次手术为标准的系统分期手术,接受再次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复发,并进行随访的患者共2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首次确诊内膜癌的中位年龄为52岁(44~63岁),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54.5%,12/22)。子宫内膜样腺癌18例(81.8%),浆液性腺癌3例(13.6%),透明细胞癌1例(4.5%)。子宫肌层受累情况:局限于黏膜内0例,肌层浸润<1/2 14例(63.6%),肌层浸润>1/2 7例(31.8%),肌层浸润达浆膜层1例(4.5%),穿透浆膜层0例;淋巴结阳性4例(18.2%),均为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阴性。术后病理分期FIGOⅠA期12例(54.5%),ⅠB期5例(22.7%),Ⅱ期1例(4.5%),ⅢC_1期4例(18.2%)。中位肿瘤复发时间4年(1.5~7年),均无明显自觉症状,血清CA125升高12例(54.5%),超声或CT发现局部肿块9例(40.9%),体检胸部X线片发现肺占位1例(4.5%)。盆腔内复发14例(63.6%),腹膜后髂血管周围淋巴结复发6例(27.3%),前腹壁腹膜外转移合并肺转移复发1例(4.5%),肺转移复发1例(4.5%)。3例接受Lynch综合征筛查,其中2例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复发病例中,肿瘤肌层浸润较常见,复发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盆腔内复发为最常见的复发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复发 肌层浸润 盆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病变2级患者宫颈冷冻治疗效果:106例1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游珂 郭艳利 +1 位作者 耿力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病变2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 2,CIN2)患者宫颈冷冻治疗1年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106例因CIN2行宫颈冷冻治疗并随访1年的病例,治疗后6、12个月使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病变2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 2,CIN2)患者宫颈冷冻治疗1年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106例因CIN2行宫颈冷冻治疗并随访1年的病例,治疗后6、12个月使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联合筛查随访,对其中任一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指导下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活检病理结果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CIN2)为病变持续,HSIL(CIN3)及以上为病变加重。结果随访中TCT及HPV均阴性48例(45.3%),TCT异常[非典型鳞状上皮,意义不明(atypical squamous cell,undetermined significant,ASC-US)及以上]且HPV阳性21例,TCT异常6例,HPV阳性31例。58例TCT或HPV任一阳性者行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炎症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45例,HSIL(CIN2)10例,无进展至CIN3及以上者。CIN2持续率9.4%(10/106)。随访中TCT异常对CIN2持续的阳性预测值为22.2%(6/27),HPV阳性对CIN2持续的阳性预测值为19.2%(10/52)。不同HPV持续型别中HPV16伴其他12种阳性的多重感染者CIN2持续率最高[50.0%(3/6)]。结论宫颈冷冻治疗对于CIN2是有效治疗手段,尤其有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冷冻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小静 王彦洁 +2 位作者 王宇 杨欣 李晓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5-919,共5页
目的目前认为内质网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其应激反应在高血压心血管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通过建立衣霉素及二硫苏糖醇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 目的目前认为内质网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其应激反应在高血压心血管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通过建立衣霉素及二硫苏糖醇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凋亡模型,探讨17-β雌二醇对衣霉素/二硫苏糖醇诱导HUVECs ERS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前期已确定10μmol/L衣霉素处理细胞10 h或2 mmol/L二硫苏糖醇处理细胞8 h为诱导细胞ERS凋亡最佳浓度和时间。浓度为10-8mol/L的17-β雌二醇对ERS的保护作用最明显。根据是否用衣霉素/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和G15)处理进行如下分组:1空白对照A、B组;2衣霉素/二硫苏糖醇组;3衣霉素/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组;4衣霉素/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ICI组;5衣霉素/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G15组;6衣霉素/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ICI+G15组。Western blot检测ERS诱导凋亡的标志分子GRP78、剪切的caspase 12及CHOP的表达,及Hochest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A、B组比较,衣霉素/二硫苏糖醇组GRP78、caspase-12和CHOP的表达升高(P<0.05);与衣霉素组比较,衣霉素+17-β雌二醇组GRP78、caspase-12和CHOP的表达均下降(6.80±1.07 vs4.01±0.46,1.54±0.32 vs 0.88±0.10,1.91±0.37 vs 0.91±0.02,P<0.05);与衣霉素+17-β雌二醇组比较,衣霉素+17-β雌二醇+ICI组CHOP表达升高(0.91±0.02 vs 0.96±0.02,P<0.05),衣霉素+17-β雌二醇+G15组GRP78、caspase-12表达升高(4.01±0.46 vs 5.25±0.80,0.88±0.10 vs 1.02±0.07,P<0.05),衣霉素+17-β雌二醇+ICI+G15组GRP78、caspase-12和CHOP的表达升高(P<0.05)。与二硫苏糖醇组比较,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组GRP78和CHOP表达均下降(1.81±0.08 vs 1.30±0.14,1.00±0.13 vs 0.51±0.01,P<0.05);与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组比较,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ICI组GRP78和CHOP的表达下降(P<0.05),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G15组GRP78表达升高(P<0.05),二硫苏糖醇+17-β雌二醇+ICI+G15组GRP78、caspase-12和CHOP的表达升高(P<0.05)。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与Western blot的结果一致。结论 17-β雌二醇可抑制衣霉素/二硫苏糖醇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RS引起的凋亡,雌激素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保持ERS的稳态,进而保护心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内质网应激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切除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璐芳 李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1-574,共4页
本文报道2例年轻未婚女性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经腹腔镜成功切除。病例1:16岁,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继发闭经,发现左卵巢囊实性肿物5.3 cm×4.5 cm,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腹膜后的闭孔窝合并残角子宫畸形;例2:25岁,体检发现右侧卵巢包块,术... 本文报道2例年轻未婚女性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经腹腔镜成功切除。病例1:16岁,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继发闭经,发现左卵巢囊实性肿物5.3 cm×4.5 cm,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腹膜后的闭孔窝合并残角子宫畸形;例2:25岁,体检发现右侧卵巢包块,术中见骶骨右前方腹膜后囊实性肿物8 cm×6 cm。2例术前均诊断为卵巢囊实性肿物而行腹腔镜探查,术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神经鞘瘤,均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腹腔镜手术完整切除。病例1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150 ml;病例2术中出血600 ml,手术时间166 min,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诊断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我们认为腹腔镜手术切除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完整切除肿瘤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神经鞘瘤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的分型与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肖彤(综述) 郭红燕(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子宫内膜的内陷、上皮化生和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内侵等学说,分型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分型、超声分型及磁共振成像分型等。磁共振成像将子宫腺肌病分为内源型、外源型、腺肌瘤型和...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子宫内膜的内陷、上皮化生和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内侵等学说,分型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分型、超声分型及磁共振成像分型等。磁共振成像将子宫腺肌病分为内源型、外源型、腺肌瘤型和其他型,不同亚型可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来源及发病机制,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伴随疾病和分子机制等也存在差异。但现有的分型方法无法很好地与临床特征、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等相关联,目前仍缺乏对子宫腺肌病分型的共识。需进一步对子宫腺肌病的分型进行研究,以期与疾病的临床特征和严重程度相关联,并指导治疗及预后。同时,对不同分型的子宫腺肌病的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发病机制 分型 异质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 B1和Rel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女性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红丽 刘莹 郭红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42-4150,共9页
背景炎症与肿瘤关系密切,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重要的炎症通路之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疾病易感性亦存在重要关联,p50/p65复合体是NF-κB信号通路中调节靶基因转录的重要分子。目的探讨NF-κB1、Rel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女... 背景炎症与肿瘤关系密切,核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重要的炎症通路之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疾病易感性亦存在重要关联,p50/p65复合体是NF-κB信号通路中调节靶基因转录的重要分子。目的探讨NF-κB1、Rel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女性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以期从分子水平为卵巢上皮性癌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2月选取1999—2010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医院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汉族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86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与病例组年龄匹配的在上述医院体检健康的汉族女性302例为对照组。提取研究对象DNA,利用Hap Map数据库中中国北京汉族人群(CHB)NF-κB1、RelA基因包含两端2 kb邻近区域的全部SNPs位点的基因分型数据,选择SNPs位点,NF-κB1基因共确定了4个SNPs位点,分别是rs3774934(A/G)、rs3774938(A/G)、rs230510(A/T)、rs909332(A/T);RelA基因共确定了3个SNPs位点,分别是rs10896027(C/G)、rs7119750(C/T)、rs11820062(C/T)。采用Taq Man探针法对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数据,构建单倍域图,推断每例研究对象的单体型、双体型情况。结果对照组rs3774934、rs3774938、rs230510、rs909332、rs10896027、rs7119750、rs11820062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NF-κB1基因rs3774934、rs3774938、rs23051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F-κB1基因rs909332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F-κB1基因rs909332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F-κB1基因rs3774934、rs3774938、rs230510、rs909332位点基因型均不是卵巢上皮性癌的影响因素(P>0.05);NF-κB1基因单体型均不是卵巢上皮性癌的影响因素(P>0.05);NF-κB1基因双体型GA-GA是卵巢上皮性癌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RelA基因rs10896027、rs7119750、rs1182006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elA基因rs10896027、rs7119750、rs11820062位点基因型均不是卵巢上皮性癌的影响因素(P>0.05);RelA基因单体型不是卵巢上皮性癌的影响因素(P>0.05);RelA基因双体型CC-CC是卵巢上皮性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F-κB、RelA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女性卵巢上皮性癌易感性具有一定关系,NF-κB1基因双体型——rs3774934(G>A)和rs3774938(A>G)的GA-GA、RelA基因双体型——rs7119750(C>T)和rs11820062(C>T)的CC-CC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汉族 NF-κB RE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