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被引量:19
1
作者 乔杰 李红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2,共2页
在世界范围内,约10%~15%的育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困扰。自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呈蓬勃发展之势,并由此引发相关领域在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快速进展。但至今,ART的成功率并不理想,且进步... 在世界范围内,约10%~15%的育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困扰。自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呈蓬勃发展之势,并由此引发相关领域在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快速进展。但至今,ART的成功率并不理想,且进步缓慢。探讨影响ART成功率的因素,并予以相应的改进,以改善ART成功率是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选择适宜的促排卵方案、深入研究导致不孕症的病因、降低ART的并发症,将有助于ART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不育 女(雌)性 排卵诱导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与出生缺陷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婷(综述) 乔杰(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2-445,共4页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否增加或引发出生缺陷目前尚无定论,但ART婴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与自然妊娠或许不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于ART助孕过程如促排卵、胚胎培养液、培养时长等对子代的不利影响。ART与印迹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也...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否增加或引发出生缺陷目前尚无定论,但ART婴儿出生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与自然妊娠或许不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于ART助孕过程如促排卵、胚胎培养液、培养时长等对子代的不利影响。ART与印迹疾病的风险近年来也受到很多关注。此外,引发不孕的疾病本身也可能导致出生缺陷。应当强调,大多数ART婴儿是健康的。未来应更好地探索ART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改进现有ART治疗方法,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雌)性 生殖技术 辅助 先天畸形 染色体畸变 基因组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在葡萄胎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婧祎 刘岩 智旭(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09-215,共7页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产科疾病,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主要特征是绒毛水肿变性。现阶段葡萄胎的诊断和分类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但是,葡萄胎分类复杂且病因不清楚,且复发性葡萄胎再发风险较高,很难...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产科疾病,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主要特征是绒毛水肿变性。现阶段葡萄胎的诊断和分类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但是,葡萄胎分类复杂且病因不清楚,且复发性葡萄胎再发风险较高,很难预防。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尤其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可以应用于体外获取胚胎并予以评估。然而,由于现阶段对葡萄胎这一疾病了解的局限性,辅助生殖技术在葡萄胎患者中的应用依旧较局限。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葡萄胎患者,特别是复发性葡萄胎患者,建议给予再生育指导。综述葡萄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以及遗传学特点,并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在复发性葡萄胎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NLR蛋白质类 生殖技术 辅助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术后胚胎移植活产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馨雨 杨硕 +5 位作者 陈茜 宋雪凌 杨艳 张佳佳 马彩虹 李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胚胎移植助孕活产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胚胎移植共643例资料。比较术后治疗方案及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胚胎移植助孕活产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胚胎移植共643例资料。比较术后治疗方案及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以活产率为主要终点指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活产的因素。结果643例中,宫腔粘连为轻度20.5%(132/643),中度63.6%(409/643),重度15.9%(102/643)。宫腔镜术后至第一周期胚胎移植的中位时间为126(73,225)d。临床妊娠率32.7%(210/643),活产率24.7%(159/6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26,95%CI:0.880~0.974,P=0.003)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OR=1.188,95%CI:1.030~1.370,P=0.018)是活产的预后因素。轻度粘连组和中度粘连组中年龄增大活产率显著降低(P=0.004、0.018),重度粘连组随着年龄增加活产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526)。术后雌激素用量、人工周期数目、手术与移植间隔时间、新鲜或冻融胚胎移植、移植的胚胎类型对活产无显著影响。结论年龄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是宫腔粘连术后胚胎移植活产的预后因素。宫腔粘连术后新鲜胚胎移植或冻融胚胎移植、术后至胚胎移植间隔时间对活产结局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活产率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早期妊娠减胎术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蕊 李蓉 +2 位作者 刘平 陈新娜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早孕期(≤12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多胎妊娠胚胎减灭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早孕期经阴道减胎341例资料,应用超声引导胚胎抽吸减胎法181例,KCl心搏区注射减胎法160例。选择2007年7月~... 目的探讨早孕期(≤12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多胎妊娠胚胎减灭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早孕期经阴道减胎341例资料,应用超声引导胚胎抽吸减胎法181例,KCl心搏区注射减胎法160例。选择2007年7月~2008年7月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后双活胎妊娠215例和单活胎妊娠538例作为对照,与减胎后双胎及单胎妊娠者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胚胎抽吸减胎法与KCl心搏区注射减胎法相比,减胎孕周小[(47.8±3.1)d vs.(60.0±8.0)d,t=-10.249,P=0.000],流产率低[7.7%(14/181)vs.15.6%(25/160),χ2=5.220,P=0.022],两种方法术后未流产病例分娩孕周、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儿畸形率相似(P〉0.05)。三胎减为双胎妊娠者与IVF-ET术后双胎妊娠者比较,流产率高[13.7%(22/161)vs.7.0%(15/215),χ2=4.641,P=0.031],新生儿出生体重低[(2479.4±579.9)g vs.(2594.2±464.6)g,t=-2.011,P=0.045],但早期流产率、分娩孕周及早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双胎减为单胎妊娠者与IVF-ET术后单胎妊娠者比较,流产率、早期早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双胎减胎组早产率增高[14.8%(9/61)vs.6.6%(31/472),χ2=4.103,P=0.043],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IVF-ET术后单胎妊娠者[分娩孕周(38.0±2.1)周vs.(38.5±1.4)周,t=-2.662,P=0.008;新生儿体重(3042.9±527.6)g vs.(3340.8±478.9)g,t=-4.801,P=0.000],但减胎组平均分娩孕周也达到38周,新生儿平均体重〉3000 g。而双胎减为单胎组与未减胎双胎比较,分娩孕周明显增加[(38.0±2.1)周vs.(36.6±1.7)周,t=5.270,P=0.000],早产率明显降低[14.8%(9/61)vs.44.5%(89/200),χ2=17.638,P=0.000],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增高[(3042.9±527.6)g vs.(2594.2±464.6)g,t=6.744,P=0.000]。结论早孕期可以行经阴道抽吸减胎法者较须KCl胎心搏动区注射法减胎者结局更优,选择适当的减胎时机对保证手术安全至关重要。早孕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多胎妊娠胚胎减灭术是多胎妊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胎妊娠胚胎减灭术 早孕期 经阴道 胚胎抽吸减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蜕膜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嘉 杨艳 +2 位作者 杨蕊 宋雪凌 马彩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蜕膜息肉切除术的妊娠结局和手术安全性,特别是宫腔镜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因妊娠合并蜕膜息肉行息肉切除术54例资料。自然妊娠24例,辅助生育技术助孕30例。手术孕周5.3~24.3周,(11.8±5.7)周... 目的探讨妊娠期蜕膜息肉切除术的妊娠结局和手术安全性,特别是宫腔镜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因妊娠合并蜕膜息肉行息肉切除术54例资料。自然妊娠24例,辅助生育技术助孕30例。手术孕周5.3~24.3周,(11.8±5.7)周。75.9%(41/54)有阴道出血,出现症状到手术间隔时间6 h~3个月。息肉直径0.8~8 cm,(2.93±1.60)cm。当存在以下3种情况之一时建议手术治疗:(1)有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多症状;(2)息肉直径≥3 cm;(3)息肉表面覆有脓苔。根据发现息肉的孕周,中孕期选择常规手术,早孕期选择宫腔镜手术,双极电凝术为过渡术式。常规手术24例,宫腔镜手术28例。双极电凝术2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蜕膜息肉。自然流产率16.7%(9/54);2例因胎儿异常引产(1例唐氏综合征,1例脊柱裂);活产率79.6%(43/54),分娩孕周30~41.4周,(38.1±2.1)周。早产率13.0%(7/54),其中2例34周前分娩,5例34~37周分娩,早产胎膜早破率5.6%(3/54);足月分娩率66.7%(36/54)。宫腔镜手术28例,手术孕周5.3~9.1周,(7.1±0.7)周,术后2例因胎儿异常引产,自然流产率17.9%(5/28),流产孕周12.4~21周,(18.3±3.5)周,流产时间均在术后6周以上。结论妊娠期蜕膜息肉的切除存在风险,需慎重评估。宫腔镜下蜕膜息肉切除术作为新的手术方式尚在尝试阶段,根据目前结果认为其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并不高于常规手术,但仍需谨慎把握手术指征,并在抗生素治疗等方面加强应用以进一步降低感染性流产的发生。对于蜕膜息肉的最佳的处理方案,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膜息肉 宫腔镜 自然流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卵母细胞质量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春梅 赵越 乔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种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疾病状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其全球发病率有增加和年轻化趋势。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育龄妇女,除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远期并发症发病风险增高之外,出现不孕、流产及妊娠期并...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种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疾病状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其全球发病率有增加和年轻化趋势。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育龄妇女,除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远期并发症发病风险增高之外,出现不孕、流产及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亦会增加。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在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育龄妇女中,母体异常的代谢环境可能在妊娠早期阶段即对子代产生了不良影响。综述近年有关代谢综合征对卵母细胞质量和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母细胞 超重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艳 杜晓果 +1 位作者 马彩虹 乔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2例有1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宫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的异常...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2例有1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宫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的异常发生率,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462例中宫腔镜检查异常者占52.6%(243/462),其中子宫先天发育异常14.3%(66/462),以子宫不全中隔最常见8.7%(40/462);获得性子宫异常占38.3%(177/462),以宫腔粘连最常见17.1%(79/462)。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分别占26.0%(120/462)、41.1%(190/462)和32.9%(152/462)。各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先天发育异常和获得性异常者分别占50.0%(60/120)、15.8%(19/120)和34.2%(41/120)4,8.4%(92/190)、14.2%(27/190)和37.4%(71/190),以及44.1%(67/152)、13.2%(20/152)和42.8%(65/152),3组宫腔镜检查结果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272,P=0.686)。在获得性子宫异常中,宫腔粘连在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发生率为34.1%(14/41)、42.3%(30/71)和53.8%(35/65),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升高。术后随访率95.5%(441/462)。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流产率分别为0.8%(1/118)、2.7%(5/186)和9.5%(13/137),差异有显著性(χ2=13.531,P=0.001)。1次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妊娠超过28周占43.2%(51/118)。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自然流产患者早期诊治的简单、准确及必要的手段,建议自然流产患者在1次流产后尽早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宫腔镜检查 流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左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曦 黄慧红 宋东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期94-96,99,共4页
通过总结本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并发左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侧皮温、皮色、肿胀、疼痛等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每日测腹围、测体重,记录出入量,做好患者的饮食、活动、体位、卫生... 通过总结本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并发左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侧皮温、皮色、肿胀、疼痛等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每日测腹围、测体重,记录出入量,做好患者的饮食、活动、体位、卫生、用药指导、加强心理护理。治疗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治疗,使得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颈静脉血栓 锁骨下静脉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3与女性生育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天杰 乔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13-516,共4页
Sirtuins家族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参与细胞代谢、基因表达、氧化应激以及细胞衰老等众多生物学过程。SIRT3是Sirtuins家族成员之一,具有重要的抗氧化、抗损伤的作用。线粒体中SIRT3的去乙酰化作用最为活跃,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活性氧簇(R... Sirtuins家族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参与细胞代谢、基因表达、氧化应激以及细胞衰老等众多生物学过程。SIRT3是Sirtuins家族成员之一,具有重要的抗氧化、抗损伤的作用。线粒体中SIRT3的去乙酰化作用最为活跃,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活性氧簇(ROS)的生成与清除、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及线粒体功能等。作为调控ROS生成的重要因子之一,SIRT3对卵巢储备和卵泡发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进程、卵母细胞老化以及颗粒细胞功能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SIRT3的调节有望为临床卵巢功能的改善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综述SIRT3在生殖系统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分子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酶 SIRT3 线粒体 氧化性应激 生育力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质置换技术治疗线粒体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天杰 于洋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线粒体疾病是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类遗传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核质置换技术的出现为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有的核质置换技术包括生发泡移植、纺锤体移植、极体移植和原核移植技术,其中生发泡移植涉及... 线粒体疾病是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类遗传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核质置换技术的出现为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有的核质置换技术包括生发泡移植、纺锤体移植、极体移植和原核移植技术,其中生发泡移植涉及的体外成熟可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纺锤体移植最大的挑战是纺锤体组装对机械刺激敏感,缺乏核膜包绕,操作过程可能对纺锤体造成损伤;极体移植违背了自然选择过程,其远期影响尚不明了;原核移植操作方便、基础研究证据充分,具有短期内向临床转化的潜能,但使用已经受精的合子作为胞质供体面临的伦理争议较大。本文就4种核质置换技术治疗线粒体疾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核移植技术 合子 减数分裂 卵母细胞 受精 重组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葛逸盟 杨硕(综述) 李蓉(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6-692,共7页
胚胎着床是正常妊娠的关键步骤之一,依赖于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即为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是评价子宫内膜作为胚胎“生物感受器”的重要指标,也是内膜在着床窗口期(window of im... 胚胎着床是正常妊娠的关键步骤之一,依赖于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即为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是评价子宫内膜作为胚胎“生物感受器”的重要指标,也是内膜在着床窗口期(window of implantation)为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供着床环境的必需条件^([1])。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帮助胚胎着床,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则可造成着床失败、流产、生化妊娠等不良妊娠结局。近2/3的着床失败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所致^([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不良妊娠结局 正常妊娠 胚胎着床 生物感受器 发育潜能 生化妊娠 必需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母细胞质量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颖 于洋(审校) 乔杰(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卵母细胞质量是影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数据和基础研究结果均显示,部分ART促排卵过程中获得的卵母细胞在纺锤体组装、基因表达、细胞器形态与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异常,这可能导致形成的胚胎发育率... 卵母细胞质量是影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数据和基础研究结果均显示,部分ART促排卵过程中获得的卵母细胞在纺锤体组装、基因表达、细胞器形态与功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异常,这可能导致形成的胚胎发育率降低,并对子代长期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鉴定出最具发育潜能的卵母细胞,能够优化移植过程,改善ART结局,降低ART风险。然而,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母细胞或胚胎选择时,缺乏可靠而客观的预测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指标,妨碍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综述现今用于评估卵母细胞质量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生殖技术 辅助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奕文 李蓉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为改善RIF患者临床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内膜活检术... 目的:探讨影响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为改善RIF患者临床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内膜活检术的RIF患者共136例,根据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后是否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宫腔镜治疗时期(子宫内膜增殖期/分泌期)、移植失败次数、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周期、移植距宫腔镜时间、移植胚胎类型(卵裂期胚胎=1、囊胚=2)及移植胚胎数量,对上述可能与临床妊娠相关的因素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RIF患者再次种植结局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共有70例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5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移植胚胎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160,95%CI:1.041~1.292)及移植胚胎类型(OR=0.307,95%CI:0.108~0.873)是宫腔镜术后RIF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因素。结论:年轻和囊胚移植的RIF患者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胚胎移植更容易获得临床妊娠,而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在月经周期中的治疗时机,不是影响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胚胎移植 治疗失败 宫腔镜内膜活检术 宫腔镜检查 妊娠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系统单基因遗传病及其PGD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萌 张喆 +1 位作者 乔杰 智旭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17-522,共6页
很多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存在较高的猝死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由单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按照受累部位可以分为只累及心血管系统的单基因遗传病和累及心血管系统的综合征型单基因遗传病。在辅助生殖过程中,胚胎植入前... 很多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存在较高的猝死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由单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按照受累部位可以分为只累及心血管系统的单基因遗传病和累及心血管系统的综合征型单基因遗传病。在辅助生殖过程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可以通过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以挑选不携带明确遗传缺陷的胚胎进行移植,可以有效阻断单基因疾病向下一代传递。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PGD在心血管系统单基因遗传病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植入前诊断 生殖技术 辅助 单基因病 遗传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米芬与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帆 阿衣西布卫.库尔班 李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7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作用及妊娠结局。方法 20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LE组(90例)和CC组(110例)。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第3~7天分别服用LE与CC,观察LE与CC对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 目的比较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作用及妊娠结局。方法 20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LE组(90例)和CC组(110例)。两组均于月经周期第3~7天分别服用LE与CC,观察LE与CC对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LE组出现优势卵泡79例(87.78%)多于CC组的44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单卵泡发育74例(93.67%)多于CC组15例(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优势卵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8.28±1.89)mm,优于CC组的(5.79±1.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妊娠6例,妊娠率为5.45%;LE组妊娠25例,妊娠率为27.78%;LE组妊娠率明显高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治疗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2例,LE组发生1例,均为轻度;CC组临床妊娠中出现2例多胎,LE组出现1例多胎;两组OHSS发生率和多胎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月经周期第3~7天服用LE,使胚胎着床情况更佳,妊娠率明显升高,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克罗米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