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对于指导微创手术和康复的意义
1
作者 孙建军 马千权 +11 位作者 尹晓亮 杨辰龙 张嘉 陈素华 吴超 谢京城 韩芸峰 林国中 司雨 杨军 邬海博 赵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 目的:运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有效指导患者的微创手术和术后个性化康复。方法:2021年3—12月,应用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评估骶管囊肿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根据神经根或漏口轨迹重建出囊肿内神经根走行和囊肿漏口情况,对骶管囊肿进行精准分型并精准设计手术切口和骶管后壁骨窗范围。于显微镜下验证术前分型的准确性,指导对应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骶管囊肿。术后复查神经根水肿情况、术腔是否有积液等,制定患者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便于患者顺利康复。结果:9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58例(63.0%)为内含神经根囊肿,29例(31.5%)为内无神经根囊肿,5例(5.4%)为混合型骶管囊肿。58例内含神经根囊肿的患者中,手术显微镜下复核影像临床分型的准确度可达96.6%(56/58),只有2例较大的单发囊肿、神经根在囊肿上极闪现被误认为内无神经根型。29例内无神经根的骶管囊肿患者中,显微镜下复核影像的准确度达100%。对12例复发骶管囊肿内部的神经根和漏口情况的判断准确度达到100%。术后1个月发现迟发性术腔积液2例,予以艾灸、泡澡等康复治疗,患者术后4~6个月积液消失。结论:任意维度重建磁共振在术前可准确判断骶管囊肿的临床分型,指导手术精准执行,并个性化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临床分型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梁正 刘丹丹 +4 位作者 沈祯云 闫天生 崔睿 吴长青 周凤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ideo -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 -VATS)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适应证 ,手术方法及技巧。 方法  1994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共行VATS 2 15例 ,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 132例次 ,肺部球形病灶 2 8...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ideo -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 -VATS)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适应证 ,手术方法及技巧。 方法  1994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共行VATS 2 15例 ,其中自发性气胸肺大疱 132例次 ,肺部球形病灶 2 8例 ,纵隔肿瘤 2 1例 ,血气胸 8例 ,食管裂孔疝 6例 ,重症肌无力6例 ,包裹性脓胸 5例 ,胸膜肿瘤 5例 ,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 5例 ,其他疾病 9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 ,患侧胸壁 (0 .5~ 1.5 )cm切口三个常规VATS操作。 结果 术中出血 (10ml~ 5 0 0 )ml,平均 70 .5ml。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 (1~ 9)天 ,平均 2 .1天。术后住院天数 (2~ 34)天 ,平均 7.6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 .7% (10 / 2 15 )。自发性气胸肺大疱 2例术后复发 ,复发率 1.6 % (2 / 2 2 )。 结论 VATS在选择性胸外科疾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外科疾病 应用 自发性气胸肺大疱 纵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英文)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建军 赵继宗 +2 位作者 王硕 赵元立 王振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 :分析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自然状况和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其中 ,10 1例罹患 2个颅内动脉瘤 ,16例罹患 3个颅内动脉瘤 ,4例 4个颅内动脉瘤 ,2例 4个以上颅内动脉瘤。患... 目的 :分析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自然状况和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其中 ,10 1例罹患 2个颅内动脉瘤 ,16例罹患 3个颅内动脉瘤 ,4例 4个颅内动脉瘤 ,2例 4个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男女比例是 1∶1.7。年龄范围 11~ 74岁 ,平均年龄 5 0 .37岁。 30例 (2 4 .4 % )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91例 (74 .0 % )行开颅手术治疗 ,90 .1%的患者预后良好 ,6例 (4 .9% )行介入治疗 ,1例轻偏瘫、1例偏瘫。其中 4例患者是既行介入又行开颅手术治疗。结论 :基于我们所作的研究 ,所有的颅内动脉瘤如果可能的话 ,应一期或分期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导航及锁孔开颅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创伤及危险性在减小 ,手术预后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 ,介入技术也改善了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外科治疗 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薛红宇 李东 +4 位作者 秦荣生 陈育哲 尤维涛 朱力 张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评估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国产ePTFE,以进口ePTFE作为对照,根据不同需要分别置于额部、颞部、鼻部、颏部、鼻基底及上颌部,矫正面部软组织缺损及凹陷畸形,比较2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反应... 目的评估国产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国产ePTFE,以进口ePTFE作为对照,根据不同需要分别置于额部、颞部、鼻部、颏部、鼻基底及上颌部,矫正面部软组织缺损及凹陷畸形,比较2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16例18个部位,术后随访6~9个月,其中1例(鼻部)因埋置过浅、过于接近切口继发感染而取出;1例(颏部)伤口愈合不良,假体外露,经换药后术后2周Ⅱ期愈合;其余病例临床观察未见明显过敏反应、炎症反应及排异反应,外形保持良好,满意率94.4%(17/18).对照组10例12个部位,术后随访6~9个月,1例(鼻部)假体外露取出,其余病例未出现异常情况,满意率为91.7%(11/12).2组在伤口愈合情况(χ2=1.109,P=0.574)、不良反应(P=1.000)和临床疗效(P=1.000)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国产ePTFE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适合充填软组织,可作为安全而廉价的替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面部凹陷 高分子材料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心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敏 赵娟 +1 位作者 郑慧萍 孙凌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评价PDT在心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2002...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评价PDT在心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后危重患者,2002年1月~2003年7月为OT组,2003年8月~2008年2月为PDT组,各20例,观察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中出血、生命体征的波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PDT组手术时间(8.8±2.2)min、切口长度(1.3±0.2)cm、切口愈合时间(3.9±0.9)d,与OT组的(21.5±5.3)min、(3.4±0.5)cm、(5.9±1.2)d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9.897,-17.440,-5.963,P=0.000);术中Ⅱ度出血PDT组明显少于OT组[1例(5%)vs 13例(65%),χ2=15.824,P=0.000];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波动PDT组明显小于OT组[1~5(中位数2)mm Hg vs 1~20(中位数3.5)mm Hg,Z=-2.959,P=0.003;3~12(中位数5.5)次/min vs 7~70(中位数10)次/min,Z=-3.956,P=0.000;0~4%(中位数2%)vs 0~31%(中位数3.5%),Z=-3.548,P=0.000];不良反应切口溢痰的发生率PDT组明显低于OT组[1例(5%)vs 8例(40%),χ2=5.161,P=0.023];总并发症发生率PDT组明显低于OT组[1例(5%)vs 12例(60%),χ2=13.789,P=0.000)。结论PDT具有快速、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确、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是心血管术后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气管切开术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肺癌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95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京弟 闫天生 +4 位作者 刘丹丹 梁正 沈祯云 王可毅 宋金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龄肺癌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1997年11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肺癌患者95例,其中男70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5岁。术前根据患... 目的:通过分析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高龄肺癌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1997年11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肺癌患者95例,其中男70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5岁。术前根据患者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试验等结果评估其手术风险。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70例,肺部分切除20例,开胸探查2例。对于手术结束时出现低氧血症的12例患者延迟拔除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利于麻醉恢复期平稳过渡。采用β1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相结合治疗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根据pTNM分期,Ⅰ期患者占总体的4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无术中死亡,围术期死亡率4.2%。术前DLCO<60%预计值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DLCO≥60%预计值的患者(P=0.004)。麻醉恢复期给予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P=0.02)和平均通气时间(P=0.032)显著低于麻醉恢复期未经呼吸机支持,术后因呼吸功能不全而二次气管插管的患者。β1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治疗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率达到94.1%。结论:高龄肺癌患者通过严格的心肺功能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可以获得相对良好的外科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肺癌 手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铃福 侯纯升 +5 位作者 郭丽梅 陶立元 凌晓锋 王立新 徐智 修典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42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14例为术中冰冻病理,28例为术后石蜡病理。经病理科医师重新复核,26例明确为T1b期胆囊癌,其中2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42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14例为术中冰冻病理,28例为术后石蜡病理。经病理科医师重新复核,26例明确为T1b期胆囊癌,其中2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本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4例冰冻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仅2例石蜡病理为T1b期,其余11例为T2期,1例为T3期,冰冻病理误诊率为85.7%,石蜡病理均等于或高于冰冻病理分期;28例石蜡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2例复核为T2期,石蜡病理误诊率为7.1%,复核结果均等于或高于原分期。25例复核明确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术后病理均未见胆囊脉管内癌栓或神经侵犯,其中14例行根治手术患者送检淋巴结30枚,均未见癌转移。25例患者中11例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余14例追加腹腔镜或开腹根治手术,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仅1例行腹腔镜根治术及胆囊减压的患者发生腹腔种植转移,术后2年因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冰冻病理T1b期胆囊癌应行同期根治手术,术后石蜡病理T1b期胆囊癌应复核其T分期,对复核明确的T1b期胆囊癌需慎重评估追加根治手术的利弊,如果术中有胆囊破损建议积极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肿瘤分期 外科手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同琳 周宏建 +2 位作者 刘剑羽 谢敬霞 周孝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门脉高压症病人的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2例病人中的 30例显示了清晰的门静脉图像 ,2例显示不清者手术证实为门静脉... 目的 :评价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在门脉高压症外科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门脉高压症病人的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2例病人中的 30例显示了清晰的门静脉图像 ,2例显示不清者手术证实为门静脉血栓形成或海绵样病变。全部病例的胃左静脉都呈不同程度的扩张、迂曲。 1例肠系膜上静脉显示有狭窄者也经手术证实。造影过程中也可见到萎缩的肝和增大的脾。结论 :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术是评价门静脉的一项快速无创的技术 ,可提供完整清晰门静脉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诊断 外科手术 磁共振门静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神经鞘瘤的分区、分型和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超 马长城 +2 位作者 王振宇 于涛 刘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的分区、分型以及显微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1月臂丛神经鞘瘤23例资料,根据肿瘤主体相对锁骨的位置分为锁骨上区、锁骨下区、锁骨内侧三角区,根据肿瘤累及臂丛的位置分为近侧型、远侧型以...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瘤的分区、分型以及显微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1月臂丛神经鞘瘤23例资料,根据肿瘤主体相对锁骨的位置分为锁骨上区、锁骨下区、锁骨内侧三角区,根据肿瘤累及臂丛的位置分为近侧型、远侧型以及中间型,后两型又包括前方型和后方型。锁骨上区肿瘤采用胸锁乳突肌后入路、颈后三角内沿皮纹横切口入路以及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区肿瘤行贴近锁骨上缘的锁骨上入路,锁骨内侧三角区肿瘤行切开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锁骨上入路。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位于锁骨上区18例,锁骨下区1例,锁骨内侧三角区1例,锁骨上区和锁骨下区1例,锁骨上区和锁骨内侧三角区2例;近侧型7例,前-远侧型1例,前-中间型11例,后-中间型4例。23例均完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类型Antoni A型15例,B型8例。术后1例感觉症状加重,2例肌力下降伴感觉症状加重,随访过程中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随访6~72个月,平均29.8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臂丛神经鞘瘤安全有效。新的臂丛神经鞘瘤分区有助于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新的分型有助于指导术中操作进而减少术中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医院安全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吴晓静 朴玉粉 方晓完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对医疗护理安全文化的认知情况,为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医院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修改后的医疗安全问卷(内容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和差错事故报告系统)对2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医... 目的了解护士对医疗护理安全文化的认知情况,为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医院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修改后的医疗安全问卷(内容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和差错事故报告系统)对2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医疗安全知识认知总分为170.58±9.63,对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评分分别为78.82±6.26、43.96±5.10、57.39±5.33。不同职称、科室护士对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科室、学历、年龄、工龄、职称的护士对病房组织文化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特征(学历、科室除外)护士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对安全文化认知度低,需要加强护士医疗安全的相关意识,构建积极的医院安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医院安全文化 组织文化 病房组织文化 差错事故报告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腰椎管肿瘤5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1 位作者 吴超 司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纳入研究的54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硬膜外肿瘤8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3例(脊髓圆锥腹侧肿瘤3例),肿瘤长... 目的:探讨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纳入研究的54例腰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硬膜外肿瘤8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3例(脊髓圆锥腹侧肿瘤3例),肿瘤长径0.5~3.0 cm。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49例,肿瘤所在节段及以下感觉障碍(麻木)5例,肢体无力7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手术。结果:微通道下半椎板切除37例,半侧椎板间开窗14例,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小关节内侧1/4切除3例,所有患者的肿瘤均得以全切除。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3.3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7 d。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神经鞘瘤34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9例,肠源性囊肿1例,畸胎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5例,副神经节瘤1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无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的麻木感,1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其余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33个月,平均14.4个月,5例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均恢复正常,49例术前有疼痛症状者均完全缓解,7例术前肌力减退者和2例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正常,5例术前感觉减退者中有4例完全恢复,1例仍残余轻度感觉减退。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经微通道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肿瘤应适当选择病例,两个节段以下的腰椎管髓外肿瘤(包括部分脊髓圆锥腹侧肿瘤)通过微通道技术可Ⅰ期全切除。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有利于保持腰椎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半椎板切除术 椎管内肿瘤 微创性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学教学中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通 闫天生 +1 位作者 马少华 梁海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根据外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外科学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外科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根据外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外科学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外科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岗位胜任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教学 人文素质 医学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后颅窝减压术后影响脊髓空洞早期转归的影像学因素
13
作者 乔丹 杨军 韩芸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49,365,共9页
目的:探究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后影响脊髓空洞早期转归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22年11月北京... 目的:探究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PFD)后影响脊髓空洞早期转归的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22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CMⅠ合并S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42例;年龄48.8±9.1岁(27~65岁)。所有患者均行PFD治疗。在术前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空洞最大前后径、空洞最大横径、脊髓前后径、延髓脑桥沟纵距、第四脑室顶点纵距、小脑扁桃体下端纵距、McRae线长度、斜坡长度、斜坡椎管角、C0-C2 Cobb角、C2-C7 Cobb角及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等参数,并计算空洞/脊髓最大比值及空洞最大截面积,通过术后1个月内颈椎MRI测量空洞最大前后径并计算其变化率,根据空洞最大前后径变化率反映的空洞转归情况进行分组,变化率≥20%者纳入改善组;变化率<20%者纳入未改善组,比较两组间影像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空洞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2.2±7.1d(5~31d),PFD术后空洞改善24例(改善组),未改善36例(未改善组),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出现发热2例,短暂性枕部疼痛2例,脑脊液漏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并发症的发生比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组术前的斜坡椎管角和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153.47°±9.99°,22.10±11.10mm)均显著大于未改善组(147.98°±9.55°,15.83±9.00mm)(P<0.05),术前空洞最大横径(8.34±3.20mm)显著性小于未改善组(10.36±3.71mm,P<0.05),其余术前影像学参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空洞最大横径长度是空洞缩小的危险因素(OR=1.281,95%CI 1.042~1.576,P<0.05),术前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长度是空洞缩小的保护因素(OR=0.916,95%CI 0.853~0.984,P<0.05)。结论:对于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前空洞最大横径与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是术后早期空洞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Ⅰ型 脊髓空洞症 后颅窝减压术 转归 影像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兴海 黄方炯 +3 位作者 王盛宇 李进华 张兆光 来永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8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 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8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7例)接受心脏畸形矫治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和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食管超声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术中伞堵(intraoperative device closure,IODC)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共完成46处远端吻合,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房颤射频消融术2例。结果 1例房室管畸形因肺部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25例康复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7~105个月,(57.6±24.7)月:1例术后18个月再发心绞痛,未接受再次医疗干预;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情况改善;4例杂交手术随访中未发现残余分流、血栓和封堵装置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效果良好。IODC联合OPCAB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心病 术中伞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杂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忻涛 万大海 +5 位作者 王宏勤 马宁 薛乃照 赵学明 郝解贺 王振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50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50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大部分位于腰骶部。5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1例,近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29例,囊肿造瘘1例。病检表皮样囊肿10例、皮样囊肿8例、成熟畸胎瘤13例、脂肪瘤9例(血管脂肪瘤2例)、肠源性囊肿4例、蛛网膜囊肿3例、胶质室管膜囊肿1例、错构瘤1例、未获得病理诊断1例。手术并发症包括脑(脊)膜炎1例,切口感染1例。其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3例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先天性肿瘤,肿瘤显露及切除满意,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先天性肿瘤 显微外科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里飞 宋之明 +6 位作者 郝兴海 张喆 赵鸿 崔仲奇 张鲁锋 解基严 万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6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原则。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6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于心力衰竭,余59例均治愈岀院。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52.8±11.3)mm降至(47.9±8.9)mm(P<0.01),LVEF从(46±11)%升至(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患者,同期处理二尖瓣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二尖瓣闭锁不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的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兴海 崔仲奇 +3 位作者 孙凌波 张喆 万峰 解基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的手术治疗难点。方法 2010年1~10月,对3例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7cm×4 cm×3 cm,8 cm×5 cm×4 cm,9 cm×6 cm×5 cm)行手术切除,男1例,女2例,年龄48、58、73岁,心功能Ⅱ级1例、... 目的探讨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的手术治疗难点。方法 2010年1~10月,对3例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7cm×4 cm×3 cm,8 cm×5 cm×4 cm,9 cm×6 cm×5 cm)行手术切除,男1例,女2例,年龄48、58、73岁,心功能Ⅱ级1例、Ⅳ级2例。采用房间隔入路手术,探查瘤体巨大,远超正常心房径线,几近充满患者扩大的左房,显露、切除操作困难。片除蒂部心内膜和内膜下心肌,以自体心包补片加固蒂部薄弱房顶组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术中无左房顶部出血发生。1例因伤口部分愈合不良,行局部清创缝合,余无手术并发症,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3、6、12个月,心功能均为Ⅱ级,超声心动检查无肿瘤复发,肺动脉高压和三尖瓣返流消失。结论切除巨大左房顶部黏液瘤时,术中显露很困难,可先行部分切除,良好显露后完整切除肿瘤。预防心房穿破出血是手术关键,自体心包修补房顶组织是良好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黏液瘤 左房顶 切除手术 自体心包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6
18
作者 董国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的经验。方法1991年2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DVT患者中,95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其中左髂总静脉闭塞20例,狭窄〉50%者53例...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的经验。方法1991年2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DVT患者中,95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其中左髂总静脉闭塞20例,狭窄〉50%者53例,狭窄〈50%者22例。全部病例均经左腹股沟切口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1)对左髂总静脉闭塞的患者,10例行闭塞段切除重建术,3例行左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搭桥术,3例行健侧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Palma)术;(2)对狭窄〉50%的患者,5例行扩张后支架植入术,8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4例行狭窄切开隔膜切除成形术;36例狭窄〉50%的患者,用F8-10 Fogarty取栓管反复取栓扩张2-4次后,可使狭窄率小于50%。全部病例术后均经左大隐静脉分支留置的导管行局域性抗凝和溶栓及静脉造影。结果治愈82例(86.3%),1例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是提高DVT治愈率的关键。闭塞的左髂总静脉以闭塞段切除重建术治疗为好,严重狭窄的以血管成形或支架植入术治疗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OCKETT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振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微创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现代影像学技术 应用 内镜技术 显微镜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术中监测及辅助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佳 金虎 +3 位作者 夏鹰 聂柳 王涛 王硕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脑血管畸形在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过程中依靠术中监测技术准确定位病变并最大化保护神经结构及功能。本文对脑血管畸形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术中监测及相关辅助技术在病变定位和功能保护方面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显微神经外科 术中监测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