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青 陈亚红 +2 位作者 王仲 于婧 吴永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2-988,共7页
背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 背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中心 全科医生 认知现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中过敏性疾病的流行情况、治疗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飞 朱敬先 +3 位作者 姜剑 宋扬 李璟 王健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北京队优秀运动员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治疗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合理化运动员的综合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59名北京队现役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运动项目涉及排球、手球、水中项目(包... 目的:探讨北京队优秀运动员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治疗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合理化运动员的综合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59名北京队现役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运动项目涉及排球、手球、水中项目(包括花样游泳、跳水、游泳)、摔跤、橄榄球、足球和乒乓球。收集运动员的基本信息,采用运动员过敏调查问卷(AQUA)筛查运动员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治疗情况、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AQUA评分≥5分被认为可能存在过敏性疾病。结果:调查发现存在过敏性疾病的运动员111人,占总人数的42.9%。在已经明确诊断的过敏性疾病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最高(19.4%),其次是湿疹和荨麻疹(5.35%),支气管哮喘相对较低(1.34%)。患过敏性疾病的运动员占比在足球中最高(61.3%),其次是摔跤(52.2%),橄榄球中最低(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运动项目是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大于等于16岁的运动员过敏发生的风险是小于16岁的运动员的2.16倍(OR=2.16,95%CI 1.25~3.77,P=0.006);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发生过敏的风险有差异,相较于橄榄球,足球运动员发生过敏的风险高1.74倍(OR=2.74,95%CI 1.33~5.66,P=0.007)。存在过敏性疾病的运动员中仅有20人(18.0%)曾使用过抗过敏药物治疗。结论:北京队优秀运动员中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诊断和控制率偏低。年龄和运动项目是影响过敏性疾病患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必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从而改善运动员健康状况,提高训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过敏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淋巴细胞亚群与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包芳 史尉利 +7 位作者 胡静 张娣 高东晗 夏云霞 景红梅 克晓燕 葛庆岗 沈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至3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三家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至3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三家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疾病状态分为普通型(35例)、重型(39例)、危重型(7例)。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组患者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绝对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普通型及重型患者,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呈递减趋势。22例患者首次检测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绝对数、CD4+/CD8+六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59例患者上述指标存在异常,以NK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最为常见(61%,56%)。将NK、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患者作为一组,其余指标异常患者作为一组,前者危重型患者较多(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8∶7 vs.19∶21∶0,P=0.001),且死亡病例均在此组(6例vs.0例,P=0.001)。15例患者B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余64例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减低组与正常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7∶4和30∶31∶3,减低组危重型患者比例多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亚型越危重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数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病毒性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缓解的滤泡性细支气管炎伴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飞 朱翔 +2 位作者 贺蓓 朱红 沈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6-1200,共5页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folliculor bronchiolitis,FB)是一种病理学诊断,主要累及细支气管,由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区域的淋巴滤泡增生所致[1]。大多数FB与免疫功能障碍或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有关[2],由于其诊断主要依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FB...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folliculor bronchiolitis,FB)是一种病理学诊断,主要累及细支气管,由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区域的淋巴滤泡增生所致[1]。大多数FB与免疫功能障碍或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有关[2],由于其诊断主要依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FB的相关报告较少。此外,FB的治疗和预后各不相同,仍存在一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状态及炎症反应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林承 张瑞涛 +7 位作者 郭丽君 肖晗 祖凌云 张幼怡 程秦 赵志伶 葛庆岗 高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COVID-19住院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49例COVID-19确诊患者,依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的第四版心肌...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COVID-19住院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49例COVID-19确诊患者,依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中关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及非心肌损伤组(130例)。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化验结果,并分析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心肌损伤组患者相比,心肌损伤组患者年龄更大,危重症患者比例更高(P<0.05),入院时呼吸频率更快,未吸氧状态外周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偏低(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除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外,其余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未吸氧状态SpO2水平偏低(OR=0.860,95%CI:0.779~0.949,P=0.003)及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升高(OR=1.068,95%CI:1.019~1.120,P=0.006)为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氧状态及炎症在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冠状病毒 急性心肌损伤 白细胞介素-6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秋钰 程秦 +9 位作者 赵志伶 代妮妮 曾琳 朱兰 郭炜 李超 王军红 李姝 葛庆岗 沈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0-784,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伴咳嗽8日”于2020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前8天(2月5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夜间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有轻度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肌肉酸痛,头痛,头晕,纳差,胸痛,胸闷,咽痛,无乏...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伴咳嗽8日”于2020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前8天(2月5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夜间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寒战,干咳,无痰,有轻度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肌肉酸痛,头痛,头晕,纳差,胸痛,胸闷,咽痛,无乏力和盗汗,遂于武汉协和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左下肺多发斑片磨玻璃影(图1),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反应蛋白自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秋钰 于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8-684,共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脏器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清除受损是SLE发生发展的关键事件,在此过程中,五聚蛋白家族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抗C反应蛋白自体抗体与SL...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脏器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清除受损是SLE发生发展的关键事件,在此过程中,五聚蛋白家族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抗C反应蛋白自体抗体与SLE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自身免疫 细胞凋亡 抗C反应蛋白自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8
作者 李秋钰 梁瀛 +5 位作者 代妮妮 王玉湘 朱博韬 伍蕊 朱红 孙永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9-1223,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热2个月,鼻衄及双下肢出血性皮疹10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弛张热型,伴乏力,不伴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自行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可短暂退热...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热2个月,鼻衄及双下肢出血性皮疹10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弛张热型,伴乏力,不伴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自行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可短暂退热,但效果不佳,遂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菌素”及“地塞米松”静脉输液(具体剂量不详)6 d,体温恢复正常,但停药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5~40℃,未再诊治。1个月余前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予莫西沙星口服2 d(具体剂量不详),患者体温波动于38.5~40℃。18 d前患者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89×10^(9)/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23.0 g/L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103.0×10^(9)/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百分数80.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1.09μg/L;抗核抗体谱:抗Jo-1抗体和抗SSB抗体呈弱阳性;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细支气管炎?”(图1)。10 d前患者出现鼻衄、双下肢出血性皮疹,皮疹无瘙痒,伴双下肢轻度水肿,无皮肤破溃;患者仍持续高热,每日体温在38.5~40℃之间波动。患者再次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81.0 g/L)和血小板计数(1.0×10^(9)/L)明显降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 噬血细胞综合征 发热 肺部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突蛋白靶点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耿嘉懿 孙浩 +1 位作者 倪强 李秋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6-1062,共7页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仍在不断蔓延,但针对该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尚在研发当中。本文基于冠状病毒生物学特点和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刺突蛋白,介绍了相关药物作用位点...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仍在不断蔓延,但针对该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尚在研发当中。本文基于冠状病毒生物学特点和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刺突蛋白,介绍了相关药物作用位点及研究进展,为抗SARS-CoV-2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信息依据,为治疗COVID-19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刺突蛋白 抑制剂 糖基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