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邓敏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研究成果
1
作者 邓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397,共1页
2013年4月28日,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刊出了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邓敏副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鞠晓东博士及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作为并列通讯作者的题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肌萎... 2013年4月28日,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刊出了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邓敏副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鞠晓东博士及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作为并列通讯作者的题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肌萎缩侧索硬化两个易感位点”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邓敏课题组与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课题组、张学军教授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肌萎缩侧索硬化 研究团队 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 疾病 中国汉族人群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韩晓光 杨宁 +3 位作者 徐迎胜 朱静琳 杨燕琳 宋纯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对大鼠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假手术组(A组)8只,只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给药,重物坠落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4只,损伤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组(B组)...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对大鼠脊髓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假手术组(A组)8只,只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给药,重物坠落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4只,损伤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组(B组)、5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和10mg/kg辛伐他汀治疗组(D组)(n=8)。术后1d开始灌胃给予辛伐他汀每天一次,连续治疗5周。术后1d、3d以及1~8周,进行BBB评分、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在第8周时电生理检测大鼠运动及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随后处死取材,病理学检查(Luxol fast blue染色)观察残余髓鞘情况。结果:术后2周时,BBB评分D组高于B组(P<0.05);建模3周~8周,BBB评分D组及C组均高于B组(P<0.05),且D组最高(P<0.05)。建模3周时,斜板试验D组及C组均大于B组(P<0.05),且4周~8周,D组角度均大于C组(P<0.05)。感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D组,C组的潜伏期小于B组(P<0.05),且D组波幅高于B组(P<0.05)。病理学检查,D组,C组比B组有更多的髓鞘残余(P<0.05)。结论:辛伐他汀急性期治疗脊髓损伤可以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辛伐他汀 电生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工程化组织的体外实验
3
作者 王晶莹 宋泉生 +3 位作者 朱静琳 韩晓光 杨燕琳 宋纯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560-563,571,共5页
目的构建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的工程化组织,体外培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将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临床的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浇铸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蛋白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 目的构建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包埋骨髓基质细胞的工程化组织,体外培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将可注射型生物蛋白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临床的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浇铸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蛋白胶,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载体内细胞生长及载体降解情况,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cyuridine,BrdU)掺入标记后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可注射型载体内包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包埋于生物蛋白胶内能很好地存活并增殖,2d后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6d后生物蛋白胶边缘部分开始降解,细胞脱落至培养板;体外培养14d,细胞生长良好,大部分生物胶降解,脱落的细胞增多,贴壁生长的细胞形态正常;3周后生物蛋白胶完全降解。结论生物蛋白胶聚合后包埋的种子细胞能够正常增殖,生物蛋白胶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微创方法修复组织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培养和移植的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蛋白胶 骨髓基质细胞 组织工程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林英 朱曦 +2 位作者 么改琦 阿拉塔 杨燕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缺血生长激素(rh-GH)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肠梗阻缺血(IOI)组和生长激素(GH)组,其中每组又按不同时间点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结扎回肠和... 目的观察重组人缺血生长激素(rh-GH)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肠梗阻缺血(IOI)组和生长激素(GH)组,其中每组又按不同时间点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结扎回肠和肠系膜血管制备肠梗阻缺血大鼠模型,GH组另经肌肉注射2.25U/(kg·d)重组人生卡激素(rh-GH)。于制模后36h和72h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采用鲎试剂法和ELISA法测定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浓度;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NC组相比,IOI组大鼠MAP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而GH组无明显改变;IOI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NC组,而GH组仅在36h有所增加(P<0.05);IOI组和GH组在各时间点血浆TNFαI、L-1β、ALT和TBIL的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但GH组较IOI组明显降低(P<0.05)。GH组在各时间点的肝脏病理改变均较IOI组明显改善。结论 rh-GH能显著改善IETM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人生长激素 细胞因子类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侯志强 王薇 +4 位作者 张晶 许永根 周臻 韩晶 黄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背景研究发现角膜营养不良与位于染色体5q31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突变有关,目前发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位点为R124H。目的检测中国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分子遗传学分... 背景研究发现角膜营养不良与位于染色体5q31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突变有关,目前发现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位点为R124H。目的检测中国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TGFBI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本家系先证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共调查连续4代27名成员,收集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患者8例和表型正常成员2名的外周血3ml提取DNA,合成TGFBI第4、11、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对PCR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并与正常GenBank中的TGFBI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该家系中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例患者的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GC〉CAC(R124H)突变杂合子,家系中的2名表型正常成员无此基因位点突变。8名家系成员存在第11外显子的472密码子CTC〉CTT的杂合性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9名家系成员存在第12外显子的540密码子TTT〉TTC的杂合性同义SNP,且SNP与疾病表现型无关。结论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存在TGFBI基因突变,为R124H杂合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 基因突变 杂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1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7
6
作者 朱玥荃 王皓 +3 位作者 石雪迎 王俊杰 王文恭 薛丽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8-916,共9页
微小RNA(micro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1表达水平增高。然而,定量PCR只能检测所在组织miR-31的整体表达水平,而无法观察miR-31在特定组织与特定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目前,尚未见关于... 微小RNA(micro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1表达水平增高。然而,定量PCR只能检测所在组织miR-31的整体表达水平,而无法观察miR-31在特定组织与特定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目前,尚未见关于miR-31在结肠癌中原位表达的报道。本文从研究miR-31在结肠癌中的原位表达入手,进一步探究miR-3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miR-31在结肠癌肿瘤细胞中的原位表达明显升高;体外过表达或敲减miR-31证实,其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印迹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在结肠癌细胞中,NF-κB通路的抑制因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40(STK40)是miR-31下游靶基因,miR-31靶向作用于STK40而激活NF-κB通路;反之,抑制NF-κB通路,miR-31的促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上述结果提示,miR-31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促进结肠癌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1 结肠癌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动员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宋泉生 王晶莹 +5 位作者 朱静琳 韩晓光 李旭 杨燕琳 孙艳 宋纯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兔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迁移、动员的影响。方法将2只兔从髂骨抽取骨髓,采用贴壁法,在条件培养基M199中培养EPCs,并用免疫荧光法鉴定CD34、CD133、VEGFR-2。经鉴定的EPCs,在不同浓度辛伐他...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兔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迁移、动员的影响。方法将2只兔从髂骨抽取骨髓,采用贴壁法,在条件培养基M199中培养EPCs,并用免疫荧光法鉴定CD34、CD133、VEGFR-2。经鉴定的EPCs,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分别为0.01,0.1,1.0μmol/L)作用下,Transwell实验观察辛伐他汀对EPCs迁移的影响。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6只兔颅骨造极限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颅骨缺损处分别植入辛伐他汀复合聚乳酸薄饼或聚乳酸薄饼,术后10天,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双阳性细胞表达率,观察辛伐他汀对EPCs动员的效果。结果Transwell实验,辛伐他汀作用于EPCs16小时,0.1μmol/L和1.0μmol/L辛伐他汀组细胞迁移数量OD值(0.097±0.011,0.099±0.019)较0.01μmol/L辛伐他汀组(0.075±0.013)与对照组(0.077±0.014)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造模术后10天,辛伐他汀组3只兔外周血中CD34+/CD133+细胞表达率为0.28%,0.84%,0.28%,对照组为0.26%,0.11%,0.09%。结论辛伐他汀可动员EPCs到外周血,可提高骨髓源性EPCs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内皮祖细胞 动员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边曦 黄琛 +1 位作者 李博仑 秦泽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444-449,467,共7页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功能注释聚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谱8个和文献922篇,筛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94个(71个上调,23个下调)。86个基因构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为核心蛋白。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肿瘤形成等生物学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形成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等组分。结论 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等关键基因,TGF-β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相关通路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挖掘 生物信息学 瘢痕疙瘩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SUMO E3连接酶CBX4的化学修饰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玥荃 王文恭 薛丽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 G)是一类在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抑制靶基因转录的调节因子,它在调节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中起到重要作用。CBX4作为Pc G家族中唯一具有SUMO E3连接酶活性的成员,... 多梳蛋白家族(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 G)是一类在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抑制靶基因转录的调节因子,它在调节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中起到重要作用。CBX4作为Pc G家族中唯一具有SUMO E3连接酶活性的成员,可以作用于多种底物,包括HIPK2、SIP1、Ct BP、CTCF、Dnmt3a和HIF-1α等。底物的SUMO化修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基础,而且SUMO化的底物功能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同时,CBX4还可以被其它分子,如HIPK2,SENP2等进行磷酸化以及去SUMO化等修饰。本篇综述详细阐述了CBX4对底物的SUMO化修饰、自身被修饰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X4 SUMO E3连接酶活性 SUMO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放射损伤与p53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鑫 朱应葆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电离辐射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DNA损伤,表现为碱基改变、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和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SBs)等多种形式。DNA损伤后,细胞发生应答,即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或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减少损伤... 电离辐射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DNA损伤,表现为碱基改变、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和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SBs)等多种形式。DNA损伤后,细胞发生应答,即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或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减少损伤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组不稳定。在细胞应答过程中,p53蛋白水平和活性均发生变化,介导细胞周期阻滞、程序性死亡,并直接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放射捐伤 P53 细胞周期阻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DNA修复基因RAD16温度敏感突变株的分离及人类互补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应葆 韩云 孙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7-362,共6页
用PCR介导的基因重组法敲除酵母RAD16基因,用羟胺处理酵母RAD16基因表达质粒,获得RAD16基因突变库,并将其转化RAD16基因敲除的酵母细胞.用平皿复制法获得温度敏感突变株rad16-ts2,经互补试验证实,该突变表型为RAD16基因突变所致.将人cDN... 用PCR介导的基因重组法敲除酵母RAD16基因,用羟胺处理酵母RAD16基因表达质粒,获得RAD16基因突变库,并将其转化RAD16基因敲除的酵母细胞.用平皿复制法获得温度敏感突变株rad16-ts2,经互补试验证实,该突变表型为RAD16基因突变所致.将人cDNA表达文库转化rad16-ts2后筛选温度敏感拯救(rescue)表型,回收拯救表型酵母细胞中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人cDNA克隆为HLTF/Zbu1/SMACA3基因.比较分析显示,人类该基因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酵母Rad16的同一性为32%,相似性则达50%.人HLTF/Zbu1/MACA3基因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可显著抑制过氧化氢损伤和UV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16温度敏感突变株 分离与鉴定 遗传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志强 王薇 +3 位作者 张晶 许永根 周臻 黄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对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收集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2名患者和1名正常成员的外周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利用合成的BIGH3基因第4、11和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 目的对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收集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2名患者和1名正常成员的外周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利用合成的BIGH3基因第4、11和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直接行DNA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患者成员的BIGH3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GC>CAC(R124H)突变杂合子,而家系表现正常成员无此基因位点突变。结论该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存在BIGH3基因突变,为R124H杂合突变类型,确诊为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BIGH3基因 突变 杂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24L基因过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廷曦 朱应葆 童坦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研究人类DNA损伤修复基因HR2 4L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扩增HR2 4L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 ,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 neo ,转染HeLa细胞 ,筛选阳性克隆 ;Southern印迹验证HR2 4L基因的整合状况。Northern印迹检查HR2 4LmRN... 目的 :研究人类DNA损伤修复基因HR2 4L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扩增HR2 4L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 ,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 neo ,转染HeLa细胞 ,筛选阳性克隆 ;Southern印迹验证HR2 4L基因的整合状况。Northern印迹检查HR2 4LmRNA的细胞内表达水平。过氧化氢、丁酸钠及血清饥饿诱导凋亡 ,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凋亡比例 ,电泳观察DNALadder,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获得转染有HR2 4L基因的HeLa细胞。与HeLa细胞相比 ,HeLa HR2 4L细胞HR2 4LmRNA表达明显上升。HR2 4L基因过表达导致Bcl 2的表达升高 ,抑制caspase 3和Bax的表达 ,而对p53却无明显的影响。HR2 4L基因过表达抑制过氧化氢和血清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 ,但对丁酸钠诱导的细胞凋亡却无抑制作用。结论 :HR2 4L基因过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24L基因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慧兰 周丽雅 +5 位作者 林三仁 丁士刚 王立新 金珠 耿秋明 赵一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探讨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液稀释后 ,应用RF 5 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以 2 88nm为激发光 ,测定 30 0~ 80 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结果 :共测定了 2 5 1例各种胃内良、恶性病变患者 (... 目的 :探讨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液稀释后 ,应用RF 5 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以 2 88nm为激发光 ,测定 30 0~ 80 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结果 :共测定了 2 5 1例各种胃内良、恶性病变患者 (其中进展期胃癌 39例 ,重度异型增生 1例 )的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 ,发现原有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 3个峰 ,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不变 ,仅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FI)改变。胃癌患者稀释胃液 (体积比 1∶2 0 )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与胃内良性病变患者基本相同 ,仅第 1峰 (位于 32 0~ 36 0nm处 )的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P1FI)增大。用CARTV2 .0软件进行分析 ,以P1FI >38.995为胃癌诊断标准 ,用于诊断胃癌的先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5 .0 % ,特异度为 91.9% ;后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2 .5 % ,特异度为 91.9%。如以P1FI >2 4 .34作为胃癌阳性判定标准 ,则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 95 .0 % ,特异度为 75 .8%。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胃液 荧光光谱 胃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胃液中特异性荧光物质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月宁 金新莲 +4 位作者 孟灵梅 耿秋明 彭佳柔 周丽雅 林三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索胃癌患者胃液中特异性荧光物质的性质,以期初步了解胃癌特征性荧光的来源和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患者收集胃液。采用Mono Q离子交换联合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分离胃液中的肿瘤特异性荧... 目的:探索胃癌患者胃液中特异性荧光物质的性质,以期初步了解胃癌特征性荧光的来源和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患者收集胃液。采用Mono Q离子交换联合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分离胃液中的肿瘤特异性荧光物质,进行基质辅助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以及正交加速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测定其所含物质的质荷比并进一步鉴定其一级肽段序列。结果:共收集病例118例,其中胃癌组56例(包括进展期胃癌49例,早期胃癌7例),对照组62例。Mono Q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共出现4个主要荧光峰,第一峰位于保留时间14~21min之间,其荧光强度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进行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光谱主要呈锯齿状的荧光峰群,在30~32min之间有一个强度最大的荧光峰,胃癌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P<0.01)。收集对应保留时间的样品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胃液后可得到质荷比在500~5 300之间的多种物质。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得到了其中13种目前未知的多肽序列。结论:造成胃良恶性疾病间产生差异荧光现象的机制复杂,一些含荧光基团的多肽类物质可能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液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NA修复基因HR24L/HRAD17校正酵母细胞减数分裂缺陷表型
16
作者 孙艳 韩云 朱应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表型 补法 酵母细胞 RAD 医科大学 同源基因 非洲粟酒 减数分裂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低氧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康春福 陈斌 +5 位作者 秦泽莲 孙艳 李艳芳 于东宁 安阳 毕洪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9-654,共6页
目的研究常氧和低氧下,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STS治疗瘢痕疙瘩的可能作用。方法原代培养5例KFs,将细胞分组,分别在常氧(... 目的研究常氧和低氧下,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增殖和促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STS治疗瘢痕疙瘩的可能作用。方法原代培养5例KFs,将细胞分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2%O2)下用不同剂量的STS(0、50、100、200、400、800μmol/L)干预48 h,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同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不同剂量的STS(0、100、200μmol/L)同样干预48 h,实时定量PCR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骨细胞特异因子2(Periostin)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氧与常氧下的KFs增殖活力无明显差异;STS在常氧和低氧下明显抑制KFs增殖(P<0.01),其有剂量依赖性,在低氧条件下STS的起效剂量比常氧下的高。低氧能够引起HIF-1α的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0.606(P=0.037)、0.950(P=0.002),VEGF mRNA上调7.256(P=0.043),Periostin mRNA上调6.285(P=0.006),TGF-β1蛋白增加1.641(P=0.011),对ColⅠ和ColⅢ的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常氧下,200μmol/L的STS增加HIF-1α和Periostin的mRNA表达分别为0.750(P=0.015)和8.553(P=0.000),减少TGF-β1、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分别为0.349(P=0.007)、0.320(P=0.006)、0.453(P=0.015),对TGF-β1蛋白和VEGF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低氧48 h,200μmol/L的STS使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0.548(P=0.016)、0.984(P=0.001),对TGF-β1 mRNA和蛋白以及ColⅠ、ColⅢ、VEGF、Periostin的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常氧和低氧下STS对KFs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够影响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可能作为治疗瘢痕疙瘩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低氧 增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2对纯化培养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炜 黄萍 +4 位作者 张绍丹 黄琛 张绍敏 张纯 王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82-286,I0012,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于纯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生存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自身免疫调节紊乱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之间的关系。方...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于纯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生存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自身免疫调节紊乱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小鼠Thy1.2抗体粘附两步纯化法,得到纯化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2单克隆抗体联合神经微管蛋白-2多克隆抗体对RGCs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法鉴定RGCs纯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计数细胞。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观察IL-4和IL-12对RGCs的直接影响;然后观察在NMDA兴奋性毒性作用下IL-4和IL-12对于RGCs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除10 U/mLIL-4外,IL-4和IL-12其余浓度组的RGC存活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083);当有NMDA存在时,1、10、100 U/mL的IL-4和IL-12浓度组的RGCs存活率分别为79.2%、87.2%、69.5%及77.5%、76.4%和73.7%,均较单纯NMDA处理组的RGCs存活率62.25%明显提高(P<0.0083)。结论纯化的RGCs培养条件下,IL-4和IL-12不具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具有增强细胞对抗NMDA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作用,提示自身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损伤RGCs,与青光眼等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白介素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检验点调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妍宏 朱应葆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多种因素可以引起DNA损伤而最终导致基因产生错义突变、缺失或错误重组。为确保遗传准确性,细胞形成了复杂的细胞周期监督机制,即细胞周期检验点。其中DNA损伤检验点由许多检验点相关蛋白组成,可以识别损伤的DNA,经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 多种因素可以引起DNA损伤而最终导致基因产生错义突变、缺失或错误重组。为确保遗传准确性,细胞形成了复杂的细胞周期监督机制,即细胞周期检验点。其中DNA损伤检验点由许多检验点相关蛋白组成,可以识别损伤的DNA,经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引发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减慢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从而为细胞修复损伤的DNA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点 细胞周期 DNA损伤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X4与HOXA5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凯 薛丽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8-1053,共6页
Polycomb group complex(Pc G)作为发挥转录抑制作用的重要表观遗传调控复合物,参与发育、衰老以及肿瘤发生等重要病生理过程。Pc G成员众多,分为PRC1与PRC2两种复合物,各组分间功能既协同,又不失特性。PRC1中的CBX4独特的结构域使其功... Polycomb group complex(Pc G)作为发挥转录抑制作用的重要表观遗传调控复合物,参与发育、衰老以及肿瘤发生等重要病生理过程。Pc G成员众多,分为PRC1与PRC2两种复合物,各组分间功能既协同,又不失特性。PRC1中的CBX4独特的结构域使其功能尤为特殊。近年发现,作为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中常伴有Pc G基因的异常表达或者突变。本研究通过q PCR发现,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存在CBX4的表达明显下调,而Pc G经典靶基因HOX家族中的HOXA5则表现为上调。给予伊马替尼(Imatinib)治疗后,二者均向相反方向恢复至正常人的表达水平,并且CBX4的表达水平与CML的经典分子标志物BCR-ABL1融合基因有较好的相关性。上述结果提示,CBX4可以作为CML潜在的预后标志物。为了进一步揭示CBX4与HOXA5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CBX4能通过HOXA5的启动子而负调控其表达。本研究发现,CBX4与HOXA5在CML中存在负相关的异常表达,且证明CBX4可作为HOXA5的负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梳蛋白 CBX4 HOXA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