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骨超声检查对临床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学刚 刘晓敏 +1 位作者 李丽 周炜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肌骨超声表现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严格随访且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2.6持续至少3个月的RA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8个关节肌骨超声影像结果。保持原有...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肌骨超声表现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严格随访且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2.6持续至少3个月的RA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8个关节肌骨超声影像结果。保持原有治疗不变的基础上,观察患者后3个月的病情变化情况,将疾病复发(DAS28-ESR>2.6)的患者定义为疾病复发组,将疾病持续缓解的患者(DAS28-ESR≤2.6)定义为持续缓解组,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及超声影像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6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行28个关节肌骨超声检查。3个月内疾病复发26例(41.3%),持续缓解37例(58.7%)。疾病复发组在亚临床滑膜炎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持续缓解组,在深度缓解率(DAS28-ESR<1.6)方面低于持续缓解组。亚临床滑膜炎是RA复发独立危险因素,而深度缓解是RA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RA复发与高疾病活动度及亚临床滑膜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复发 肌骨超声 临床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达标之路:《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系统性红斑狼疮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季兰岚 张卓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系统性红斑狼疮管理指南》是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自2007年以来,第二次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ymatosus,SLE)整体管理制定的指南。该指南对SLE的治疗策略、治疗目标、激素方案选择、狼疮性肾炎&qu... 《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系统性红斑狼疮管理指南》是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自2007年以来,第二次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ymatosus,SLE)整体管理制定的指南。该指南对SLE的治疗策略、治疗目标、激素方案选择、狼疮性肾炎"多靶点"治疗以及生物制剂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在达标治疗的大趋势下,为SLE如此复杂的疾病,指明了治疗方向。本文对指南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SLE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指南 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与改进
3
作者 王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S1期97-98,共2页
针对风湿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找出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进、防范、监控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发生,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 院内感染 住院患者 风湿病 医院感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规范诊疗
4
作者 李娟 张卓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14期23-24,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由于滑膜炎症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和残疾。类风湿关节炎也可以累及关节外器官,如肺、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6%,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疗 早期 神经系统 骨质破坏 滑膜炎症 炎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俊梅 王艳红 +7 位作者 周雅涛 杨文平 郝津荣 王蕊 闫婷 郑一梅 高玲玲 霍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1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 :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对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结果 :改善前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合计为4209分钟,... 目的 :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对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结果 :改善前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合计为4209分钟,平均每位患者等候时间为135.77分钟。通过采取措施,新入院患者的病区等候时间缩短到1497分钟,平均33.27分钟,下降了74.0%。结论 :采用品管圈活动减少了患者等候安置床位时间及辅班护士接诊时间,使患者可及早接受治疗,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医院床位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新入院患者 等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与经验总结
6
作者 李军 罗丽敏 +3 位作者 樊勇 张勇刚 党书毅 丁文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4-7,2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培养方法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方法获取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组织,切成小块,一部分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另一部分使用消化酶消化获取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内特定... 目的比较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培养方法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方法获取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组织,切成小块,一部分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另一部分使用消化酶消化获取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内特定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计算生长曲线等实验手段,并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获得AFs;经免疫组化检测,两种方法所获的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阴性,证实培养的细胞为AFs。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在细胞增殖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大致相同,二者的生长、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培养AFs,所获得的细胞性状稳定、存活率高,可在体外稳定地传代培养,在血管重构研究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组织贴块法 消化法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诊断干燥综合征,避免多系统受累
7
作者 李娟 张卓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25期21-21,共1页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以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的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干燥综合征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为1:9~20。本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外分泌腺体,除我...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以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的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干燥综合征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为1:9~20。本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外分泌腺体,除我们熟知的唾液腺、泪腺受累导致口眼干燥症状外,皮肤、呼吸道、胃肠道、阴道等具有外分泌腺体结构的内脏器官也可累及。早期诊断干燥综合征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早期诊断 多系统受累 外分泌腺体 自身免疫性 淋巴细胞浸润 上皮细胞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与诊治要点
8
作者 李娟 张卓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5期17-18,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以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损害为特征,受激素水平、环境、遗传等多因素影响。SLE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但是SLE可以影响到任何年龄段人群,包括...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以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损害为特征,受激素水平、环境、遗传等多因素影响。SLE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但是SLE可以影响到任何年龄段人群,包括老年人。尽管≥50岁发病的SLE相对少.但也并非罕见,约占总SLE患者的3%-18%,目前报道的最大发病年龄为91岁,国内外学者称这些患者为老年SLE或晚发性S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人 临床特点 SLE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治 发病机制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昭 孙金磊 +3 位作者 张慧娟 郭匡金 李天方 刘升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2138-2141,共4页
目的对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临床合并症的认识。方法现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住院的17例AAV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 目的对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临床合并症的认识。方法现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住院的17例AAV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减少组),并与同期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的51例患者(血小板正常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血小板减少组骨髓穿刺结果提示:1例患者骨髓抑制,1例患者骨髓穿刺结果未报告骨髓巨核细胞数值,骨髓巨核细胞数目为84(0~200)个,且4例血小板抗体阳性。血小板减少组出现咯血、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比例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血红蛋白、C3、白蛋白水平均低于血小板正常组,CRP水平、c-ANCA阳性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MPO-ANCA水平、p-ANCA阳性率均低于血小板正常组(均P<0.05)。17例AA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联合环磷酰胺治疗,6例联合血浆置换治疗,2例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后8例好转,7例死亡,2例因预后差,自动出院后失访。其中8例合并肾脏受累的患者,3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例死亡,5例患者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能继发于AAV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是AAV预后不良的标志,当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咯血、腹腔积液、胸腔积液、CRP升高、C3下降和低白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性疾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