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患者mdr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燕 武淑兰 +3 位作者 卜定方 李渊 朱强 曹香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探讨多药耐药 (mdr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表达的关系 ,采用甲基化敏感的HpaⅡ酶切结合竞争性定量PCR检测 5 4例急性白血病 (AL)和 9例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mdr1基因启动子区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 - 110和 - 5 0bp处两个C... 为了探讨多药耐药 (mdr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表达的关系 ,采用甲基化敏感的HpaⅡ酶切结合竞争性定量PCR检测 5 4例急性白血病 (AL)和 9例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mdr1基因启动子区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 - 110和 - 5 0bp处两个CCGG位点 (I区和Ⅱ区 )的甲基化率 ;半定量RT PCR检测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区、Ⅱ区及总甲基化率均与表达呈负相关 ,I区比Ⅱ区相关密切 (r分别为 - 0 .6 4和 - 0 .4 0 )。低甲基化组(n=36 )mdr1高表达率显著增高 (P <0 .0 0 1)。与化疗敏感组 (n =8)相比 ,耐药组 (n=16 )I区 (P =0 0 5 )、Ⅱ区 (P <0 .0 5 )和总甲基化率 (P <0 .0 5 )均减低。与未化疗组 (n =36 )相比 ,化疗后组 (n =14 )I区和总甲基化率均减低 (P <0 .0 5 ) ,Ⅱ区甲基化率也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化疗后组随甲基化率减低 ,mdr1表达升高 ,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6 )。结论 :AL和MM患者骨髓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 110和- 5 0处两个CCGG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 ,且与 - 110处关系更密切。化疗后及耐药病人mdr1基因甲基化水平相对降低。化疗后mdr1基因表达增高与其甲基化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多药耐药基因 甲基化 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萌 董玉君 +2 位作者 邱志祥 刘微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3-839,共7页
目的:进一步总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比较83例单倍体移植和本移植中心同期73例同胞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移植后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倍体移植组与全相合移植组在造血重建、发生移植... 目的:进一步总结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比较83例单倍体移植和本移植中心同期73例同胞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移植后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倍体移植组与全相合移植组在造血重建、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移植后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的疾病状态、移植后复发及出现Ⅲ-Ⅳ度急性GVHD是影响移植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分别为3.1(95%CI,1.7-5.4),3.5(95%CI,2.0-6.2)和2.5(1.4-4.6)(P<0.05)。结论:应用现有的移植体系进行单倍体移植的疗效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相当,移植前的疾病状态及移植后是否出现重度急性GVHD对移植后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蛋白的筛选及初步验证
3
作者 赵珊 刘绘绘 +5 位作者 杨晓颖 解伟伟 薛超 何晓亚 王津 董玉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筛选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新型诊断标志或治疗靶点。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出Sel1L、SPAG4、KCNN3和PARM14个MM高表达分子,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瘤细胞系U266、NCI-H929、MM.1s、RPMI8226和白... 目的:筛选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新型诊断标志或治疗靶点。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出Sel1L、SPAG4、KCNN3和PARM14个MM高表达分子,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瘤细胞系U266、NCI-H929、MM.1s、RPMI8226和白血病细胞系THP1及31例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这4种分子的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5例异基因移植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作对照。结果:与白血病细胞系THP1相比,KCNN3、PARM1、Sel1L在U266、NCI-H929、MM.1s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PARM1在8226中的表达水平更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这4种基因在4种骨髓瘤细胞系中均有蛋白表达。与健康供者相比,Sel1L、SPAG4、KCNN3和PARM1 mRNA在M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更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这4种基因在MM患者中均有蛋白表达,且Sel1L、KCNN3水平与健康供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Sel1L、SPAG4、KCNN3和PARM1有可能成为MM的诊断标志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靶点蛋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6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娄丽丽 岑溪南 +14 位作者 欧晋平 董玉君 粱赜隐 邱志祥 王文生 许蔚林 李渊 王茫桔 王莉红 尹玥 孙玉华 刘微 王倩 王颖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2,共8页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236例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表明:①236例PENL病例占同期淋...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236例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表明:①236例PENL病例占同期淋巴瘤的40.7%(236/580),中位年龄为55岁(16岁-9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1(153/83)。②PENL的首发部位常见于胃肠道、鼻腔、扁桃体、纵隔、皮肤、脾、睾丸、骨及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其所占比例依次为30.1%(71/236)、10.6%(25/236)、8.9%(21/236)、5.9%(14/236)、5.1%(12/236)、4.7%(11/236)、4.2%(10/236)、4.2%(10/236)、3.0%(7/236)。③PENL的首发症状多无特异性;体征多为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在本研究中此体征占66.9%(158/236)。④按照2008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胃肠道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常见,鼻腔PENL病理类型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见,扁桃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并不少见,出现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时,应警惕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46例新诊断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成人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萌 刘延方 +5 位作者 孙慧 谢新生 马杰 甘思林 董玉君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1-535,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诊断ITP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分为rh TPO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r...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诊断ITP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分为rh TPO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rh TPO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对照组接受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 TPO组完全反应(CR)率显著增高(56.5%vs 34.0%)(P=0.03),获CR的患者血小板(Plt)达到100×10~9/L时间明显缩短[10(5-14)vs 14(6-26)d,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4.4%vs 82.0%)(P<0.01);然而,停用rh TPO后Plt数逐渐下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是否有HP感染等均与rh TPO的疗效无关(P>0.10),但治疗前Plt水平过低(≤10×10~9/L)时,rh TPO治疗后能够达CR的患者比例较治疗前Plt>10×10~9/L时呈现出降低趋势(38.9%vs 67.9%)(P=0.06)。结论:rh TPO治疗新诊断ITP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立娜 岑溪南 +14 位作者 欧晋平 粱赜隐 邱志祥 王文生 许蔚林 李渊 王茫桔 董玉君 尹玥 孙玉华 刘微 王倩 王莉红 王颖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7-39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GI-NH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因素。对本院15年来收治的101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01例PGI-NHL...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GI-NH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因素。对本院15年来收治的101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01例PGI-NHL病例占同期NHL的14.49%,其中男性64例,女性37例,男∶女=1.73∶1,中位发病年龄61(18-87)岁;发病部位:胃部59例(58.42%),肠道40例(39.60%),胃肠道多部位2例(1.9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7例(66.34%)、黏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18例(17.82%)、套细胞淋巴瘤(MCL)4例(3.96%)、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8例(7.92%)、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1.98%)、滤泡细胞淋巴瘤(FLL)1例(0.99%)、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1例(0.99%)。在101例患者中可随访89例(存活49例,死亡40例),中位生存时间29(1-173)个月。89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为58.4%,5年为52.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4)、病变部位(P=0.002)、病变大小(P=0.011)、胃肠道淋巴瘤Lugano分期(P=0.003)、IPI评分(P=0.000)、病理细胞表型(P=0.000)、病理类型(P=0.006)等因素在不同亚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胃肠道淋巴瘤Lugano分期、IPI评分和病理类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Lugano分期、IPI评分和病理类型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胃肠道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其对患者复发和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雪蓉 任汉云 +9 位作者 岑溪南 王莉红 梁赜隐 王文生 邱志祥 欧晋平 许蔚林 王茫桔 李渊 尹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94-998,共5页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我院100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对aGVHD、cGVH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复发和生...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对我院100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对aGVHD、cGVHD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对复发和生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例患者发生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34.4%;14例发生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17.7%。HLA相合程度与aGVHD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曾发生的Ⅱ-Ⅳ度aGVHD是发生cGVHD的危险因素(HR=2.303,p=0.088),女性因素为保护性因素(HR=0.401,p=0.055)。发生cGVHD者复发率较低。发生Ⅱ-Ⅳ度aGVHD为影响总生存率(OS)的危险因素(p<0.05),重度(Ⅲ-Ⅳ)aGVHD患者的死亡率极高(81.0%),与0-Ⅰ度患者的死亡率(35.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GVHD和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L)尚不能分离,但GVL的益处可能被GVHD相关死亡因素抵消,因此需积极防治重度aGVHD。局限型cGVHD可能是长期生存的有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危险因素分析 疾病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渊 王冰洁 +7 位作者 刘微 梁赜隐 尹玥 董玉君 王倩 孙玉华 许蔚林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副反应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 目的:观察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副反应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Ph^+ALL,并应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及序贯allo-HSCT治疗的19例患者,收集病历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29(3-48)岁。P190阳性14例,P210阳性5例,3例为复杂染色体核型,3例合并脑膜白血病。化疗方案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缓解后应用HD-MTX及MAE等方案巩固强化治疗。11例(57.9%)诱导化疗开始时即加用达沙替尼,3例(15.8%)因粒缺或感染于诱导缓解后加用,5例(26.3%)由伊马替尼更换为达沙替尼。3例出现副反应,分别表现为皮疹、浮肿、恶心。诱导治疗4周100%患者达形态学缓解;7例(63.6%)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移植前17例(89.5%)达MMR,15例(78.9%)达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所有患者均接受亲缘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白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4 d,aGVHD发生率为42.1%,cGVHD发生率为57.9%。移植后,13例患者恢复使用达沙替尼,7例因严重头痛、剧烈呕吐或浆膜腔积液停药,6例持续使用至移植后1年。中位随访42个月(10-72月),3年及5年总生存(OS)率均为94.4%,3年及5年非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81.9%及71.6%。结论:一线选用第二代TKI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并序贯allo-HSCT治疗Ph^+ALL有效性高,患者临床耐受性良好,患者长期生存可能优于第一代TK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达沙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的发生率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青 朱璐婷 +12 位作者 岑溪南 梁赜隐 欧晋平 王莉红 王文生 刘薇 邱志祥 董玉君 王茫桔 孙玉华 尹玥 王倩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5-771,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BMI)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16年9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702例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以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及^(18)F-FDG PET/CT中任何一项检查方法阳性即...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BMI)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16年9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702例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以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流式细胞术及^(18)F-FDG PET/CT中任何一项检查方法阳性即判定为淋巴瘤骨髓侵犯。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霍奇金淋巴瘤(HL)[32.6%(201/616)vs 15%(13/86)](P<0.05)。NHL中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T细胞淋巴瘤[37.0%(159/430)vs 22.6%(42/186)](P<0.05)。按不同病理类型分析,套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88%(22/25),滤泡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38.5%(15/39),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21.8%(56/257),肝脾T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为100%(5/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侵犯发生率差异较大。对初诊淋巴瘤患者进行骨髓评价对淋巴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骨髓侵犯 发生率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冰洁 岑溪南 +14 位作者 邱志祥 欧晋平 王文生 梁赜隐 董玉君 许蔚林 李渊 王茫桔 王莉红 尹玥 孙玉华 刘微 王倩 王颖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6-1602,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 LB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9例病理确诊为PMLBCL患者,...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 LB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9例病理确诊为PMLBCL患者,中位年龄32岁,临床表现以纵隔巨块(72.4%)、上腔静脉综合征(51.7%)、呼吸困难(62.1%)、浆膜腔积液(48.3%)多见,其中62.1%存在结外侵犯,62.1%合并胸腔外受累。按照Ann-Arbor分期,16例(55.1%)为Ⅰ-Ⅱ期、13例(44.9%)为Ⅲ-Ⅳ期,12例(41.4%)合并B组症状。在本组29例患者中2例失访,中位随访29月,余27例患者中17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复发,4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为29月,5年总生存率(OS)达85.2%,其中RCHOEP方案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94.4%,CHOEP方案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75%。8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访至今均为持续CR。单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和LDH水平升高,超过2倍正常上限,初治疗效、IPI评分具有预后参考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均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RCHOEP化疗方案初步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向娟 任汉云 +9 位作者 邱志祥 岑溪南 欧晋平 王文生 许蔚林 王莉红 董玉君 孙玉华 李渊 尹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07-1012,共6页
本研究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8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移植后180天为随访终点,对全部188例患者和其中150例异基因HSCT患... 本研究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8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移植后180天为随访终点,对全部188例患者和其中150例异基因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HC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①188例HSCT患者中,HC发生率为27.12%(51/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性RR=1.673,p=0.076)、异基因HSCT(RR=1.848,p=0.061)与HC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异基因HSCT是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08,p=0.037)。②异基因HSCT的患者HC发生率32.67%(49/150),其中Ⅱ-Ⅳ级HC发生率28.00%(42/150)。单因素分析提示,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供者(RR2.444,p=0.018)、尿巨细胞病毒(CMV)阳性(RR2.059,p=0.021)及血、尿CMV同时阳性(RR2.497,p=0.003)是Ⅱ-Ⅳ级HC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中年龄26-40岁(与≤25岁或≥41岁相比,RR0.454,p=0.056)、预处理方案含氟达拉滨(Flu)(RR=0.504,p=0.059)、TBI(RR0.185,p=0.095)的患者Ⅱ-Ⅳ级的HC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预处理应用环磷酰胺(RR2.015,p=0.063)、使用抗人胸腺球蛋白(ATG)(RR2.343,p=0.054)、合并血CMV阳性(RR2.123,p=0.088)时Ⅱ-Ⅳ级HC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CMV同时阳性(RR2.269,p=0.008)、预处理未使用Flu(RR=2.106,p=0.040)是Ⅱ-Ⅳ级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ATG(RR=2.154,p=0.083)的患者Ⅱ-Ⅳ级HC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C发生率高,血、尿CMV同时阳性、预处理中未使用Flu是Ⅱ-Ⅳ级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ATG后Ⅱ-Ⅳ级HC发生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逆转白血病细胞系K562/A多药耐药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艳秋 曹林娟 +1 位作者 郝洪军 石永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84-889,共6页
本课题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 ue)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A多药耐药的影响及机制。体外培养的K562和K562/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Q ue处理,采用MTT法检测Q ue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对阿霉素(adriam ycin,ADR)的增敏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Q ue作用... 本课题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 ue)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A多药耐药的影响及机制。体外培养的K562和K562/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Q ue处理,采用MTT法检测Q ue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对阿霉素(adriam ycin,ADR)的增敏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Q ue作用后细胞内ADR浓度的变化,Annex in V/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检测药物转运蛋白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Q ue在5-160μm o l/L的浓度范围内对K562和K562/A细胞均有剂量依赖性的生长抑制作用,低毒剂量的Q ue使K562/A对ADR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在ADR为5μm o l/L时,Q ue与细胞共培养2小时细胞内ADR浓度则明显增加;Q ue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K562和K562/A细胞的凋亡;Q ue可下调ABC、SLC家族药物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可调节BCL2-、TNF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Q ue可通过多种机制逆转白血病细胞系K562/A的多药耐药性,逆转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槲皮素 白血病 多药耐药 K562/A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炎性趋化因子CXCL9/Mig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冀林华 任汉云 +4 位作者 石永进 岑溪南 邱志祥 欧晋平 许蔚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00-1203,共4页
研究血浆炎性趋化因子CXCL9/Mig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的水平变化,以探讨该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中的作用。以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发生0-Ⅰ度aGVHD者13例,Ⅱ度aGVHD者12例,... 研究血浆炎性趋化因子CXCL9/Mig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的水平变化,以探讨该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中的作用。以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发生0-Ⅰ度aGVHD者13例,Ⅱ度aGVHD者12例,Ⅲ-Ⅳ度aGVHD者10例。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测定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临床aGVHD发生前1周、aGVHD高峰时、aGVHD完全控制后血浆CXCL9/Mig水平。结果表明中、重度aGVHD(Ⅱ-Ⅳ度)发生时血浆CXCL9/Mig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且随aGVHD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临床aGVHD表现出现前1周,血浆CXCL9/Mig水平已明显升高(P<0.001)。血浆CXCL9/Mig水平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感染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XCL9/Mig血浆水平与aGVHD的发生明显相关,表明该因子在aGVHD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血浆CXCL9/Mig水平变化可作为aGVHD早期诊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进而达到早期干预aGVHD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炎性趋化因子 CXCL9/Mig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通过ATM/ATR和NF-κB途径上调乳腺癌细胞MICA/B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燕 石永进 +1 位作者 赵玉亮 朱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325,共8页
目的:分析常用化疗药物对免疫识别乳腺癌细胞重要的靶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分子A和B(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related chain A and B,MICA/B)的影响,探讨其调节MICA/B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 目的:分析常用化疗药物对免疫识别乳腺癌细胞重要的靶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分子A和B(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related chain A and B,MICA/B)的影响,探讨其调节MICA/B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MICA和MICB 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药物对MICA/B表面蛋白表达的作用。加入咖啡因抑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和Rad3相关激酶(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and Rad3-related kinase,ATM/ATR),加入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n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观察其是否能够抑制化疗药物中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MICA和MIC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凝胶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药物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NF-κB与MICA/B启动子区的结合。结果:三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足叶乙甙、拓扑替康和阿霉素可使乳腺癌MCF-7细胞的MICA和MICB mRNA水平升高。足叶乙甙在浓度为5、20、100μmol/L时,与不加药处理组相比,MICA mRNA水平分别升高到(1.68±0.17)、(2.54±0.25)、(3.42±0.15)倍(P<0.05);MICB mRNA水平分别升高到(1.82±0.24)、(1.56±0.05)、(5.84±0.57)倍(P<0.05)。拓扑替康和阿霉素在特定浓度时也使MCF-7的MICA和MICB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乙甙和拓扑替康处理另一乳腺癌细胞系SK-BR-3后,MICB mRNA的表达也轻度升高(P<0.05)。足叶乙甙和拓扑替康还增加MCF-7细胞表面MICA/B蛋白的表达(P<0.05),且存活和凋亡细胞MICA/B蛋白的表达均增高。用不同浓度的咖啡因处理足叶乙甙损伤的乳腺癌细胞,MICA/B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当咖啡因浓度为1、5、10 mmol/L时,MICA mRNA相对表达水平由不用咖啡因处理组的(3.75±0.25)倍分别降为(0.89±0.05)、(0.81±0.02)、(0.48±0.04)倍(P<0.001),MICB mRNA由(6.85±0.35)倍降为(1.36±0.13)、(0.76±0.06)、(0.56±0.03)倍(P<0.05),MICA/B蛋白表达由(3.42±0.05)倍降为(1.32±0.03)、(1.21±0.06)、(1.14±0.03)倍(P<0.001),表明足叶乙甙对MICA/B的上调作用能够被ATM/ATR抑制剂所抑制。同样,加入不同浓度的NF-κB的强抑制剂PDTC(10、50、100μmol/L),MICA/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提示NF-κB也参与这一过程。EMSA实验显示,MCF-7细胞用足叶乙甙处理后,NF-κB与MICA/B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活性增强。结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诱导并上调乳腺癌细胞MICA和MICB mRNA及表面蛋白的表达,表明化疗药物有可能增强免疫系统对乳腺癌的识别和杀伤,ATM/ATR和NF-κB途径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MHCⅠ类链相关分子A/B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蛋白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Rad3相关激酶 NF-ΚB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19修饰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欢欢 朱平 +1 位作者 伍学强 刘玉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53-1756,共4页
应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 T)治疗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近期已取得了新进展。CAR T细胞是通过将T细胞受体基因和抗CD19抗体基因嵌合,转染至T细胞,在体外扩增以后输注给患者来治疗白血病的新... 应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 T)治疗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近期已取得了新进展。CAR T细胞是通过将T细胞受体基因和抗CD19抗体基因嵌合,转染至T细胞,在体外扩增以后输注给患者来治疗白血病的新型免疫治疗。经过基因改造后的CAR T细胞的表面具有特异性位点,可以识别淋巴细胞白血病中B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CD19抗原的持续刺激可使CAR T细胞不断增殖与活化,CAR T在患者体内可以增殖1000倍,有效杀伤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本文就CAR T细胞及其对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K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变异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梅 容颖 +3 位作者 田润梅 杨宇航 朱平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6-710,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组与对照组的LNK基因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LNK基因变异与CML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CML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提取骨髓和外周血DNA,用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用PCR扩增LNK基因外显... 目的:比较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组与对照组的LNK基因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LNK基因变异与CML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CML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提取骨髓和外周血DNA,用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用PCR扩增LNK基因外显子全长;扩增序列中包括了LNK基因内影响氨基酸表达的Rs3184504(C/T)和Rs78894077(A/C/G/T),以及对氨基酸表达无影响的Rs7973120(A/T)的3个SNP位点。测序分析LNK基因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36例CML患者均有BCR/ABL1突变,对照组无突变;1例CML患者有LNK杂合子突变,位点为A300V,突变率2.8%,对照组无突变。Rs3184504:对照组C/T等位基因频率为50%/50%,CML组为94.4%/5.6%,CML组C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CC基因型占94.4%(P<0.01);Rs78894077:对照组C/T等位基因为9.8%/90.2%,CML组16.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ML组CC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7973120:对照组A/T等位基因频率为10.9%/89.1%,CML组为25%/75%,CML组A等位基因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ML患者中有LNK突变,LNK单核苷酸多态性与CML的发生相关,CML患者多携带有LNK Rs3184504 C等位基因及Rs7973120 A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K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 慢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RANTES及其受体CCR5与炎性疾病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景 刘微 任汉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7-980,共4页
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蛋白质家族,分子量多为8-12 k D,由机体多种细胞(尤其是活化免疫细胞)分泌,主要依赖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在细胞生长、分化、黏附及定向迁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RANTES CCR5 炎性疾病 趋化因子 蛋白质家族 趋化效应 CHEMOKINE 免疫细胞 细胞生长 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质碎片法分离培养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乔淑凯 任汉云 石永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密质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高效方法,并证实骨密质来源MSCs具有成骨、成脂肪和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采取骨片法从C57BL/6小鼠骨密质中分离和纯化MSCs,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直...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密质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高效方法,并证实骨密质来源MSCs具有成骨、成脂肪和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采取骨片法从C57BL/6小鼠骨密质中分离和纯化MSCs,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不同生长时期MSCs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其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取第5代MSCs进行成骨、成脂肪和成软骨定向诱导并作组织化学染色鉴定,RT-PCR方法检测定向诱导后特异性基因表达:骨特异性的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脂肪特异性的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和脂肪酶(Adipsin)基因,软骨特异性的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结果:接种骨密质碎片约24小时后即可见短梭状细胞从骨碎片向周围爬出,呈贴壁生长,经3次传代后即可获得细胞形态均一、贴壁能力强、易于消化的梭形MSCs。第5代C57BL/6小鼠MSCs阳性表达CD44(99.81%)、CD29(99.77%)、Sca-1(99.76%)和CD34(94.51%),阴性表达CD45(0.86%)和CD117(0.17%)。第5代MSCs经诱导后可成功的分化为骨、脂肪和软骨细胞,相应茜素红、油红O和阿利辛蓝染色成阳性,并分别表达骨特异性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脂肪特异性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和脂肪酶(Adipsin)基因,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结论:经骨密质碎片法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分离出更高纯度的MSCs,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稳定性好,分离效率高,可重复性强。培养出的MSCs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塑料粘附、特定的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密质 细胞培养 鉴定 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对健康供者T细胞CCR5表达的不同调控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萌 马向娟 +6 位作者 董玉君 邱志祥 刘微 李渊 王茫桔 孙玉华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9-984,共6页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供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从而了解rhG-CSF动员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选取68名亲缘allo-HSCT健...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供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从而了解rhG-CSF动员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选取68名亲缘allo-HSCT健康供者及相应的68例受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健康供者rh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比较其变化。根据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变化情况,将其中可供分析的62例供者分为表达下调组和未下调组,比较两组受者II-IV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结果表明,与动员前外周血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表面CCR5表达均值无明显变化,但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34例(50%)供者CD4+细胞CCR5表达下调,50%表达不变或上调,而42例(61.8%)供者CD8+T细胞CCR5表达下调,26例(38.3%)供者CCR5表达不变或上调。分析可供评价的62例移植患者表明,供者CD4+T细胞CCR5下调组受者II-IV度aGVHD发生率较未下调组明显降低(16.6%vs 43.3%,P=0.032),而CD8+T细胞CCR5下调组受者II-IV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未下调组呈现增高趋势(37.8%vs 16.0%,P=0.065)。结论:rhG-CSF动员影响T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而这些作用可能影响T细胞体内迁移行为,减少T细胞向GVHD靶器官聚集,从而降低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CCR5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K基因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变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润梅 容颖 +4 位作者 吴柳松 蒋焰 秦海燕 朱平 陈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中LNK基因的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与ET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用PCR扩增LNK基因外显子全长,扩增序列中包括LNK基因内...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中LNK基因的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与ET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用PCR扩增LNK基因外显子全长,扩增序列中包括LNK基因内影响氨基酸表达的Rs3184504(C/T)和Rs78894077(A/C/G/T)以及对氨基酸表达无影响的Rs7973120(A/T)3个SNP位点。测序分析LNK基因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6例患者有LNK突变,包括4种类型,分别为A300V、R425C、V402L及R426Q。ET患者SNP Rs78894077Ser(丝氨酸)型T等位基因分布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患者SNP Rs3184504 Ser(丝氨酸)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T患者中存在LNK基因突变,携带LNK SNP Rs78894077 Ser及Rs3184504 Ser位点T等位基因可增加患E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基因突变 LNK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