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中开胸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的程序化处理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诗杰 刘向征 +1 位作者 黄伟明 李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 背景与目的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累及上腔静脉系统,经正中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资料,分期检查明确为局部晚期。包括肺部肿瘤16例,纵隔肿瘤19例。手术方法采用从左至右的单向推进,先游离左无名静脉起始部,阻断后切断,掀起瘤体,打开心包,用人工血管桥接左无名静脉和右心耳。游离上腔静脉近心端未受侵部分后,向尾侧牵拉肿瘤,剪开右侧纵隔胸膜,结扎切断右侧乳内血管,可以充分显露右无名静脉。向左上方牵拉瘤体,于肺门上方结扎切断奇静脉,此时可以阻断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切除中间受侵的血管,以人工血管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桥接,完成受侵的上腔静脉系统全部替换。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6例,低氧血症5例,肌无力危象1例,心脏疝1例,真菌感染2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12%,分别死于心梗和肺部感染。其余33例顺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日15 d。在10例术前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除2例术中即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余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经程序化的处理,规范治疗的细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降低手术风险,本组病例手术能够安全实施的实践也支持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开胸 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 程序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A期胸腺瘤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钢 李简 +1 位作者 刘海波 刘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ⅣA期胸腺瘤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7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ⅣA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ⅣA期胸腺瘤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38(27~57)岁,左侧病变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ⅣA期胸腺瘤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7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ⅣA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ⅣA期胸腺瘤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38(27~57)岁,左侧病变4例,右侧病变3例。5例为初治病例,2例为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时间为10.4±2.8h,中位出血量1000(300~82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10~54)d。无围术期死亡,3例(42.9%)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71.4%)出现轻微并发症。清扫淋巴结4~47个,平均12个,1例发现转移。中位随访时间24(5~81)个月,6例存活,肿瘤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81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结论ⅣA期胸腺瘤目前推荐的治疗方式是包括手术和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对于经过选择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应根据疾病进展程度和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转移瘤切除术 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食管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涛 金海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2,共9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度及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肿瘤的筛查及诊断,并且在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tDNA检测技术及其在食管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循环肿瘤DNA 筛查 诊断 临床决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刀切割和机械切割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海波 林钢 +3 位作者 张诗杰 黄伟明 商学谦 李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随早期肺癌的高检出率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刀切割手工缝合和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两种。但仅有很少的研究对两者进行对比,且均针对开放式肺段切除术,目前尚未... 背景与目的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随早期肺癌的高检出率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刀切割手工缝合和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两种。但仅有很少的研究对两者进行对比,且均针对开放式肺段切除术,目前尚未有相应的研究针对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方法在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连续58例患者,根据段间平面分离方法不同分为电刀切割组30例和机械切割组2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除手术时间[电刀切割组(248.70±54.46)min和机械切割组(209.39±67.25)min]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7)外,术中出血量(60.00mL vs 65.00 mL)、胸腔引流总量(445.00 mL vs 590.00 mL)、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455.33±318.333)mL vs(422.32±194.95)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3.50天vs 4.00天)和术后住院时间(6.00天vs 6.00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0vs 2/2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的分离方法中,应用电刀切割手工缝合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安全性不劣于应用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切割缝合器 电刀切割 段间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单发肋骨转移切除术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诗杰 黄伟明 +1 位作者 刘向征 李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0-22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胸腔镜手术经验的增加,其适应症也在向复杂的术式延伸。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同期行肺叶联合肋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我科为1例肺癌单发肋骨转移的患者进行了"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及部分肋骨... 背景与目的随着全胸腔镜手术经验的增加,其适应症也在向复杂的术式延伸。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同期行肺叶联合肋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我科为1例肺癌单发肋骨转移的患者进行了"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及部分肋骨切除术"进行病例分享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肿瘤分期为T1N1M1。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于术后第4天出院。最近一次随访于术后18个月,患者无病生存良好。结论筛选后的肺癌伴肋骨转移病例,适合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肋骨 骨肿瘤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同期外科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阳 肖锋 +2 位作者 王进 李简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除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10例怀疑肿瘤(泌尿系肿瘤4例、消化系肿瘤2例、肺部肿瘤4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除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10例怀疑肿瘤(泌尿系肿瘤4例、消化系肿瘤2例、肺部肿瘤4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除术。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手术切口。除1例外均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肿瘤切除术。2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随诊。结果:同期手术效果好,无住院死亡,未出现术后外科性出血,无心肌缺血梗死,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10~34d(平均22.4d),均病愈出院。1例失去随访,9例患者随诊6个月至7年3个月,其中2例死于肿瘤转移,其余随诊满意,均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结论: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良、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肿瘤切除术可行,而且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简 王晓新 +3 位作者 贺钢枫 张诗杰 黄斌 陈鸿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10-211,共2页
目的 研究局麻下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 自 2 0 0 0年 2月至 12月 ,对 8例患者 (周围型肺小结节病变 6例 ,间质性肺病 2例 )在局麻下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 结果  1例因胸腔内致密粘连转行全麻开胸手术 ,其余均在局麻... 目的 研究局麻下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 自 2 0 0 0年 2月至 12月 ,对 8例患者 (周围型肺小结节病变 6例 ,间质性肺病 2例 )在局麻下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 结果  1例因胸腔内致密粘连转行全麻开胸手术 ,其余均在局麻下完成肿物切除。术中病理诊断为结核 3例 ,转移癌及炎性假瘤各 1例 ,肺间质纤维化 2例。手术时间 40~ 2 0 0min。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手术花费平均 5 40 0元。 结论 局麻下经胸腔镜进行肺部分切除术可行。该方法对麻醉要求低、经济、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电视胸腔镜 肺切除术 微创外科 手术方法 肺周围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的病理诊断与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熊焰 张波 +4 位作者 聂立功 吴世凯 赵虎 李东 邸吉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1-356,共6页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SMARCA4-UT是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中的新类型,各科医生对其诊断、治疗、预后等问题均较为陌生。本次多学科研讨会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胸部SMARCA4-UT为例,集中研讨了该类肿瘤的病理诊断、分子检测、治疗相关分子靶点、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等问题。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以右肺下叶实性肿瘤快速进展入院。病理学检测,肿瘤细胞上皮样,组织结构上无任何分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弥漫阳性,SALL4部分细胞阳性,SMARCA4基因编码的蛋白BRG1表达缺失;二代测序证实,肿瘤存在SMARCA4基因突变(c.2196T>G,p.Y732Ter)。综上,病理诊断符合胸部SMARCA4-UT。术前TNM分期为T1N2M0(ⅢA)。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克隆号SP26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阳性肿瘤细胞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为2%。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检测结果为16.3/Mb,微卫星检测结果为微卫星稳定型(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经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两周后,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病理学评估结果为病理学完全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CPR),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分期为ypT0N0M0。术后完成了5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辅助治疗。随访截止2022年10月,肿瘤无复发、转移,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阴性。目前认为,只要BR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无论是否检测到SMARCA4基因突变,均可归入SMARCA4缺失性肿瘤,SMARCA4缺失性肿瘤包括多种癌和肉瘤。SMARCA4-UT的诊断,除了BRG1表达缺失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形态,并排除其他伴有BRG1表达缺失的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胸部常见恶性肿瘤。SMARCA4-UT恶性度高、总体预后差,几乎没有靶向治疗驱动基因突变,化疗效果差,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是目前唯一显示疗效的药物。本病例是SMARCA4-UT病理诊断、分子检测和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的一个成功案例,对于所有SMARCA4缺失性肿瘤的诊治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 肿瘤突变负荷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新辅助治疗 病理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术在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许林 李简 +3 位作者 张诗杰 黄伟明 吴江虹 宴擎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术在全肺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10月,我科对15例侵犯肺门的肺癌行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联合全肺切除术,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游离肺静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后,在阻断肺动脉时,采用0...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术在全肺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10月,我科对15例侵犯肺门的肺癌行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联合全肺切除术,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游离肺静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后,在阻断肺动脉时,采用0号不可吸收丝线环绕肺动脉主干2周后收紧,暂不打结,将线的两端用蚊式钳固定于操作孔周围的无菌中单,然后将哈巴狗钳置于0号线远端约5mm处,远端血管使用0号线阻断。结果10例左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右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肺动脉成形时间平均14min(10~19min),平均手术时间180.6min(120~231min),平均出血量100ml(50~250ml)。术中、术后未输血,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10例鳞癌,2例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大细胞肺癌;病理分期:ⅢA期12例,ⅡB期2例,ⅡA期1例。平均住院时间7d(6~9d)。14例术后随访1年,1例术后5个月死于对侧肺部感染,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脑转移,余12例无复发。结论改良肺动脉成形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全肺切除术 肺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经电视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简 王晓新 +4 位作者 贺钢枫 张诗杰 黄斌 宋言峥 陈鸿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局麻下经电视胸腔镜切除肺部小肿物的可行性。方法:在熟练掌握常规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基础上,并在局麻下行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获成功后,自2000年2月到12月,对6例周围型肺肿物患者实施了局麻下胸腔镜手术。结果:... 目的:研究局麻下经电视胸腔镜切除肺部小肿物的可行性。方法:在熟练掌握常规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基础上,并在局麻下行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获成功后,自2000年2月到12月,对6例周围型肺肿物患者实施了局麻下胸腔镜手术。结果:除1例因发现胸腔内有致密粘连、而转行全麻开胸手术外,其余均在局麻下完成肿物切除。术中冰冻病理诊为结核病变3例,转移癌和炎性假瘤各1例。手术时间120~200分钟。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局麻下经胸腔镜能够完成肺周围病变切除术。该方法经济、微创、对麻醉要求低,利于临床普遍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 局麻 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经电视胸腔镜和小切口开胸胸膜肺活检20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言峥 王萍 +2 位作者 吴云舒 唐志德 李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胸膜肺活检术 电视胸腔镜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叶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80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新 张雨禄 +2 位作者 刘桐林 李简 王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叶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叶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5~81岁,平均54.5岁。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8例,有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中叶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叶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5~81岁,平均54.5岁。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8例,有临床症状者52例,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咯血为临床五大症状。胸部X线片显示右心缘模糊或呈三角形肺不张阴影,胸部增强CT扫描部分病例可见中叶根部肿大淋巴结影像及右中叶支气管内肿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达46.6%(21/45)。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中叶切除者47例(58.8%),联合肺叶切除者28例(35%,包括袖状切除4例),全肺切除者1例(1.2%),中叶部分切除者4例(5%)。术后均顺利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中叶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列为常规检查。手术切除是中叶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叶综合征 胸外科手术 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骨L形微创切口治疗前纵隔肿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新 李宏芹 +2 位作者 陈鸿义 刘桐林 李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0-89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L形微创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24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胸部正中6~10cm切口,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取第2或第3肋间向左或右横断胸骨,直视下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此切口完成手... 目的探讨经胸骨L形微创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24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胸部正中6~10cm切口,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取第2或第3肋间向左或右横断胸骨,直视下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此切口完成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其中8例侵犯邻近肺组织,予以肺部分切除,6例侵犯心包,予以心包部分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06min(80~125min),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3~24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经胸骨L形微创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在直视下完整解剖切除前纵隔肿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胸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小切口开胸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言峥 吴云舒 +2 位作者 王萍 唐志德 李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局麻下小切口切取胸膜病变进行活检的可行性。 方法 对 6例长期未确诊的胸膜疾病或胸水实施局麻下开胸 (开放性气胸下 )胸膜活检手术。 结果  6例胸膜活检均成功 ,病理证实 3例恶性肿瘤胸膜转移 ,1例淀粉样变 ,1例纤维增... 目的 探讨局麻下小切口切取胸膜病变进行活检的可行性。 方法 对 6例长期未确诊的胸膜疾病或胸水实施局麻下开胸 (开放性气胸下 )胸膜活检手术。 结果  6例胸膜活检均成功 ,病理证实 3例恶性肿瘤胸膜转移 ,1例淀粉样变 ,1例纤维增生样改变。 1例曾误诊为胸膜结核 ,再次剖胸探察证实为肺癌胸膜转移。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 结论 局麻下小切口胸膜病变活检术可行 ,该方法经济、微创、对麻醉要求低 ,选择适宜病人 ,利于临床普遍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局麻 开胸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护理岗位管理实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谷水 尚少梅 +5 位作者 万巧琴 周伟娇 高凤莉 张琳琪 秦彦荣 董思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40,共4页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自2013年起开展了一系列护理岗位管理研究工作,并自2014年起在市属医院逐步推进护理岗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岗位管理研究和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护理岗位改革研究和试点实施情况两方面对护理岗位管理改革...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自2013年起开展了一系列护理岗位管理研究工作,并自2014年起在市属医院逐步推进护理岗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岗位管理研究和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护理岗位改革研究和试点实施情况两方面对护理岗位管理改革实施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护理岗位改革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推进岗位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岗位管理 垂直管理 市属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感知的三级医院科室医护合作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董旭 王亚亚 +3 位作者 王丽敏 陈洁如 周伟娇 尚少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了解护士感知的三级医院科室医护合作状况,并从护士的视角分析影响医护合作现状的因素。方法:对三级医院97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感知的科室医护合作得分为(3.93±0.68)分,其中医护合作的3个维度分... 目的:了解护士感知的三级医院科室医护合作状况,并从护士的视角分析影响医护合作现状的因素。方法:对三级医院97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感知的科室医护合作得分为(3.93±0.68)分,其中医护合作的3个维度分别为信息共享(4.06±0.68)、相互关心和协作(3.94±0.75)、共同参与患者治疗和护理决策(3.83±0.77)。医护人际交换得分为(4.13±0.68)分,其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尊重(4.12±0.71)、信任(4.26±0.64)、合作意愿(4.50±0.59)、有效沟通(4.03±0.68)。护士感知的医护合作水平的影响因素是科室、职称和医护人际交换的4个维度。结论:护士感知的医护合作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提示医院管理者应针对科室、职称和医护人际交换等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增进医护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医护合作 医护人际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崔虎军 张明礼 +3 位作者 肖锋 李岩 王进 陈鸿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 :研究比较体外循环术后 3种肺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连续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2 4例病人 ,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机血处理方式不同分为AT组 (血液回收组 )和非AT组 (非血液回收组 ) ,记录在麻醉诱导后... 目的 :研究比较体外循环术后 3种肺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连续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2 4例病人 ,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机血处理方式不同分为AT组 (血液回收组 )和非AT组 (非血液回收组 ) ,记录在麻醉诱导后及停机后 1、6、2 4、4 8h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标 ,并计算比较呼吸指数 (RI)、氧合指数 (OI)和M指数 (PaO2 /PAO2 ) 3种肺功能指标。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心脏指数 (CI)、氧摄取率 (O2ER)、氧利用指数 (DO2 I)和氧消耗指数 (VO2 I)均明显升高 ,而静动脉分流率 (Qs/Qt)呈逐渐降低趋势 ,两组间各指标没有差异。AT组中RI、OI和PaO2 /PAO2 在围手术期没有明显改变 ,而非AT组在停机后出现RI升高、OI和PaO2 /PAO2 降低 ,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非AT组停机 2 4h后RI和PaO2 /PAO2 的变化率与AT组有显著差异 ,改变趋势更明显。RI、OI和PaO2 /PAO2 三者均与Qs/Qt和VO2 I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RI、OI和PaO2 /PAO2 都恰当的反映了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变化 ,并且个体化的监测其动态变化可能对临床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呼吸功能不全 自气/分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输血 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WHO分类影响临床治疗策略——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诗杰 李挺 +2 位作者 董颖 刘桐林 李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后,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诊断特点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例手术病理确诊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就诊于新的WHO软... 目的探讨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后,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诊断特点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例手术病理确诊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就诊于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制定前的患者,其治疗按良性肿瘤对待;2例就诊于新分类制定后的患者,其治疗按低度恶性肿瘤对待。结论新的WHO分类认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真性肿瘤,少数可转移,属低度恶性,其治疗由以往的单纯肿物切除变为适当扩大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肉芽肿 浆细胞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停机后机血的不同处理对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崔虎军 张明礼 +4 位作者 高辉 肖锋 宋乃庆 杜迎利 李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停机后管道内机血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3日~ 11月 2 2日在我院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 2 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血液回收组 )和对照组 (机血直接回输组 )。试验组...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停机后管道内机血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3日~ 11月 2 2日在我院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 2 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血液回收组 )和对照组 (机血直接回输组 )。试验组将停机后管道内机血用自体 2 0 0 0型血液回收机洗涤浓缩处理后回输 ,对照组直接回输。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后、停机后 1、6、2 4、48h测定sC5b 9、IL - 6、TNFα水平。分别测定回收机处理前后sC5b 9、IL 6、TNFα水平。所有数据均以当时测得Hct校正。结果 :机血经回收机处理后sC5b 9、IL - 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试验组中sC5b 9在停机 6、2 4、48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 - 6停机 48h在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水平以及变化率在术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在停机 48h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停机后机血经回收机处理后可以去除机血中绝大部分炎性介质 ,经处理后回输可以降低术后部分炎性介质的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机血 术后 炎性反应 自体血液回收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肺血流量对大鼠肺动脉压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冰 杜军保 +3 位作者 李简 张春雨 齐建光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 :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 ,探讨高肺血流量对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大鼠模型 ,观察术后 6周和 1 1周肺血流动力学 ,右心室肥厚和... 目的 :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 ,探讨高肺血流量对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大鼠模型 ,观察术后 6周和 1 1周肺血流动力学 ,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舒张反应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 1 1周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 :术后 6周与 1 1周大鼠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 (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 (LV +S)的比值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 ,而且 1 1周分流组肺动脉收缩压较 6周分流组进一步增高。在 1 1周分流组大鼠中 ,乙酰胆碱 (ACh)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而硝普钠(SNP)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百分比无明显变化。 1 1周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 (PI)、凋亡指数(AI)、PI/AI比值明显高于 1 1周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结论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高肺血流量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肺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该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高肺血流量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