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肾病患者血清IgA_1与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结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悦 赵明辉 +1 位作者 章友康 王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 :观察IgA肾病 (IgAN)患者血清聚合IgA1(aIgA1)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结合动力学特征 ,明确HMC上是否存在特异性IgA1结合蛋白 ,比较IgAN患者及正常人血清aIgA1与HMC结合力的异同。方法 :亲和层析提取血清IgA1,加... 目的 :观察IgA肾病 (IgAN)患者血清聚合IgA1(aIgA1)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结合动力学特征 ,明确HMC上是否存在特异性IgA1结合蛋白 ,比较IgAN患者及正常人血清aIgA1与HMC结合力的异同。方法 :亲和层析提取血清IgA1,加热聚合并用 [12 5I]标记 ,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检测aIgA1与HMC结合力 ,用白蛋白、IgG及单体IgA1(mIgA1)作竞争抑制实验检测结合特异性 ,用正常人及IgAN患者aIgA1做交叉竞争抑制实验比较二者结合力。结果 :正常人及IgAN患者aIgA1与HMC的结合呈剂量依赖性和饱和性 ,这种结合不被白蛋白、IgG阻断 ,而被mIgA1部分阻断 ,二者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 (4 3± 1 2 )× 10 -7mol/L和 (8 9± 2 1)× 10 -8mol/L ,差异显著 (P<0 0 5 ) ,IgAN患者aIgA1竞争结合HMC的能力显著高于正常人aIgA1(P <0 0 1)。结论 :①HMC上存在特异性IgA1结合蛋白。②IgAN患者血清IgA1与HMC结合力高于正常人Ig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载体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血管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靶抗原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明辉 王海燕 +8 位作者 刘玉春 章友康 邹万忠 刘娜 辛岗 姜筠 周福德 马圣清 刘新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 80年代中期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 (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局灶节段坏死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 80年代中期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 (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FSNGN)。该类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肺、肾受累后多进展迅速 ,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发展为肾衰竭。 80年代我国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 ,未诊断 1例小血管炎引起的肾损害。 1 0年来作者开展了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及ANCA靶抗原的系列研究。 (1 ) 8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建立并逐步规范了ANCA的检测方法。 (2 )系统地研究并报道引起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一系列疾病并总结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3)发现了两种新的ANCA靶抗原 :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和天青杀素 (azurocidin)。 (4)开展了其他ANCA阳性疾病的靶抗原研究 ,证明组蛋白酶G是SLE ANCA最为重要的靶抗原并证明抗组蛋白酶G抗体与狼疮肾炎的病理活动密切相关 ;同时在国内率先研究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靶抗原。上述工作填补了国内对ANCA相关小血管炎认识上的空白 ,提高了临床危重急症的救治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靶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肾系膜细胞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蒋涛 高妍 熊祖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高糖组 )和高葡萄糖加灯盏花素 (高糖加灯盏花素组 )环境中 ,观察干预 2 4h、4 8h和 1wk后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糖组干预 2 4h后c fos、c jun蛋白表达同时明显增高 ,4 8h后c fos开始下降 ,而c jun 1wk后仍保持高水平 ,高糖组C Ⅳ合成 1wk后增加 ,各观察时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高糖加灯盏花素组各时点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均低于高糖组。结论 高葡萄糖可促使GMC中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C Ⅳ合成增加 ,此可能为PKC活化所介导 ,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PKC活化而有效阻止高葡萄糖引起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肾系膜细胞 葡萄糖 原癌基因 蛋白激酶C Ⅳ型胶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GBM抗体IgG亚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燕宇 崔昭 赵明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 :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 (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 ,GBM)抗体各IgG亚型在血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从 1991至 2 0 0 3年于我院确诊的患有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患者中 ,选取 5 0例抗GBM抗体滴度较高者 ,利用EL... 目的 :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 (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 ,GBM)抗体各IgG亚型在血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从 1991至 2 0 0 3年于我院确诊的患有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患者中 ,选取 5 0例抗GBM抗体滴度较高者 ,利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抗GBM抗体各IgG亚型的百分结合率及其阳性率。结果 :抗GBM抗体各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IgG194 %、IgG2 5 6 %、IgG312 %、IgG4 8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各亚型阳性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而男性患者IgG4亚型的百分结合率明显高于女性 (2 9.3%vs 15 .5 7% ,P <0 .0 1)。抗GBM抗体各IgG亚型阳性与否与患者年龄无关。各亚型分布与是否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tineutropilcyto plasmicantibody,ANCA) ,是否表现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或咯血均不相关。血清肌酐≥ 6 0 0 μmol/L者IgG1亚型的百分结合率显著高于血清肌酐 <6 0 0 μmol/L者 (2 6 .0 8%vs 12 .14 % ,P <0 .0 5 )。IgG4的百分结合率在吸烟者中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2 3.86 %vs 13.14 % ,P <0 .0 1)。结论 :在抗GBM抗体相关疾病中抗GBM抗体各亚型呈限制性分布 ,且以IgG1和IgG4亚型为主。但各亚型阳性率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亚型 GBM 抗体IGG IgG4 阳性率 结合率 相关疾病 结论 显著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诚信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海燕 李惠芳 丁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学术诚信 科学不端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