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霄英 倪石磊 +2 位作者 谭可 鲍圣德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69-1872,共4页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将18只犬分为假手术组(1)、对照组(5)、支架组(5)和干细胞组(7)。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对照组仅损伤脊髓,...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将18只犬分为假手术组(1)、对照组(5)、支架组(5)和干细胞组(7)。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对照组仅损伤脊髓,不做移植。损伤后1周时,干细胞组将填充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的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仅植入可降解支架。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移植后1周(即损伤后2周)、移植后4周及移植后8周时行MRI检查,用DTI测量损伤侧和未损伤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DTI用SSFSE序列,b=5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13。结果损伤前,脊髓左右两侧对比,ADC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ADC值升高,FA值降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干细胞组恢复更明显。移植后4周时,对照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干细胞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的观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移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突旁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段鸿洲 李良 +2 位作者 张扬 张家湧 鲍圣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Ⅳ型3个。15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17个,其中有3例采用血管搭桥+动脉瘤旷置术。13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复发后改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栓塞,3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28例患者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30个。1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术后10 d突发意识不清死亡1例;13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对侧肢体轻瘫1例,2例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分流术后好转。术后复查造影19例,1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夹闭完全9例,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中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1例支架辅助栓塞后12个月动脉瘤复发增大,改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双侧大脑前动脉吻合,动脉瘤旷置术。28例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5分18例,4分8例,3分1例,0分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内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鲍圣德 王象昌 +4 位作者 张建国 尤玉才 霍惟扬 张彦芳 葛为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 1995年 7月~ 1998年 12月收治、显微手术切除的 30例后颅底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除 16例 ( 16 /30 ) ,次全切除 5例 ,大部切除 9例。疗效 :优 2 4例( 2 4/30 ) ,良 4例 ,... 目的 :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 1995年 7月~ 1998年 12月收治、显微手术切除的 30例后颅底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除 16例 ( 16 /30 ) ,次全切除 5例 ,大部切除 9例。疗效 :优 2 4例( 2 4/30 ) ,良 4例 ,差 1例 ,死亡 1例。结论 :术前精确的诊断对手术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2
4
作者 鲍圣德 葛为勇 V Seifert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单一或多个椎体广泛切除,显微外科手术减压,颈椎植骨融合,钛钢板颈椎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资料选择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Caspar颈椎手术器械及新型植骨融合固定技术实施手术,... 目的 探讨单一或多个椎体广泛切除,显微外科手术减压,颈椎植骨融合,钛钢板颈椎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资料选择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Caspar颈椎手术器械及新型植骨融合固定技术实施手术,于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的颈椎椎间盘、椎体和后纵韧带,高速气动磨钻磨除患椎骨赘,以自体髂骨或骨水泥行植骨融合、钛钢板固定。结果 根据Nurick神经功能评价标准,术后92%(22例)的患者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8%(2例)的患者症状无改变,无一例症状加重。结论 应用颈椎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来自颈脊髓前方压迫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包括症状严重者),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安全可行,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脊柱骨赘病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5
作者 鲍圣德 王象昌 +4 位作者 张建国 尤玉才 霍惟扬 张彦芳 葛为勇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30例患者病理学分类为听神经瘤(12例)、脑膜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以及畸胎瘤、神经鞘瘤、脊索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者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80.00%),良4例(13.33%),差1例(3.33%),死亡1例(3.33%)。结论 术前精确诊断对手术的成功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范围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后颅窝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昌巍 王盈进 +2 位作者 张书杰 沈胜利 段鸿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纳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所有中英文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术后早期失败率、远期复发、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并对血管内栓塞治疗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6篇,共195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其中935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023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漏斗图显示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微外科手术早期治疗失败的发生率低于血管内栓塞治疗(OR=0.20,95%CI:0.13~0.30,P<0.05),远期复发率也低于血管内栓塞治疗(OR=0.36,95%CI:0.22~0.58,P<0.05),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OR=2.86,95%CI:1.36~5.99,P<0.05),两种治疗方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2,95%CI:0.88~2.64,P=0.14)。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中,使用Onyx胶进行栓塞比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2-cyanoacrylate,NBCA胶)有更高的治疗失败或复发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70,95%CI:1.55~14.28,P<0.05)。结论:虽然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显微外科手术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仍明显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 动静脉瘘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性使用自膨式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7
作者 廖章正(综述) 段鸿洲(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450,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ICAS的治疗方法尚缺乏共识。鉴于血管内治疗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中的良好效果,以颅内支架植入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曾被认为是治疗ICAS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可应用于ICAS治疗的Wingspan支架在临床研究中却表现出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血管内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围术期并发症 自膨式支架 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3
8
作者 李春伟 伊志强 李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6-660,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促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其幸存者也可能因创伤而出现肢体活动、认知和心理上的问题,生活受到影响,普遍寿命较短...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促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其幸存者也可能因创伤而出现肢体活动、认知和心理上的问题,生活受到影响,普遍寿命较短,死亡风险也较普通人群高,而且还面临着长期的护理和康复。本文综述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疗现状和局限、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重型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东 黄建军 +4 位作者 马喜 伊志强 韩光迅 张素勤 刘庆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相关显微解剖。方法对13例(26侧)成人男性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大脑中动脉(MCA)及岛叶、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①外侧裂干部平均长度为(41.5±5.3)mm,分支的长度为:前水平支(26.3&#...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相关显微解剖。方法对13例(26侧)成人男性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大脑中动脉(MCA)及岛叶、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①外侧裂干部平均长度为(41.5±5.3)mm,分支的长度为:前水平支(26.3±6.2)mm,前升支(36.0±10.1)mm,后支(43.0±7.1)mm。②MCA分叉到颈内动脉发出MCA处平均(18.7±8.9)mm;颈内动脉分叉处到岛阈的距离平均(24.4±4.8)mm。MCA分叉在岛阈内侧的18侧,在岛阈外分叉的8侧。MCA各段平均长度及直径:M1段(22.9±6.5)mm,(2.0±0.4)mm;M2段(26.8±10.8)mm,(1.6±0.4)mm;M3段(19.0±7.4)mm,(1.3±0 3)mm。③本组标本豆纹动脉均发自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有2组豆纹动脉的23侧,有3组豆纹动脉的3侧。其中内侧组距颈内动脉6.0~12.0mm,外侧组距大脑中动脉分叉5.0~23.0mm。④岛叶额盖宽(28.3±0.9)mm,顶盖宽(28.6±0.7)mm,颞盖宽(38.3±1.1)mm;短回长度为(28.8±3.5)mm,长回长度为(42.6±5.2)mm,岛叶中央沟长度为(38.9±5.1)mm。结论熟悉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的解剖,有利于岛叶、基底核区肿瘤手术路径的选择和术中重要血管及结构的保护;高血压基底核出血可以经外侧裂脑岛叶短回的乏血管区造瘘,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基底神经节 神经解剖学 外侧裂 岛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35例报告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家涌 鲍圣德 +3 位作者 张扬 赵晓文 张彦芳 汤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经验及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35例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均行脊髓和马尾神经的松解,硬膜成形,8例患儿同时进行终丝切断,1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3...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的经验及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35例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均行脊髓和马尾神经的松解,硬膜成形,8例患儿同时进行终丝切断,1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35例均成功实施了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脊髓和马尾神经松解。10例术前存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中,术后3例直肠功能好转,余7例大小便情况同前。术前足部畸形9例,术后4例足内翻张力减低,余5例无明显功能变化。2例术后发生切口脑脊液漏,余切口一期愈合。10例合并明显脑积水患儿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二期进行分流术的9例治愈,1例一期进行分流术的患儿术后发生感染,二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合并脑积水的患儿,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有效;硬膜修补成形和皮下组织的处理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显微外科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段鸿洲 李良 +4 位作者 张扬 莫大鹏 伊志强 张家湧 鲍圣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搭桥术在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52例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且临床上有相应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单侧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搭桥术在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52例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且临床上有相应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moyamoya病患者,应用STA-MCA搭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后通过脑血管造影及CT脑灌注成像对吻合口通畅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相关合并症及有无再发卒中,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2例术中发现吻合口不通畅,改行颞肌贴附术。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2例为手术侧硬膜下血肿,1例为手术对侧基底节出血,1例为头皮愈合不良。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48例,CT脑灌注图像显示术后病变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明显增加[(37.79±9.76)mL/(min.100 g)vs.(33.71±7.92)mL/(min.100 g),P<0.05],相对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明显减少[(8.49±1.97)s vs.(11.06±3.00)s,P<0.01]。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神经功能mRS评分较术前降低(1.37±0.66 vs.1.58±0.64,0.84±0.57 vs.1.51±0.67,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手术侧脑卒中发作。结论:对存在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STA-MCA搭桥术可以增加患侧脑组织的血流,改善神经功能并预防同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血管重建术 大脑中动脉 颞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和DTI评价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霄英 谭可 +3 位作者 倪石磊 孙非 鲍圣德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821-1824,共4页
目的 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方法 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 1周行MRI和DTI (SSFSE序列扫描 ,b =5 0 0s/mm2 ,扩散敏感梯度方向 =13 )检查 ,测量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ADC值及FA值 ,并对结... 目的 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方法 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 1周行MRI和DTI (SSFSE序列扫描 ,b =5 0 0s/mm2 ,扩散敏感梯度方向 =13 )检查 ,测量手术侧和非手术侧的ADC值及FA值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犬脊髓左、右侧的ADC值为 (1.0 0± 0 .15 )× 10 -3 mm2 /s和 (1.0 1± 0 .17)× 10 -3 mm2 /s ,FA值为 0 .5 9± 0 .11和 0 .60± 0 .0 8,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脊髓损伤后手术侧ADC值升高为 (1.65± 0 .45 )× 10 -3 mm2 /s (t =4.3 66,P =0 .0 0 1)、FA值降低为 0 .3 0± 0 .17(t =-3 .749,P =0 .0 0 3 ) ;非手术侧无明显变化。结论 DTI能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的观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损伤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手术中的三叉-心反射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鸿洲 张扬 +3 位作者 李良 张家湧 伊志强 鲍圣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颅底手术中出现三叉-心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TCR)的形成机制、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91例颅底手术患者,通过复习相关的手术资料及麻醉记录,找出术中出... 目的:探讨颅底手术中出现三叉-心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TCR)的形成机制、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91例颅底手术患者,通过复习相关的手术资料及麻醉记录,找出术中出现TCR的病例(在刺激或操作三叉神经相关区域时,出现与麻醉因素无关的平均动脉压突然下降和心率突然减慢并超过基线值的20%),分析其手术方式、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相应预后。结果:291例颅底手术患者中,9例患者术中共出现TCR 19次,包括神经鞘瘤4例(听神经瘤3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例、垂体瘤1例、三叉神经痛1例。TCR诱发方式均与三叉神经主干或其分支受操作、牵拉有关,操作前基线心率为62~119/min,平均(79.4±14.6)/min,TCR发生时,心率为22~60/min,平均(44.2±9.6)/min,心率下降比例为29.0%~66.4%,平均下降比例为44.3%。基线平均动脉压为75~103 mm Hg,平均(87.5±7.8)mm Hg,TCR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为45~67 mm Hg,平均为(54.9±6.3)mm Hg,血压下降比例为23.4%~47.2%,平均下降比例为37.3%。TCR出现后,停止刺激或操作心率血压自行恢复者8例次,应用阿托品8例次,剂量0.5~1.0 mg,平均0.69 mg,应用盐酸麻黄碱1例次,应用肾上腺素1例次,应用多巴胺1例次,患者血压及心率均很快恢复至基线水平,重复刺激可再次诱发。术后24 h无TCR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TCR是在颅底手术中由于对三叉神经或其分支操作刺激时出现的一种以心率变慢、血压降低为表现的神经反射,虽然其预后良好,但仍需正确判断、密切观察,必要时需给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三叉-心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段鸿洲 莫大鹏 +4 位作者 张扬 伊志强 李良 张家涌 鲍圣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资料,其中1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应用三维血管内镜随访其支架置入后血管腔内情况。三维旋转数字图... 目的:探讨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资料,其中1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应用三维血管内镜随访其支架置入后血管腔内情况。三维旋转数字图像由脑血管造影机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同步2次240°旋转获得,应用Volume Viewer软件对原始三维图像进行重建,固定密度值并选取感兴趣区,用Navigator软件进行三维血管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的结构情况。结果①76例患者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清晰,共114处血管狭窄,内膜形态光滑87处,不光滑27处;斑块偏心81处,基本不偏心33处。②对1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支架置人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率均<30%,预后良好。③三维DSA血管内镜随访支架置入的患者11例,术后6个月时7例患者的支架被内膜覆盖完全、光滑;术后12个月时10例患者的支架被内膜覆盖完全;术后18个月时1例患者的支架仍未被内膜完全覆盖。结论仿真三维DSA血管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颅内动脉管腔结构的方法,并可用于指导支架置入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仿真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的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段鸿洲 李良 +4 位作者 邱建星 张扬 伊志强 张家湧 鲍圣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指导及评价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43例有临床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高度狭窄,术前进行...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指导及评价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43例有临床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高度狭窄,术前进行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并评估多个ROI区域以下指标的平均值: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及达峰值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血流评估结果,选取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rCBF、rCBV、rMTT、rTTP。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①43例均顺利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造影42例(97.7%)吻合口通畅,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3.67±1.02,术后1周3.30±0.89,术后3个月2.88±0.96,术后12个月2.34±1.02,与术前相比,t=2.634,P=0.012,t=5.373,P=0.000,t=7.342,P=0.000),随访期间未再出现与患侧相关的脑卒中。②43例手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CBF较健侧明显降低[(31.37±9.29)ml.100g-1.min-1 vs.(45.41±6.91)ml.100g-1.min-1,t=-7.921,P=0.000],rMTT、rTTP较健侧明显升高[rMTT(11.32±3.19)s vs.(8.43±1.95)s,t=5.754,P=0.000;rTTP(3.71±1.22)s vs.(2.03±0.87)s,t=9.889,P=0.000],rCBV与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患侧rCBF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44.05±10.24)ml.100g-1.min-1,t=-7.273,P=0.000],rCBV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rMTT、rTTP较术前明显降低[rMTT术后(8.16±1.99)s,t=7.743,P=0.000;rTTP术后(1.88±1.29)s,t=7.333,P=0.000]。手术后患侧以上指标与健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能够良好地评估颈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基于脑CT灌注成像结果筛选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脑血流、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 脑血管障碍 脑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兔脑血管痉挛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鸿洲 莫大鹏 +2 位作者 李良 张家涌 鲍圣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并枕大池二次注入等渗盐水;②SAH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③SAH+辛伐他汀...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并枕大池二次注入等渗盐水;②SAH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③SAH+辛伐他汀组:对SAH兔经胃灌注辛伐他汀5 mg·kg^(-1)·d^(-1),连续7 d。在各组兔造模前后,行两次脑血管造影。第2次脑血管造影后1 d,取基底动脉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分别于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显微及超微结构。行免疫荧光染色后,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量的变化,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结果①脑血管造影显示二次注血后,SAH组兔基底动脉出现明显的痉挛,管径变细,SAH组的管径为(0.68±0.09)mm,对照组为(0.87±0.06)mm,P<0.05;而给予辛伐他汀后,痉挛减轻,SAH+辛伐他汀组的管径为(0.77±0.08)mm,与SAH组管径比较,P<0.05。SAH组兔基底动脉壁略有增厚,电镜显示平滑肌细胞内合成旺盛;而给予辛伐他汀预处理后,这些变化明显减轻。②SAH组兔基底动脉管壁内皮细胞内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156±9和84±8,P<0.05),而给予辛伐他汀后,NF-κB表达量降低(118±9),与SAH组比较,P<0.05。SAH组兔基底动脉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843±0.029和O.673±0.011,P<0.05);给予辛伐他汀后,基底动脉ICAM-1 mRNA的表达量低于SAH组(0.763±0.037),与SAH组比较,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从而预防SAH后CVS的发生,其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炎症 反应抑制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莫大鹏 张家涌 +4 位作者 张扬 李良 张彦芳 尤玉才 鲍圣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对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在治疗高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32例为CEA组;26例为CA... 目的对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在治疗高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32例为CEA组;26例为CAS组。术后30d、6个月、1年均进行颈部B超、CTA复查或DSA和神经系统检查。初级观察终点设定为术后30d内发生死亡、卒中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或随访6个月内的死亡或同侧卒中事件;次级观察终点为与CEA或CAS相关的并发症,或1年内的重度再狭窄。比较2组术后治疗的效果。结果CEA组有3例达到初级观察终点,发生率为9.4%;CAS组有4例达到初级观察点,累积发生率为15.4%(χ2=0.086,P=0.769)。CEA组有4例达到次级观察终点,发生率为12.5%;CAS组有4例达到次级观察终点,发生率为15.4%(χ2=0.000,P=1.000)。结论CAS在治疗高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CEA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成(综述) 李良(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7-320,共4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cSDH)是由外部假膜包裹的血肿聚合物[1]。cSDH通常在轻微头部外伤后3周出现,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2]。cSDH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钻孔术、椎颅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近年来...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cSDH)是由外部假膜包裹的血肿聚合物[1]。cSDH通常在轻微头部外伤后3周出现,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2]。cSDH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钻孔术、椎颅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近年来,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MMA)栓塞和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类固醇激素成为新兴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头部外伤 脑膜中动脉 开颅血肿清除术 假膜 阿托伐他汀钙 老年人群 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莫大鹏 张扬 +6 位作者 伊志强 段鸿洲 张家涌 李良 张彦芳 尤玉才 鲍圣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脑出血 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血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回顾性研究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唑替尼联合脑转移灶切除、全脑放疗治疗ROS1阳性伴有症状脑转移的肺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敏 聂立功 张家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529,共5页
背景与目的伴有脑转移的肺癌预后差。克唑替尼可有效治疗ROS1(C-ros 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阳性的肺癌,但由于血脑屏障通透率较低,对脑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总结1例综合运用手术、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 背景与目的伴有脑转移的肺癌预后差。克唑替尼可有效治疗ROS1(C-ros 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阳性的肺癌,但由于血脑屏障通透率较低,对脑转移灶的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总结1例综合运用手术、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疗及克唑替尼等手段治疗ROS1融合基因阳性伴有症状脑转移的肺腺癌患者,并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占位效应明显、引起头疼症状的颅内病灶,获得病理;因ROS1融合基因阳性,给予克唑替尼治疗,250 mg,2次/d;术后进行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疗。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tion in Solid Tumours,RECIST v1.1)评价客观疗效。按照不良反应通用术语标准4.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4.0,CTC AE v4.0)评估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该患者服用克唑替尼3个月后,肺部病变接近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颅内病变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腹腔病变CR,视物模糊症状减轻。结论综合运用手术、全脑放疗+残留灶补量放疗、克唑替尼治疗ROS1融合基因阳性伴有症状脑转移的肺腺癌患者,可有效控制颅内颅外病灶,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克唑替尼 脑转移 手术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