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勇、林志淼课题组发现皮肤角蛋白代谢新基因
1
作者 杨勇 林志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9-1089,共1页
2016年10月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杨勇、林志淼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谭旭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题为"Stabilizing mutations of KLHL24 ubiquitin ligase cause loss of keratin 14 and human skin fragilit... 2016年10月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杨勇、林志淼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谭旭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题为"Stabilizing mutations of KLHL24 ubiquitin ligase cause loss of keratin 14 and human skin fragility"。该研究在国际上确定了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的一种新致病基因KLHL24及其全新发病机制,同时,研究还发现,KLHL24是皮肤结构分化形成及蛋白代谢稳态的重要调节基因,揭示了皮肤角蛋白泛素化的信号传导通路,为角蛋白异常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蛋白代谢 课题组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新基因 UBIQUITIN KERA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勇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9-959,共1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勇教授的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张学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在遗传性皮肤病的病因学研究方面再获重要突破。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纯发-甲型外胚叶发育不良的致病基因为HOXC13,揭示了HOXC13基因在人类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杨勇教授的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张学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在遗传性皮肤病的病因学研究方面再获重要突破。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纯发-甲型外胚叶发育不良的致病基因为HOXC13,揭示了HOXC13基因在人类皮肤附属器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人类遗传学 课题组 皮肤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外胚叶发育不良 杂志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重点学科的报告——皮肤性病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学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皮肤性病科 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 重点学科 创刊 反映 中日 点号 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皮肤外科手术63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航 杨淑霞 王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对63例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的共性、特点。方法:应用SPSS10.0和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6.92±18.63)岁,男女性别构成比相近。患基底细胞癌的病例最多(42.9%),... 目的:对63例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的共性、特点。方法:应用SPSS10.0和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6.92±18.63)岁,男女性别构成比相近。患基底细胞癌的病例最多(42.9%),色素痣其次(38.1%),其余均为良性肿物。手术部位中鼻翼占52.4%,鼻梁占22.2%,鼻尖占15.9%,其余部位占9.5%。所有病例中,应用单纯闭合手术者占69.8%,应用到复杂成形技术的占30.2%。统计结果显示,单纯闭合与复杂成形修复在手术部位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所对应的切口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物在是否应用了复杂成形技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发生于鼻部的皮肤恶性肿瘤及常见良性肿物除应用经典皮肤外科手段———Mohs显微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或肿物)以外,熟练应用鼻部成形修复技术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病 皮肤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楠 牛悦青 +3 位作者 陈璨 仲少敏 刘慧贤 吴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30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左右脸对照的方法,治疗侧外用3%氨甲环酸溶液,对照侧外用基质溶液,每天2次。2周后评价双侧红斑程度、炎症性皮损数量及屏障相关生理指标...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30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左右脸对照的方法,治疗侧外用3%氨甲环酸溶液,对照侧外用基质溶液,每天2次。2周后评价双侧红斑程度、炎症性皮损数量及屏障相关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pH值1,并检测角质层完整性、角质层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以及LL-37表达。结果:治疗侧较对照侧红斑程度轻,炎症性皮损数量显著减少(P<0.05);皮肤屏障相关生理指标、角质层完整性及乳酸刺激试验结果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还可以明显抑制角质层丝氨酸蛋白酶活性(P<0.05)和LL-37的表达。结论:外用氨甲环酸可通过抑制角质层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及抗菌肽LL-37表达改善玫瑰痤疮患者受损的屏障功能,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可作为玫瑰痤疮治疗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氨甲环酸 皮肤屏障功能 角质层蛋白酶活性 LL-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皮肤类型与皮肤屏障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陶荣 牛悦青 +2 位作者 郭建美 仲少敏 吴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主观皮肤类型(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的差异。方法:利用无创性方法对自评为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的20—25岁北京城市女性(各30例)进行皮脂分泌率(SER)、角质层含水量、pH值和经皮肤水分丢失(TEWL)... 目的:比较不同主观皮肤类型(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的差异。方法:利用无创性方法对自评为油性、中性和干性皮肤的20—25岁北京城市女性(各30例)进行皮脂分泌率(SER)、角质层含水量、pH值和经皮肤水分丢失(TEWL)值的检测.并采用胶带连续粘脱后监测TEWL值变化的方法评价角质层完整性,采用角质层取样蛋白定量的方法评价角质层黏合力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结果:主观皮肤类型为中性皮肤者具有最佳的屏障功能;干性皮肤和油性皮肤者面颊部的屏障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表现为TEWL值明显升高、pH值升高、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增加;但二者也有区别,油性皮肤者角质层完整性下降更明显,而干性皮肤主要是角质层黏合力明显减弱。结论:自评为油性和干性皮肤者与中性皮肤者相比,屏障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油性皮肤与干性皮肤均具有不同特点,且与其屏障受损的机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性皮肤 中性皮肤 干性皮肤 皮肤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木其日 刘玲玲 +1 位作者 梁玉华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30例CIU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做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30%(9/30),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部...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对30例CIU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做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30%(9/30),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部分CIU患者血清中有功能性的循环自身抗体存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可作为CIU自身抗体的过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特点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薇薇 涂平 +2 位作者 杨淑霞 李航 汪旸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目的:总结中国人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为皮肤镜鉴别诊断色素性皮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确诊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图像。结果:共分析了100例患... 目的:总结中国人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为皮肤镜鉴别诊断色素性皮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确诊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图像。结果:共分析了100例患者的110个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最主要的皮肤镜指征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粉刺样开口(63.6%),发卡样血管和沟脊结构(均为42.7%)、粟粒样囊肿(40%)及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30.9%)。加用皮肤镜后可将肉眼诊断的准确率提高39.1%。结论:"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内衬血管"是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特异皮肤镜结构,组织病理上对应棘层肥厚型。以临床为基础,使用皮肤镜能明显提高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周溃疡性皮肤结核1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关欣 王爱平 +2 位作者 蔡林 涂平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结核 肛周 溃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抗基膜自身抗体的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黎黎 涂平 +2 位作者 武玲慎 陈伟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13-714,共2页
报告1例伴抗基膜自身抗体的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患者男,37岁。双上肢、上腰腹部及面颈部起丘疹、红斑、张力性水疱,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相间,无自觉症状7年。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基膜下有红色团块样物质,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报告1例伴抗基膜自身抗体的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患者男,37岁。双上肢、上腰腹部及面颈部起丘疹、红斑、张力性水疱,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相间,无自觉症状7年。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基膜下有红色团块样物质,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可见噬黑素细胞,刚果红染色阳性。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示基膜带有IgG、C3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病 皮肤 皮肤异色 水疱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剑 王丹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8-478,W001,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口腔溃疡 诊断 伊曲康唑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进 王爱平 +1 位作者 张建中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5-616,共2页
夫西地酸(fusidic acid)是1962年丹麦利奥公司从梭链孢酸脂球(fusidium coccineum)真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类甾体结构的抗生素。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易位来干扰延长因子G,从而阻止细菌蛋白的合成。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 夫西地酸(fusidic acid)是1962年丹麦利奥公司从梭链孢酸脂球(fusidium coccineum)真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类甾体结构的抗生素。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易位来干扰延长因子G,从而阻止细菌蛋白的合成。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短小棒状杆菌高度敏感。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立思丁)能够很好地渗透进感染灶内部,临床主要用来治疗毛囊炎、脓疱疮、疖、痈、甲沟炎、创伤感染、寻常痤疮等四。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无并发症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以2%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百多邦)进行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细菌性 夫西地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皮病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学骏 李航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红皮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白血病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颂 涂平 +1 位作者 杨勇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45-747,共3页
报告1例以皮肤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患者女,63岁。因面部、颈部、胸部斑块6个月,发热3个月就诊,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本例特点是首先出现白血病的特异性皮肤表现(皮肤白血病)。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白血病 急性粒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疣状皮肤结核1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媛媛 王爱平 +1 位作者 李若瑜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80-68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结核 疣状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妍 余进 涂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2-463,共2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右足拇趾红肿,外侧有一2.0cm×2.5cm红色溃疡面,伴血性液体渗出,近端有一1.5cm×2.0cm暗红色结节,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确诊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右足拇趾红肿,外侧有一2.0cm×2.5cm红色溃疡面,伴血性液体渗出,近端有一1.5cm×2.0cm暗红色结节,表面结痂。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确诊为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皮肤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癣菌肉芽肿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岭 李若瑜 +2 位作者 朱学骏 万哲 陈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0-381,共2页
报道1例特比萘芬治愈的皮肤癣菌肉芽肿。患者为15岁男孩,病程1个月,表现为左上眼睑2cm×5cm红色浸润性斑块,鳞屑内散在分隔菌丝,毛发内散在或成堆真菌孢子,但真菌培养未成功。口服特比萘芬250mg/d,21天后皮损显著缩小,继续外用0.25... 报道1例特比萘芬治愈的皮肤癣菌肉芽肿。患者为15岁男孩,病程1个月,表现为左上眼睑2cm×5cm红色浸润性斑块,鳞屑内散在分隔菌丝,毛发内散在或成堆真菌孢子,但真菌培养未成功。口服特比萘芬250mg/d,21天后皮损显著缩小,继续外用0.25%特比萘芬软膏3个月后基本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皮肤癣菌肉芽肿 药物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珊 王娣 +1 位作者 欧晋平 陈喜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0岁。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在发病7个月后,右胫前出现多个暗紫红色结节,逐渐增多、增大,并扩展至右股内侧和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发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80岁。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在发病7个月后,右胫前出现多个暗紫红色结节,逐渐增多、增大,并扩展至右股内侧和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小叶弥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多数淋巴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CD20(+),bcl-2(+),bcl-6(+)。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肿瘤出现后1个月,患者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情出现反复,通过CHOP方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皮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局限性皮肤松弛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星姬 涂平 +1 位作者 朱学骏 王爱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4-505,共2页
报告1例获得性局限性皮肤松弛症。患者男,31岁。右臀部局部皮肤明显松弛、肤色加深2年,无任何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弹性纤维明显减少,形态异常,有断裂。给予整形手术治疗。
关键词 皮肤松弛症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录萍 东晓仙 +3 位作者 张晶 车红 乌日娜 李若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报告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29岁。四肢、躯干相继发生多个皮下结节、肿块及无痛性深部溃疡10个月余,鼻塞、眼睑高度肿胀伴高热半个月余。皮疹、鼻部组织及淋巴结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核不规则,伴大片坏死... 报告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29岁。四肢、躯干相继发生多个皮下结节、肿块及无痛性深部溃疡10个月余,鼻塞、眼睑高度肿胀伴高热半个月余。皮疹、鼻部组织及淋巴结组织病理示,肿瘤细胞核不规则,伴大片坏死,可见血管壁浸润,并见吞噬核碎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56(+),CD45RO(++),CD3(+),granzymeB(++),CD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NK/T细胞 鼻型 皮肤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