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妊娠期肝生化指标异常情况分析
1
作者 刘彬彬 高文 +1 位作者 徐小元 刘建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和非COVID-19流行期孕妇的肝生化指标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院的肝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总胆汁酸中至少一项异常的孕妇共539例... 目的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和非COVID-19流行期孕妇的肝生化指标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院的肝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总胆汁酸中至少一项异常的孕妇共539例次。按照COVID-19流行期和非流行期两组分析患者的病因、凝血指标、转氨酶、胆汁酸、肾功能。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非COVID-19流行期产科出院患者中262例次肝生化指标异常,占同期产科出院患者的1.46%,COVID-19流行期为277例次,占比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7)。两个时期肝生化指标异常患者病因分析提示,四种妊娠期特有肝病(妊娠剧吐、子痫前期和子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VID-19流行期的妊娠肝生化指标异常的患者中肌酐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正常的比例与非COVID-19流行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86.78%vs 87.90%,χ^(2)=0.141,P=0.708)。COVID-19流行期和非流行期ALT达到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94%和9.54%(χ^(2)=0.433,P=0.511);重度胆汁淤积(总胆汁酸>40μmol/L)的比例分别为7.75%和9.27%(χ^(2)=0.392,P=0.5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VID-19流行期产科出血的比例较非流行期明显下降,分别为14.61%和24.19%(χ^(2)=489.334,P<0.001)。结论COVID-19流行期妊娠期肝生化指标异常的患者中,妊娠期特有肝病的比例较非流行期无差别。COVID-19流行期这些患者中肌酐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正常的比例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孕妇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争议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林慧 王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5-879,共5页
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目前针对慢性HBV感染提倡更广泛筛查、更积极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但“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免疫微环境稳... 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目前针对慢性HBV感染提倡更广泛筛查、更积极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但“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尚无统一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免疫微环境稳定,疾病进展可能小,且治疗效果不佳,不建议启动抗病毒治疗;而另有多项研究提示免疫耐受期患者肝脏仍存在炎症损伤,有疾病进展风险,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成本效益高,因此部分专家建议对免疫耐受期患者应积极启动抗病毒治疗。本文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的定义、抗病毒治疗的利弊进行文献综述,并基于既往文献进行初步的系统分析,以增加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是否抗病毒治疗的证据积累,为未来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规范临床诊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耐受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诊疗进展
3
作者 张端敏 于岩岩 +1 位作者 徐小元 徐京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liver injury,ChILI)通常发生率为1.72%~30%,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及时识别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近年来ChILI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防领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liver injury,ChILI)通常发生率为1.72%~30%,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及时识别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近年来ChILI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预防领域进展迅速,本文阐述上述进展,旨在提高本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损伤 诊断 治疗 预防 肝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湘燕 杨阳 王玉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及耐药菌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2013年住院的179例尿路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产ESBL的危险因... 目的分析儿童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及耐药菌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2013年住院的179例尿路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产ESBL的危险因素。结果各年龄段患儿尿路感染的膀胱输尿管反流比例没有明显差异。3岁以上2个年龄组泌尿系结构异常、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比例显著高于3岁以下组。尿中分离的病原菌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4.6%),屎肠球菌(25.7%)和铜绿假单胞菌(13.4%)。大肠埃希菌产ESBL率为77.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耐药率均&gt;70%,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肠球菌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应用抗菌药物是大肠埃希菌产ESB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OR:20.02,95%CI:2.143-187.07)。结论泌尿系统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和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儿童尿路感染的主要易患因素。先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儿科尿路感染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尿路感染 细菌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L-2、IL-4和IFN-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席宏丽 柳芳芳 +1 位作者 袁家颍 于岩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研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 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5例HBV感染后自然痊愈者(既往感染组)及5例CHB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完全应答组)的外周血单... 目的研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 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5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5例HBV感染后自然痊愈者(既往感染组)及5例CHB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完全应答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MA诱导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和Th2细胞分泌IL-2、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1602±0.0657)、IL-2(0.1616±0.063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IFN-γ(0.4680±0.0377)、IL-2(0.5000±0.0625)和既往感染者IFN-γ(0.336±0.2908)、IL-2(0.256±0.17799)(P<0.001)。CHB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患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1620±0.0396)、IL-2(0.1940±0.0416),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0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0.5096±0.132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IL-4(0.2820±0.0622)(P<0.001)。既往感染者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0.336±0.29082)、IL-2(0.256±0.17799)低于健康对照(P<0.00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1.29±0.1677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HB患者组和HBV感染完全应答患者组(0.2820±0.0622、0.5096±0.1329、0.5740±0.06693)(P<0.001)。结论 Th1/Th2细胞的功能与HBV感染的发展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陆海英 曾争 +5 位作者 田地 崔建军 田国宝 田秀兰 于敏 秦小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合并肝癌(290人)、慢乙肝合并肝硬化(333人)、慢乙肝(361人)、无症状HBV携带(113人)及正常健康者(240人)血AFP水平,用Lo-gistic回归方...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合并肝癌(290人)、慢乙肝合并肝硬化(333人)、慢乙肝(361人)、无症状HBV携带(113人)及正常健康者(240人)血AFP水平,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FP升高的因素,用Spearme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AFP升高幅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五个观察组中,AFP>20ng/mL的阳性率分别为70.7%、44.4%、16.3%、2.7%和0%;AFP>200ng/mL阳性率分别为46.6%、9.3%、1.7%、0.9%和0%;AFP>400ng/mL阳性率分别为37.4%、4.8%、0.8%、0%和0%;AFP>1000ng/mL阳性率分别为26.6%、1.5%、0.6%、0%和0%。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慢乙肝、饮酒量、饮酒年数、年龄及ALT和AST与AFP>20ng/mL相关;慢乙肝与AFP>200ng/mL相关;AST与AFP>400ng/mL相关;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与AFP>1000ng/mL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发现AFP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533,P<0.01)。结论:AFP升高在不同HBV感染相关疾病组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慢乙肝、饮酒、年龄及肝功能等因素可影响AFP的水平;AFP>400ng/mL高度提示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肝硬化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慢性HBV感染者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变异位点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林菲 姚贝 +1 位作者 胥婕 徐小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通过对153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逆转录酶区扩增测序,了解目前上市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位点检出情况,并分析是否存在与替诺福韦耐药可能相关的耐药位点。方法 15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是未使用过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HB... 目的通过对153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逆转录酶区扩增测序,了解目前上市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位点检出情况,并分析是否存在与替诺福韦耐药可能相关的耐药位点。方法 153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是未使用过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HBV携带者,75例是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PCR扩增HBV的逆转录酶(RT)区,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了解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位点及替诺福韦相关的耐药位点的检出情况。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未治疗组有7例检出核苷和核苷酸类相关的耐药变异,占该组的8.97%,但并无上述替诺福韦耐药相关的位点。治疗组检出16例耐药变异,占该组的21.33%,其中1例为rtA181T+rtN236T,可能与替诺福韦耐药相关。结论未治疗组中有8.97%的患者检出耐药变异。2组患者中耐药变异的检出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均无显著相关。所有患者中仅1例检出rtA181T+rtN236T。提示中国慢性HBV感染者体内预存替诺福韦可能耐药位点的比例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类 核苷酸类 替诺福韦 变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郑金鑫 于敏 +6 位作者 席宏丽 郑颖颖 尹胜杰 张独佾 王芳 曾争 于岩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和前C区(PreC)突变与HBeAg、HBV DNA水平和慢性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83例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标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185例,肝硬化(LC...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和前C区(PreC)突变与HBeAg、HBV DNA水平和慢性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83例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标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185例,肝硬化(LC)98例。采用PCR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和PreC区突变,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CHB患者中,前C区A1896变异率分别为44.6%(37/83)和21.6%(22/102)(χ2=11.154,P=0.001),LC患者分别为43.4%(23/53)和17.0%(8/47)(χ2=8.101,P=0.004)。在HBeAg阳性患者中,BCP T1762/A1764双突变率LC组和CHB组分别为89.4%(42/47)和70.6%(72/102)(χ2=6.310,P=0.012)。在单变量分析中,只有年龄(≥45岁)(χ2=27.861,P<0.001)、BCP T1762/A1764双突变(χ2=8.675,P=0.003)和HBV DNA(≥105拷贝/ml)(χ2=20.499,P<0.001)与LC进展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匹配年龄和性别)发现,BCP T1762/A1764双突变(OR=3.260,95%CI:1.401~7.586;wald=7.517,P=0.006)和HBV DNA(≥105拷贝/ml)(OR=4.640,95%CI:2.331~9.237;wald=19.089,P<0.001)是LC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前C区A1896突变与HBeAg的消失有关;年龄(≥45岁)、BCP T1762/A1764双突变和HBV DNA高载量(≥105拷贝/ml)与肝硬化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病毒 突变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可能获益于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京杭 徐小元 于岩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39-2540,共2页
《临床肝胆病杂志》针对“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应否给予抗病毒治疗”这一热点、难点问题,以2021年第9期“学术争鸣”栏目庄辉教授的首发文章为先导,广泛组织专家进行探讨。本期刊发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于岩岩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针对“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应否给予抗病毒治疗”这一热点、难点问题,以2021年第9期“学术争鸣”栏目庄辉教授的首发文章为先导,广泛组织专家进行探讨。本期刊发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于岩岩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黄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和郑素军教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德扬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等针对该议题的讨论意见。后期还将陆续刊发其他专家对该议题的讨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不确定期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HIV混合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小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当血清中抗-HIV/HIV RNA阳性,同时查出抗-HCV/HCV RNA阳性称之为HIV、HCV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一般分重叠感染和合并感染.目前全世界约2亿HCV感染者,3400万HIV感染者.在HIV感染者中约30%混合感染HCV,而HCV感染者中感染HIV的百分率因传播途... 当血清中抗-HIV/HIV RNA阳性,同时查出抗-HCV/HCV RNA阳性称之为HIV、HCV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一般分重叠感染和合并感染.目前全世界约2亿HCV感染者,3400万HIV感染者.在HIV感染者中约30%混合感染HCV,而HCV感染者中感染HIV的百分率因传播途径、地区和人群的不同而变化较大,从(0~94)%,静脉毒瘾(IDHs)者中HIV合并HCV感染比率要远远大于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者.近年发现血友病和输血后HCV感染者感染HIV的几率很高.在HIV和HCV混合感染者中,肝脏病变进展远较单纯HCV感染者迅速,其进展速度是单纯感染的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感染 HIV感染 传播途径 混合感染 艾滋病 丙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地 徐小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IV/HCV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与HI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HCV混合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IV/HCV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与HI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HCV混合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日益成为HIV/HCV混合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HIV/HCV混合感染者HCV相关肝病的风险增加,有效的抗HCV治疗对延长这一人群的生存期至关重要。本文就抗HCV治疗对象的评估、治疗时机的选择、治疗的方法、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以及治疗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肝炎 丙型 肝炎病毒属 重叠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链球菌血流感染合并直肠癌1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湘燕 侯芳 赵彩芸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0,共2页
牛链球菌是人和动物,特别是食草类动物,如牛、羊等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属于D族链球菌。1945年首次报道了牛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1951年McCOY等首先报告了第1例牛链球菌心内膜炎合并结肠癌患者。60年来国外陆续出现了关于牛链... 牛链球菌是人和动物,特别是食草类动物,如牛、羊等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属于D族链球菌。1945年首次报道了牛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1951年McCOY等首先报告了第1例牛链球菌心内膜炎合并结肠癌患者。60年来国外陆续出现了关于牛链球菌菌血症或心内膜炎合并结肠直肠癌的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研究,因此关于牛链球菌血流感染/心内膜炎与结肠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感染科以及消化科医师的重视。现报道本院1例牛链球菌血流感染合并直肠癌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两者可能相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链球菌 血流感染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抗-HBc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凤琴 王贵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5-918,共4页
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的成果,抗-HBc定量检测技术已经获得上市批准,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我国学者对抗-HBc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探索,研究结果显示了其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基线抗病毒治疗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的成果,抗-HBc定量检测技术已经获得上市批准,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我国学者对抗-HBc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探索,研究结果显示了其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基线抗病毒治疗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抗-HBc与ALT呈明显正相关,与肝脏炎症明显相关,尤其在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抗-HBc可以弥补ALT的不足,对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决策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抗体 乙型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199
14
作者 杨启文 吴安华 +19 位作者 胡必杰 李六亿 刘运喜 孙自镛 吕晓菊 施毅 卓超 郑波 宗志勇 盛国平 宁永忠 张嵘 胡付品 陈中举 李福琴 姜亦虹 战榕 孙树梅 俞云松 徐英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耐药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耐药问题日益加剧,给医疗卫生造成极大负担。加强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和诊疗能力建设是医疗机构防控耐药菌感染传播的重要内容。本共识分析当前临床重要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测现... 耐药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耐药问题日益加剧,给医疗卫生造成极大负担。加强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和诊疗能力建设是医疗机构防控耐药菌感染传播的重要内容。本共识分析当前临床重要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测现状,并提出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的专家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防控意识,规范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明确防控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感染防控 耐药监测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缺损病毒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小元 陈力 +2 位作者 斯崇文 王勤环 Jean Claude Chermann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74-377,382,共5页
目的 :研究HIV 1感染者缺损HIV 1DNA的特性。方法 :用长片段PCR法 (LD PCR)研究分析HIV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PBMCs)和体外培养感染淋巴细胞中HIV 1基因特征 ,使用位于HIV 1DNA链两端的LTR(U5 )、LTR(R... 目的 :研究HIV 1感染者缺损HIV 1DNA的特性。方法 :用长片段PCR法 (LD PCR)研究分析HIV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PBMCs)和体外培养感染淋巴细胞中HIV 1基因特征 ,使用位于HIV 1DNA链两端的LTR(U5 )、LTR(R)为引物 ,插入有全长HIV 1基因片段的大肠杆菌质粒PNL4 3等为标准对照 ,并对部分标本克隆测序。结果 :经扩增 9.1kb是LD PCR的主要产物 ,但在 10例HIV 1感染者中有 9例PBMCs检测出大小不一、范围较广的缺失HIV 1基因片段 ,经用基因探针杂交 ,发现近HIV 1基因中心部位缺失频率增加 ,缺失结合点常存在 3~ 4个核苷酸短片段直接重复 ,体外培养中HIV 1基因缺损量减少 ,完整和缺失基因的存在与培养中病毒分离的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HIV 1感染者PBMCs中存在大量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感染 单核细胞 基因缺损 病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粪菌移植治疗指南
16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学组 浙江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 +22 位作者 陈永平 王晓东 丁惠国 马雄 王辉 卢洁 邬小萍 许烂漫 张文宏 杨长青 杨永平 李用国 张发明 杨永峰 陈达之 张明香 张继明 南月敏 徐小元 唐小平 党双锁 高峰 潘红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1,共8页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指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直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该疗法最早被用于炎症性肠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粪菌移植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医院内群体性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潜 郎琳娜 +4 位作者 张璟 钱渊 贾立平 张政 王勤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北京市某医院的群体性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PCR检测患者粪便标本,Western blot检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本次疫情流行26d,共发病87例,其中住院患者65例,医护人员15例,陪... 目的对一起发生在北京市某医院的群体性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PCR检测患者粪便标本,Western blot检测患者血清抗体。结果本次疫情流行26d,共发病87例,其中住院患者65例,医护人员15例,陪护人员6例,配餐员1例。PCR检查示20例患者粪便标本中,12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Westernblot检测示24例患者血标本中,19例诺如病毒抗体为强阳性。通过隔离治疗患者、加强消毒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来源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的效果及其免疫调控机制
18
作者 李茵 李晓东 +2 位作者 宋光元 史婉婉 王贵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 探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在体内外实验中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体外共培养体系评估DPSC的免疫调节作用;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DPSC治疗组,每组8... 目的 探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在体内外实验中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体外共培养体系评估DPSC的免疫调节作用;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将3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DPSC治疗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血清ALT、AST及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损伤。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DPSC的CD105、CD73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99.97%、100%和99.53%;而CD34、HLA-DR和CD45阳性率分别为0.56%、0.17%和0,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DPSC可显著抑制辅助性T细胞(Th)1和Th17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32%、45.76%;DPSC可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的增殖,促进率为52.29%。DPS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93.70%。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中,DPSC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66.8%和60.0%(t值分别为3.321、2.907,P值分别为0.007 5、0.017 5),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IL^(-1)β显著下降57.5%和71.3%(t值分别为2.484、2.796,P值分别为0.039 8、0.020 6),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门静脉周桥接坏死改善不明显(t=1.969,P=0.098)。结论 DPSC通过免疫调节有效缓解免疫性肝损伤,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牙髓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小鼠 近交BALB/C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中的致病机制及相关靶向治疗
19
作者 林清标 王贵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3-777,共5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AKI的发生发展相关,基于肠道菌群的靶向治疗方法在该类患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将肠道... 急性肾损伤(AKI)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AKI的发生发展相关,基于肠道菌群的靶向治疗方法在该类患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将肠道菌群在肝硬化并发AKI中的可能致病机制及肝硬化并发AKI潜在的靶向肠道菌群防治措施相关研究加以综述,为了解该类患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胃肠道微生物组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告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俊辉 陆海英 于岩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94-1996,共3页
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可伴有嗜血细胞综合征、肺间质病变、恶性淋巴瘤等少见的并发症。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持续性高热、区域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非感染... 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可伴有嗜血细胞综合征、肺间质病变、恶性淋巴瘤等少见的并发症。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持续性高热、区域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非感染性、非特异性自限免疫性疾病。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合并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