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检查诊断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比较及临床意义(附234例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骞 王秉东 +4 位作者 王杰平 赵亚元 孙晓伟 郝金瑞 何志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肿瘤的检出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MSCTU)在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手术病理诊断的上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234例,其中肾盂癌82例、输尿管癌152例,多数患者行泌尿...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肿瘤的检出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成像(MSCTU)在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手术病理诊断的上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234例,其中肾盂癌82例、输尿管癌152例,多数患者行泌尿系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及MSCTU。各项检查的阳性率和符合诊断率的比较采用多重卡方检验。结果:行B超检查者215例,发现异常152例,检查阳性率70.7%,明确诊断58例,符合诊断率为27.0%;行IVU检查者193例,发现异常132例,检查阳性率68.4%,明确诊断65例,符合诊断率33.7%;行逆行造影者132例,发现异常115例,检查阳性率87.1%,明确诊断93例,符合诊断率70.5%;行MSCTU检查者226例,发现异常220例,检查阳性率97.3%,明确诊断214例,符合诊断率94.7%。逆行造影对输尿管肿瘤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B超和IVU检查(P<0.001),MSCTU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逆行造影(P<0.001)。结论:血尿患者行B超检查后怀疑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宜首先考虑行MSCTU检查,以缩短诊断时间并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细胞 泌尿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MRI改良PI-RADS评分4分和5分病灶的最大径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预测效果
2
作者 田宇轩 阮明健 +5 位作者 刘毅 李德润 吴静云 沈棋 范宇 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目的:评估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中将病灶最大径15 mm作为4分升级为5分标准的合理性并进行改良,以提升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 目的:评估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中将病灶最大径15 mm作为4分升级为5分标准的合理性并进行改良,以提升对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9—2022年间接受前列腺MRI检查及穿刺的患者,将这组患者作为训练集,2023年的患者作为验证集,对病灶进行定位及测量最大径。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计算出病灶最大径预测csPC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最佳截断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缩小组间差异,在验证集中进行诊断效能的比较。结果:训练集的589例患者中,358例(60.8%)的病灶位于外周带,231例(39.2%)位于移行带,496例(84.2%)为csPCa病变。外周带病灶的中位直径小于移行带病灶(14 mm vs.19 mm,P<0.001)。ROC分析最大径对csPCa的预测效果,外周带病灶(AUC=0.709)与移行带病灶(AUC=0.6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计算得出外周带病灶的截断值为11.5 mm,移行带病灶为16.5 mm。通过在验证集中计算截断值对应的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发现按病灶位置进行分层可以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为0.170。结论:将15 mm作为病灶PI-RADS评分4分升级为5分的标准过于笼统,外周带病灶的截断值小于移行带病灶,应考虑对不同位置的病灶分开设定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临床决策规则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计算机辅助探察)对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的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秦乃姗 蒋学祥 +2 位作者 何静 许玉峰 唐光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CAD技术对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位患者的常规乳腺钼靶照片 (共 16 2张 ) ,分别由低年、中年临床医师、CAD独立阅片及低年医师 +CAD共同读片 ,将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恶性钙化 19例 ... 目的 探讨CAD技术对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位患者的常规乳腺钼靶照片 (共 16 2张 ) ,分别由低年、中年临床医师、CAD独立阅片及低年医师 +CAD共同读片 ,将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恶性钙化 19例 :低年医师漏诊 7例 ;中年医师漏诊 1例 ;CAD漏诊 1例 ;低年医师 +CAD漏诊 2例。恶性肿块 14例 :低年医师漏诊 6例 ;中年医师漏诊 2例 ;CAD漏诊 6例 ;低年医师 +CAD漏诊 3例。结论 CAD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探察 乳腺癌 恶性钙化 恶性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照相辅以导丝定位活检对诊断乳腺原位癌的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秦乃姗 宋鲁新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X线钼靶照相辅以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提高原位癌诊断率的意义。方法 收集 1997-2 0 0 0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 679例 ;以及近半年来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 74例 ,术前 5 1例行乳腺钼靶照相 ,其中 4例行定位活... 目的 探讨乳腺X线钼靶照相辅以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提高原位癌诊断率的意义。方法 收集 1997-2 0 0 0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 679例 ;以及近半年来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 74例 ,术前 5 1例行乳腺钼靶照相 ,其中 4例行定位活检。比较两个时期乳腺原位癌的发现率。结果  1997-2 0 0 0年 679例乳癌患者原位癌 18例 ,占乳癌 2 .7%。近半年来 74例乳癌患者中 ,原位癌 4例 ,发现率为 5 .4%。比 1997-2 0 0 0年明显增高。结论 乳腺钼靶X线照相及穿刺定位活检技术可以提高原位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照相 导丝定位活检 诊断 乳腺原位癌 细针穿刺导丝 乳癌 原位癌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密度与年龄、月经状态及乳腺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秦乃姗 王丹丹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密度与女性年龄、月经状态及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7月数字乳腺X线摄影检查资料,包括确诊乳腺癌患者79例(乳腺癌组)和健康体检人群481名(对照组)。DR原始图像经R2工作站Quantra软件处理,计算... 目的探讨乳腺密度与女性年龄、月经状态及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7月数字乳腺X线摄影检查资料,包括确诊乳腺癌患者79例(乳腺癌组)和健康体检人群481名(对照组)。DR原始图像经R2工作站Quantra软件处理,计算机自动计算出乳腺密度。比较对照组双侧乳腺密度差异;对照组乳腺密度与年龄及月经状态是否具有相关性。比较乳腺癌组与对照组的乳腺密度差异。结果对照组双侧乳腺密度[右侧为(24.32±8.56)%;左侧为(24.06±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密度与年龄具有相关性(P<0.001),随年龄增长乳腺密度降低;绝经人群的乳腺密度[(20.23±6.20)%]显著低于未绝经人群[(28.62±8.32)%,P<0.001]。50岁以下的平均乳腺密度在乳腺癌组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密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绝经女性乳腺密度低于未绝经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密度 乳腺肿瘤 年龄因素 月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二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1
6
作者 牟向东 宿利 +3 位作者 聂立功 那加 王仁贵 李海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文2例患者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确诊,具有完...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文2例患者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确诊,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探讨这两例患者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回顾分析。结果:两例IPH患者均为成人,年龄分别为19岁和34岁,病史分别为5年和10年。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双肺弥漫性腺泡性毛玻璃影,相关的免疫学检查[如抗核抗体(ANA)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anti-GBM)抗体]均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观为深黄色,铁染色发现含铁血黄素细胞。经支气管透壁肺活检(TBLB)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肺泡腔内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细胞,无血管炎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IPH的诊断需要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相鉴别。成人IPH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好于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疗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佟小强 邹英华 +2 位作者 吕永兴 彭勃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波凝固疗法在正常动物肝脏的凝固效果。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 7头家猪进行了经皮肝脏穿刺微波凝固疗法。共取得 2 4个凝固区。凝固温度设定在 65℃ ,凝固时间为 5min ,输出功率为 40W。一周后处死动物 ,取出肝脏测...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波凝固疗法在正常动物肝脏的凝固效果。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 7头家猪进行了经皮肝脏穿刺微波凝固疗法。共取得 2 4个凝固区。凝固温度设定在 65℃ ,凝固时间为 5min ,输出功率为 40W。一周后处死动物 ,取出肝脏测量凝固坏死区的大小 ,然后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行微波凝固疗法前、后及一周后分别取血进行肝功能检查。结果 肝脏凝固坏死区肉眼呈白 淡粉色 ,形状为椭圆形 ,其长、短轴长度分别为 (3 0 .0 8± 5 .83 )mm及 (14 .75± 3 .66)mm。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水肿 ,变性及凝固性坏死 ,还可见炎性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 ,以及微脓肿形成 ,出血及巨细胞反应。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 微波凝固疗法能够有效引起肝脏组织的凝固坏死 ,为治疗肝脏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微波凝固 肝脏 组织病理学 肝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应用于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健 刘建新 +4 位作者 王霄英 王慧慧 蒋孟茜 盛程程 胡晓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心律不齐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3例心律不齐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扫描结合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每个R波后250~350ms采集... 目的:探讨心律不齐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3例心律不齐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扫描结合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每个R波后250~350ms采集,管电压120kVp,自动毫安。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270mgI/mL),注射30mL。记录所有患者的辐射剂量。将冠状动脉分为15个节段,由2名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并测量cT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完成检查,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61±1.29)mGy。主观评估了冠状动脉CTA的172个节段,有163个节段达到诊断要求,94.77%满足临床诊断要求。80.12%的节段管腔内CT值〉250HU。结论:心律不齐患者应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基本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不齐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触发 辐射剂量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定位活检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秦乃姗 蒋学祥 +1 位作者 杨秀芬 宛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29-1530,共2页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 (FNL)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2 8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照相可疑病变的患者 ,根据轴位及侧位摄片显示的病灶位置 ,将穿刺细针穿入 ,并将导丝留置于病变内 ,随后外科医师沿留置的导丝将病灶...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 (FNL)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2 8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照相可疑病变的患者 ,根据轴位及侧位摄片显示的病灶位置 ,将穿刺细针穿入 ,并将导丝留置于病变内 ,随后外科医师沿留置的导丝将病灶切除 ,行病理检查。结果  5例病灶病理诊断为原位癌 ,1例浸润癌 ,阳性率为 2 3 .1% ,患者行局部放射治疗 ,一年后未见转移及复发。 1例轻度非典型增生伴导管内乳头状瘤 ,另 6例为良性病变 ,14例为乳腺组织增生 ,1例穿刺失败。结论 细针穿刺定位活检不仅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而且可以协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定位活检 乳腺原位癌 局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蒋孟茜 王鹤 +9 位作者 王霄英 邹明宇 衣闯 胡刚 王蕊 赵承琳 姜健 张保翠 罗健 高福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在8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估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47例受试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管电压80kVp... 目的:探讨在8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估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47例受试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管电压80kVp,管电流600mA。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mgI/mL),总量60mL。对原始图像的重建采用滤波反投影(FBP)、30%~40%、60%、80%及100%ASiR算法。记录所有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由2名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冠脉4段主要分支、5组重建图像的诊断信息(冠脉边缘锐利度、斑块与冠脉管腔对比度、图像主观噪声、诊断信心)按5分法进行主观评定,并行统计学分析。将冠脉分为16个节段,测量其CT值及图像背景噪声,并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7例受试者入组。分析4个血管节段,冠脉图像质量均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60%及80%ASiR组的诊断信心高于其它各组,且60%ASiR组冠脉边缘锐利度优于80%ASiR组,并在其它细节评估方面不低于其它各组。共分析16个血管节段,冠脉各节段CT值均〉250HU。随AsIR比例的增加,噪声值逐渐下降,CNR、SNR逐渐增高,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8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获得的图像可满足临床需求,推荐使用60%ASiR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鹤 王继琛 +4 位作者 邱建星 高莉 孙晓伟 侯振亚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0枚支架行多层螺旋CT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在CTA之后3个月内再次行CAG检查。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0枚支架行多层螺旋CT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在CTA之后3个月内再次行CAG检查。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组(CPR)图像,计算支架内管腔面积与支架标定的管腔面积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狭窄程度。CTA结果与CAG判定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全部40枚支架腔内狭窄程度的评估,支架腔>50%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100%,诊断支架腔<50%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93.9%,诊断支架腔内无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100%。在一定条件下,16层与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管腔狭窄程度的结果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MSCT判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病变中对于阴性病例及>50%的严重病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架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显示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康洁 郭小超 +1 位作者 刘建新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碘油沉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肝癌TACE术后患者进行双能量腹部CT平扫。在100kVp、140kVp、线性融合图像(M=0.5)和以9组虚拟单能量(40、60、80、...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碘油沉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肝癌TACE术后患者进行双能量腹部CT平扫。在100kVp、140kVp、线性融合图像(M=0.5)和以9组虚拟单能量(40、60、80、100、120、140、160、180和190keV)图像上,在碘油沉积最显著的层面,测量伪影区及正常肝实质区的CT值,计算图像噪声(SD)和伪影指数(AI)。对伪影大小、图像噪声、碘油形态及综合图像质量分别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客观评估:80keV图像的AI值最小;线性融合图像、80keV图像的噪声最小。主观评估:在140kVp、100~190keV图像上伪影较少;线性融合图像和80keV图像的噪声评分最小;碘油形态以140kVp、线性融合图像、80及100keV图像上显示较为清晰。整体综合评分以线性融合图像和80keV图像最高。结论: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在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的显示中,可以改善图像质量,以80keV的虚拟单能量重建图像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重建 线束硬化伪影 图像噪声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承琳 王鹤 +8 位作者 王霄英 邹明宇 衣闯 胡刚 蒋孟茜 王蕊 张保翠 罗健 高福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病变、身体质量指数(BMI)20~25kg/m。的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病变、身体质量指数(BMI)20~25kg/m。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64排c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管电压100kVp,管电流600mA。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共60mL。采用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及30%~40%、60%、80%、100%ASiR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每位患者得到5组重建图像。由1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5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测量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和图像噪声,计算5组图像的信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45例受试者入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符合诊断要求的比例为95.6%(172/180)。60%和80%ASiR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100%ASi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FBP及ASiR图像质量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冠脉节段平均cT值均〉300HU。ASiR重建的图像噪声低于FBP重建,且AsiR重建比例越高,噪声越低。ASiR重建图像中血管的SNR和CNR均显著高于FBP重建者(P〈0.001),且ASiR重建比例越高,SNR和CNR越高。结论: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CCTA检查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迭代重建能够提高图像质量,本组条件下推荐使用30%~40%ASiR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辐射量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建平 梁金峰 +2 位作者 邱建星 陈大方 霍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接受了6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接受了64层MS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计算64层MSCT在患者水平、血管水平对>50%的管腔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进一步将受检对象按照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组,分别评估64层MS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20名受检对象入选到本研究中,其中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45.8%),稳定型心绞痛42例(35.0%),不典型胸痛23例(19.2%)。在患者水平上,64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50%,整体准确性为87.5%,ROC曲线下面积0.71;在血管水平上,64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69.9%,特异性为83.8%,阳性预测价值为81.1%,阴性预测价值为73.7%,ROC曲线下面积0.77;64层MSCT在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相似,两组中MS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0.2%vs69.2%、76.2%vs86.0%、74.7%vs85.6%、71.9%vs69.9%、0.73vs0.78。结论:64层MSCT对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以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整体准确性相似,可以作为不同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敏感性与特异性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32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检查:最佳重建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鹤 王蕊 +8 位作者 王霄英 邹明宇 衣闯 胡刚 蒋孟茜 赵承琳 张保翠 罗健 高福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i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32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时,使用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图像质量,得出最佳重建参数。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冠脉病变、身体质量指数(BMI)20~25kg/m2的患者... 目的i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32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时,使用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图像质量,得出最佳重建参数。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冠脉病变、身体质量指数(BMI)20~25kg/m2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排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管电压100kVp,管电流600mA。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共60mL。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及30%~40%、60%、80%、100%ASiR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5组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5组重建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整体评分和细节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测量冠脉各节段CT值,定量计算5组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40例受试者入组,共分析4个血管节段,冠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30%~40%ASiR组诊断信心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且在冠脉边缘锐利度、斑块与冠脉管腔对比度、图像主观噪声方面评分不低于其它各组。共分析16个血管节段,所有冠脉节段平均CT值均〉300HU。不同比例ASiR组的噪声均低于FBP组,cNR均高于FBP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320mgI/mL)应用于CCTA检查,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推荐使用30%~40%As.R进行图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迭代重建 辐射量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骨肿瘤的穿刺细胞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香芬 李挺 +2 位作者 栗怀广 米川 曹新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涂片细胞学对骨肿瘤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5 7例临床疑为骨肿瘤患者采取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的同时 ,做细胞涂片 ,分别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 细胞学检查总准确性 80 7%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涂片细胞学对骨肿瘤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5 7例临床疑为骨肿瘤患者采取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的同时 ,做细胞涂片 ,分别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 细胞学检查总准确性 80 7%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0 0 %和 10 0 % ,无假阳性。结论 骨穿刺细胞涂片方法快速 ,经济实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细胞学 诊断 CT引导 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可扩张管状牵开器下肿瘤切除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云鹏 施学东 +4 位作者 刘佳 米川 王冰 潘元星 林云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0-536,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可扩张管状牵开器下肿瘤切除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可扩张管状牵开器下肿瘤切除治疗的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可扩张管状牵开器下肿瘤切除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可扩张管状牵开器下肿瘤切除治疗的1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辅助治疗情况、生存期以及内固定失败情况,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卡氏(Karnofsky)评分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247.0±14.6)min、(804.2±222.3)mL和(500.0±100.0)mL,平均伤口引流量为(240.8±79.3)mL,患者均在术后早期拔除引流管并下地活动,平均(3.2±0.3)d,术后平均住院(7.8±0.8)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生存期(13.6±2.4)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螺钉移位,均获得有效治疗。术前VAS为(7.1±0.2)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2.3±0.1)分和(2.8±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卡氏评分为(59.2±1.9)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75.0±1.9)分和(74.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COG为(2.3±0.2)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1.7±0.1)分和(1.7±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可扩张管状牵开器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瘤切除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周毛细血管异常与系统性硬化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兰岚 王鹤 +1 位作者 张晓慧 张卓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1-506,共6页
目的:评估甲周毛细血管异常与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发生肺间质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关系。方法:共纳入71例SSc患者,其中合并ILD患者45例、无ILD患者2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了甲周毛细血管显微镜(na... 目的:评估甲周毛细血管异常与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发生肺间质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关系。方法:共纳入71例SSc患者,其中合并ILD患者45例、无ILD患者2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了甲周毛细血管显微镜(nailfold capillaroscopy,NC)检查,并对显微镜下的异常表现包括毛细血管扩张、巨大毛细血管、微出血、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无血管区、分叉/绒毛样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分布紊乱进行了半定量评分。进一步将这些患者的甲周毛细血管显微镜改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有/无雷诺现象等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有/无ILD、ILD患者的肺CT评分以及肺功能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女性占91.5%,平均年龄(52.59±12.77)岁,平均病程(3.00±6.00)年。90.1%的患者甲周毛细血管呈硬皮病样改变,71例患者中45例(63.3%)合并ILD。与无ILD的患者相比,合并ILD患者的NC中毛细血管数量减少[0.50(1.03)vs.0.00(0.43),P=0.003]、无血管区评分[0.75(1.24)vs.0.25(0.83),P=0.006]和分叉/绒毛样毛细血管评分[0.33(0.88)vs.0.13(0.25),P=0.006]均显著升高,而其他NC评分在合并ILD和无ILD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发现,分叉/绒毛样毛细血管评分与弥漫型SSc同为预测I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LD受累更严重的患者巨大毛细血管评分更低,轻度ILD和严重ILD组分别为0.25(0.94)和0.00(0.28)(P=0.019)。结论:SSc中甲周毛细血管的缺失及严重畸形与IL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严重畸形毛细血管评分是预测I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巨大毛细血管的减少与ILD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NC表现在SSc相关ILD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肺疾病 间质性 毛细血管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毅 刘志坚 +5 位作者 沈棋 吴静云 范宇 李德润 虞巍 何志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4例STUMP患者... 目的: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4例STUM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78岁(平均54岁),病程1~180个月(平均46个月)。以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直肠指诊可提示前列腺肿物,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正常或轻度升高,经直肠超声及磁共振提示前列腺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结节。结果:3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2例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9例经病理明确诊断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镜下观察前列腺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呈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SA均为阴性,波形蛋白均为阳性,CD34及孕激素受体多呈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20%(平均6%)。病理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65个月),失访2例,死亡1例,9例术后未见复发,2例因局部复发而多次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论:STUM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早期发现确诊,结合临床制定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ox模型对前列腺癌相关临床检查的多因素生存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汀 王霄英 王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其他常规临床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异常者潜伏期前列腺癌早期检出的相关风险程度,为临床PSA异常者的随访提供优化方案。方法:分析85例PSA...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其他常规临床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异常者潜伏期前列腺癌早期检出的相关风险程度,为临床PSA异常者的随访提供优化方案。方法:分析85例PSA异常者的临床检查及随访资料,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前列腺癌相关的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分析。结果:PSA增幅、MRI检查、PSA密度、超声检查、年龄、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者潜伏期前列腺癌检出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值分别为4.661、4.060、3.607、1.019、1.001、0.566,其中PSA增幅、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22。结论:对于PSA异常者的随访,PSA增幅结合MRI检查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指导临床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具有比较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抗原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