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监测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于垚 吴俊 +3 位作者 赵伟 赵磊 朱春鹏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采用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监测患者脑出血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变化状态。方法收集经头颅CT确诊、发病18h内入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例作为脑出血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时、脑出血组于入院6h内... 目的采用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监测患者脑出血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变化状态。方法收集经头颅CT确诊、发病18h内入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例作为脑出血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时、脑出血组于入院6h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查;脑出血组于入院第4、8和15天或出院时,再次采用自动校正凝血酶曲线法检测机体凝血功能。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4和8天的延迟时间高于对照组[(9.17±8.90)min、(7.72±5.55)min、(6.56±4.44)min vs(3.26±0.77)min,P=0.002];入院时、入院第4、8和15天或出院时凝血酶生成潜力、峰值低于对照组,达峰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初期呈低凝状态,凝血功能于第15天或出院时基本恢复,但仍低于健康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及其药物疗效的回顾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宁 张石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87-589,共3页
本文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分析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诊断、治疗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其更有效的治疗药物还有待于医、药学工作者的不断研究。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疗效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容积扫描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在内耳结构全程显示中的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曹绍东 王丹 +4 位作者 申宝忠 白荣杰 张同 秦海燕 徐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同平面全程显示内耳精细结构的方位和方法。材料和方法:运用64排螺旋CT对76例内耳行高分辨率容积扫描后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确定耳蜗、半规管结构的基础显示方位、重组基线旋转中心点解剖标志,测量旋... 目的: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同平面全程显示内耳精细结构的方位和方法。材料和方法:运用64排螺旋CT对76例内耳行高分辨率容积扫描后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确定耳蜗、半规管结构的基础显示方位、重组基线旋转中心点解剖标志,测量旋转角度。按全程显示程度对内耳轴、冠、矢图像及MPR图像进行分级统计,进行Ridit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多向调整MPR耳蜗底周,外、上、后半规管的同层全程显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轴面、冠状面、矢状面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排螺旋CT颞骨容积扫描只需一次扫描,后经多次MPR处理,就可取代内耳多次多方位扫描。结论:各向同性扫描技术上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可以取代多次多方位扫描,可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内耳精细解剖结构全程显示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眠药的发展趋势与合理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石革 梁建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增快和人们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很高,成为所有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由此也带动了催眠药的发展。对失眠症者的正确治疗首要明确病因及病程,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性和非药物治疗方案。选药时需了解失眠的程度、年龄... 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增快和人们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很高,成为所有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由此也带动了催眠药的发展。对失眠症者的正确治疗首要明确病因及病程,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性和非药物治疗方案。选药时需了解失眠的程度、年龄及个体要求;同时需了解各药的作用机制、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以发挥其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非苯二氮[艹桌]类催眠药 合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31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静芳 刘燕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追访及分析。结果:31例平均出生体重4035.5g(3500g~5500g)。肩难产发生率45.2%(14/31)。所有患儿均于生后1... 目的:探讨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追访及分析。结果:31例平均出生体重4035.5g(3500g~5500g)。肩难产发生率45.2%(14/31)。所有患儿均于生后1~3天被发现上肢主动活动障碍。初次接受手术最小年龄为2岁。虽经多次手术但因局部肌肉萎缩,患肢功能改善欠佳。结论:肩难产及巨大儿是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较明显的危险因素。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最好产后6个月内积极治疗,否则易后遗为致残性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危险因素 肩难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脊柱正常MRI与胎儿脊柱骨发育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云钊 刘薇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 :探讨胎儿椎体和椎间盘的组织学结构以及儿童脊柱的正常X线和MRI表现。方法 :44周胎儿X线平片 1例 ;儿童脊柱正常椎体MRI 13例 ;胎儿脊柱标本 2 6例 ,全部标本经固定、水冲洗、分批脱水、火棉胶包埋后制成脊柱标本整体切片 ,HE染... 目的 :探讨胎儿椎体和椎间盘的组织学结构以及儿童脊柱的正常X线和MRI表现。方法 :44周胎儿X线平片 1例 ;儿童脊柱正常椎体MRI 13例 ;胎儿脊柱标本 2 6例 ,全部标本经固定、水冲洗、分批脱水、火棉胶包埋后制成脊柱标本整体切片 ,HE染色。结果 :44周胎儿脊柱每个椎体前面X线表现均有“V”字形凹陷。 13例儿童脊柱正常椎体MRI ,共分析了110个椎体的信号变化 ,其T1WI和T2 WI表现 :44 %的椎体前面“V”形凹陷呈高信号 ,63 %的椎体后面“V”形凹陷 ;16.4%的椎体前后面均凹陷 ;47%的椎体中心有雪花样高信号 ;13例中有 9例各椎体内均有双层低信号生长线。 2 6例胎儿脊柱椎体的组织学结构 :① 12周和 15周胎儿 ,椎体软骨内血管数量较多 ;②胎儿椎体前、后面中部凹陷 ,以膜内成骨形成“V”字形骨皮 ,不同病例椎体前面或后面均可见凹陷 ,出现率 9.6%~ 2 7.1% ,有 2例在椎体前面“V”字骨皮内形成松质骨小梁 ,并有骨髓形成 ;③椎体骨化中心有红髓和血管 :椎体后面“V”字骨皮内的大静脉窦与骨化中心静脉窦相通 ;④椎间盘 :只见于 12周的胎儿椎间盘内有血管 ,2例紧贴椎间盘的软骨椎体内见无细胞区 ,且部分髓核物突入椎体软骨内。结论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脊柱 MRI 胎儿 脊柱骨发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女子排球运动员髌腱腱病 被引量:1
7
作者 卫雍绩 郏潜新 +1 位作者 屈辉 鲁智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07-2310,共4页
目的探讨女子排球运动员髌腱腱病(P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名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运动员60个膝关节的MRI资料。结果 60个膝关节中,41个(26例)有PT(PT组),患病率76.47%,其中信号增强2级以上占82.93%(34/41)。13名19个膝关节阴性为... 目的探讨女子排球运动员髌腱腱病(P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名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运动员60个膝关节的MRI资料。结果 60个膝关节中,41个(26例)有PT(PT组),患病率76.47%,其中信号增强2级以上占82.93%(34/41)。13名19个膝关节阴性为对照组。PT组髌腱近端、中点、下止点前后径分别为(9.21±2.31)mm、(5.39±1.01)mm、(6.53±1.32)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组髌腱近端前后径与分级相关(r=0.334,P<0.01)。PT急性期髌腱近端增粗,T1WI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FS-PDWI高信号;慢性期髌腱近端呈"V"形增粗增厚,T1WI低信号,T2WI中、低信号,FS-PDWI中等信号。髌腱近端后缘紊乱不清晰、髌腱中部和下止点信号增强以及髌骨下极增生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膝可见髌骨下极不规则片状、大小不一的信号增强。结论女子排球运动员PT患病率较高。MRI有助于明确诊断、分期分级,鉴别髌骨下极损伤,监控康复效果以及评估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髌腱腱病 排球运动员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的疗效评价及合理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石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56-657,共2页
关键词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 药物评价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的评价与合理应用
9
作者 张石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72-1175,共4页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使得影响血小板形态、积聚和活化功能的抗血小板药在不断地发展,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作为干预血小板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途径,可降低高危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突发远端血...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使得影响血小板形态、积聚和活化功能的抗血小板药在不断地发展,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作为干预血小板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途径,可降低高危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突发远端血管阻塞,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或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旨在介绍其临床应用评价和应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 心血管事件 合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郭秋岩 毛霞 +9 位作者 孟淑琴 席越 丁宜 张晓存 代云桃 刘霞 王超 李玉婷 张彦琼 林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18-119,共2页
桂枝芍药知母汤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然而,由于缺乏适当的研究手段,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将药物靶标预测,网络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潜在的分子机制.基于化合物结构相似性原... 桂枝芍药知母汤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然而,由于缺乏适当的研究手段,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将药物靶标预测,网络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潜在的分子机制.基于化合物结构相似性原理,针对已知165个桂枝芍药知母汤所含化学成分,预测得到77个候选靶点.再建立相应的药物-靶标分子网络,通过计算网络中各节点和边的拓扑特征值(包括节点连接度、紧密度和介度,边介度),筛选出一条与桂枝芍药知母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密切相关的信号轴.它由两个桂枝芍药知母汤候选靶标,即HDAC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SP90AA1(热休克蛋白90kualphaA类1)和三个已知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靶标,即NFκB2(细胞核因子/κ基因结合核因子)、IKBKB(B细胞中κ轻多肽基因增强抑制剂,激酶β)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组成.这条信号轴在药物-靶标分子网络中,沟通了各功能模块的相互作用,而这些功能模块又参与了多条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通路,如T/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破骨细胞分化等.进一步的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也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病情改善作用,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扭转炎症-免疫系统失衡和调节HDAC1-HSP90AA1-NFKB2-IKBKB-TNF-α信号轴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 桂枝芍药知母汤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晓丹 尤小凡 +2 位作者 田玉金 田芳 骆成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 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卒中、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 1.887~13.590)、死亡(OR 13.266,95%CI 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卒中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血性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