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h/U核纪年法的r过程增丰贫金属星年龄研究
1
作者 隆寅 陈梦华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6-463,共8页
贫金属星是形成于宇宙早期的恒星,其保留了早期元素合成留下的化学特征,为研究重元素合成机制以及早期宇宙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关键线索。基于Th/U核纪年法,分析了目前已发现的8颗r过程增丰贫金属星的年龄,这些贫金属星为:CS31082-001、BD+... 贫金属星是形成于宇宙早期的恒星,其保留了早期元素合成留下的化学特征,为研究重元素合成机制以及早期宇宙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关键线索。基于Th/U核纪年法,分析了目前已发现的8颗r过程增丰贫金属星的年龄,这些贫金属星为:CS31082-001、BD+17°3248、HE1523-0901、CS29497-004、J2038-0023、J0954+5246、J2003-1142和J2213-5137。研究结果表明,这8颗r过程增丰贫金属星的年龄范围为7.4∼16.9 Ga,平均年龄为13.2 Ga。这些贫金属星的年龄在其误差范围内均未明显超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推断的宇宙年龄(13.8 Ga),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独立的证据支持。Th/U核纪年法在估算贫金属星的年龄时,主要的误差来源于Th和U元素的初始丰度及观测丰度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U核纪年法 贫金属星 r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Ap星观测和理论研究综述
2
作者 史芳菲 张华伟 付建宁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8-317,共20页
roAp星(快速振动的A型化学丰度特殊星)是一类处于主序阶段,表现出非径向高阶p模式振动的脉动变星。随着光学望远镜,尤其是空间光学望远镜的探测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roAp星及其所具有的多种脉动模式被观测到,roAp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 roAp星(快速振动的A型化学丰度特殊星)是一类处于主序阶段,表现出非径向高阶p模式振动的脉动变星。随着光学望远镜,尤其是空间光学望远镜的探测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roAp星及其所具有的多种脉动模式被观测到,roAp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有了快速发展。综述了roAp星元素丰度特殊性、脉动激发理论、观测研究现状,总结了roAp星的观测特征及其星震学研究方面的进展,讨论了脉动激发机制等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p星 恒星脉动 星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识别SDSS DR7Q中的FeLoBAL类星体
3
作者 何子麒 傅煜铭 +1 位作者 吴学兵 何凌雪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5,共14页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征的低电离度铁元素宽线吸收谱.FeLoBALQ外流物质携带的能量之高,足以解释超大质量黑洞质量M与宿主星系核球速度弥散度σ_(*)的M-σ_(*)关系,同时有研究表明FeLoBALQ可能与星暴星系或星系主并合存在伴生关系.然而,迄今为止搜寻到的FeLoBALQ数量有限,难以从统计上验证上述理论.此研究计划在已有类星体大样本中开展大规模的搜寻工作,挖掘已发现类星体中的FeLoBALQ,为FeLoBALQ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样本基础.使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方法,将以往发现的FeLoBALQ光谱作为训练样本,对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DR7Q(Data Release 7 Quasar catalog)中、红移范围为0.8<z<2.125的共50931条类星体光谱进行鉴别,新搜寻到了160条FeLoBALQ光谱.研究发现FeLoBALQ的颜色比一般类星体更红,且以往发现的FeLoBALQ比新发现的稍微偏红;这些差异在蓝端更明显,在中红外波段差异则几乎消失.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的FeLoBALQ,估计FeLoBALQ在该样本的该红移段内,占类星体总数的比例约为0.43%,此比例略高于以往研究,且可能依然偏小.今后希望将此方法扩展至更大样本如SDSS DR16Q(Data Release 16 Quasar catalog)以发现更多的FeLoBALQ,并使用大样本研究FeLoBALQ与宿主星系恒星形成、星系主并合的关系以及星系与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协同演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类星体:吸收线 方法:深度学习 星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氢原子自吸收研究
4
作者 谢津津 李菂 左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54,共16页
综述了作为星际介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冷HI的自吸收现象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历程,分析总结了其与其他星际介质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一类特殊的自吸收现象--HI窄线自吸收。HI自吸收因为能够反映冷星际介质中HI的温度、柱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 综述了作为星际介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冷HI的自吸收现象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历程,分析总结了其与其他星际介质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一类特殊的自吸收现象--HI窄线自吸收。HI自吸收因为能够反映冷星际介质中HI的温度、柱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对研究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展望了新一代望远镜(如FAST和SKA等)对HI自吸收的研究前景。以恒星形成的理想研究对象红外暗云为例,根据其物理性质和FAST的观测能力,估算出约4 kpc处红外暗云中能够观测到HI窄线自吸收的比例(53%)。这一数值略小于与近距离暗云中的HI窄线自吸收特征比例。在更远距离和更多的天区中认证HI窄线自吸收对于研究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 中性氢自吸收 恒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暴矮星系NGC 5253周围的中性氢气体分布
5
作者 沃佳怡 蔡肇伟 +1 位作者 左沛 陈天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中性氢(HI)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基本物质,驱动着星系的演化。对于星暴矮星系NGC 5253,过去的研究利用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I气体呈不对称分布,向东北方向延伸约7 kpc。这一延展结构可能表明NGC 5253与其附近的旋涡星系M 83之间存在动力学联... 中性氢(HI)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基本物质,驱动着星系的演化。对于星暴矮星系NGC 5253,过去的研究利用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I气体呈不对称分布,向东北方向延伸约7 kpc。这一延展结构可能表明NGC 5253与其附近的旋涡星系M 83之间存在动力学联系。为研究这两个星系之间可能存在的HI气体连接,从绿岸望远镜获得了射电L波段对NGC 5253周围的HI成图数据,探测到NGC 5253和M 83之间可能存在的7个HI气体云团。这些HI气体云团候选体主要分布在东北方向,由NGC 5253延展至距离超过60 kpc外。这些气体云团可能在触发矮星系NGC 5253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相互作用 恒星形成 中性氢气体 NGC 52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logue on Supranuclear Matter at the Dream Field:A Summary
6
作者 ZHOU Enping JIANG Jinchen +4 位作者 LUO Yudong WANG Weiyang XIA Chengjun ZHANG Chen XU Renxin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3-1156,共14页
Understanding the equation of state of cold dense matter,i.e.,those inside neutron stars,is a key problem in the multi-messenger astronomical era.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cientific discuss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 Understanding the equation of state of cold dense matter,i.e.,those inside neutron stars,is a key problem in the multi-messenger astronomical era.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cientific discuss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mu-nities in the relevant fields,particularly between nuclear physicists and astrophysicists,we have organized the Dialo-gue at the Dream Field(DDF2024).The participants explored topics of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ulsar astrophysics,transient phenomena,hadronic and nuclear matter,supra-nuclear matter with quark degree of freedom,numerical relativity.This involved discussions on the mechanisms,model constructions,observational impacts,and introduc-tions of new facilities.In-depth exchange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invited talks and free discussions,as well as a visit to view the FAST telesc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ar neutron star γ-ray burst fast radio burst dense matter numerical rela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坍缩型超新星致引力波暴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洪波 邵立晶 徐仁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自开始探测引力波以来,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就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引力波天体物理源。回顾了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的相关知识,介绍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在Fe核心坍缩阶段和反弹阶段,其Fe核旋转的角速度和对流不稳定性对引力波暴的影响,并且讨论... 自开始探测引力波以来,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就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引力波天体物理源。回顾了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的相关知识,介绍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在Fe核心坍缩阶段和反弹阶段,其Fe核旋转的角速度和对流不稳定性对引力波暴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爆发的最终产物——原中子星的振荡理论以及其产生的引力波暴。最后,展望通过电磁波和引力波的协同观测,将来能够更好地理解核心坍缩型超新星爆发的全过程,并进而探知中子星的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坍缩型超新星 引力波暴 中子星 振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星系与卫星星系恒星形成活动终止过程的比较
8
作者 刘程程 张程鹏 彭影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基于SDSS和GALEX的巡天数据,本文利用星系中心区域和外围的mNUV-mr颜色梯度研究了局域星系(0.02<z<0.06)死亡(quenching)过程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径向分布与星系整体比恒星形成率的关系.在quenching过程中,中心星系和卫星星系的mNUV... 基于SDSS和GALEX的巡天数据,本文利用星系中心区域和外围的mNUV-mr颜色梯度研究了局域星系(0.02<z<0.06)死亡(quenching)过程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径向分布与星系整体比恒星形成率的关系.在quenching过程中,中心星系和卫星星系的mNUV-mr颜色梯度都逐渐变大,即具有"inside-out"的quenching模式.相比于中心星系,卫星星系的颜色梯度变化相对较小.通过进一步比较中心星系和卫星星系内外2部分的mNUV-mr颜色,发现卫星星系较小的颜色梯度是由于其外围的mNUV-mr颜色更红导致的.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心星系和卫星星系具有相似的"insideout"的quenching模式,但是环境的作用抑制了卫星星系外围的恒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演化 恒星形成 卫星星系 测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中子星限制暗物质粒子散射截面
9
作者 王弋尘 缪雪丽 邵立晶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10,共14页
中子星可以通过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相互作用吸积暗物质,且在一定条件下,中子星吸积的暗物质粒子可以引发自引力塌缩形成小型黑洞,生成的黑洞可能会进一步吞噬中子星.依据文献已有模型,基于以上物理过程给出了在暗物质粒子不同质量下对... 中子星可以通过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相互作用吸积暗物质,且在一定条件下,中子星吸积的暗物质粒子可以引发自引力塌缩形成小型黑洞,生成的黑洞可能会进一步吞噬中子星.依据文献已有模型,基于以上物理过程给出了在暗物质粒子不同质量下对暗物质粒子–中子的散射截面的限制.使用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WIMP)模型,并考虑暗物质粒子是玻色子的情形,讨论了暗物质粒子有无自相互作用以及有无湮灭等条件下对限制暗物质参数的影响.既考虑了已发现的两个中子星系统来给出对暗物质参数空间的限制,也考虑了两个可能存在的年老中子星来预测未来观测可能对暗物质参数空间的限制.对于考虑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的玻色子暗物质,在无自相互作用或有弱自相互作用,无湮灭或有很小湮灭截面的条件下,中子星给出的间接观测对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的限制的强度比XENON1T直接探测实验来得更强.未来,如果在银心附近能观测到年老中子星,其观测结果可以提升模型给出的对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的限制,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暗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中子 宇宙学:暗物质 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