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
杨善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7
|
|
2
|
关注“常态”生活的意义——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初探 |
杨善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3
|
“30而立”的社会学解读 |
夏学銮
|
《人民论坛》
|
2008 |
0 |
|
4
|
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 |
杨善华
侯红蕊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247
|
|
5
|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与弥合 |
王思斌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0
|
|
6
|
社会政策实施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
王思斌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1
|
|
7
|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片论 |
王思斌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3
|
|
8
|
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研究 |
王思斌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8
|
|
9
|
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跨域实践 |
王思斌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10
|
论转型时期我国福利体制的改革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
熊跃根
|
《学习与实践》
CSSCI
|
2010 |
13
|
|
11
|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
方文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7
|
|
12
|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 |
王思斌
|
《学习与实践》
|
2007 |
56
|
|
13
|
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
夏学銮
|
《学习与实践》
|
2007 |
11
|
|
14
|
体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杨善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5
|
当代乡村建设中的艺术实践 |
邓小南
渠敬东
渠岩
王南溟
郑振满
张圣琳
赵世瑜
吴飞
王铭铭
李人庆
周飞舟
王长百
马琳
梁钦东
李华东
毛丹
江湄
张志强
陈进国
任强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1
|
|
16
|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 |
卓玛
夏学銮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
2003 |
21
|
|
17
|
税费改革后中西部地区乡镇政权自主空间的营造--以河北Y县为例 |
杨善华
宋倩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6
|
|
18
|
致富神话与致富神话与技术符号秩序——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劳资关系 |
佟新
梁萌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2
|
|
19
|
互联网时代资本主义的赢利模式与时间秩序的变化——以网络游戏为例的研究 |
佟新
申超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20
|
照料劳动与性别化的劳动政体 |
佟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