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化、本土性与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戎教授访谈 |
马戎
邹赞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2
|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
杨善华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4
|
|
3
|
老龄社会及其治理面临的认知挑战与应对 |
王伟进
陆杰华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4
|
如何改革大学——对北京大学人事改革方案逻辑的几点研究 |
李猛
|
《学术界》
|
2003 |
13
|
|
5
|
经验与经验的现象学社会学化 读哈维·弗格森的《现象学社会学》 |
孙飞宇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6
|
中国社会学社区学派与教育制度研究 |
马林霞
郭建如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评骆风先生《成才与家教——北京大学学生家庭教育探索》 |
秦明瑞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8
|
理解费孝通:法律和社会科学的视角笔谈 |
苏力
赵旭东
朱晓阳
谭同学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智启善治: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图景 |
王迪
|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对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微博运营的几点思考 |
罗永剑
吴可染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资助制度促进了研究生的学业表现吗?——一项基于北京大学的校本调查研究 |
张林
游蠡
于津民
于佳鑫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12
|
从学校到工作的困难转型:对大学毕业青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现象的研究 |
贺小芹
张春泥
|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3
|
跨学科视角下医务社工构建医患共同体的行动研究——以北京×医院儿童神经外科医务社工服务为例 |
杜今
姚蕙怡
李作兵
李曼
|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人机社会的治理转向 |
邱泽奇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基层社会何以重构?——评郁建兴等著《重构基层社会》 |
邱泽奇
|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让数据贴近事实:解析大型社会调查数据的应用问题 |
吴肃然
张春泥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从Society到“社会”:译名嬗变与观念转型 |
周选和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静水潜流:社会变迁、婚姻状态与生育水平变化 |
范新光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公”、进化论与社会主义:孙中山塑造革命学说过程的再审视 |
赵逸洲
|
《社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社会性支持与乡村文化资本的形成——基于赣南凤溪村的调研 |
周凌宇
|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