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学的视角思考双语教育 被引量:27
1
作者 马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7,共7页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学家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一些理论性的思考,但是对社会理论的这些探讨是基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实证性调查,而不是书斋中的逻辑推理。由于人类起源在地理分布上的多元以及各人类群体发展初...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学家们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一些理论性的思考,但是对社会理论的这些探讨是基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实证性调查,而不是书斋中的逻辑推理。由于人类起源在地理分布上的多元以及各人类群体发展初期的彼此隔绝,在不同的群体中各自发展出来了很不相同的语言与文字,也发展起来了以各自语言文字为承载工具的文明及教育体系。而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需要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时候,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便成为这种交流和学习的必要条件。随着欧洲工业化和殖民主义的海外扩张,启蒙运动的思想、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学校体制也从欧洲传播到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对于外国语言的系统学习逐步成为许多国家正规学校体制的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双语教育也就成为世界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发展规律 语言的双重性 语言的使用 双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港台三地文学类畅销书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志勇 刘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0-147,共8页
价值取向是指导人行动与判断的信念,它可以隐匿于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行动,也可以呈现于社会公开的文本之中。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对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四个层面。从沪港台三地文学畅销书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上... 价值取向是指导人行动与判断的信念,它可以隐匿于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行动,也可以呈现于社会公开的文本之中。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对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四个层面。从沪港台三地文学畅销书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上海侧重于人与人的价值取向的传递,香港着重于人与社会的渲染,而台湾则相对诉求对人自身品质的张扬,三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涉及甚少。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三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体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社会学 价值取向 文学畅销书 上海 香港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学与社会学之战及其终结?——一位人类学家的札记与评论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铭铭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9,共12页
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关系密切、历史纠葛不断。通过对我国社会学、民族学包括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属各个流派和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提出两个"兄弟学科"结合而非对立的思路,对认识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历史关系和探索其发... 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关系密切、历史纠葛不断。通过对我国社会学、民族学包括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属各个流派和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提出两个"兄弟学科"结合而非对立的思路,对认识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历史关系和探索其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 社会学 民族史 历史纠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异之争:语言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上)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援朝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39,共5页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的名称之争由来已久,其实,就社会学方面而言,这种名词之争在一系列与社会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社会学往往称之为分支社会学)都存在。比如,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史、心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等学科都是如此,而社...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的名称之争由来已久,其实,就社会学方面而言,这种名词之争在一系列与社会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社会学往往称之为分支社会学)都存在。比如,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史、心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等学科都是如此,而社会学对此大都持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语言社会学 语言变异 结构主义语言学 功能主义 研究对象 语言规划 传统语言学 语言现象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的学科对象和问题领域的再认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谢立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学科对象 社会学 再认 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社会体制 社会结构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轨”与秩序——社会学与人类学相关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百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93,共6页
“越轨”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时同时关注的一个特殊视野 ,是一种违反重要社会规范的行为。许多人类学、社会学家 ,如涂尔干、莫顿等 ,在自己的理论中都对“越轨”和秩序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阐述。各国学者分别在社会结构论... “越轨”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时同时关注的一个特殊视野 ,是一种违反重要社会规范的行为。许多人类学、社会学家 ,如涂尔干、莫顿等 ,在自己的理论中都对“越轨”和秩序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阐述。各国学者分别在社会结构论、标志论 (标签论 )、本土方法论、象征互动论等理论中探讨了“越轨”的行为。秩序是保证社会有序运转的条件 ,人类学家非常关注社会秩序内部的复杂性和各种因素对秩序的影响 ,重视秩序在不同层面上的相互交织和关系。他们认为 ,秩序和“越轨”都有其情景性和相对性 ,行为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产生出循轨或越轨两种表象。在现代社会中 ,研究这两个范畴 ,是为了找到让社会更有序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轨” 秩序 社会学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云南的省校合作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潘乃谷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78-82,共5页
本文介绍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等校社会学和人类学者在云南的学术研究工作及成就 ,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学者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的殷切希望。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省校合作 社会学研究 人类学研究 贡献 云南 学术研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异之争:语言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援朝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38,共4页
四语言社会学和社会学的语言研究语言是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语言的社会学研究应考虑语言在这些社会系统中的功能与关系。其次,作为人类所独具的因素,语言反映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特点,因此语言的社会学研究应该从语言的使用和变... 四语言社会学和社会学的语言研究语言是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语言的社会学研究应考虑语言在这些社会系统中的功能与关系。其次,作为人类所独具的因素,语言反映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特点,因此语言的社会学研究应该从语言的使用和变化中寻找其社会学因子,从中挖掘出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社会学 社会语言学 语言社会学 语言转向 语言研究 哈贝马斯 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涂尔干 后工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德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钱民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12,共6页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是来源于社会学固有的方法原理 ,即在实际的研究中 ,研究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观点、什么样的研究态度、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去加以研究的问题 ;另一个是关于对某特定资料应该如何加以收集及分析...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是来源于社会学固有的方法原理 ,即在实际的研究中 ,研究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观点、什么样的研究态度、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去加以研究的问题 ;另一个是关于对某特定资料应该如何加以收集及分析等的具体研究技术 (技术方法 )的问题。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研究观点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社会学的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静力学 社会动力学 教育研究 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一点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17,共6页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是从对以往形形色色的社会学二元主义的反思批判开始的,他指出了各种二元主义的唯智主义偏见以及反思性缺乏的社会性原因:个体研究者不同的社会出身和社会标志所导致的观点分歧和偏见,研究者在学术场域以及权力场域...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是从对以往形形色色的社会学二元主义的反思批判开始的,他指出了各种二元主义的唯智主义偏见以及反思性缺乏的社会性原因:个体研究者不同的社会出身和社会标志所导致的观点分歧和偏见,研究者在学术场域以及权力场域所占据的位置以及整个学术场域和研究者群体的集体性科学无意识。据此,他主张展开对社会学实践本身的社会学检验,即将社会科学建构研究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对象来研究.这是其实践社会学理论的伟大贡献。但是,由于忽视了构成唯智主义偏见的人类认知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与认知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交织,因而布迪厄的反思是不够的,其实践理论在理论有限性上的自我警觉也因此受到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 反思社会学 认知有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农村社会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11
作者 丁元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7,共2页
深入认识中国农村社会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己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积极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几乎为社会科学界的共识。目前,需要进一步认识的问题是:在研究选题与农村社会发展密... 深入认识中国农村社会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己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积极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几乎为社会科学界的共识。目前,需要进一步认识的问题是:在研究选题与农村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保证研究结论和提出的对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这是发展农村社会学,并使之更好地为农村现代化服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学 研究和应用 中国农村社会 农村社会发展 社区研究 农村现代化 测量工具 研究者 证研究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上的主旨发言 被引量:69
12
作者 费孝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6,共6页
在近 70年的学术研究中 ,费孝通先生始终把社会学和人类学密切联系在一起 ,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关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所遇到的或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 ,都市人类学的研究 ,要强调中国多元文... 在近 70年的学术研究中 ,费孝通先生始终把社会学和人类学密切联系在一起 ,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关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所遇到的或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费孝通先生认为 ,都市人类学的研究 ,要强调中国多元文化的主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上发生的变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应关注两大问题 ,一是发展 ,即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在都市研究中赋予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现代化过程必然包括少数民族的现代化。二是和平共处。多民族在城市中共同的政治、经济组织的框架之内要和平共处 ,才能继续发展。“中和位育”几个字代表了儒家文化的精髓 ,成为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取向 ;“和而不同”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 现代化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包智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34,158,共7页
一、社会结构的几种不同观点 有关社会结构研究的源流,可追溯到社会学的初创时期。但一般认为,把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观念、现象、结构原则进行科学分析是本世纪中期以后的事。在“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方面,... 一、社会结构的几种不同观点 有关社会结构研究的源流,可追溯到社会学的初创时期。但一般认为,把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观念、现象、结构原则进行科学分析是本世纪中期以后的事。在“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方面,拉德克利夫一布朗(A·R·Radcliffe—Brown)应获得最高的评价。他不但第一个给“社会结构”下了经验主义的科学定义,而且把社会结构作为社会人类学最重要的概念引入比较研究,从而使功能主义者在进行跨社会文化比较研究时出现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得到了解决。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结构”是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类别 地域社会 社会群体 社会结构论 结构形式 构成要素 结构性 功能群 社会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社会价值观整合到制度变迁理论之中的三种方法——凡勃伦、哈耶克、诺斯的理论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曹正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105,共10页
凡勃伦、哈耶克、诺斯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将社会价值观整合到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之中。凡勃伦认为 ,社会成员共同的思想习惯构成制度系统之基本原则 ,思想习惯随环境与技术变迁而变化 ,进而引起制度演进。哈耶克把人们普遍信奉的思想观念视... 凡勃伦、哈耶克、诺斯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将社会价值观整合到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之中。凡勃伦认为 ,社会成员共同的思想习惯构成制度系统之基本原则 ,思想习惯随环境与技术变迁而变化 ,进而引起制度演进。哈耶克把人们普遍信奉的思想观念视为决定制度系统形成机制与演进方向的主要因素 ,并且区分两种不同思想观念 (进化论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唯理主义 )与两种不同的制度形成机制。诺斯以理性选择模型为基础构建制度变迁理论 ,再引入价值观和人的精神需要动机来修正和补充理性选择模型。但是 ,三位学者均未能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完整地纳入理论模型 ,他们的理论具有共同的局限 ,他们都忽略了人的自我实现动机和人性中良知的力量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观 制度变迁理论 凡勃伦 哈耶克 诺斯 人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给定实在,抑或话语建构--以毛泽东和梁漱溟之间的一个分歧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立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关于"中国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这一问题的分歧和争论表明"中国社会"以及关于中国的种种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人们用这样或那样的话语建构出来的,并不存在着完全独立或脱离于人们话语系统的纯... 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关于"中国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这一问题的分歧和争论表明"中国社会"以及关于中国的种种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人们用这样或那样的话语建构出来的,并不存在着完全独立或脱离于人们话语系统的纯粹客观自存的"中国社会"。并且,在关于中国社会的研究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分歧和争论都属于这种话语系统之间的争论,但却被人当作了对于相关实在的争论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给定实在 话语建构 中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汝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7-82,共6页
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构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化理论阶段、依赖理论阶段和世界体系理论阶段,为什么产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其它两个理论则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探索了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国... 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构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化理论阶段、依赖理论阶段和世界体系理论阶段,为什么产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产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其它两个理论则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探索了其中的原因并通过国内外的有关发展经验讨论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理论 依赖理论 发展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经济体系 发展社会学 西方社会 边缘地区 半边缘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型移民的总体特征及结构性分化——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琳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以往的移民研究更多聚焦农民工群体。然而,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知识型移民已达四分之一,他们的特征是年轻化和职业专业化。户口不在北京是他们共同特征。在他们内部出现了结构性分化,既有职业状况不稳定、收入不高的群... 以往的移民研究更多聚焦农民工群体。然而,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知识型移民已达四分之一,他们的特征是年轻化和职业专业化。户口不在北京是他们共同特征。在他们内部出现了结构性分化,既有职业状况不稳定、收入不高的群体,也有已达到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群体,随之出现了不同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行动模式。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知识型移民的总体特征、结构性分化及现实意义,揭示在整合移民研究和社会分层研究的基础上关注这一群体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移民 社会分层 中产阶级 蚁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实际上还是在探索阶段”——读《云南三村》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元竹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7-80,共4页
最近,费孝通先生将他与张之毅先生从1938年至1943年在云南的实地研究报告——《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和《玉村的商业和农业》全部结集,题为《云南三村》,其中文版除《玉村的农业和商业》一直没有出版外,其它两本均由商务印书馆在... 最近,费孝通先生将他与张之毅先生从1938年至1943年在云南的实地研究报告——《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和《玉村的商业和农业》全部结集,题为《云南三村》,其中文版除《玉村的农业和商业》一直没有出版外,其它两本均由商务印书馆在四十年代出版过,所以被谓之“旧著重刊”。咀嚼着这部行文、材料、论述方式别具一格的社会学著作,体悉着作者的思想和他们创作与重刊的意图,其中,使我为之一震的是费先生在该书序中的一句话:“社会科学实际上还是在探索阶段。” 费先生的这一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十年代,甚至更远,它触及到了支持费先生六十多年在社会学领域中奋斗不息的信念:他的学术价值观和社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探索阶段 实地研究 社会科学 中国农村 社会结构 《江村经济》 类型比较法 手工业 学术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光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
19
作者 刘世定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3年第4期4-8,共5页
于光远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基人之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概括地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 于光远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基人之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概括地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二、所有制实现论和所有制选择的生产力标准;三、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主体论;四、按劳分配的不同形式及社会公平与效率研究;五、经济效果(益)学和以个人使用价值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效果观;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复杂对应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研究;八、从中国现实出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倡导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消费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光远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 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所有制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信仰实践的多重社会关联:两部海外研究专著的启示
20
作者 汪琳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50,56,共5页
本文的切入点为对比美国学者柯文(Paul Cohen)和史维东(Alan R.Sweeten)对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中的基督教信仰实践的研究。柯文关注基督教信仰引发的冲突性事件及由其引发的国际性议题,而史维东则关注长时间内农村基督徒与地方社会的... 本文的切入点为对比美国学者柯文(Paul Cohen)和史维东(Alan R.Sweeten)对19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中的基督教信仰实践的研究。柯文关注基督教信仰引发的冲突性事件及由其引发的国际性议题,而史维东则关注长时间内农村基督徒与地方社会的融合以及冲突性事件背后的非宗教性因素。通过分析两本著作的视角和史料差异,引申出在理解中国社会中的基督教信仰实践时,需要理解它的多重社会关联,包括政治性与民间性、文化性与实践性、地域分化和群体分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信仰实践 冲突 融合 多重社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