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丽红 杜小弟 +1 位作者 徐守礼 文华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5-784,共10页
四川盆地寒武系厚度达千米,岩性从下到上依次由泥页岩-粉砂质泥岩-灰质白云岩-纯白云岩组成,其优质储层主要为中—上寒武统冼象池组的白云岩。本文通过与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塔河油田奥陶系白云岩对比,应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 四川盆地寒武系厚度达千米,岩性从下到上依次由泥页岩-粉砂质泥岩-灰质白云岩-纯白云岩组成,其优质储层主要为中—上寒武统冼象池组的白云岩。本文通过与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塔河油田奥陶系白云岩对比,应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锶同位素等分析测试结果,对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白云岩具有较高的铁、锰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 502.9×10^(-6)和468.3×10^(-6),较低的锶质量分数,平均值为74.0×10^(-6),较低的碳氧同位素值,δ^(13)CVPDB和δ^(18)OVPDB平均值分别为-2.38‰和-7.74‰;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可能为准同生白云石化或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南部寒武系 白云岩 白云化机制 混合水白云石化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