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振模色散对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影响的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勇 殷洪玺 +1 位作者 吴德明 徐安士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详细介绍了光纤偏振模色散产生的原因及描述模型 ,重点分析了光纤偏振模色散对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影响 ,并指出了它是对未来高码率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主要限制。最后讨论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
关键词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 偏振模色散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同步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同步光码及其全光可调编/解码器(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殷洪玺 杨淑雯 张光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7期607-612,共6页
异步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要求用户地址码具有好的循环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因此,系统中的用户数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对同步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只要求光地址码是非循环相关意义下的准正交,从而可实现较大的用户数,因此具有广阔的应... 异步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要求用户地址码具有好的循环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因此,系统中的用户数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对同步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只要求光地址码是非循环相关意义下的准正交,从而可实现较大的用户数,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同步光码分多址的关键之一是同步光码的设计和可调光编/解码器的实现.本文介绍了同步光码的构造方法,给出了同步光码的构造过程,分析了码的容量,提出了全光可调同步光码编/解码器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光码 分多址通信系统 码编/解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可调光编/解码器的一种新方案
3
作者 殷洪玺 吴德明 +2 位作者 徐安士 谢麟振 杨淑雯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调光编/解码器的实现方案。这种新结构的可调光编/解码器与以前文献中提出的结构相比,大大减少了所用2×2光开关数及光纤延时线的条数和长度,减小了硬件实现的复杂性,降低了成本和功耗,便于集成。
关键词 光码分多址 可调光编码器 解码器 多址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分复用和频分复用光纤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德明 徐安士 +3 位作者 朱立新 王子宇 张肇仪 谢麟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4-220,共7页
波分复用(WDM)和频分复用(FDM)技术可以用来充分开发光纤的宽频带特性,实现超大容量信息传输。在“八五”期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4×2.488Gbit/s双向154km无中继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并已安装... 波分复用(WDM)和频分复用(FDM)技术可以用来充分开发光纤的宽频带特性,实现超大容量信息传输。在“八五”期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4×2.488Gbit/s双向154km无中继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并已安装于京九九光缆干线广州—深圳段通信线路上作现场试验和试运行。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在5个多月试运行中未发现误码。同时,完成4×155Mbit/s频分复用光纤通信实验系统的研制。该系统频道间距为0.1nm,传输距离为18km。系统实现了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测24h(小时)无误码。这一成果为FDM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分复用 频分复用 光纤通信 光纤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光放大的波分复用技术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德明 《电信科学》 E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4-19,共6页
本文论述了波分复用技术的优点及其应用;介绍了波分复用技术与光纤放大器相结合后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波分复用 光纤放大器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分复用信号在级联EDFA系统中的传输研究
6
作者 陈章渊 熊桂生 +1 位作者 徐安士 吴德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5,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级联EDFA系统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波分复用(WDM)信号在级联EDFA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发现如果不考虑光纤非线性效应,15路0.5nm间隔的WDM信号不经任何均衡可以传输经过100个ED...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级联EDFA系统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波分复用(WDM)信号在级联EDFA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发现如果不考虑光纤非线性效应,15路0.5nm间隔的WDM信号不经任何均衡可以传输经过100个EDFA。传输距离越长,可容纳的信道数目越少。在连接损耗、输入信号功率、泵浦功率等系统参数中,系统性能对EDFA之间的连接损耗最为敏感。从级联时的光信噪比来看,980nm泵浦比1480nm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分复用 级联 光纤通信 EDFA系统 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铒光纤放大器多信道放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7
作者 顾金星 高阳生 吴德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27-31,共5页
本文用McCumber理论从掺铒氟光纤中Er3+的发射截面参数推算出其正确的吸收截面参数,据此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具有平坦小信号增益谱的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光波波分复用系统中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得到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 本文用McCumber理论从掺铒氟光纤中Er3+的发射截面参数推算出其正确的吸收截面参数,据此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具有平坦小信号增益谱的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光波波分复用系统中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得到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结论;提出采用掺铒氟光纤放大器作为"掺铒光纤放大器+光波波分复用"干线系统中的级联放大器并通过调节其工作点的简单办法实现系统的全程信道增益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掺铒 光纤放大器 光波波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it/s色散补偿系统中自相位调制效应的研究
8
作者 杨爱英 王子宇 +1 位作者 张肇仪 吴德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首先讨论了单模光纤中自相位调制对系统色散的影响。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入纤功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色散效应,当入纤功率为15dBm时,对于40.0km的单模光纤,自相位调制效应和色散恰好抵消,功率代价接近为零。然后比较了前... 首先讨论了单模光纤中自相位调制对系统色散的影响。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入纤功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色散效应,当入纤功率为15dBm时,对于40.0km的单模光纤,自相位调制效应和色散恰好抵消,功率代价接近为零。然后比较了前、后置色散补偿系统的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入纤光功率较大的情况下,采取前置、完全色散补偿系统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前置补偿最佳入纤功率比后置补偿最佳入纤功率高约10.0dB。这表明,采取前置、完全色散补偿,系统具有较长的中继距离和较高的接收端光信噪比,对(160×10Gbit/s)DWDM系统3000km超长距离传输中光放大和色散补偿问题的整体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系统 自相位调制效应 单模光纤 色散 误码率 Q值 掺铒光纤放大器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调谐型均匀光纤光栅级联进行色散补偿 被引量:1
9
作者 牛忠霞 田洪健 +3 位作者 任菁圃 郑磊 王英杰 张居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2,共3页
本文提出使用级联的温度调谐均匀光纤光栅对光纤进行宽带色散补偿 ,对所需光纤光栅的变迹函数和耦合长度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讨论了光纤光栅的温度增敏措施。
关键词 均匀光纤光栅 温度调谐 宽带色散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仿真模型(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爱英 吴德明 徐安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61-1463,共3页
利用琼斯矩阵法研究了长单模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仿真模型 .考虑到偏振模色散的随机性 ,该模型中单模光纤被看作是一系列短双折射光纤段的级联 ,相邻两段之间耦合角是随机的 研究结果表明 ,当短双折射光纤段等长时 ,偏振模色散呈现随波... 利用琼斯矩阵法研究了长单模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仿真模型 .考虑到偏振模色散的随机性 ,该模型中单模光纤被看作是一系列短双折射光纤段的级联 ,相邻两段之间耦合角是随机的 研究结果表明 ,当短双折射光纤段等长时 ,偏振模色散呈现随波长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不符合实际情况 当短双折射光纤段不等长且服从高斯分布时 ,周期性逐渐消失 ;当其长度均方差为均值的 2 0 % ,周期性完全消失 最后比较了偏振模色散的时域统计特性 取短双折射光纤段的长度服从高斯分布且均方差为均值的 2 0 % ,偏振模色散的统计特性接近于实际分布 .因此得出结论 :为了正确估计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在单模光纤的级联模型中 ,短双折射光纤段的长度应服从高斯分布 ,均方差为其均值的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模色散 差分群时延 偏振模色散仿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谐振型光纤陀螺的特性分析
11
作者 祝曙光 徐安士 +2 位作者 李正斌 吴德明 王大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单谐振环结构的双谐振环光纤陀螺结构。对照传统单谐振环结构分析了该结构方案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价值 ,同时通过详尽的公式推导和计算 。
关键词 谐振型光纤陀螺 双谐振环 谐振条件 谐振输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光纤放大器远程监控方案的研究
12
作者 吴扬 徐安士 谢麟振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7期47-49,共3页
研究了一个监控信道方案,用于WDM+EDFA光纤通信系统在线光纤放大器远程监控,并成功地实现了其演示系统。对该方案的实际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波分复用 在线光纤放大器 监控信道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城域网的关键联网技术和新型器件技术
13
作者 祝曙光 徐安士 《中兴通讯技术》 2001年第6期8-12,共5页
文章分析了现行光城域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新一代光城域网中的关键联网技术和新型光器件技术,同时预测了光城域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光城域网 联网技术 光器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网 被引量:8
14
作者 殷洪玺 王勇 +1 位作者 徐安士 谢麟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1-2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全光分组交换网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讨论了光分组交换节点的功能和结构及其实现光分组交换网的关键技术 。
关键词 光分组同步 光缓存 光分组交换网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中用户随机接入的性能估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勇 殷洪玺 +1 位作者 吴德明 徐安士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2,共5页
本文提出了在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WDMPON)中 ,用户接入采用随机接入的新方式 ,分析了网络性能。同时 ,为了改善随机网络的网络性能 ,首次提出了跳波长随机接入的方法。通过文中的数值结果可以看出 ,网络负载 ,特别是网络时延特性的改... 本文提出了在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WDMPON)中 ,用户接入采用随机接入的新方式 ,分析了网络性能。同时 ,为了改善随机网络的网络性能 ,首次提出了跳波长随机接入的方法。通过文中的数值结果可以看出 ,网络负载 ,特别是网络时延特性的改善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分复用 无源光网络 随机接入 光纤通信 性能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粒度交换光网络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宇 李正斌 +1 位作者 徐安士 吴德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93-97,共5页
多粒度交换能减少交换节点中的交换矩阵规模及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数目 ,从而降低其成本 ,但是使得RWA问题变得较多纤光网更加复杂 .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多维空间图 (MDS- G)的模型 ,该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描述多粒度光网络中的资源状态 ,... 多粒度交换能减少交换节点中的交换矩阵规模及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数目 ,从而降低其成本 ,但是使得RWA问题变得较多纤光网更加复杂 .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多维空间图 (MDS- G)的模型 ,该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描述多粒度光网络中的资源状态 ,基于该模型的算法能够将多粒度交换光网络的路由和波长分配两个通常分开解决的子问题一步解决 ,从而得到较现有的方法更好的性能 ,仿真也证实了这一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网络 多粒度光交叉连接节点 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 多维空间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正斌 吴德明 徐安士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6-29,共4页
未来的光传输网将由下列网络单元组成 :路由器、交换机、DWDM系统、ADM、光交叉连接设备(OXC)等 ,为使由这些网络单元组成的网络具有很好的鲁棒特性 ,IETF的IPO工作组提出用广义的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来动态地配置资源 ,充分利用保护... 未来的光传输网将由下列网络单元组成 :路由器、交换机、DWDM系统、ADM、光交叉连接设备(OXC)等 ,为使由这些网络单元组成的网络具有很好的鲁棒特性 ,IETF的IPO工作组提出用广义的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来动态地配置资源 ,充分利用保护和恢复技术提高网络的生存性。GMPLS将时隙、波长和光纤端口作为标签用于数据转发 ,由于各标签之间对应的数据粒度不同 ,GMPLS采用扩展的MPLS信令和路由来转发标签并建立相应的标签交换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多协议标签交换 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突发交换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景聪 王勇 +2 位作者 殷洪玺 吴德明 徐安士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1,共3页
介绍了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新交换模式—光突发交换 .对其基本概念、交换原理、网络结构、节点结构进行了简明的阐述 ,通过与另外两种典型交换模式—波长路由与光分组交换的比较 ,总结了光突发交换的优势 。
关键词 光交换 光突发交换 波长路由 光分组交换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相环的10.709 Gbit/s时钟数据再生模块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勇 姚宏颖 王子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09-1511,共3页
作者采用D-FF触发器、鉴相器和VCO构成的锁相环,研制出了码率为10.709 Gbit/s的时钟数据再生模块.该模块的中心工作码率可在9.5~11 Gbit/s之间设定,锁定带宽Δf≈110MHz,输入信号幅度VINp-p80~1600mV,输出信号幅度VD-p-p≈900mV,输出... 作者采用D-FF触发器、鉴相器和VCO构成的锁相环,研制出了码率为10.709 Gbit/s的时钟数据再生模块.该模块的中心工作码率可在9.5~11 Gbit/s之间设定,锁定带宽Δf≈110MHz,输入信号幅度VINp-p80~1600mV,输出信号幅度VD-p-p≈900mV,输出信号抖动均方根值JD-RMS≈1.5~1.6ps、抖动峰峰值JD-p-p≈7~8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钟数据再生 10.709 Gbit/s光接收机 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勇 殷洪玺 +1 位作者 吴德明 徐安士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15,21,共5页
介绍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 WDMPON)的结构相对传统的 PON结构的优越性 ,同时分析了两种最新 WDMPON结构中采用的两项技术 :光源共享和频谱分割的原理和技术细节 ,最后指出 WDMPON是宽带接入网的最佳选择 .文中关于 WDMPON优缺点的讨论 ... 介绍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 ( WDMPON)的结构相对传统的 PON结构的优越性 ,同时分析了两种最新 WDMPON结构中采用的两项技术 :光源共享和频谱分割的原理和技术细节 ,最后指出 WDMPON是宽带接入网的最佳选择 .文中关于 WDMPON优缺点的讨论 ,对电信运营者考虑接入网应采取何种结构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接入网 波分复用 无源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