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猫栖息地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何礼文 杨晓彤 +4 位作者 滕继荣 王钧亮 李晟 肖凌云 黄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分别被评估为近危(NT)和濒危(EN),野外种群状况不明。金猫分布在东亚至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栖息地类...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分别被评估为近危(NT)和濒危(EN),野外种群状况不明。金猫分布在东亚至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栖息地类型多样,从低地雨林到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杜鹃林都有分布,但其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仍较为缺乏。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金猫的分布区北缘,为了深入了解该物种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栖息地选择策略,本研究汇总了2016—2019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中的金猫记录(共计292次独立探测,117个记录点位),结合海拔、坡向、坡度、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公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7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金猫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45.90 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各保护站管理片区的核心区、北部红土河片区和碧口片区相接部分核心区,南北两区域之间被白龙江和212国道及大面积人居点隔断。模型响应曲线显示,保护区内的金猫倾向于选择靠近河流远离道路的区域,在海拔2400 m附近分布概率最高,与模型预测出的最适土地利用类型常绿针叶林区域重合。根据研究结果,制约金猫适宜栖息地面积并导致分布区域片段化的主要因素除了天然河流,还有道路等人为活动。未来我们会更深入地探究不同类型人类干扰对金猫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多种方法,探究该地区金猫的食性组成、活动节律、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等生态学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山脉 金猫 红外相机 栖息地 MAXENT 物种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污染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梅 宋豫秦 +2 位作者 秦大公 祝茜 韦重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8-1080,共13页
为了探索污染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影响,以2006—2007年中华白海豚在广西钦州三娘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出现数据为基础,结合Google海洋地形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和2012年度海洋环境调查数据,构建干、湿季节海豚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发现与主要... 为了探索污染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影响,以2006—2007年中华白海豚在广西钦州三娘湾及其邻近海域的出现数据为基础,结合Google海洋地形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和2012年度海洋环境调查数据,构建干、湿季节海豚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发现与主要河口的距离是决定海豚栖息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比较基于不同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结果,发现海豚分布范围还受到水体营养盐和持久性污染物质的限制性影响,在干旱季节和湿润季节都出现预测栖息地面积缩小的现象。根据模型预测和比较结果,得到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选择策略:选择河口海域生活以获得丰富的鱼类食物,同时趋向于回避高污染风险的区域。研究结论对海洋保护区的选址及管理策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中华白海豚 栖息地选择 最大熵模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 Vigors and Horsfield)的研究进展及威胁分析
3
作者 刘健瑜 黄建 +1 位作者 肖凌云 冯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亚洲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近危物种,CITES附录I,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最为了解甚少的物种,目前已对亚洲金猫开展的研究有分布情况、种群状况、生境类型、食性、活动节... 亚洲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近危物种,CITES附录I,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最为了解甚少的物种,目前已对亚洲金猫开展的研究有分布情况、种群状况、生境类型、食性、活动节律、色型和威胁等。金猫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南麓和东南亚各国,呈现出分布范围广,生境类型多样,有季节性迁徙特征的状态。亚洲金猫的野外种群数量一直没有一个可靠的评估。但根据已有研究数据可知,亚洲金猫的野外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人工繁育种群因繁殖成功率低也在萎缩。亚洲金猫还面临的威胁包括寄生虫与犬瘟热病毒,人类活动,以及保护力度小。通过对亚洲金猫研究资料的检索和分析,发现对于亚洲金猫的研究程度偏低,掌握资料不够全面,未来研究的空缺包括金猫的种群状况和变化趋势,空间和时间活动节律,不同色型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以及犬瘟热病毒对金猫野外种群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亚洲金猫野外种群的研究力度,并及时建立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亚洲金猫进行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金猫 种群 分布 色型 威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的欧亚水獭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
4
作者 郑凯丹 汪巧云 +5 位作者 范朋飞 韩雪松 肖梅 谌利民 董正一 张璐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保护濒危物种所需的基础信息。欧亚水獭(Lutra lutra)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经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在20世纪经历了大规模的种群数量下降和分布区缩减。欧亚水獭相关研究十分缺乏,种群数量调查和遗传多样性等基础... 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保护濒危物种所需的基础信息。欧亚水獭(Lutra lutra)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经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在20世纪经历了大规模的种群数量下降和分布区缩减。欧亚水獭相关研究十分缺乏,种群数量调查和遗传多样性等基础研究亟待开展。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于2019—2020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和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主要河流共采集270个欧亚水獭粪便样品并进行DNA提取,基于9个微卫星位点和SRY基因分子标记进行个体识别和性别鉴定,进而使用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Capwire估计两地水獭的种群数量,并基于微卫星分型数据评估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终共有67个粪便样品(24.8%)成功分型7~9个微卫星位点并用于个体识别,共识别出玉树市10个个体、青川县30个个体,雌雄性比分别为4:5、15:14,两地各有1个个体未成功鉴定性别。估计研究区域内玉树的水獭种群数量为13只(95%置信区间:7~21只)、青川县的水獭种群数量为75只(95%置信区间:59~133只)。玉树、青川种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680、0.664,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11、0.658,表明两个水獭种群均具有中等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玉树、青川种群的平均F_(ST)为0.238,平均近亲繁殖系数F_(IS)分别为-0.121、-0.010,表明两个水獭种群之间分化显著,且种群内近交程度低。本研究是我国大陆地区基于粪便DNA对欧亚水獭进行种群数量估计和遗传多样性评估,可为我国水獭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水獭 粪便DNA 微卫星 种群数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熙尔 殷丽洁 +3 位作者 秦大公 姚锦仙 李小雨 潘文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6-727,共12页
监测估算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保护的核心工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非人灵长类是动物界的高等类群,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全球有701种(含亚种),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栖息地中,... 监测估算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保护的核心工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非人灵长类是动物界的高等类群,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全球有701种(含亚种),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栖息地中,包括热带雨林、沼泽森林、红树林、次生林、落叶林、季雨林、山地森林,和包含孤存林、长廊森林、热带旱生林、山地草甸、地中海灌木林的稀树草原和干草原,以及荒漠、干旱的山地,甚至是雪地。绝大多数非人灵长类处于濒危的状态,长期有效的监测对于灵长类的保护十分重要。物种多样性和栖息地类型的多样性使得灵长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基本原理、适用场景和局限性,并以研究实例加以分析;介绍了无人机、热成像、计算机学习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在调查方法中的进展,希望为今后的非人灵长类野外数量调查、种群监测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直接计数法 样线法 样点法 红外相机调查法 遗传调查法 无人机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