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化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1
作者 朱圣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1952年新中国为加强高等院校建设进行院系调整,于1953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内设生物化学专业课,并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56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中的首个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计划兼顾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基... 1952年新中国为加强高等院校建设进行院系调整,于1953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内设生物化学专业课,并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56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中的首个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计划兼顾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基础,并以重基础、重实践、启发式为主要原则。科研计划则有三个重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神经生化、核酸在遗传信息表达中的作用。张龙翔的蛋白质课题组最早在国内合成八肽,并测定胰蛋白酶自溶过程中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变化,测定了大熊猫乳酸脱氢酶M链序列以此提出分类新依据。后期进行分子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长法和茹炳根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构建了新型导向溶栓剂。沈同和王镜岩研究大脑在低温和缺氧条件下的代谢,王镜岩进而研究神经肽。沈同和朱圣庚发展了多种分离纯化核酸的方法,朱圣庚通过逆转座子整合遗传信息,并借助噬菌体展示芯片分离到多种特异抗原,并制得相应抗体。陈同度研究蛋白质变性过程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以及营养学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王志美协助陈同度继续吴宪的蛋白质变性理论研究。生化教研室十分重视社会服务,做好帮助兄弟院校培训师资的工作,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以及出版生物化学教材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人才,充分发挥课题组作用,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然而生物化学正面临一些概念上的巨大转变,以及大科学工程的需要,因此我们仍坚持教研室的组织形式,以便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展开研讨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发展历史 专业设置 教学计划 科研成果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 被引量:22
2
作者 闻丞 韩冬 +7 位作者 李晟 申小莉 陈炜 王昊 朱小健 肖凌云 刘美琦 吕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28,共13页
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 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水鸟28种。燕园各区域中,静园鸟种最少,仅记录28种。鸣鹤园鸟种最多,记录109种。在鸣鹤园和镜春园,迂回水道与覆盖有天然次生林的土丘交错,有73种鸟仅记录于上述地点。燕园各区域的次生林和人工绿地比例是影响鸟类多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组成 多样性 北京大学 燕园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崇左野外基地建立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殷丽洁 秦大公 潘文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0-243,共4页
结合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野外基地的建立和后期发展的历史和动力。通过对基地开放平台的管理模式长处和不足的综合分析,表明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共同管理、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有效... 结合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野外基地的建立和后期发展的历史和动力。通过对基地开放平台的管理模式长处和不足的综合分析,表明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共同管理、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服务于社会,使社会公众感受、参与高等学府的科学研究,而且社会各方的参与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在野生动物得到保护的同时,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野外基地 建立与管理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京津冀地区兽类新纪录——香鼬
4
作者 韩思成 陆道炜 +5 位作者 蒙皓 梁子锋 刘炎林 宋大昭 李晟 罗述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64,共4页
香鼬(Mustela altaica Pallas,1811)属食肉目(Carnivora)鼬科(Mustelidae)鼬属(Mustela),是分布于东亚和中亚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其典型栖息地为海拔1 500~4 000 m的森林、森林草原、高山草甸及灌丛或多岩石的... 香鼬(Mustela altaica Pallas,1811)属食肉目(Carnivora)鼬科(Mustelidae)鼬属(Mustela),是分布于东亚和中亚的一种小型食肉动物,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其典型栖息地为海拔1 500~4 000 m的森林、森林草原、高山草甸及灌丛或多岩石的山地等环境(高耀亭等,1987;Smith和解焱,2009)。亚洲有分布纪录的国家包括不丹、塔吉克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中国(Abramov,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京津冀 燕山 新纪录 香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兽类名录(2024版) 被引量:14
5
作者 魏辅文 杨奇森 +28 位作者 吴毅 蒋学龙 刘少英 胡义波 葛德燕 李保国 杨光 李明 周江 李松 李晟 余文华 陈炳耀 张泽钧 周材权 吴诗宝 张立 陈中正 陈顺德 邓怀庆 江廷磊 张礼标 石红艳 卢学理 李权 刘铸 崔雅倩 李玉春 何锴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自“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和《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问世以来,这两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哺乳动物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得益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例如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内的生物本底资源得... 自“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和《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问世以来,这两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哺乳动物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得益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例如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内的生物本底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中国哺乳动物分类学的研究也在持续进步。在2022—2024年,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与2022年相比,新增42个物种。为了帮助国内外学者全面了解中国哺乳动物的有效种类及其详细信息,我们对“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及《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涉及的中国兽类物种名录进行了更新。截至2024年12月,中国记录的兽类有效种类包括58科,263属,73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物种数目 分类学 名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流程管理探析
6
作者 徐振国 赫运涛 +3 位作者 张丽娜 岳琦 郭振玺 陈志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239,268,共5页
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能够从源头上优化科研仪器布局、提高科研仪器利用效率、促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标准化、信息化查重评议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和高效。从查重评议的标准化流... 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能够从源头上优化科研仪器布局、提高科研仪器利用效率、促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标准化、信息化查重评议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和高效。从查重评议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入手,详细阐述了各个步骤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实际查重评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查重评议工作,提高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服务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科研仪器 查重评议 标准化流程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荧光成像实验”课程建设
7
作者 李美琪 席鹏 +1 位作者 王青松 王世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3,共5页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需求的不断提升,跨学科能力与科研实践技能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以“生物荧光成像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为案例,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有效路径。课程围绕光学...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需求的不断提升,跨学科能力与科研实践技能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以“生物荧光成像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为案例,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有效路径。课程围绕光学、电子、计算和机械等跨学科基础技能培养,指导学生从零开始搭建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课程建设涵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教学反馈显示,学生在研究方法、跨学科协作和动手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此外,课程推广和成果展示表明,该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普适性,可为其他高校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生物荧光成像 跨学科教学 实践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科学论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人骥 潘其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经络 皮层 内脏相关学说提出经络是独特系统 ,从发育观点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命同一性建立生物实验模型证明人体经络现象。作者通过研究细胞间环境中调节生命活动机理 ,定义经络 ,创建经络科学 ,作为探索和发展中华传统医药学经验的基... 经络 皮层 内脏相关学说提出经络是独特系统 ,从发育观点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命同一性建立生物实验模型证明人体经络现象。作者通过研究细胞间环境中调节生命活动机理 ,定义经络 ,创建经络科学 ,作为探索和发展中华传统医药学经验的基础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科学 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学说 编码-整合-运动神经元 经络分子生物学 经络信息学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粉与雌蕊结合方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9
作者 贾维宸 王宇 +4 位作者 董鹏媛 董春霞 龙玉 刘轶群 孟世勇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近年来,对于被子植物花粉、柱头演化趋势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花粉与柱头在生殖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结合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忍冬科、柳叶菜科和蔷薇科等12科共21种被子植物花粉与雌蕊的结合方式。根据... 近年来,对于被子植物花粉、柱头演化趋势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花粉与柱头在生殖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结合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忍冬科、柳叶菜科和蔷薇科等12科共21种被子植物花粉与雌蕊的结合方式。根据观察的结果,本研究将花粉与雌蕊结合方式归为嵌入式、开口式、覆盖式和攀附式,并进一步提出了这些结合方式的分类标准。这些结合方式在科内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特异性,按照演化顺序排序为覆盖式、攀附式、嵌入式、开口式。本研究加深了对被子植物生殖过程的理解,为植物生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雌蕊 扫描电子显微镜 花粉管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电镜结构揭示RNA修饰对核糖体组装和翻译的影响
10
作者 张云阳 高宁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RNA修饰广泛存在于所有主要RNA类别(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中,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因其刚性的结构,为使用冷冻电镜(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技术探讨RNA修饰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 RNA修饰广泛存在于所有主要RNA类别(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中,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因其刚性的结构,为使用冷冻电镜(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技术探讨RNA修饰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rRNA的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修饰和假尿嘧啶化修饰,这些修饰不仅扩展了rRNA的化学和拓扑属性,还显著影响核糖体亚基的组装和翻译的效率。特别是在肽基转移酶中心(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er,PTC)的A-loop区域,rRNA修饰通过影响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的选择和肽链的延伸,显著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在揭示RNA修饰对核糖体组装和翻译的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综述基于生物化学数据和冷冻电镜结构,详细探讨了rRNA修饰的生物学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了A-loop在PTC中的功能和其修饰对核糖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loop的修饰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这反映了其在确保蛋白质正确延伸中的关键作用。rRNA的修饰主要由小核仁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介导,但也包括由独立的甲基转移酶(如RrmJ/Spb1家族)执行的2′-O-甲基化,RrmJ/Spb1家族蛋白识别组装中的核糖体并对A-loop进行修饰,成为核糖体组装过程中关键的质量控制检查点,本综述还分析了RrmJ/Spb1功能缺失或者突变对核糖体组装产生的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rRNA修饰 rRNA甲基化 肽基转移酶中心(PTC) A⁃loop 核糖体组装 翻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打开生命之门——遗传、发育与进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启昶 朱作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3-759,共7页
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直接引导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中心法则建立。在过去的短短的 5 0年中 ,生命科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几乎所有的传统生命科学分支学科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许多新兴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相... 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直接引导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中心法则建立。在过去的短短的 5 0年中 ,生命科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几乎所有的传统生命科学分支学科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许多新兴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相继建立 ,生物学技术引发了社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许多生物学观念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所打开的探索生命奥秘之门将继续引领人们去挑战更多的未解的生命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法则 基因 发育的核心程序 进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方法在m^(6)A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定伟 顾睿初 +2 位作者 谢晓雪 丁时之 温翰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3-927,共25页
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修饰形式,对mRNA的剪接、加工、降解和翻译的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计算方法在m^(6)A修饰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数据驱动的方法预测m^(6)A位点以及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m^(... 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修饰形式,对mRNA的剪接、加工、降解和翻译的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计算方法在m^(6)A修饰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数据驱动的方法预测m^(6)A位点以及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m^(6)A相关生物机制。文章首先回顾了m^(6)A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并整理了现有公开数据集,为计算模型的构建奠定数据基础。接着重点讨论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在m^(6)A位点预测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描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解析m^(6)A相关分子机制的贡献,展示了计算方法如何促进对这一复杂的表观遗传调控过程的理解。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内容,本文深入探讨了计算方法在m^(6)A修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为m^(6)A相关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嘌呤修饰 修饰检测方法 修饰位点预测 人工智能算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的宣传与普及:科学家的职责——在国内首次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与传播研讨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智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与转基因相关的现代生物技术等科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科学家应该向公众、向政策的制定者来传播科学家自身关注和从事的科学问题;应该加强对科学家、公众及大众媒体、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三... 与转基因相关的现代生物技术等科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科学家应该向公众、向政策的制定者来传播科学家自身关注和从事的科学问题;应该加强对科学家、公众及大众媒体、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三者关系的认识、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科学家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必须遵守相应的科学伦理规范和相应的科学准则,必须严格自律。科学家要通过推动一系列的研讨和合作,探求相关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增强政府官员和公众对植物科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的公众来关注今天的植物科学和农业给未来的人类以及我们的地球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农业 科学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定向进化赋能蛋白改造及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成治 林一瀚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35,共19页
定向进化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之一。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界发生的进化过程,定向进化利用功能筛选从大量的突变序列文库中不断获得性能提升的蛋白序列,帮助实现野生型蛋白难以实现的功能。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机器学习、蛋白... 定向进化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之一。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界发生的进化过程,定向进化利用功能筛选从大量的突变序列文库中不断获得性能提升的蛋白序列,帮助实现野生型蛋白难以实现的功能。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机器学习、蛋白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方法进一步拓展了该技术的使用场景和工作效率,帮助其在酶、抗体、生物传感器等的改造中取得优异表现。本文总结了传统定向进化在突变文库构建和功能筛选过程中使用的典型策略,并对近年来开发的高效连续定向进化平台进行介绍,进一步对定向进化技术存在的序列空间有限、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快速迭代的机器学习模型与定向进化相结合,一方面能够缓解序列空间的探索局限性,另一方面能够从起始序列设计、中间文库优化、功能信息提取等多个维度对定向进化的实验流程进行完善,帮助实现更加高效的蛋白改造尝试。为明确定向进化结合机器学习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展示了机器学习辅助定向进化的代表案例。最后,简要探讨了该领域的潜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进化 机器学习 蛋白改造 蛋白语言模型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建设中肿瘤转录组分析实验教学设计
15
作者 刘凤麟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5,共6页
转录组分析已成为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及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工具。该文基于转录组分析,探讨了一种融合生物学、医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复杂的数据环境中开展科学探究,增强其跨学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转录组分析已成为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及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工具。该文基于转录组分析,探讨了一种融合生物学、医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复杂的数据环境中开展科学探究,增强其跨学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实验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和DNA复制相关通路,而下调的基因则富集于羧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数据能够有效区分正常样本与肝癌样本。PLVAP基因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上调,且高表达的PLVAP基因与患者良好的预后相关,表明转录组分析在药靶发现及临床决策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差异表达 功能富集 主成分分析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豺的分布现状及适宜栖息地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炎林 王一丹 +6 位作者 李祎斌 余辰星 王忠骅 胡大志 马存新 王大军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9-761,共13页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我国豺(Cuon alpinus)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急剧缩减,但对其分布现状的了解十分缺乏,成为开展针对性保护规划和行动时所亟需解决的问题。祁连山近年来频繁记录到豺的出现,为掌握豺在祁连山的分布现状,本研究基于红...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我国豺(Cuon alpinus)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急剧缩减,但对其分布现状的了解十分缺乏,成为开展针对性保护规划和行动时所亟需解决的问题。祁连山近年来频繁记录到豺的出现,为掌握豺在祁连山的分布现状,本研究基于红外相机调查和野外目击报道,系统整理了2016—2024年豺在祁连山的出现信息。基于四大类24个环境变量,使用集成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了豺在祁连山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在研究区内共收集豺的野外确认出现位点90个,其中祁连山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内、外分别有61个和29个。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内的酒泉管辖片区的位点最多(n=38),其次是张掖管辖片区(n=18);青海片区仅有5个。集成模型(AUC=0.974,TSS=0.864)结果显示,豺在祁连山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1.06×10^(5)km^(2),主要分布在甘青两省边界线两侧,以及青海省宗务隆山;其中,祁连山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内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3.91×10^(4)km^(2)。崎岖度、家畜密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豺栖息地适宜度的最重要因素。相较于IUCN提供的物种分布范围图层,本研究证实并细化了豺在祁连山的分布,填补了豺分布的知识空缺。甘肃省肃北县县城周边山地和青海省宗务隆山、大通山和托来山等地区是目前豺调查的空白区域,亟待在后续调查中加以关注。在今后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中,建议考虑采取雪豹(Panthera uncia)和豺并重的双旗舰物种保护策略,以推动对祁连山豺种群的深入调查与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食肉动物 顶级捕食者 栖息地适宜度 物种分布模型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声学指标评估暗针叶林鸣禽围攻事件中的鸣声特征
17
作者 王江月 田佳 +4 位作者 周正暘 马晓昀 龙玉 王戎疆 李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利用鸣声播放实验,并结合自动录音技术,综合使用多种声学指数,探究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鸣禽在围攻事件中鸣声的声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2021年夏季,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云杉暗针叶林中分别播放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 利用鸣声播放实验,并结合自动录音技术,综合使用多种声学指数,探究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鸣禽在围攻事件中鸣声的声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2021年夏季,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云杉暗针叶林中分别播放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鸣声和暗绿柳莺(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报警鸣叫来引发鸣禽围攻,使用自动录音设备记录播放期间及播放前后在实验位点上自由活动的森林鸣禽的鸣声。设置12个位点,每个位点进行领鸺鹠和暗绿柳莺播放实验各一次。24次实验共记录到分属3目17科的28种鸟类参与围攻行为,实验录音总有效时长为1057分钟。对围攻行为的观察和对录音记录的声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领鸺鹠鸣声和柳莺报警鸣叫都可以有效地引发鸣禽的围攻行为,柳莺类与山雀类鸣禽是参与围攻的主体;2)两种鸣声播放期间,森林鸣禽的鸣声声强均显著高于播放前(领鸺鹠鸣声实验SPLavg=-31.02±4.87 dB(播放期间),SPLavg=-42.74±4.68 dB(播放前空白段),p=0.001;暗绿柳莺报警鸣叫回放实验SPLavg=-33.26±4.05 dB(播放期间),SPLavg=-46.38±4.54 dB(播放前空白段),p=0.001),鸣声复杂度均显著低于播放前(领鸺鹠鸣声实验H=0.76±0.02(播放期间),H=0.80±0.03(播放前空白段),p=0.001;暗绿柳莺报警鸣叫回放实验H=0.77±0.02(播放期间),H=0.82±0.02(播放前空白段),p=0.001);3)播放领鸺鹠鸣声或暗绿柳莺报警鸣叫并未引发声学指数变化程度的显著不同。研究结果从声学层面为鸟类行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大范围的声景监测数据提供新的行为学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录音技术 声学指数 鸟类围攻行为 鸣声播放实验 森林鸣禽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大型猫科动物颈圈追踪研究的空间分布与研究领域分析
18
作者 张瀹文 王江月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1-794,共14页
大型猫科动物是其所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具有至关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型猫科动物通常活动隐蔽、对人类警惕性强,为其野外调查与生态研究带来诸多困难。随着技术的发展... 大型猫科动物是其所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具有至关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型猫科动物通常活动隐蔽、对人类警惕性强,为其野外调查与生态研究带来诸多困难。随着技术的发展,颈圈追踪为大型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并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大型猫科动物颈圈追踪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系统检索并梳理了1985—2024年全球范围内12种大型猫科动物的颈圈追踪文献,分析了研究的空间分布、追踪信息和研究领域等,旨在揭示目前全球大型猫科动物追踪研究的重点和趋势,识别研究空缺,并对未来颈圈追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本研究共收集到491篇相关文献;2010年以来,大型猫科动物追踪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从研究的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地点(n=501)覆盖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49个国家,北美洲、非洲南部、欧洲西北部和亚洲南部是大型猫科动物颈圈追踪研究的热点区域,而中国、俄罗斯、南美洲北部等国家和地区则存在较为明显的研究空缺。美洲狮(Puma concolor)、欧亚猞猁(Lynx lynx)、狮(Panthera leo)、豹(P.pardus)、虎(P.tigris)的追踪研究数量较多。2010年之后,卫星定位颈圈因具有定位精度高、采集数据量大、覆盖范围广、人力资源消耗少等优势,逐渐超越传统的VHF无线电遥测颈圈,成为当前追踪研究的主流技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捕食或食性分析、生境选择和利用、家域范围、运动模式和种群动态等方面。本研究建议,应加强国内颈圈追踪研究的力度,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追踪技术创新,建立标准化的颈圈追踪研究范式,并加强多学科合作与数据共享,以促进大型猫科动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食肉动物 猫科动物 顶级捕食者 野生动物追踪 无线电遥测 卫星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教学用植物活体荧光影像系统的研制
19
作者 王璠璘 贺新强 王东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通过植物培养及拍摄系统的开发,研制低成本的植物活体荧光影像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层箱体结构设计,分为恒温光照培养系统和荧光记录系统两部分,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生命支撑功能,还能实时获取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图像,包... 通过植物培养及拍摄系统的开发,研制低成本的植物活体荧光影像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层箱体结构设计,分为恒温光照培养系统和荧光记录系统两部分,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生命支撑功能,还能实时获取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图像,包括监控转基因植物发育过程中荧光信号的时空模式。利用该系统成功地对EGFP转基因烟草和拟南芥进行培养和实时观察。低廉的成本极大地扩展了该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也为生命活动的观察和检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研制 植物活体荧光影像系统 植物培养实时显微记录仪 植物培养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对意大利蜜蜂进食的影响
20
作者 朱佳琦 杜开书 +1 位作者 杨萌 张曌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5,共8页
【目的】探究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蜜蜂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饲喂普通的蔗糖溶液,处理组饲喂含有LPA的蔗糖溶液,构建补充LPA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模型,利用群体水平取食... 【目的】探究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蜜蜂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饲喂普通的蔗糖溶液,处理组饲喂含有LPA的蔗糖溶液,构建补充LPA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模型,利用群体水平取食测定法和个体水平取食测定法计算意大利蜜蜂6日龄成蜂的取食量,利用食物敏感度测定方法检测LPA对意大利蜜蜂成蜂食物敏感度的影响,最后对意大利蜜蜂成蜂的头、胸、腹和整个个体分别进行重量测定。【结果】LPA会减少意大利蜜蜂成蜂在群体水平上的取食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群体水平每日平均取食量分别为4.23和2.38 mL。LPA不会影响意大利蜜蜂成蜂在群体水平上对食物的敏感度,也不会影响意大利蜜蜂成蜂在个体水平上对不适口食物的消耗量。分析不同饥饿水平意大利蜜蜂成蜂个体水平食物消耗量发现,LPA会使意大利蜜蜂成蜂个体水平上的饥饿感钝化,即使是饥饿状态下,处理组成蜂的取食量未能达到对照组的正常水平。对比意大利蜜蜂成蜂头、胸、腹和整个个体的重量发现,LPA降低成蜂的食物摄入导致头、胸、腹和整个个体重量显著下降。【结论】蜜蜂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LPA会抑制宿主意大利蜜蜂成蜂的食物摄入,进而引起体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溶血磷脂酸 摄食行为 细菌 取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