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化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1
作者 朱圣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1952年新中国为加强高等院校建设进行院系调整,于1953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内设生物化学专业课,并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56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中的首个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计划兼顾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基... 1952年新中国为加强高等院校建设进行院系调整,于1953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内设生物化学专业课,并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1956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综合性大学中的首个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计划兼顾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基础,并以重基础、重实践、启发式为主要原则。科研计划则有三个重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神经生化、核酸在遗传信息表达中的作用。张龙翔的蛋白质课题组最早在国内合成八肽,并测定胰蛋白酶自溶过程中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变化,测定了大熊猫乳酸脱氢酶M链序列以此提出分类新依据。后期进行分子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长法和茹炳根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构建了新型导向溶栓剂。沈同和王镜岩研究大脑在低温和缺氧条件下的代谢,王镜岩进而研究神经肽。沈同和朱圣庚发展了多种分离纯化核酸的方法,朱圣庚通过逆转座子整合遗传信息,并借助噬菌体展示芯片分离到多种特异抗原,并制得相应抗体。陈同度研究蛋白质变性过程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以及营养学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王志美协助陈同度继续吴宪的蛋白质变性理论研究。生化教研室十分重视社会服务,做好帮助兄弟院校培训师资的工作,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以及出版生物化学教材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人才,充分发挥课题组作用,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然而生物化学正面临一些概念上的巨大转变,以及大科学工程的需要,因此我们仍坚持教研室的组织形式,以便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展开研讨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发展历史 专业设置 教学计划 科研成果 社会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 被引量:22
2
作者 闻丞 韩冬 +7 位作者 李晟 申小莉 陈炜 王昊 朱小健 肖凌云 刘美琦 吕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28,共13页
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 2003—2012年,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进行鸟类调查446次。其中2010—2012年,春季、秋季每周平均两次,夏季、冬季每周平均一次,总计234次,468小时。共记录鸟类178种,隶属14目37科102属,其中留鸟24种,旅鸟117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9种,迷鸟1种。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水鸟28种。燕园各区域中,静园鸟种最少,仅记录28种。鸣鹤园鸟种最多,记录109种。在鸣鹤园和镜春园,迂回水道与覆盖有天然次生林的土丘交错,有73种鸟仅记录于上述地点。燕园各区域的次生林和人工绿地比例是影响鸟类多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组成 多样性 北京大学 燕园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的抗病毒转基因作物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北雁 李毅 陈章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2-45,共4页
从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到现在,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基因工程植物(包括许多农作物)从实验室走进了大田,甚至有不少具有不同性状的转基因植... 从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到现在,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基因工程植物(包括许多农作物)从实验室走进了大田,甚至有不少具有不同性状的转基因植物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随着生物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抗病毒性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学实验课程的调查分析及改进——以北京大学生理学实验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辰 高珊 +3 位作者 郭羽 朱明月 魏军 毕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6-169,共4页
生理学实验是一门传统的实验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典实验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这种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样也需要学生的参与。问卷调查是一种有效的收集学生反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作为教... 生理学实验是一门传统的实验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典实验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这种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样也需要学生的参与。问卷调查是一种有效的收集学生反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大学生理学实验课从2012年开始进行问卷调查,至今已经积累了7个学期的数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到了急需改进的问题,并在一些方向上取得了有益的结果。这些实践促使我们继续完善问卷调查的方法,推动实验教学的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生理学实验 本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崇左野外基地建立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殷丽洁 秦大公 潘文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0-243,共4页
结合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野外基地的建立和后期发展的历史和动力。通过对基地开放平台的管理模式长处和不足的综合分析,表明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共同管理、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有效... 结合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野外基地的建立和后期发展的历史和动力。通过对基地开放平台的管理模式长处和不足的综合分析,表明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共同管理、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服务于社会,使社会公众感受、参与高等学府的科学研究,而且社会各方的参与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在野生动物得到保护的同时,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野外基地 建立与管理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兽类名录(2024版)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辅文 杨奇森 +28 位作者 吴毅 蒋学龙 刘少英 胡义波 葛德燕 李保国 杨光 李明 周江 李松 李晟 余文华 陈炳耀 张泽钧 周材权 吴诗宝 张立 陈中正 陈顺德 邓怀庆 江廷磊 张礼标 石红艳 卢学理 李权 刘铸 崔雅倩 李玉春 何锴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自“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和《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问世以来,这两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哺乳动物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得益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例如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内的生物本底资源得... 自“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和《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问世以来,这两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哺乳动物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得益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的支持,例如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内的生物本底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中国哺乳动物分类学的研究也在持续进步。在2022—2024年,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与2022年相比,新增42个物种。为了帮助国内外学者全面了解中国哺乳动物的有效种类及其详细信息,我们对“中国兽类名录(2021版)”及《中国兽类分类与分布》涉及的中国兽类物种名录进行了更新。截至2024年12月,中国记录的兽类有效种类包括58科,263属,73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物种数目 分类学 名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流程管理探析
7
作者 徐振国 赫运涛 +3 位作者 张丽娜 岳琦 郭振玺 陈志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239,268,共5页
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能够从源头上优化科研仪器布局、提高科研仪器利用效率、促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标准化、信息化查重评议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和高效。从查重评议的标准化流... 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能够从源头上优化科研仪器布局、提高科研仪器利用效率、促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标准化、信息化查重评议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和高效。从查重评议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入手,详细阐述了各个步骤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实际查重评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查重评议工作,提高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服务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科研仪器 查重评议 标准化流程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伦理要求专家共识
8
作者 卜友泉 曹永福 +36 位作者 昌增益 陈宏宇 陈晓巍 陈园园 陈柱成 邓蕊 丁洁 范仲凯 高国全 高旭 胡兰 胡晓青 贾弘禔 孔英 李恩民 李凌 李玉华 刘俊荣 刘志强 罗亚平 吕雪梅 裴雁曦 彭小忠 汤其群 万有 汪勇 王明旭 王宪 谢广宽 解军 严晓华 尹梅 于忠山 周春燕 朱瑞芳 《解剖学报》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6-832,共7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透明、可控、可信的伦理治理体系,已成为保障科研诚信和维护学术共同体信任的关键课题。本专家共识围绕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核心环节,从研究选题、数据管理、文献引用、成果署名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伦理要求。旨在明确人工智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适用边界与伦理准则,确保科技工具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坚守诚信底线,为构建负责任、可持续的科研生态提供治理参考和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论文 伦理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合酶动态结构的开放探索性实验教学
9
作者 刘旖璇 刘洋 +4 位作者 朱文苑 胡晓倩 昌增益 秦咏梅 王青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5-631,共7页
开放探索性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的ATP合酶项目利用活细胞蛋白质光交联和高通量凝胶电泳技术对ATP合酶动态结构开展分析研究,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以关键科学问题为线索,充分调动学生... 开放探索性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的ATP合酶项目利用活细胞蛋白质光交联和高通量凝胶电泳技术对ATP合酶动态结构开展分析研究,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以关键科学问题为线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开放实验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文献阅读和实验设计,ATP合酶项目中学生能够加深对ATP合酶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学习和实践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技术。实验中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条件的摸索,通过活细胞蛋白质光交联技术处理大肠杆菌样品,学习高通量凝胶电泳装置的组装、制胶和应用,逐步优化和完善实验操作及处理以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ATP合酶ε亚基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动态结构变化。开放实验模块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自开展以来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支持。ATP合酶项目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实验课教学与前沿科研实验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深入体会实验技术在解决关键问题中的改造和创新。该实验内容兼具探索性和综合性,充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合酶 动态结构变化 光交联技术 高通量凝胶电泳 开放探索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荧光成像实验”课程建设
10
作者 李美琪 席鹏 +1 位作者 王青松 王世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43,共5页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需求的不断提升,跨学科能力与科研实践技能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以“生物荧光成像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为案例,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有效路径。课程围绕光学...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需求的不断提升,跨学科能力与科研实践技能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以“生物荧光成像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为案例,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有效路径。课程围绕光学、电子、计算和机械等跨学科基础技能培养,指导学生从零开始搭建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课程建设涵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教学反馈显示,学生在研究方法、跨学科协作和动手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此外,课程推广和成果展示表明,该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普适性,可为其他高校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生物荧光成像 跨学科教学 实践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科学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人骥 潘其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经络 皮层 内脏相关学说提出经络是独特系统 ,从发育观点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命同一性建立生物实验模型证明人体经络现象。作者通过研究细胞间环境中调节生命活动机理 ,定义经络 ,创建经络科学 ,作为探索和发展中华传统医药学经验的基... 经络 皮层 内脏相关学说提出经络是独特系统 ,从发育观点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命同一性建立生物实验模型证明人体经络现象。作者通过研究细胞间环境中调节生命活动机理 ,定义经络 ,创建经络科学 ,作为探索和发展中华传统医药学经验的基础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科学 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学说 编码-整合-运动神经元 经络分子生物学 经络信息学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粉与雌蕊结合方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12
作者 贾维宸 王宇 +4 位作者 董鹏媛 董春霞 龙玉 刘轶群 孟世勇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近年来,对于被子植物花粉、柱头演化趋势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花粉与柱头在生殖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结合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忍冬科、柳叶菜科和蔷薇科等12科共21种被子植物花粉与雌蕊的结合方式。根据... 近年来,对于被子植物花粉、柱头演化趋势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花粉与柱头在生殖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结合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忍冬科、柳叶菜科和蔷薇科等12科共21种被子植物花粉与雌蕊的结合方式。根据观察的结果,本研究将花粉与雌蕊结合方式归为嵌入式、开口式、覆盖式和攀附式,并进一步提出了这些结合方式的分类标准。这些结合方式在科内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特异性,按照演化顺序排序为覆盖式、攀附式、嵌入式、开口式。本研究加深了对被子植物生殖过程的理解,为植物生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雌蕊 扫描电子显微镜 花粉管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环境DNA(eDNA)技术领域发展——成就与挑战
13
作者 钟文军 姚蒙 +4 位作者 金小伟 王备新 张远 李创举 张效伟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095,共5页
实现精准生物监测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的需求之一。本文围绕淡水环境DNA(eDNA)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并结合2025年《湖泊科学》eDNA专刊的八项研究成果,简要综述eDNA技术目前的创新成就、关键挑战与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 实现精准生物监测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的需求之一。本文围绕淡水环境DNA(eDNA)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并结合2025年《湖泊科学》eDNA专刊的八项研究成果,简要综述eDNA技术目前的创新成就、关键挑战与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域生态安全中的多应用场景提供应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工智能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电镜结构揭示RNA修饰对核糖体组装和翻译的影响
14
作者 张云阳 高宁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RNA修饰广泛存在于所有主要RNA类别(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中,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因其刚性的结构,为使用冷冻电镜(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技术探讨RNA修饰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 RNA修饰广泛存在于所有主要RNA类别(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中,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因其刚性的结构,为使用冷冻电镜(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技术探讨RNA修饰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rRNA的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修饰和假尿嘧啶化修饰,这些修饰不仅扩展了rRNA的化学和拓扑属性,还显著影响核糖体亚基的组装和翻译的效率。特别是在肽基转移酶中心(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er,PTC)的A-loop区域,rRNA修饰通过影响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的选择和肽链的延伸,显著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在揭示RNA修饰对核糖体组装和翻译的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综述基于生物化学数据和冷冻电镜结构,详细探讨了rRNA修饰的生物学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了A-loop在PTC中的功能和其修饰对核糖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loop的修饰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这反映了其在确保蛋白质正确延伸中的关键作用。rRNA的修饰主要由小核仁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介导,但也包括由独立的甲基转移酶(如RrmJ/Spb1家族)执行的2′-O-甲基化,RrmJ/Spb1家族蛋白识别组装中的核糖体并对A-loop进行修饰,成为核糖体组装过程中关键的质量控制检查点,本综述还分析了RrmJ/Spb1功能缺失或者突变对核糖体组装产生的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rRNA修饰 rRNA甲基化 肽基转移酶中心(PTC) A⁃loop 核糖体组装 翻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适应性进化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林 姚卓成 +1 位作者 陆剑 唐小鹿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7,共17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大流行给人类生命安全和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SARS-Co V-2基因组的快速变异...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大流行给人类生命安全和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SARS-Co V-2基因组的快速变异引起了广泛关注,基因组中几乎每个位点都发生过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variants,SNVs),其中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在病毒的适应性进化和传播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SARS-Co V-2及非人类动物中相关冠状病毒的系统发生关系,并深入分析了SARS-Co V-2的谱系划分以及关键氨基酸变异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深度突变扫描(deep mutational scanning,DMS)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在预测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趋势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谱系划分 分子进化 适应性变异 流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定向进化赋能蛋白改造及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成治 林一瀚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35,共19页
定向进化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之一。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界发生的进化过程,定向进化利用功能筛选从大量的突变序列文库中不断获得性能提升的蛋白序列,帮助实现野生型蛋白难以实现的功能。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机器学习、蛋白... 定向进化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之一。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界发生的进化过程,定向进化利用功能筛选从大量的突变序列文库中不断获得性能提升的蛋白序列,帮助实现野生型蛋白难以实现的功能。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机器学习、蛋白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方法进一步拓展了该技术的使用场景和工作效率,帮助其在酶、抗体、生物传感器等的改造中取得优异表现。本文总结了传统定向进化在突变文库构建和功能筛选过程中使用的典型策略,并对近年来开发的高效连续定向进化平台进行介绍,进一步对定向进化技术存在的序列空间有限、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快速迭代的机器学习模型与定向进化相结合,一方面能够缓解序列空间的探索局限性,另一方面能够从起始序列设计、中间文库优化、功能信息提取等多个维度对定向进化的实验流程进行完善,帮助实现更加高效的蛋白改造尝试。为明确定向进化结合机器学习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展示了机器学习辅助定向进化的代表案例。最后,简要探讨了该领域的潜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进化 机器学习 蛋白改造 蛋白语言模型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方法在m^(6)A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定伟 顾睿初 +2 位作者 谢晓雪 丁时之 温翰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3-927,共25页
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修饰形式,对mRNA的剪接、加工、降解和翻译的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计算方法在m^(6)A修饰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数据驱动的方法预测m^(6)A位点以及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m^(... 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修饰形式,对mRNA的剪接、加工、降解和翻译的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计算方法在m^(6)A修饰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数据驱动的方法预测m^(6)A位点以及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m^(6)A相关生物机制。文章首先回顾了m^(6)A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并整理了现有公开数据集,为计算模型的构建奠定数据基础。接着重点讨论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在m^(6)A位点预测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描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解析m^(6)A相关分子机制的贡献,展示了计算方法如何促进对这一复杂的表观遗传调控过程的理解。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内容,本文深入探讨了计算方法在m^(6)A修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为m^(6)A相关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嘌呤修饰 修饰检测方法 修饰位点预测 人工智能算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要点
18
作者 李夏莹 田永路 +1 位作者 韦玉生 庞万勇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22,共7页
作为重要的科研基础资源,实验动物已成为生命探索、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不断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发展,实验动物福利日益被国际社会和科研共同体所重视。为了维护实验动物福利,规范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工作,参... 作为重要的科研基础资源,实验动物已成为生命探索、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不断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发展,实验动物福利日益被国际社会和科研共同体所重视。为了维护实验动物福利,规范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工作,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研究人员和审查委员,概述了研究计划的审查和批准流程、福利伦理评估的标准,旨在为实验动物研究计划的撰写提供参考,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审查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动物福利 伦理审查 监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桶外膜蛋白质生成机制的活细胞探究
19
作者 王妍 昌增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1,共16页
β-桶外膜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以及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膜整合蛋白质。细菌β-桶外膜蛋白质的体内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多肽链在细胞质内的合成,跨内膜转运,穿过亲水的膜间质空间最后到达外膜,完成... β-桶外膜蛋白是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以及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广泛存在的一类膜整合蛋白质。细菌β-桶外膜蛋白质的体内生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多肽链在细胞质内的合成,跨内膜转运,穿过亲水的膜间质空间最后到达外膜,完成最后的折叠。在β-桶外膜蛋白生成过程中,膜间质中的质量控制因子SurA、Skp和DegP等通过何种机制帮助β-桶外膜蛋白在亲水的膜间质环境中完成运输和折叠,以及内膜上的SecYEG-SecDF-YidC复合体和外膜上的BAM复合体以何种形式与膜间质质量控制因子相互作用,并共同完成β-桶外膜蛋白的体内合成,是一直以来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本文就革兰氏阴性菌β-桶外膜蛋白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新技术尤其是非天然氨基酸体内光交联技术,及高通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在研究β-桶外膜蛋白折叠中间体的应用进行介绍,为外膜蛋白生成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桶外膜蛋白 膜蛋白生成 非天然氨基酸 体内蛋白质光交联 蛋白质超级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肺炎克雷伯杆菌实时荧光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20
作者 李钰钰 姚继英 +3 位作者 田永路 孙甜甜 韦玉生 李夏莹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该研究旨在建立和优化一种针对实验动物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通过文献调研和序列比对,选取... 该研究旨在建立和优化一种针对实验动物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通过文献调研和序列比对,选取了KP的phoE基因作为目标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qPCR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进行了系统优化,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了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和检测限。通过分析不同浓度标准品的qPCR曲线,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方法再现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各种临床样品检测。优化后的qPCR方法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7×10^(4)~8.64 copies/μL,线性回归方程为y=–3.83x+42.865,相关系数(R^(2))为0.992。检测限达到8.64 copies/μL,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仅对KP产生特异性扩增,与其他常见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统计不同操作人员对检测极限样品的10个平行Ct值,结果显示,Ct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2%,说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再现性。共检测26份临床样本,有3份临床样本为阳性,其他均为阴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KP qPCR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中的KP感染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荧光定量PCR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