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蒎烯与臭氧的大气化学行为的初步实验室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兆荣 陈忠明 +1 位作者 邵可声 李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3,共6页
使用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对β-蒎烯与臭氧的大气化学行为进行初步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测定了β-蒎烯及其与臭氧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下蒎酮的气态红外谱图,确定了特征峰的红外吸光系数,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的衰减情况。
关键词 蒎烯 不蒎酮 臭氧化 红外光谱 大气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中尺度扩散模态和时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昱 蔡旭晖 +1 位作者 刘辉志 陈家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5-712,共8页
用随机游走大气扩散模式和 1981年的历史气象观测资料 ,研究北京地区中尺度扩散的历史背景状态。由示踪物从北京城区连续排放条件的模拟结果 ,分析各季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和示踪物在模式区域输送扩散的时间尺度。结果表明 ,冬季示踪物... 用随机游走大气扩散模式和 1981年的历史气象观测资料 ,研究北京地区中尺度扩散的历史背景状态。由示踪物从北京城区连续排放条件的模拟结果 ,分析各季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和示踪物在模式区域输送扩散的时间尺度。结果表明 ,冬季示踪物偏南、夏季偏西北的输送明显 ;春季扩散影响范围最小、秋季最大。示踪物从 2 0 0km× 2 0 0km模式区域输出的平均时间 (去除时间 )明显分为冬春季和夏秋季两组 ,前者较小 ,平均在 2 0h以下 ,后者较大 ,平均约 30h。不同去除时间出现的频率分布是非对称的 ,在长去除时间一侧 ,出现频率下降缓慢 ,显示污染物有在该区域内长时间滞留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中尺度扩散模态 时间特征 时间尺度 随机游走模拟 北京地区 历史背景 大气污染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低层大气流动模态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蔡旭晖 郭昱 +1 位作者 刘辉志 陈家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用风场诊断方法和实际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低层大气的背景流动情况进行分析 ,获取当地流动时空演变的总体型式或模态。所获初步结果表明 ,该地区大气流动总体分为秋冬型和春夏型。秋冬型更多受强天气系统的影响 ,春夏型则更多表现出局地... 用风场诊断方法和实际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低层大气的背景流动情况进行分析 ,获取当地流动时空演变的总体型式或模态。所获初步结果表明 ,该地区大气流动总体分为秋冬型和春夏型。秋冬型更多受强天气系统的影响 ,春夏型则更多表现出局地中尺度热力环流特征。中尺度环流是该地区低层大气流动的基本模态 ,春夏季和秋冬季弱系统条件下的区域流动大体按这种模态演变。秋冬季大风天气的流动受地形的动力扰动作用明显 ,扰动表现为水平涡旋形态 ,其影响范围包括北京城区及西北部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低层大气 流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彭立新 唐孝炎 +1 位作者 白郁华 李金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34.4%.尽管模拟区内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所占比例(45.7%)比人为源所占比例(54.3%)略小,但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却比人为源大.在广州地区东北部,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在广州地区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污染 天然源 碳氢化全物 臭氧 光化学烟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杨酸及其羟基化产物 被引量:23
5
作者 任信荣 邵可声 唐孝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检测器建立了水杨酸及其主要的羟基化产物 2 ,3 二羟基苯甲酸和 2 ,5 二羟基苯甲酸的测定方法 ,并对水杨酸和H2 O2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 水杨酸 羟基化产物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的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被引量:11
6
作者 任久长 戴长亮 +1 位作者 董巍 乔建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3-528,共6页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竞争与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植物...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竞争与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植物群落状况是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常年输水条件下,菹草以时间生态位分离,空间无竞争对手而占据优势;轮苞轮藻以群落的致密絮状结构越冬,优先占领空间生态位;在冬季不输水的条件下,苦草以温度生态位在淤泥、浅水区占优势;马来眼子菜以生长生态位在硬泥质、深水水域占优势。并讨论了生态位理论在水草群落演替控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态位 群落演替 引水渠 水草阻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FTIR跟踪β-蒎烯与OH自由基气相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雪松 邵可声 +2 位作者 刘兆荣 陈忠明 李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利用LP-FTIR系统跟踪β-蒎烯和OH自由基的气相反应,研究了反应混合物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初步确定了反应中主要羰基产物诺蒎酮、甲醛、甲酸等随反应时间的生成情况,定性讨论了反应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LP-FTIR 蒎烯 OH自由基 气相反应 环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萜烯臭氧化反应产物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兆荣 曾立民 +1 位作者 陈忠明 李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1-326,共6页
利用气/质联用系统分析了研究α-蒎烯,△^3-蒈烯与臭氧伯大气模拟反应,确定反应的主要物分别为:2,2-二甲基-3-乙酰基环丁基乙醛,6,6-二甲-双环「3,1,1」康-2-酮,2,2-二甲基-3-(2-氧丙基)环丙... 利用气/质联用系统分析了研究α-蒎烯,△^3-蒈烯与臭氧伯大气模拟反应,确定反应的主要物分别为:2,2-二甲基-3-乙酰基环丁基乙醛,6,6-二甲-双环「3,1,1」康-2-酮,2,2-二甲基-3-(2-氧丙基)环丙基乙醛,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萜烯 Α-蒎烯 臭氧化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中的水溶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许士玉 胡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首先指出了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 WSOC) 研究的意义,接着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分子组成、来源和浓度水平进行了介绍,综述了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历史及其进展。
关键词 气溶胶 水溶性 有机物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对流边界层的地转强迫流动和动量输送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旭晖 陈家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1-388,共8页
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地转强迫下的对流边界层流动和地表热力非均匀性影响。模拟重现了典型对流边界层的平均风廓线和动量通量垂直分布。地表热力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风速和动量通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但边界层内的局地流动性状和湍流动量输... 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地转强迫下的对流边界层流动和地表热力非均匀性影响。模拟重现了典型对流边界层的平均风廓线和动量通量垂直分布。地表热力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风速和动量通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但边界层内的局地流动性状和湍流动量输送情况有系统性的改变。下风较热区近地面风速增强而高空流动受到阻塞 ,上风较冷区之上情况则正好相反。对应于平均流动场的畸变 ,地表较热区之上边界层大部可以出现动量向上输送的情况 ,较冷区成为大气动量下传的主要通道。地面应力在较热区增强、较冷区减弱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边界层 非均匀 地转强迫 动量输送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测试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伯光 张远航 +1 位作者 吴政奇 陈鲁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6,共4页
选取广州城市隧道进行连续 48h的监测 ,获得了隧道内NOx,CO ,SO2 ,PM1 0 和HC等污染物的浓度、交通和气象等实测数据 ,计算出隧道内机动车NOx,CO ,SO2 ,PM1 0 和HC的单车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 1 3 8,15 40 ,0 14 ,0 64和 1 86g (km... 选取广州城市隧道进行连续 48h的监测 ,获得了隧道内NOx,CO ,SO2 ,PM1 0 和HC等污染物的浓度、交通和气象等实测数据 ,计算出隧道内机动车NOx,CO ,SO2 ,PM1 0 和HC的单车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 1 3 8,15 40 ,0 14 ,0 64和 1 86g (km·辆 ) ,并得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实验 机动车 排放因子 平均排放因子 综合排放因子 广州市 大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