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1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团队创新环境建设——以北京大学某学术团队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林涛 李鹏飞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0,共4页
认为在学科日益交叉融合的今天,单枪匹马式的研究很难形成突破式创新,因此大学越来越注重各种学术团队的创新。而学术团体的创新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促进知识交流、信息共享的环境。结合对北京大学某学术团队成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 认为在学科日益交叉融合的今天,单枪匹马式的研究很难形成突破式创新,因此大学越来越注重各种学术团队的创新。而学术团体的创新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促进知识交流、信息共享的环境。结合对北京大学某学术团队成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了学术团队创新环境建设的框架,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团体 创新环境 行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辑
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6-496,共1页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环境科学与工程)于2009年8月29—3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名博士生代表和近40多位知名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论坛由学生自主筹备举办,其学术影响力和组织水平获得...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环境科学与工程)于2009年8月29—3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名博士生代表和近40多位知名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论坛由学生自主筹备举办,其学术影响力和组织水平获得参会代表和各级领导的一致赞扬,被誉为全国2009年举办最出色,影响最大的博士生论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影响力 环境科学 博士生 论坛 工程 北京大学 科研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陶文娣 王会 +2 位作者 王瑾芳 周萌 徐福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北京 大学生 环境意识 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管理思想与环境科学的协同演进 被引量:13
4
作者 叶文虎 万劲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环境管理的思想渊源与环境科学的产生;然后分三个阶段对环境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环境科学的发展进行回顾,进而从管理对象、主体和方法三个方面对环境管理思想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协同演进关系进行反思;最后,文章指出,随着主流... 文章首先分析了环境管理的思想渊源与环境科学的产生;然后分三个阶段对环境管理思想的演变和环境科学的发展进行回顾,进而从管理对象、主体和方法三个方面对环境管理思想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协同演进关系进行反思;最后,文章指出,随着主流环境管理思想的演变,环境科学的发展将走向综合化、人文化、立体化和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理思想 环境科学 协同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的构思
5
作者 刘润 邵敏 +11 位作者 陆克定 李启华 吴清茹 严刚 柴发合 王书肖 苏杭 陈楚楚 张士汉 贺克斌 刘文清 张远航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势,表明我国大气环境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统筹应对多目标协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等压力。本文剖析了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基本形势,辨识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理论创新不足、释放碳污治理协同增效潜力成为亟需、大气环境多尺度一体化治理策略有待构建等面临的突出挑战;进一步阐释了区域‒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跨圈层多污染物、多介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内在关联,提炼出由大气氧化性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技术链构成的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关键体系。建议开展国家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顶层设计、启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科技创新项目、构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管理机制、部署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行动计划,以科学推动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逐步增强大气环境人群健康与生态风险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系统治理 大气氧化性 气候变化 跨圈层、多介质过程 国际环境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未名湖水质与底泥菌群结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陶怡乐 张晨枫 +1 位作者 徐琳 温东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0-1160,共11页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北京大学未名湖不同区域的水质指标,发现在无显著人为外源影响的条件下,水体氮相关指标较好,四季全部采样点的氨氮都优于Ⅱ类水指标,总氮都优于Ⅳ类水指标,但COD,TP和DO等指标在有的采样点仅达到、甚至劣于Ⅴ类。未名...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北京大学未名湖不同区域的水质指标,发现在无显著人为外源影响的条件下,水体氮相关指标较好,四季全部采样点的氨氮都优于Ⅱ类水指标,总氮都优于Ⅳ类水指标,但COD,TP和DO等指标在有的采样点仅达到、甚至劣于Ⅴ类。未名湖的平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56.1,属于轻度富营养化。利用PCR-DGGE分析未名湖的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其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较明显,春、秋季多样性指数都较高,夏、秋季多样性指数与地理位置及水体营养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未名湖底泥微生物群落可能受藻类固氮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湖 水质 富营养化 底泥微生物群落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木吉地区钙华景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7
作者 安芮 孙淼 +3 位作者 张艺伟 李斌 李文鹏 刘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5,共14页
钙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岩溶沉积物。岩溶区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关键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城镇饮用水。然而,岩溶区尤其是钙华景观的地下水中重金属赋存及风险效应的研究尚有欠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动态过程也尚不... 钙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岩溶沉积物。岩溶区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关键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城镇饮用水。然而,岩溶区尤其是钙华景观的地下水中重金属赋存及风险效应的研究尚有欠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动态过程也尚不明晰。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钙华景观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退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钙华区域环境现状的调查及安全评估。本研究以新疆木吉地区典型的钙华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和21种微量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钙华景观地下水溶质以Ca、Mg离子为主导,总体上以HCO_(3)—Ca型水为主,主要超标金属为Fe、Mn和Sr。进一步研究表明,岩石风化和矿物溶融是主导形成该区域地下水化学特性的主要过程,这与包覆颗粒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57%的样品表现出重金属的重度污染,其中,Mn、Sr和Co可能造成人类的非致癌健康风险,As可能会造成人类的致癌健康风险。Mn、Co和As作为典型的地壳元素,其经岩石风化并通过矿物溶融作用进入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水质退化,因此应当注意钙华地区岩石风化过程中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导致的重金属风险效应。基于钙华景观保护和人类饮水安全的需求,本研究对于了解钙华所塑造的水化学环境特征、有效保护钙华景观及合理使用岩溶地区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地下水 水化学 金属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公共交通环境多环芳烃的个体暴露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玫 闫才青 +4 位作者 杨巧云 邱兴华 付怀于 李小滢 朱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5-974,共10页
对北京市3种典型交通环境下PM2.5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其暴露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于2011年12月利用颗粒物个体暴露采样器采集北京市道路边、公共汽车、地铁等不同交通环境下的PM2.5样品,采用GC-MS测定ρ(PAHs),结合PAHs... 对北京市3种典型交通环境下PM2.5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其暴露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于2011年12月利用颗粒物个体暴露采样器采集北京市道路边、公共汽车、地铁等不同交通环境下的PM2.5样品,采用GC-MS测定ρ(PAHs),结合PAHs组成特征以及特征化合物比值等鉴别PAHs来源,根据苯并[a]芘等效毒性(BEQ)、等效致癌浓度(BaPE)及致癌风险等参数评估PAHs呼吸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1观测期间,北京市道路边、公共汽车和地铁内ρ(∑PAHs)平均值分别为(120±119)、(101±46.6)、(50.8±25.6)ngm3;23种交通环境下PAHs特征成分谱相似,ρ(荧蒽)[ρ(荧蒽)+ρ(芘)]、ρ(茚并[1,2,3-cd]芘)[ρ(茚并[1,2,3-cd]芘)+ρ(苯并[g,h,i]苝)]均大于0.5,ρ(苯并[a]蒽)[ρ(苯并[a]蒽)+ρ()]大于0.35,表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北京冬季3种交通环境下PAHs的重要贡献源;3分别采用美国加州环境保护局(Californi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Cal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方法计算致癌风险可知,2种方法计算的道路边PAHs的致癌风险(19.8×10-6、15.6×10-4)最高,约为公共汽车及地铁内的1.4和3.6倍;4道路边与公共汽车内的PAHs在PM2.5中更为富集,道路边PAHs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在高ρ(PM2.5)环境下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多环芳烃 来源 个体暴露 道路边 公交汽车 地铁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不同沉积相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树德 袁仁茂 +1 位作者 吕红华 孙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冲积平原上河流冲积物所具有的沉积层向上逐渐变细的正韵律特点会引起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随沉积层变化而变化。同时 ,河流出山以后 ,河谷展宽 ,水力梯度减小 ,使得冲积平原上的河流冲积物从上游至下游具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各不...  冲积平原上河流冲积物所具有的沉积层向上逐渐变细的正韵律特点会引起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随沉积层变化而变化。同时 ,河流出山以后 ,河谷展宽 ,水力梯度减小 ,使得冲积平原上的河流冲积物从上游至下游具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各不同沉积相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永定河的河流冲积物为例分别从垂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来讨论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沉积相变化之间的关系 ,并对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沉积土 沉积相 工程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居民认知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荷 侯可斌 +2 位作者 邱大庆 李楠 赵志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2-468,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北京市居民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认知度,包括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了解程度、参与积极性、理性情况和最关切问题等方面。对1043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居民对环评公众参与的认知度相对较高,超...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北京市居民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认知度,包括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了解程度、参与积极性、理性情况和最关切问题等方面。对1043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居民对环评公众参与的认知度相对较高,超过半数居民对环评公众参与有所了解,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理性看待环评结论,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两个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具体建议,以期切实提升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认知度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化学品环境归趋模型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司鸿德 张少轩 +3 位作者 张冰 范科文 王通 张嘉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88-3405,共18页
污水处理厂化学品环境归趋模型是化学品末端管控的重要工具.当前针对污水处理厂中化学品迁移、转化和分布预测的模型开发及应用逐渐增加,但相关模型种类较多、适用性各具特点,尚缺乏污水处理厂化学品环境归趋模型的综合比较和应用清单报... 污水处理厂化学品环境归趋模型是化学品末端管控的重要工具.当前针对污水处理厂中化学品迁移、转化和分布预测的模型开发及应用逐渐增加,但相关模型种类较多、适用性各具特点,尚缺乏污水处理厂化学品环境归趋模型的综合比较和应用清单报道.本文汇总了目前已用于污水处理厂内化学品环境归趋模拟的模型与化学品适用清单,根据模型建模机理,将其分为三类:基于逸度原理(STP)、基于质量浓度(SimpleTreat、WW-TREAT、WATER9、TOXCHEM和WEST等)以及基于活度原理(Activity SimpleTreat)的污水处理厂化学品环境归趋模型.本文系统性介绍了相关模型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不同场景下化学品归趋研究的应用情况,概述其在表达形式、输入参数、输出结果以及适用案例等方面的局限性和优点,结合数百个模拟/监测数据集进一步验证各类模型的准确性,并探讨其不确定性重要来源.文章为目前污水处理厂化学品环境归趋模拟研究提供了更清晰的现状分析,为新污染物末端治理工具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总结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 环境归趋 污水处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科学思想
12
作者 邓林 《绿色科技》 2009年第7期95-96,共2页
在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环评被分为技术和政策两部分,导致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分离,科学工作者获得的环境侵害信息不能很好地传递到决策层面上,降低了环评的有效性。尝试着从理论层面上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科学思想,以... 在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环评被分为技术和政策两部分,导致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分离,科学工作者获得的环境侵害信息不能很好地传递到决策层面上,降低了环评的有效性。尝试着从理论层面上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科学思想,以及最大限度地消除环评有效性障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EIA) 科学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美丽中国建设绩效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奇 姜明栋 黄玉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于减污降碳协同视角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绩效评估体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定量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11—2021年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构建Dagum基尼系数分解模型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美丽中国建设绩... 基于减污降碳协同视角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绩效评估体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定量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11—2021年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构建Dagum基尼系数分解模型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美丽中国建设绩效在研究期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绩效值的分布趋于向高水平区间集中。(2)长三角城市群的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的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南京、杭州、合肥、上海等城市群中心城市美丽中国建设绩效在研究期内的提升幅度最大,而马鞍山、铜陵等传统资源型城市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时面临较大压力。(3)省际差异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美丽中国建设绩效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且其贡献率在研究期内由46.98%上升至72.23%,其中,苏-皖组间差异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美丽中国建设 绩效评估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116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结果影响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程麟钧 周培学 +2 位作者 曾立民 唐桂刚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研究了在0%、10%、50%和80%不同湿度下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于在线气相色谱质谱监测系统上的响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加湿后PAMS中C2~C4化合物受影响较小,C5~C7物质受湿度影响没有明显规律,C8及C8以上物质响应明显增强;TO-15中低沸点... 研究了在0%、10%、50%和80%不同湿度下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于在线气相色谱质谱监测系统上的响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加湿后PAMS中C2~C4化合物受影响较小,C5~C7物质受湿度影响没有明显规律,C8及C8以上物质响应明显增强;TO-15中低沸点物质响应下降,而高沸点物质响应却增强;醛酮类化合物响应普遍增强。从不同维度分析了水汽的影响机理,主要包括水分子和VOCs竞争吸附管壁的活性位点;水膜溶解强极性的VOCs降低了VOCs响应;水分子和VOCs竞争吸附填料表面导致VOCs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挥发性有机物 PAMS TO-15 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客房价格的湖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以滇中高原湖泊群为例
15
作者 毛显强 王思媛 +3 位作者 王正早 韩子晨 闫瑞 高玉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7-136,共10页
实现湖泊生态产品价值对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客房定价是湖泊生态产品文化服务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论文基于2023年3月滇中地区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和杞麓湖周边1720条旅游客房数据,借鉴享乐价格法建立特征价... 实现湖泊生态产品价值对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客房定价是湖泊生态产品文化服务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论文基于2023年3月滇中地区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和杞麓湖周边1720条旅游客房数据,借鉴享乐价格法建立特征价格模型,评估湖泊生态产品的边际价值。结果显示:(1)邻近湖泊水质每提升一级、房间可观湖景、离湖更近,分别带来33.10元、57.04元、10.98元的溢价;若抚仙湖水质由Ⅰ类降至劣Ⅴ类,年收入损失或达1.7亿元;(2)三类湖泊属性间存在交互效应,如离湖距离缩短可增强水质对价格的正向影响,“是湖景房”可缓解水质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3)水质优良湖泊的生态价值在客房价格中体现更为明显。研究揭示了湖泊生态产品价值向旅游客房价格转化的微观机制,强调应持续加强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其生态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滇中高原湖泊 享乐价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光化学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元均 关茜妍 +3 位作者 郭子研 谭照峰 陈云波 陆克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为分析昆明市春季臭氧(O_(3))污染成因,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在昆明市怡景园组织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对大气污染物和光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昆明市春季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盒子模型模拟O_(3)的局地化学生成和O_(3)的... 为分析昆明市春季臭氧(O_(3))污染成因,于2021年4月15日—5月20日在昆明市怡景园组织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对大气污染物和光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昆明市春季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盒子模型模拟O_(3)的局地化学生成和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昆明市O_(3)污染过程中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氧化氮(NO_(2))和一氧化碳(CO)显著升高,光化学反应活性强,在臭氧污染起始和加重阶段光化学生成作用显著,臭氧生成速率F(O_(3))峰值分别接近20×10^(-9)h^(-1)和16×10^(-9)h^(-1)。研究中还发现,昆明市处于VOCs控制区,除减少烯烃和芳香烃等人为源VOCs以外,控制CO浓度也是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O3-NOx-VOCs敏感性 昆明市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溶剂使用企业VOCs排放成分特征 被引量:71
17
作者 莫梓伟 陆思华 +2 位作者 李悦 邵敏 屈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通过罐采样-GC-MS/FID采集及分析系统,测定了北京市工业区内典型溶剂使用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成分.结果表明:在汽车喷涂企业中,芳香烃(22%~55%)和烷烃(13%~44%)是重要的VOCs排放组分,印刷企业排放的主要组分为烷烃(43%... 通过罐采样-GC-MS/FID采集及分析系统,测定了北京市工业区内典型溶剂使用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成分.结果表明:在汽车喷涂企业中,芳香烃(22%~55%)和烷烃(13%~44%)是重要的VOCs排放组分,印刷企业排放的主要组分为烷烃(43%~71%)和含氧VOCs(17%~19%),电子光刻企业排放的特征组分是丙酮(10%~18%),但不同电子光刻企业VOCs其它组分比例相差较大;企业中采用的VOCs处理装置对VOCs排放组成有重要影响;与已有研究的源谱比较,印刷行业源谱较相似,主要以烷烃为主,也有部分芳香烃.汽车喷涂行业的源谱有很大变化,可能是由于汽车涂料成分改变而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使用 VOCS 源成分谱 处理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9
18
作者 文航 蔡佳亮 +2 位作者 苏玉 王东伟 黄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8,共9页
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逐... 着生藻类是重要的水环境指示生物,其物种组成、生物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被广泛用于监测和评价人为活动干扰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着生藻类调查数据,以及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逐月水环境指标监测数据,通过运用等级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来探讨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其中硅藻门7科10属,绿藻门6科7属,蓝藻门2科4属,金藻门2科2属,裸藻门1科1属,丰水期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为优势属;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生物密度、舟型藻属生物密度及其百分比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南部>东部;TN、NH3-N和TP等无机营养盐指标是影响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其综合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为流域北部入湖河流>南部>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着生藻类 水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格局 丰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43
19
作者 熊秋林 赵佳茵 +5 位作者 赵文吉 王皓飞 李威望 于雪 欧阳 杨兴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11-2221,共11页
为研究北京市地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11~12月采集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表土样品,用沉析法进行沉降和分级,共得到49组不同粒径的地表土样,并用ICP-MS测试了样品中Cr、Ni、Cu、Zn、Mo、Cd、Ba和Pb等8种重金属的浓度... 为研究北京市地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11~12月采集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表土样品,用沉析法进行沉降和分级,共得到49组不同粒径的地表土样,并用ICP-MS测试了样品中Cr、Ni、Cu、Zn、Mo、Cd、Ba和Pb等8种重金属的浓度.北京地表土中Cd、Cu、Zn和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mg/kg、85mg/kg、333mg/kg、69mg/kg,且4种重金属在道路交通中的污染均明显重于其他功能区.Cd、Cu、Mo、Ni、Pb和Zn的地累积指数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粒径越小,其污染程度越高.道路交通表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远高于其他功能区,程度很强;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次之,程度较强.北京不同粒径地表土总的重金属潜在生态指数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粒径越小,其生态健康风险越大.北京地表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Cd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 重金属 粒径分布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胁迫 被引量:39
20
作者 费颖恒 黄艺 +2 位作者 严昌荣 晁元卿 何文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247,共5页
为研究集约化生产方式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实验测定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的大田和大棚两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情况。本研究分别使用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其生物碳量;采用... 为研究集约化生产方式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实验测定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的大田和大棚两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情况。本研究分别使用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其生物碳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体内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随大棚使用年份的增加,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而真菌数量显著减少,即细菌真菌比上升,说明大棚中农田微生物区系结构仍处于较好的状态;但同时微生物碳量明显减少,间接反映大棚土壤养分压力的增加。污染物积累方面,大棚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均与大田情况相当。因此本研究认为,短期(20a)内的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并未产生严重的胁迫。另外,微生物作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因子,是土壤质量评价中较灵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土壤 微生物 重金属 有机磷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