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的中子物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辉 樊铁栓 +3 位作者 陈金象 唐国有 施兆民 王建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1-17,共7页
本文综述了北京大学在中子物理方面依托4.5 MV静电加速器进行的有关实验与理论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设想。
关键词 4.5 MV静电加速器 中子源 中子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ERL装置交汇段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超 庄杰佳 +6 位作者 刘初玉 王宇钢 王桂梅 刘克新 鲁向阳 赵夔 陈佳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在交汇段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大学ERL的具体情况,对交汇段的束流传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模拟得到了满足要求的一组设计参数;研究了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相干同步辐射对束流发射度、能散及包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电荷效应对发... 在交汇段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大学ERL的具体情况,对交汇段的束流传输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模拟得到了满足要求的一组设计参数;研究了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相干同步辐射对束流发射度、能散及包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电荷效应对发射度影响不大,但对束流包络影响较明显;相干同步辐射引起的发射度增长及能散较小,且不影响束流包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回收直线加速器 交汇段 消色散 空间电荷 相干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及^(14)C测量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之虞 赵镪 +9 位作者 刘克新 鲁向阳 李斌 汪建军 原思训 陈铁梅 高世君 袁敬琳 李坤 陈佳洱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装置(PKUAMS)自1991年建丘以来,已开展许多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系统介绍PKUAMS装置及其14C测量。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AMS PKUAMS 碳14 质谱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DC-SC光阴极注入器的升级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凤 全胜文 +1 位作者 焦飞 赵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3-656,共4页
基于直流电子枪-超导加速腔(DC-SC)光阴极注入器样机的初步实验结果,北京大学提出了新的注入器的改进设计。新注入器核心结构包括皮尔斯枪和3+1/2超导腔。文章给出了它们的详细结构参数,然后采用程序,对注入器的束流动力学进行了模拟。... 基于直流电子枪-超导加速腔(DC-SC)光阴极注入器样机的初步实验结果,北京大学提出了新的注入器的改进设计。新注入器核心结构包括皮尔斯枪和3+1/2超导腔。文章给出了它们的详细结构参数,然后采用程序,对注入器的束流动力学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新注入器可以提供具有高束流品质、高平均流强的电子束,束团的电荷量100 pC,横向发射度低于2 mm.mrad,脉宽5 ps,rms束斑可达0.5 mm,重复频率81.25 MHz;也可以提供电荷量为300 pC低重复频率的高峰值流强的电子束,其横向发射度小于3 mm.mrad,脉宽约为9 ps,以满足北京大学自由电子激光(PKU-FEL)实验平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加速腔 注入器 发射度 自由电子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光阴极注入器3+1/2超导腔机械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凤 全胜文 +1 位作者 徐文灿 赵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61-1364,共4页
介绍了北京大学光阴极注入器的核心部件3+1/2超导腔的机械性能的设计,通过ANSYS和SUPERFISH程序优化加强筋的个数和位置,解决了超导腔在脉冲条件下由于洛仑兹力引起的超导腔失谐以及当超导腔进行低温调谐时场平滑度变化过大的问题,同时... 介绍了北京大学光阴极注入器的核心部件3+1/2超导腔的机械性能的设计,通过ANSYS和SUPERFISH程序优化加强筋的个数和位置,解决了超导腔在脉冲条件下由于洛仑兹力引起的超导腔失谐以及当超导腔进行低温调谐时场平滑度变化过大的问题,同时针对复杂超导腔结构进行了低温调谐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腔 光阴极注入器 洛仑兹力失谐 调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6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运行及其应用
6
作者 陈佳洱 于金祥 +6 位作者 韦伦存 李认兴 巩玲华 李坤 卢希庭 江栋兴 刘洪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01-407,共7页
北京大学6MV串列静电加速器上建成4条束流输运线,加速~1H,^(12)C,^(16)O,^(19)F,^(35)Cl,^(79)Br等离子,并开展物理实验研究。首次利用D(^(12)C,p)^(13)C核反应建立起高灵敏度的氘分析法;利用共振核反应~1H(^(19)F,αγ)^(16)O分析材料... 北京大学6MV串列静电加速器上建成4条束流输运线,加速~1H,^(12)C,^(16)O,^(19)F,^(35)Cl,^(79)Br等离子,并开展物理实验研究。首次利用D(^(12)C,p)^(13)C核反应建立起高灵敏度的氘分析法;利用共振核反应~1H(^(19)F,αγ)^(16)O分析材料中氢的深度分布;用重离子背散射分析超导材料YBa_2Cu_3O_(7-x);用35MeV^(35)Cl和45 MeV^(79)Br的弹性前冲分析不同材料中的轻元素及测定低能重离子的阻止本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串列式加速器 运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中子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测量的进展
7
作者 陈金象 唐国有 施兆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8-310,共3页
扼要地介绍了北京大学中子实验室的主要设备、4.5MV静电加速器及中子核数据实验测量的研究进展概况。
关键词 静电加速器 中子 核数据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负离子潘宁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于金祥 闫继锋 +2 位作者 宋执中 任晓堂 王忠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文章涉及用袖珍永磁潘宁源产生毫安级氧负离子束的实验研究。给出了磁场、不同阴极材料及源的离子发射孔对引出氧负离子束的影响。目前,该类型离子源已成功地用于正负氧离子同时加速的1MVISR RFQ加速器上。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氧负离子 RFQ加速器 负离子束 阴极材料 同时加速 负氧离子 离子源 I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Q加速装置同时加速同荷质比正负离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金祥 陈佳洱 +4 位作者 任晓堂 陆元荣 李伟国 方家驯 王忠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40,共7页
提出用RFQ加速器同时加速同荷质比正负离子的理论 ,并利用现有的RFQ加速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初步结果表明 :采用这一方法可有效提高RFQ加速装置的载束能力。
关键词 RFQ加速器 同时加速 正负离子 载束能力 同荷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饼电离室空气比释动能物理参量的蒙特卡洛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坤 李涛 +2 位作者 金孙均 杨小元 樊铁栓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47,共4页
为建立基于圆饼电离室系统的^60Co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基准装置,对辐射场及场中电离室的相关物理参量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研究。通过BEAMnrc程序建立辐照器模型计算测量点处能谱和注量分布,使用EGSnrc计算圆饼电离室在辐射场中各物理参... 为建立基于圆饼电离室系统的^60Co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基准装置,对辐射场及场中电离室的相关物理参量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研究。通过BEAMnrc程序建立辐照器模型计算测量点处能谱和注量分布,使用EGSnrc计算圆饼电离室在辐射场中各物理参量。^60Coγ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绝对测量装置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到的相关物理参数合成不确定度为0.20%,该结果与澳大利亚计量院同结构电离室的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与国家基准球一圆柱形电离室及球形电离室相比在不确定范围内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石墨圆饼电离室 空气比释动能 蒙特卡洛模拟 EGSN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电弧离子镀阴极斑点特性的高速摄影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浩 韦伦存 +1 位作者 邹积岩 程礼椿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5年第6期387-390,共4页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磁控电弧离子镀中阴极斑点大小、寿命及运动轨迹进行了观测,获得了阴极斑点电流密度、运动速度随磁场、电弧电流及背景气体压力改变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关键词 阴极斑点 高速摄影 磁控电弧 离子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流物理学的量子方法初探
12
作者 夏国兴 夏佳文 +3 位作者 武军霞 殷学军 刘伟 杨建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量子束流物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处理束流传输的全新方法,它是经典束流物理学的有益补充。介绍了量子束流物理学的热波模型和基于狄拉克方程的相对论电子束磁透镜量子理论,并与经典束流物理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量子束流物理学 量子效应 束流传输 经典束流物理学 热波模型 狄拉克方程 相对论电子束磁透镜量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高频离子源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孙振武 李涛 +5 位作者 郑世全 姜胜南 李玉晓 王建勇 刘柱华 霍裕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
研制了一台4MV静电加速器用高频离子源;测试并分析了振荡器板压、离子源气压和引出电压对离子束品质的影响;在575V板压、7.7×10-4Pa气压、1.6kV引出电压和21kV聚焦电压的状态下,得到了束流为169μA、质子比为88%的稳定离子束.
关键词 静电加速器 离子束 离子源 束流 振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机的多参数核物理实验数据获取分析系统
14
作者 刘文龙 包尚联 +3 位作者 樊铁栓 温琛林 巴登柯夫 马尧罗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7,17,共4页
介绍一台由微机控制的用 CAMAC插件组成的多参数数据获取和离线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软件控制的方法进行信号种类的甄别以及划定信号收集的范围。与用 NIM系统构成的数据获取系统相比 ,在达到同样测量精度的基础上 ,降低了对硬件设... 介绍一台由微机控制的用 CAMAC插件组成的多参数数据获取和离线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软件控制的方法进行信号种类的甄别以及划定信号收集的范围。与用 NIM系统构成的数据获取系统相比 ,在达到同样测量精度的基础上 ,降低了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该系统再配合微型电离室、芪晶体探测器 ,被用来做裂变中子飞行时间谱的测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物理实验 多参数数据获取 离线数据分析系统 裂变中子 飞行时间谱测量 CAMAC插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热流下钨再结晶规律的研究
15
作者 屈苗 颜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通过观测钨分别在能量密度3.82MJ⋅m^(−2)/脉宽5ms和能量密度1.5MJ⋅m^(−2)/脉宽1ms的脉冲电子束1~100次的辐照下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情况,研究了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根据非等温匀速加热退火过程的... 通过观测钨分别在能量密度3.82MJ⋅m^(−2)/脉宽5ms和能量密度1.5MJ⋅m^(−2)/脉宽1ms的脉冲电子束1~100次的辐照下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情况,研究了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根据非等温匀速加热退火过程的晶粒尺寸表达式推导出了瞬态热流下晶粒正常长大的表达式,再结合实验数据推导出了钨在脉宽ms量级瞬态热流辐照下发生正常长大的晶粒尺寸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利用该关系计算得到的钨在脉宽5ms、1ms的脉冲电子束辐照下的晶粒尺寸与晶粒只发生正常长大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瞬态热流 再结晶 晶粒尺寸 脉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热流下钨初级裂纹对脉宽时间的依赖性研究
16
作者 屈苗 颜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3,共8页
为了研究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开裂行为对热源参数时间分布的依赖关系,采用了三种脉宽t(80ns、1ms、5ms)的瞬态热流,在不同能量密度E不同脉冲次数下辐照纯钨样品,在钨表面观察到初级和次级两种裂纹。初级裂纹呈现枝状和网状两种形态。通过... 为了研究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开裂行为对热源参数时间分布的依赖关系,采用了三种脉宽t(80ns、1ms、5ms)的瞬态热流,在不同能量密度E不同脉冲次数下辐照纯钨样品,在钨表面观察到初级和次级两种裂纹。初级裂纹呈现枝状和网状两种形态。通过分析初级裂纹特征量发现,不同脉宽的热脉冲导致的表面温升相近时,脉宽越短而初级裂纹密度越大。考虑钨的韧脆转变特性,建立了基于理想弹塑性力学模型的热力学有限元计算模型,用该模型计算了钨在三种脉宽的热脉冲辐照下表层温度与应力的分布及演化。分析发现脉宽变化引起的应变率量级差异,将反映到材料的力学性能上,使得脉宽越短而材料脆性越强,从而引起初级裂纹特征的变化。结合实验与计算结果,提出了用Et‒3/2衡量在脉宽百ns量级到ms量级的热脉冲辐照下初级裂纹网密度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热流 初级裂纹密度 脉宽时间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轫致辐射谱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松柏 黄斐增 +2 位作者 韩树奎 赵洪斌 包尚联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用衰减法对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轫致辐射X射线能谱进行测量,并利用模拟电子 光子耦合输运的Monte Carlo程序EGS4对已知的治疗头几何结构、靶材料和电子源等特征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轫致辐射谱进行研究。实验测量结果和EGS4模拟计... 用衰减法对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轫致辐射X射线能谱进行测量,并利用模拟电子 光子耦合输运的Monte Carlo程序EGS4对已知的治疗头几何结构、靶材料和电子源等特征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轫致辐射谱进行研究。实验测量结果和EGS4模拟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轫致辐射谱 衰减法 X射线能谱 电子-光子耦合输运 MONTE-CARLO模拟 EGS4程序 治疗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材料表面热力学效应计算 被引量:13
18
作者 乐小云 赵渭江 +2 位作者 颜莎 韩宝玺 向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简要讨论了强脉冲离子束与金属靶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以此为基础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计算了离子能量为 1 .0 Me V和 3 0 0 ke V,束流密度分别为 1 0 A/ cm2 ,50 A/cm2 和 1 0 0 A/ cm2 的质子束与金属铝靶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力... 简要讨论了强脉冲离子束与金属靶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以此为基础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计算了离子能量为 1 .0 Me V和 3 0 0 ke V,束流密度分别为 1 0 A/ cm2 ,50 A/cm2 和 1 0 0 A/ cm2 的质子束与金属铝靶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力学效应 ,给出了铝在辐照后内部的温度分布、温度梯度分布 ,以及温度变化速率 (加热速率与冷却速率 )、热激波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及应力等模拟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热力学效应 数值模拟 材料表面改性 辐照 I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纤光谱法用于甲状腺肿物的体表、在体及离体检测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怡庄 赵莹 +12 位作者 徐智 杨丽敏 刘玉峰 凌晓锋 张能维 王立新 王冰冰 孟涛 张元福 翁诗甫 周孝思 徐端夫 吴瑾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27-2229,共3页
In the present paper,FT-mid-IR fiber optic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yroid tumor.A modified WQF-500 FTIR spectrometer with MCT detector and mid-IR fiber optics ATR accessory was used in this work.Percu... In the present paper,FT-mid-IR fiber optics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yroid tumor.A modified WQF-500 FTIR spectrometer with MCT detector and mid-IR fiber optics ATR accessory was used in this work.Percutaneous examination of the skin overlying the thyroid tumor was performed on five patients,in vivo detection and in vitro measurement of six patients in operation room was also carried out.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malignant and benign thyroid tumor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spectra of percutaneous examination,the in vivo measurement and freshly resected thyroid tissues.The relative intensity and peak position of the IR bands in the region of 1 700-1 500 cm-1(amide Ⅰ and amide Ⅱ),1 480-1 400 cm-1,and 1 320-1 200 cm-1 are reliable spectral marker or indexes for tumor detection.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T-mid-IR fiber optics spectroscopy exhibits prospect to develop a novel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yroid tumor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R 中红外光纤 甲状腺肿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 Ⅰ.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施巾帼 孙国庆 +4 位作者 李桂英 胡萍 唐掌雄 巩令华 王建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9,共5页
用 2MeV~ 9MeV 7个能量 ,5C~ 1 60C 1 2个剂量的质子处理 5个品种 ,研究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M1代的生物损伤随剂量的提高而加重 ,在一定能量范围内 ( 6MeV以下 ) ,随能量的增加而加大 ,超过一定能量 ,生物损伤有所减轻 ... 用 2MeV~ 9MeV 7个能量 ,5C~ 1 60C 1 2个剂量的质子处理 5个品种 ,研究质子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M1代的生物损伤随剂量的提高而加重 ,在一定能量范围内 ( 6MeV以下 ) ,随能量的增加而加大 ,超过一定能量 ,生物损伤有所减轻 ;M1代较易出现γ辐照中少见的叶绿素条状缺失损伤。M2 代诱变效果显著 ,突变谱宽 ,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 ,较易诱发早抽穗性状变异 ;明确诱变小麦的适宜能量为4MeV ,适宜剂量为 1 4× 1 0 10 ~3 7× 1 0 10 P c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小麦 诱变效应 作用机理 生物损伤 早抽穗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