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显微学专业课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实习课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秀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2-224,共3页
电子显微学是一门技术性强、应用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过程复杂。结合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电子显微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实习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及其教学效果。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实习课的开设,做到了... 电子显微学是一门技术性强、应用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过程复杂。结合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电子显微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实习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及其教学效果。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实习课的开设,做到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 透射电镜 样品制备 实习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态Si_3N_4/非晶SiO_2同轴纳米线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2
作者 尤力平 冉广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SI3N4 电子显微学 SIO2 纳米线 同轴 场发射电子显微镜 非晶 晶态 微观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HR-EELS)研究铁电薄膜
3
作者 张敬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电子能量损失谱 铁电薄膜 BaTiO3/SrTiO3 谱方法 高分辨 SI(001) 扫描透射电镜 电子衍射图 缺陷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聚焦电子束诱导的金属表面局域荷电效应
4
作者 陈东政 朱瑞 徐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50,共7页
鉴于低能电子束微纳成像与分析的重要应用,本文着重研究低能电子束同金属样品的相互作用。低能电子束入射至金属表面,当总散射电子产率>1且入射束流密度较高时,发现测得透射束流会随时间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失稳现象。建立微观空穴... 鉴于低能电子束微纳成像与分析的重要应用,本文着重研究低能电子束同金属样品的相互作用。低能电子束入射至金属表面,当总散射电子产率>1且入射束流密度较高时,发现测得透射束流会随时间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失稳现象。建立微观空穴态复合模型讨论分析了透射束流衰减现象的物理机制,并推测透射束流衰减的原因。由于金属表面缺陷和吸附等将使得样品中所激发的空穴态寿命增加,降低了同自由电子复合几率,导致表面局域电荷积累,从而在宏观统计上导致电子发射效率的降低以及透射束流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电子束 金属表面 局域荷电 电子产率 束流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荣成榴辉岩中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磷灰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5
作者 梁凤华 曾令森 +1 位作者 陈晶 陈方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3-438,共6页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部胶东荣成地区的退变金红石榴辉岩中,我们发现了具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磷灰石。磷灰石在该榴辉岩中含量较高(≈5%),多为不规则形状,颗粒大小不一,粗大者可达1.2mm×0.6mm。样品中几乎所有的磷灰石均发...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北部胶东荣成地区的退变金红石榴辉岩中,我们发现了具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磷灰石。磷灰石在该榴辉岩中含量较高(≈5%),多为不规则形状,颗粒大小不一,粗大者可达1.2mm×0.6mm。样品中几乎所有的磷灰石均发育出溶结构,出溶棒可能分为相互垂直的两组,各自分别沿同一方向分布,出溶棒密度大,形状规则,宽度相似,长度最长可达0.1mm。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利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出溶棒主要由Fe、Cu和S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很难准确确定三者的比例,暂将其定为含铜磁黄铁矿((Fe_(1-x)Cu_x)S)。报道的磷灰石含铜磁黄铁矿出溶结构,与江苏赣榆地区磷灰石的磁黄铁矿出溶结构,同产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具有可对比性;磷灰石中Cu、Fe的溶解度可能是温压条件的函数;因此进一步精确研究磷灰石中这些出溶结构的成分和成因,将为深入探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不同地体变质条件、成因的差异及俯冲折返机制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出溶结构 含铜磁黄铁矿 榴辉岩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石辉石岩的单斜辉石中韭闪石和钛铁矿出溶结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晶 许志琴 +3 位作者 李旭平 陈志忠 李天福 陈方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6-565,共10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胡家岭地区石榴石辉石岩中发现的韭闪石出溶结构。该石榴石辉石岩是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以及镁铝尖晶石、钛铁矿和磁铁矿组成。在石榴子石巨斑晶中有单斜辉石包体,单斜辉石包体中又有石榴子石包体以...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胡家岭地区石榴石辉石岩中发现的韭闪石出溶结构。该石榴石辉石岩是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以及镁铝尖晶石、钛铁矿和磁铁矿组成。在石榴子石巨斑晶中有单斜辉石包体,单斜辉石包体中又有石榴子石包体以及大量韭闪石出溶片晶和钛铁矿(+磁铁矿)出溶棒。单斜辉石中韭闪石出溶片晶呈平行条带状,其宽度在1~10μm之间。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韭闪石的(010)面平行于主晶透辉石的(010)面,且两者的界面在纳米尺度上是连续过渡的,证明韭闪石是出溶形成的。大量钛铁矿出溶棒的定向排列也显示出它们是自然出溶形成的。从单斜辉石出溶的矿物组合推测其原始单斜辉石成分中应富含H_2O、Na和Ti,属高压型单斜辉石。该石榴石辉石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后,在抬升减压过程中形成这些出溶结构。大量钛铁矿出溶棒均斜切韭闪石出溶片晶,表明该超高压岩石在减压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期以上导致温压明显变化的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溶结构 俯冲岩片 折返过程 石榴辉石岩 单斜辉石 韭闪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540~600m榴辉岩中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出溶结构的特征及对榴辉岩折返动力学过程的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凤华 曾令森 +2 位作者 许志琴 陈方远 陈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05-1914,共10页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540-600m榴辉岩中集中发育了一种具特殊出溶结构的不透明金属矿物——具高度精细共生结构的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在这段榴辉岩中,这种固溶体少部分以细小圆粒状包裹体分布于单斜辉石和石榴石内部,大部分则呈海...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540-600m榴辉岩中集中发育了一种具特殊出溶结构的不透明金属矿物——具高度精细共生结构的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在这段榴辉岩中,这种固溶体少部分以细小圆粒状包裹体分布于单斜辉石和石榴石内部,大部分则呈海绵陨铁状充填于单斜辉石和石榴石空隙之间。出溶分多个不同的期次,相对粗粒的赤铁矿质钛铁矿和钛铁矿质赤铁矿出溶片晶中又包含有更细粒的出溶片晶,在次一级的赤铁矿质钛铁矿域出溶钛铁矿质赤铁矿,同时在钛铁矿质赤铁矿城又出溶赤铁矿质钛铁矿,出溶片的大小可以从毫米级一直变化到纳米级,以至于很难测到纯的端元组分。出溶片在单个颗粒中按照平行(001)的方向定向排列,但在整个样品中则没有规律。出溶片中钛铁矿的摩尔百分数从23.80变化到89.84,反映了从不具明显磁性的赤铁矿和钛铁矿端元组分向具有强磁性的出溶体演化的过程。这样的出溶过程需要一个缓慢降温的环境,说明在超高压地体快速折返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近等温降压或滞留在高温状态下(近等温等压)的阶段。这种固溶体在矿物的磁性特征方面十分特别:(1)可以包含异常强且稳定的天然剩磁;(2)所保存的剩磁即使在强的退磁磁场中也不会消退;及(3)能引起区域上显著的磁异常。因此,这种固溶体可能是导致CCSD主孔540-600m段榴辉岩较高磁化率、区域高度航磁异常及高度V、Ti异常的主要因素。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出溶结构在540-600m岩性段集中分布的现象与这一岩性段在各方面均有异常表现的奇特现象相吻合,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的成因与导致这段岩性段各种异常的成因有着直接的联系。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出溶结构的出溶成分和所具磁性强烈依赖于榴辉岩温压条件的变化特征,时它的继续深入研究,将会为精确限定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变质岩石形成中的温压变化,解释CCSD主孔附近区域的磁性异常及钒钛矿的勘探等问题起到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 出溶结构 榴辉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青龙山磷灰石中出溶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晶 曾令森 +1 位作者 陈方远 梁凤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1-1926,共6页
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超基性岩中的磷灰石矿物内普遍发育有针柱状出溶晶体,初步研究证明这些出溶晶体多为各种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等。本文重点研究苏鲁青龙山地区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退变... 最近的研究证实,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超基性岩中的磷灰石矿物内普遍发育有针柱状出溶晶体,初步研究证明这些出溶晶体多为各种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等。本文重点研究苏鲁青龙山地区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退变榴辉岩中磷灰石内的出溶晶体,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光能谱的线扫描分析,确认这些出溶晶体是铜的硫化物,并根据无标样定量的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有可能是CuS2晶体。目前已知的CuS2晶体都是在高温高压(T=700- 1000℃和P=4.5-5.0GPa)条件下人工合成的。这样的温压条件与青龙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条件是吻合的。在磷灰石中能保存超高压的硫化物,可能是由于磷灰石自身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因此推测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磷灰石晶体中易于保存硫化物出溶体与石榴石和绿辉石中易于保存柯石英和金刚石的作用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出溶结构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解法制备硒化镉纳米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书堂 徐冀川 +1 位作者 汪裕萍 力虎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以脂肪酸和三辛基氧化膦为表面活性剂,采用高温热解硒与镉的前聚体,制备出分散性好的CdSe纳米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控制反应时间可以改变CdSe纳米晶的荧光强度.
关键词 CDSE 纳米晶 表面活性剂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的纳米级微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晶 许志琴 李旭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9-404,共6页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研究了,中国苏鲁毛北地区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在该金红石榴辉岩中发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红石晶体。第一种类型的金红石(Rt(A))与石榴石和绿辉石共生,其晶体内部发育有极密集的晶体缺...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研究了,中国苏鲁毛北地区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在该金红石榴辉岩中发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红石晶体。第一种类型的金红石(Rt(A))与石榴石和绿辉石共生,其晶体内部发育有极密集的晶体缺陷,调制结构和变形双晶。变形双晶面分别为(100)和(010)。表明该类金红石晶体曾遭受过强烈的应力作用,推测它们可能是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形成中发育的。而另一类金红石(Rt(B))存在于石榴石和绿辉石晶体中的包体,其晶格十分完整,没有变形痕迹。可能是由于该类金红石寄主于较大颗粒的石榴石或绿辉石晶体中,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因受到寄住主晶的保护,没有发生晶格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榴辉岩 金红石 变形双晶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下有机物形貌和成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莉 徐军 +2 位作者 苏犁 周凤山 张会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环境扫描电镜 形貌特征 场发射 成份 有机物 X射线能谱 电镜分析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上阴极荧光谱仪在锆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莉 徐军 苏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环境扫描电镜 阴极荧光 荧光谱仪 场发射 锆石 应用 系统使用 地质意义 年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线的掺杂与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大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1-281,共1页
关键词 半导体纳米线 过掺杂 结构研究 半导体技术 微电子技术 功能器件 复杂系统 纳米器件 MN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线/多壁碳纳米管/非晶碳纳米管”一维轴向异质结的结构与伏安特性
14
作者 朱静 罗俊 +3 位作者 叶恒强 邢英杰 俞大鹏 张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镍纳米线 异质结 轴向 一维 伏安特性 非晶 金属/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阴极荧光分析系统及其在氮化物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
15
作者 徐军 徐科 +1 位作者 陈莉 张会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6-386,共1页
关键词 阴极荧光分析系统 氮化物 半导体材料 场发射扫描电镜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反铁磁Cr_(2)O_(3)薄膜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秀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20-3025,共6页
氧化物反铁磁Cr_(2)O_(3)薄膜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反铁磁Cr_(2)O_(3)的早期基础性研究,以及反铁磁Cr_(2)O_(3)薄膜在交换偏置和磁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氧化物反铁磁Cr_(2)O_(3)薄膜研究中存在的... 氧化物反铁磁Cr_(2)O_(3)薄膜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反铁磁Cr_(2)O_(3)的早期基础性研究,以及反铁磁Cr_(2)O_(3)薄膜在交换偏置和磁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氧化物反铁磁Cr_(2)O_(3)薄膜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铁磁 Cr_(2)O_(3)薄膜 交换偏置 磁电效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吸附污染对多晶铜和金功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瑞 赵志娟 +1 位作者 安辰杰 徐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功函数是金属光阴极的一项重要特性,决定了光电子发射量子效率。金属表面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表面吸附污染的影响,从而改变表面功函数,并可能影响光电子发射性能。本工作通过光电子能谱的方法,研究常用做光阴极材料的多晶铜和金表面在大... 功函数是金属光阴极的一项重要特性,决定了光电子发射量子效率。金属表面在大气环境中容易受表面吸附污染的影响,从而改变表面功函数,并可能影响光电子发射性能。本工作通过光电子能谱的方法,研究常用做光阴极材料的多晶铜和金表面在大气环境中的吸附污染,及其对表面功函数的影响。根据紫外光电子能谱的测量,发现铜和金金属表面存在吸附污染时功函数相比纯净金属表面分别降低约0.1 e V和0.7 e V。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有机分子吸附污染使得金样品的表面功函数降低;而对于铜样品表面,导致功函数降低的因素包括有机分子吸附和表面氧化。本研究对光阴极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表面污染 功函数 光阴极 金属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YBCO颗粒的团聚的TEM研究
18
作者 潘华勇 徐晓琳 +1 位作者 郭建栋 俞大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5-616,共2页
关键词 团聚 TEM 纳米超导颗粒 YBaCuO7-x 电子显微镜 高温超导带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的出溶现象及成因机制:以西藏南部日玛那穹隆麻粒岩为例
19
作者 邸英龙 曾令森 +2 位作者 陈晶 高利娥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5-3444,共10页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 方柱石是一种含挥发分的架状铝硅酸盐矿物,其成因一直有争议。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基性麻粒岩中方柱石及其出溶物的矿物化学和纳米结构分析表明:(1)方柱石为富S类型;(2)内部出溶矿物为陨硫铁,晶胞参数为a=b=0.5968nm,c=1.174nm,α=β=90°,γ=120°;(3)陨硫铁的(001)面平行于方柱石的(100)面。出溶前的方柱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形成,其稳定压力上限与F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麻粒岩相作用时,无水条件下方柱石内的SO^(2-)_(4)发生自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出溶矿物和O_(2),反应方程式为:Fe ^(2+)+SO_(2)-4=FeS+2O_(2)。类似反应可能导致下地壳氧逸度高于中上地壳。方柱石的形成与分解记录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在大陆俯冲与折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地壳深部挥发分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地球深部氧逸度调节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石 出溶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俯冲与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