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核物理中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孟杰 郭建友 +9 位作者 李剑 李志攀 梁豪兆 龙文辉 牛一斐 牛中明 尧江明 张颖 赵鹏巍 周善贵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9-336,共138页
文章介绍了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框架、对原子核基态和激发态的描述以及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回顾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并结合二十一世纪原子核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核物理的研究... 文章介绍了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框架、对原子核基态和激发态的描述以及在一些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回顾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并结合二十一世纪原子核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核物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进行了介绍。随后系统介绍了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内容包括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历史发展、一般理论公式、介子交换模型、点耦合模型、交换项、张量相互作用、物理观测量的计算公式等。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应用包括原子核基态性质和激发态性质的描述以及在核天体物理与标准模型检验中的应用。其中,基态性质包括原子核结合能、半径、单粒子能级、共振态、磁矩、晕现象等。激发态性质包括原子核磁转动、低激发态性质、集体转动、量子相变、集体振动等。在核天体物理与标准模型检验的应用中,主要以核纪年法测算宇宙年龄和Cabibbo-Kobayashi-Maskawa矩阵的幺正性检验等为例,介绍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原子核结构 核天体物理 共振态 张量效应 晕现象 磁矩 磁转动 低激发谱 量子相变 集体振动 宇宙核时钟 CKM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核反应分析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原 朱吉鹏 +3 位作者 秦利青 肖璇 王宇钢 颜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6-912,共7页
为满足对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中氘氚滞留问题的研究,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在原束线基础上新增核反应分析系统,该系统使用能量0.8~3.6 MeV的H^+、D^+、~3He^+和~4He^+粒子束流,可对核反应微分截面和样品中元素浓度的深度分布进... 为满足对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中氘氚滞留问题的研究,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在原束线基础上新增核反应分析系统,该系统使用能量0.8~3.6 MeV的H^+、D^+、~3He^+和~4He^+粒子束流,可对核反应微分截面和样品中元素浓度的深度分布进行测量分析。本文对核反应分析原理、核反应分析系统的设备布局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D(~3He,p)~4He核反应为例,分析了微分截面计算和样品中氘元素浓度深度分布的数据结果,其深度分辨小于1.5μm,实验误差约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加速器 核反应分析 微分截面 元素浓度深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DC-SRF-II注入器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立文 王天一 +4 位作者 贾豪彦 刘中琦 徐航 黄森林 刘克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为满足北京大学新一代超导注入器DC-SRF-II注入器的需求,设计了新的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布局,可以工作在从单脉冲到81.25 MHz连续波模式,绿光输出功率1.41 W@1 MHz。系统实现了激光的纵向和横向整形,纵向整形后的激光... 为满足北京大学新一代超导注入器DC-SRF-II注入器的需求,设计了新的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布局,可以工作在从单脉冲到81.25 MHz连续波模式,绿光输出功率1.41 W@1 MHz。系统实现了激光的纵向和横向整形,纵向整形后的激光脉冲为平顶分布,脉宽约为18 ps,横向则为截断高斯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输出激光的RMS功率波动为1.8%,指向抖动小于1μ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阴极 光阴极驱动激光 激光整形 激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的氘分布多能点NRA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肖璇 颜莎 +3 位作者 朱吉鹏 高原 薛建明 王宇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7-775,共9页
为了满足核材料研究中对氘(D)滞留研究的需要,基于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搭建三路探测系统的NRA分析装置,并建立氘含量及深度分布的多能点NRA方法。该方法利用D(~3He,p)~4He反应,采用多个能量(0.8~3.6 Me V)~3He^+入射,同时探测出射... 为了满足核材料研究中对氘(D)滞留研究的需要,基于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搭建三路探测系统的NRA分析装置,并建立氘含量及深度分布的多能点NRA方法。该方法利用D(~3He,p)~4He反应,采用多个能量(0.8~3.6 Me V)~3He^+入射,同时探测出射的p和4He,在较大的深度范围内有较好的深度分辨和较高的灵敏度。还在该系统上完成3He-D反应135°微分截面的测量,微分截面误差好于±3.9%。采用该方法进行初次样品氘含量的深度分布分析,靶为氘注入的PC-W样品以及TOKAMAK AUG偏滤器外打击点附近的CMSII-W样品。在钨样中获得的探测深度约6μm,在钨整个探测深度内的深度分辨小于1.5μm,表面可达约20 nm,其探测灵敏度约5×1019 D/m^2。该方法的分析误差除统计及拟合误差外,还包含±7.5%的实验参数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含量与分布测量 核反应分析 微分反应截面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教育Ⅰ:万有引力与天体物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仁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课程的相关信息以及个人认识.最后,以大气簇射μ子产生、啾质量、宇宙加速膨胀等教学案例结束,侧面诠释了作者的"天体物理"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教育 天体物理 万有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压片型241AmO2-Be中子源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明 陈金象 +1 位作者 张国辉 樊铁栓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Am-Be中子源是应用广泛的同位素中子源,国际上为其建立了ISO 8529-1推荐标准。为检验该标准的普适性和各种应用的需求,本文以德国PTB实验室ISO源和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产同类源为例,对源中子从产生到出射的物理过... Am-Be中子源是应用广泛的同位素中子源,国际上为其建立了ISO 8529-1推荐标准。为检验该标准的普适性和各种应用的需求,本文以德国PTB实验室ISO源和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产同类源为例,对源中子从产生到出射的物理过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和理论计算。综合评述了源的制作和结构差异等因素对源中子能谱、平均能量、1.5 MeV以下中子的份额、源强、源发射4.438MeVγ射线与中子的强度比和出射中子的各向异性等源自身物理特性的细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e中子源 中子能谱 源物理特性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芪晶体探测器脉冲形状甄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林 陈黎 +4 位作者 陈华 张兴 袁熙 谢旭飞 樊铁栓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3-998,共6页
建立了一套基于芪晶体探测器和示波器的数字化中子谱仪,数据获取和处理由基于Lab-VIEWTM发展的软件完成。用电荷积分法、过零时间法、上升时间法和脉冲梯度法实现了对镅铍中子源测量的n/γ甄别。实验比较发现,电荷积分法效果最好且易于... 建立了一套基于芪晶体探测器和示波器的数字化中子谱仪,数据获取和处理由基于Lab-VIEWTM发展的软件完成。用电荷积分法、过零时间法、上升时间法和脉冲梯度法实现了对镅铍中子源测量的n/γ甄别。实验比较发现,电荷积分法效果最好且易于实现,具有较好抗噪能力的过零时间法也显示了较好的n/γ甄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形状甄别 芪晶体探测器 LabVIEWTM 数字化中子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速实验超薄类金刚石碳靶的制备 被引量:7
8
作者 祝娇 符合振 +6 位作者 林晨 高原 赵栓 朱昆 陆元荣 陈佳洱 颜学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23-1726,共4页
采用过滤阴极真空弧法,制备了满足激光稳相加速机制要求的超薄自支撑类金刚石碳靶。室温下沉积,基片偏压为-32V,薄膜沉积速率约为每脉冲0.002nm。选取NaCl膜作脱膜剂,采用漂浮法进行脱膜。打捞板孔径为1mm时,自支撑厚度范围为5~50nm,... 采用过滤阴极真空弧法,制备了满足激光稳相加速机制要求的超薄自支撑类金刚石碳靶。室温下沉积,基片偏压为-32V,薄膜沉积速率约为每脉冲0.002nm。选取NaCl膜作脱膜剂,采用漂浮法进行脱膜。打捞板孔径为1mm时,自支撑厚度范围为5~50nm,自支撑成功率约为70%。利用拉曼光谱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测量了薄膜的结构、表面粗糙度等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阴极真空弧 激光稳相加速 自支撑 类金刚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邹宇斌 唐国有 +2 位作者 胥建国 郭利安 张国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17-20,共4页
利用两次成像法对快中子共振成像进行研究。分别利用6.3 MeV和6.1 MeV快中子对石墨、铜、铝构成的样品进行成像,经图像处理后,消除铜和铝的影像而获得了碳元素的分布图像。
关键词 中子照相 元素分辨 快中子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反应通道的高产额激光中子源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波 张智猛 +16 位作者 戴曾海 齐伟 邓志刚 黄华 贺书凯 王为武 滕建 张博 刘红杰 陈家斌 肖云青 吴笛 马文君 洪伟 粟敬钦 周维民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125,共7页
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短脉冲中子源是实现超快中子探测的理想中子源。如何提升中子产额是目前短脉冲激光中子源实现应用需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靶背鞘场加速机制和束靶反应方案,采用LiD复合组分靶作为中子转换体,可以有效提升... 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短脉冲中子源是实现超快中子探测的理想中子源。如何提升中子产额是目前短脉冲激光中子源实现应用需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靶背鞘场加速机制和束靶反应方案,采用LiD复合组分靶作为中子转换体,可以有效提升激光中子产额。与常规的LiF转换体相比,除了p-Li和d-Li两个反应道之外,LiD转换体可以多出p-D和d-D两个反应道,因此可充分利用激光加速的质子和氘离子的多反应通道优势来提升中子产生概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LiF转换体,LiD转换体可带来中子产额2~3倍的提升,达到5.2×10^(8)n/sr的最高中子产额,并具备更好的前冲性。实验还区分了多反应通道的贡献,证明中子产额提升主要来自于p-D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中子源 中子产额 中子转换体 多反应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亮度电子源驱动激光研究进展
11
作者 石英彤 徐航 +1 位作者 徐金强 黄森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共21页
光阴极电子源是先进加速器装置最为关键的部件,驱动激光的品质参数是电子源性能的首要决定因素。近年来,电子加速器装置的束流指标不断提升,要求驱动激光具备高功率、高稳定性等特点和时空分布调控的功能,这对驱动激光系统的放大、选频... 光阴极电子源是先进加速器装置最为关键的部件,驱动激光的品质参数是电子源性能的首要决定因素。近年来,电子加速器装置的束流指标不断提升,要求驱动激光具备高功率、高稳定性等特点和时空分布调控的功能,这对驱动激光系统的放大、选频、倍频、时空整形等模块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根据其电子源的需求采用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在重复频率、激光波长、单脉冲能量和时空分布整形等方面各有特点。本文介绍了高亮度电子源驱动激光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典型的驱动激光方案,并讨论了驱动激光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阴极激光 激光放大 激光倍频 激光整形 激光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16)C核集团结构实验研究的望远镜探测器阵列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帆 游海波 +4 位作者 郑涛 范凤英 聂鹏煊 李奇特 叶沿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3,共4页
对16C核集团结构实验研究中使用的望远镜探测器阵列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此望远镜阵列主要用于靶后反应产物的探测及粒子鉴别。探测器阵列由9组望远镜组成,其中包括了硅微条、位置灵敏硅探测器(PSD)、大面积硅探测器(SSD)和CsI探测器单元... 对16C核集团结构实验研究中使用的望远镜探测器阵列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此望远镜阵列主要用于靶后反应产物的探测及粒子鉴别。探测器阵列由9组望远镜组成,其中包括了硅微条、位置灵敏硅探测器(PSD)、大面积硅探测器(SSD)和CsI探测器单元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探测器。用241Amα源对组成望远镜的各探测器进行了测试和优化,且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进行了在束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望远镜探测器阵列具有较好的能量分辨、高的角分辨及粒子鉴别能力,可满足通过碎裂反应来研究16C等原子核的集团结构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阵列 16C 集团结构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次级束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活性炭降氡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云祥 曾志 +3 位作者 张磊 郭璐 郭秋菊 刘杰国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7-2112,共6页
地下低本底实验室在创造低放射性本底实验环境方面有着很大的降氡需求,为此本文研发了一种原理性活性炭降氡装置,以筛选出的KC-6型活性炭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进气法,在-50~25℃温度范围内测量了活性炭对氡的动力学吸附系数。实验结果表... 地下低本底实验室在创造低放射性本底实验环境方面有着很大的降氡需求,为此本文研发了一种原理性活性炭降氡装置,以筛选出的KC-6型活性炭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进气法,在-50~25℃温度范围内测量了活性炭对氡的动力学吸附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温度范围内,活性炭的动力学吸附系数与绝对温度呈指数关系,降低活性炭的温度能显著提高活性炭对氡的吸附性能,在-48℃的温度条件下,活性炭的动力学吸附系数达171.4L/g,较室温条件下增加了20倍以上。依据本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出KC-6型活性炭的吸附热Q=(20.5±1.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温度 动力学吸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氡室中气溶胶行为规律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郑平辉 张磊 +1 位作者 梁珺成 郭秋菊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4-217,249,共5页
在静态密闭氡室中,结合气溶胶的沉降和凝并理论以及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实测结果,实验测定了不同粒径处气溶胶粒子的沉降系数和凝并系数。研究表明,随着气溶胶粒子的粒径从58.7 nm增加至436.4 nm,沉降系数从2.11×10-5s-1减小至1.55... 在静态密闭氡室中,结合气溶胶的沉降和凝并理论以及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实测结果,实验测定了不同粒径处气溶胶粒子的沉降系数和凝并系数。研究表明,随着气溶胶粒子的粒径从58.7 nm增加至436.4 nm,沉降系数从2.11×10-5s-1减小至1.55×10-5s-1(285.2 nm),再逐渐增加至1.72×10-5s-1;凝并系数从2.12×10-9cm3·s-1减小至3.82×10-10cm3·s-1。沉降系数、凝并系数变化规律同以往研究规律类似,测量值与其它实测值范围较为接近。综合考虑氡室中气溶胶的沉降和凝并规律,在氡室模拟正常环境(气溶胶浓度10 000 cm-3)情况下,"最稳定"粒径出现在252.6 nm,其浓度减小5%的时间约为40 min,该值对于氡室中气溶胶浓度的稳定控制及氡子体浓度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行为 氡室 沉降 凝并 浓度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MS实验研究底夸克偶素的产生和极化
15
作者 刘烈 钱思进 杨宗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6,共6页
介绍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CMS探测器对底夸克偶素产生截面的测量方法、提取极化参数的算法以及触发率的计算。给出了利用CMS实验探测的底夸克偶素的分辨率、重建效率和触发率等。目的是在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下,通过测量强子对撞... 介绍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CMS探测器对底夸克偶素产生截面的测量方法、提取极化参数的算法以及触发率的计算。给出了利用CMS实验探测的底夸克偶素的分辨率、重建效率和触发率等。目的是在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下,通过测量强子对撞产生底夸克偶素的截面和极化度来验证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NRQCD)的因子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夸克偶素 色单态 色八重态 极化参数 大型强子对撞机 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实验比对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阳金珉 王昊 张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57-1663,共7页
为评估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粒径扫描法、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法的3种氡子体活度粒径分布测量方法。依据气溶胶结合理论,以粒径扫描间接测量法作为气溶胶活度粒径参照,在氡室环境和室内环境开展了低压撞击... 为评估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粒径扫描法、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法的3种氡子体活度粒径分布测量方法。依据气溶胶结合理论,以粒径扫描间接测量法作为气溶胶活度粒径参照,在氡室环境和室内环境开展了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组法测量氡子体活度粒径比对研究。研究表明:撞击器法、丝网扩散组法2种直接测量方法测得的活度几何粒径均值与间接测量法一致性较好;撞击器法在氡室内测量粒径略微偏低,在室内低活度浓度环境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丝网扩散组在粒径300 nm以下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粒径大于500 nm时误差较大不再适用;在室内低活度环境下,丝网扩散组法受限于测量灵敏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子体 活度粒径分布 低压撞击器 丝网扩散组 结合速率 放射性气溶胶 内照射 活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聚变方案中的磁镜、场反及偶极场位形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池阶 徐田超 +3 位作者 吴明阳 何任川 张祖煜 袁瑞鑫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08-319,共12页
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小型磁约束装置的优势日渐明显。与大型托卡马克相比,偶极场、场反位形和磁镜等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建造和维护成本较低,且更易实现能维持高等离子体压强的磁场位形,这意味着在低磁场下能实现更好的等离... 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小型磁约束装置的优势日渐明显。与大型托卡马克相比,偶极场、场反位形和磁镜等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建造和维护成本较低,且更易实现能维持高等离子体压强的磁场位形,这意味着在低磁场下能实现更好的等离子体约束。此外,这些装置在物理原理上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如磁镜装置具有开放的磁场位形和相对简单的结构设计,能支持灵活多样的实验并保持相对稳态运行;场反位形(FRC)装置的极高β值(β为等离子体压强与磁压之比)使得基于FRC的聚变装置在工程上更可行;偶极场装置因其类似地球磁场位形,具有天然良好的磁流体稳定性,有助于维持等离子体的约束。本文重点介绍了磁约束聚变方案中的磁镜、场反位形及偶极场的研究历史、技术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阐述了这3类装置在聚变能研究中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此类装置的小型化和经济性也使其在商业化方面更具潜力,能更灵活地进行技术调整和技术创新融合,吸引更多商业资本投入,加速聚变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约束核聚变 磁镜 场反位形 偶极场位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Zn核的高自旋结构研究
18
作者 周振翔 罗迪雯 +26 位作者 徐川 吴鸿毅 华辉 郑云 李聪博 吴晓光 李天晓 李广顺 李智焕 李湘庆 林杰 郭成宇 郑敏 赵子豪 黎健宏 徐君宏 贾子豪 张集智 倪磊 张思洋 周小红 柳敏良 贺创业 刘伏龙 王守宇 王硕 孙大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5-2451,共7页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对70质量区^(68)Zn核的高自旋结构开展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其能级纲图,极大拓展了^(68)Zn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将其转晕带的最高自旋由8ℏ拓展至了1...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研究组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对70质量区^(68)Zn核的高自旋结构开展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其能级纲图,极大拓展了^(68)Zn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将其转晕带的最高自旋由8ℏ拓展至了14ℏ,首次观察到^(68)Zn核完整的第1个带交叉。E-GOS图表明,随着自旋的增加,^(68)Zn的集体运动由振动逐渐向转动演化。使用Total Routhian Surfaces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观察到的^(68)Zn核第1个带交叉来自1对1g_(9/2)中子的顺排,1g_(9/2)质子对的顺排将发生在更高的转动频率处。TRS计算的偶-偶Zn核基态形变随中子的演化显示了N=40次闭壳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自旋 ^(68)Zn 熔合蒸发反应 在束伽马谱学 壳结构 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能谱法测量^(222)Rn/^(220)Rn气体活度浓度过程中的拖尾修正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若云 张磊 +2 位作者 郭璐 张亮 郭秋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6-870,共5页
α能谱法是环境中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吸收层及探测器能窗等导致的α能谱低能拖尾是影响222 Rn/220 Rn活度浓度准确测量的重要因素。为修正α能谱法对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的测量结果,本文从原理上探讨... α能谱法是环境中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吸收层及探测器能窗等导致的α能谱低能拖尾是影响222 Rn/220 Rn活度浓度准确测量的重要因素。为修正α能谱法对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的测量结果,本文从原理上探讨了拖尾形成的原因及其对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测量的影响。结合商用测氡仪,实验修正了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的测量结果,对修正前后的结果进行了实验比对。研究表明,经准确刻度后的修正因子和刻度因子能很好地用于修正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的测量结果,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在对α能谱法测量222 Rn/220 Rn气体活度浓度的仪器进行刻度检定时,必要情况下需对拖尾修正因子和刻度因子进行适当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2Rn 220Rn 测氡仪 α能谱法 拖尾修正因子 刻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MS法测量新疆和湖北两地土壤样品中的钚 被引量:15
20
作者 董微 杨益隆 郭秋菊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5-180,共6页
采用加速器质谱(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方法测量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附近)和湖北省(襄樊和荆门)两地不同深度土壤样品中钚的比活度(239+240Pu)和240Pu/239Pu同位素比。测量结果显示:新疆表层土壤239+240Pu比活度... 采用加速器质谱(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方法测量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附近)和湖北省(襄樊和荆门)两地不同深度土壤样品中钚的比活度(239+240Pu)和240Pu/239Pu同位素比。测量结果显示:新疆表层土壤239+240Pu比活度为0.010~0.827mBq/g,240Pu/239Pu比值范围为0.155~0.214。新疆罗布泊附近两处钻芯土壤采样点的239+240Pu沉积通量分别为16.7Bq/m2和55.4Bq/m2。新疆土壤中钚比活度随土壤深度的分布呈现出两种模式:①比活度峰值出现在土壤表层以下,之后随深度呈指数方式衰减;②比活度从表层开始指数方式衰减。湖北省两处钻芯土壤采样所得土壤中239+240Pu沉积通量分别为44.9Bq/m2和54.6Bq/m2,239+240Pu比活度峰值在2~4cm和4~6cm出现,大小分别为0.418mBq/g和0.502mBq/g。两处土壤中240Pu/239Pu比值分别在0.170~0.210和0.186~0.220范围内。两地结果显示我国陆地土壤中240Pu/239Pu同位素比值均与全球沉降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 ^239+240Pu ^240Pu/239Pu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