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文教育Ⅰ:万有引力与天体物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仁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课程的相关信息以及个人认识.最后,以大气簇射μ子产生、啾质量、宇宙加速膨胀等教学案例结束,侧面诠释了作者的"天体物理"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教育 天体物理 万有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天文学的重要地位及其热点
2
作者 张威 朱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对1995年至2001年《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天文学论文的统计表明,行星天文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明显超过天文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占天文学总论文数的1/3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星天文学是天文学最活跃和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对这些... 对1995年至2001年《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天文学论文的统计表明,行星天文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明显超过天文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占天文学总论文数的1/3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星天文学是天文学最活跃和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对这些论文具体内容的分析可以给出当前行星天文学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对这一重要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天文学 论文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天体物理现象 被引量:4
3
作者 秦胜利 王俊杰 +1 位作者 赵刚 吴月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环境中。近30多年的观测研究使得天文学家对小质量恒星的形成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小质量恒星通过坍缩、吸积和外向流的路标而形成。至于大质量恒星,其形成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现有的观测证据表明:大质量恒星也...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环境中。近30多年的观测研究使得天文学家对小质量恒星的形成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小质量恒星通过坍缩、吸积和外向流的路标而形成。至于大质量恒星,其形成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现有的观测证据表明:大质量恒星也可能通过坍缩、吸积和外向流的路标来形成,但也不排除在星团中通过中小质量恒星聚合而成的因素。大质量恒星形成与致密电离氢区(UCHII)成协较好,而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成协的分子云环境中,既有大质量恒星也有小质量恒星形成。综述了恒星形成各个阶段的观测结果和研究现状以及成协的天体物理环境情况。未来的观测和研究重点在于:大质量恒星形成以及星团环境中的恒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恒星形成 综述 坍缩 吸积盘 外向流 HII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识别SDSS DR7Q中的FeLoBAL类星体
4
作者 何子麒 傅煜铭 +1 位作者 吴学兵 何凌雪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5,共14页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 铁低电离宽吸收线类星体(Fe Low-ionization Board Absorption Line Quasar,FeLoBALQ)是数量最稀少的类星体子类之一.该类型类星体的辐射将周围的物质猛烈吹开,形成强劲高速的外流,其中以铁为代表的低电离物质,吸收类星体的辐射,产生特征的低电离度铁元素宽线吸收谱.FeLoBALQ外流物质携带的能量之高,足以解释超大质量黑洞质量M与宿主星系核球速度弥散度σ_(*)的M-σ_(*)关系,同时有研究表明FeLoBALQ可能与星暴星系或星系主并合存在伴生关系.然而,迄今为止搜寻到的FeLoBALQ数量有限,难以从统计上验证上述理论.此研究计划在已有类星体大样本中开展大规模的搜寻工作,挖掘已发现类星体中的FeLoBALQ,为FeLoBALQ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样本基础.使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方法,将以往发现的FeLoBALQ光谱作为训练样本,对SDSS(Sloan Digital Sky Survey)DR7Q(Data Release 7 Quasar catalog)中、红移范围为0.8<z<2.125的共50931条类星体光谱进行鉴别,新搜寻到了160条FeLoBALQ光谱.研究发现FeLoBALQ的颜色比一般类星体更红,且以往发现的FeLoBALQ比新发现的稍微偏红;这些差异在蓝端更明显,在中红外波段差异则几乎消失.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的FeLoBALQ,估计FeLoBALQ在该样本的该红移段内,占类星体总数的比例约为0.43%,此比例略高于以往研究,且可能依然偏小.今后希望将此方法扩展至更大样本如SDSS DR16Q(Data Release 16 Quasar catalog)以发现更多的FeLoBALQ,并使用大样本研究FeLoBALQ与宿主星系恒星形成、星系主并合的关系以及星系与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协同演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类星体:吸收线 方法:深度学习 星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系外行星探测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济林 谢基伟 +10 位作者 葛健 季江徽 窦江培 东苏勃 刘慧根 王炜 郭建恒 余聪 白雪宁 冯发波 刘倍贝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8,共14页
系外行星学科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包括,通过发展各种探测技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分析行星轨道、成分、大气性质,评估行星的宜居性,统计行星的分布规律,从理论和观测上揭示行星系统的形成和动力学... 系外行星学科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包括,通过发展各种探测技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分析行星轨道、成分、大气性质,评估行星的宜居性,统计行星的分布规律,从理论和观测上揭示行星系统的形成和动力学演化机制.系外行星的研究对于回答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意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21世纪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系外行星的研究进入了崭新及快速的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系外行星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凝练中国在系外行星未来空间探测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以推进系外行星研究的快速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外行星 发展动态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扩大FAST视场的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甘恒谦 金乘进 +1 位作者 张海燕 苏彦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所有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其分辨率和灵敏度提高的同 时,视场变小.而且口径越大,视场越小.这成为大口径望远镜不可回避的矛盾.要解决 这个矛盾,可以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放置N个分立馈源.让它们同时工作,这样可以看作... 所有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其分辨率和灵敏度提高的同 时,视场变小.而且口径越大,视场越小.这成为大口径望远镜不可回避的矛盾.要解决 这个矛盾,可以在望远镜的焦平面上放置N个分立馈源.让它们同时工作,这样可以看作 把视场扩大了N倍.望远镜的工作效率提高N倍.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视场不连 续.且馈源数目N受到望远镜焦比(F/D)的限制.采用致密焦面阵(dense focal plane array)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致密焦面阵的单元不是喇叭口天线,而是无方向性的 Vivaldi天线(Vivaldi antenna). 要把Vivaldi阵列应用到望远镜上,需要对单个Vivaldi天线和Vivaldi阵列的电性能 有清楚的认以,并能根据需要来设计照明方向图.还要知道大望远镜的焦面上电磁场的分 布情况,借此判断能否应用Vivaldi阵列,以及给出Vivaldi单元的分路赋权网络. 主要给出了FAST的焦面场的分布情况.并说明应用Vivaldi阵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 馈源 阵列 视场 方向图 焦平面 分辨率 射电望远镜 分路 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信论——多层次物质信息系统及其哲学探索 被引量:25
7
作者 罗先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0-447,共8页
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物质与信息既彼此不同、又相辅相成的学术观点:信息要以物质为载体,物质的生存发展要由信息来引导。宇宙早期微小混沌体内由基本粒子所携带的信息,是相继建造具有星系、恒星和行星等诸多层次天体系统的基本... 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物质与信息既彼此不同、又相辅相成的学术观点:信息要以物质为载体,物质的生存发展要由信息来引导。宇宙早期微小混沌体内由基本粒子所携带的信息,是相继建造具有星系、恒星和行星等诸多层次天体系统的基本物质信息。太阳就是通过大量粒子、原子和离子及其统计平均信息的协同控制作用而生存发展的。生物大分子是在粒子、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又叠加有核苷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更多层次的物质信息系统,其生存发展状况取决于天地之间诸多复杂因素的长期协调作用。人所开展的自然信息和人文信息的活动,同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发展等密切相关。最后试图建立物信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在本体论、发展观和认识论诸方面所作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信息 天地人系统 本体论 宇宙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概念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先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通用信息概念可由事物的实在状态及其相关规律表示,并可将其划分为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自然信息与人文信息以及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等类型,如通信科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脑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信息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关于... 通用信息概念可由事物的实在状态及其相关规律表示,并可将其划分为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自然信息与人文信息以及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等类型,如通信科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脑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信息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关于物信论的哲学意义可以从通用信息的角度在本体论、发展观和认识论的高度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信息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哲学 物信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313号小行星掩HIP47310的观测和研究
9
作者 詹想 张文昭 +4 位作者 马劲 汪寅 王飞格 林良浩 任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发生在世界时2013年10月21日19:29的313号小行星Chaldaea掩恒星HIP 47310进行了多站联测.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每个观测点的掩星时长,结合小行星轨道速度得出小行星剖面长度,用Occult 4软件对多站观测数据进行了椭圆拟合,最终得出... 对发生在世界时2013年10月21日19:29的313号小行星Chaldaea掩恒星HIP 47310进行了多站联测.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每个观测点的掩星时长,结合小行星轨道速度得出小行星剖面长度,用Occult 4软件对多站观测数据进行了椭圆拟合,最终得出该小行星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轨道的偏差.同时,我们探讨了当今数码时代发动大量天文爱好者利用自身的业余观测器材取得较好的科研观测资料的可行性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 形状技术 多站联测方法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电脉冲星的偏振特性与逆康普顿散射(ICS)模型
10
作者 徐仁新 乔国俊 韩金林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7-270,共4页
大量射电脉冲星的偏振观测──包括线偏振和圆偏振,个别脉冲的垂直偏振模式,累积脉冲的消偏振现象等──为辐射区的物理状态和辐射过程提供了非常确切的观测事实.但现有理论对众多观测事实尚无法给出完整的说明.综述了脉冲星的偏振... 大量射电脉冲星的偏振观测──包括线偏振和圆偏振,个别脉冲的垂直偏振模式,累积脉冲的消偏振现象等──为辐射区的物理状态和辐射过程提供了非常确切的观测事实.但现有理论对众多观测事实尚无法给出完整的说明.综述了脉冲星的偏振观测特征,并利用逆康普顿散射模型对这些特性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射冲星 偏振 辐射机制 逆康顿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星上图像压缩的JPEG2000算法的改进
11
作者 谢华 金声震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修改了 JPEG2000算法,通过改变编码顺序节约了大量的计算,提高了运行速度。用此算法对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目标图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压缩比的情况下,修改后的算法对图像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运行时间和压缩质量方面都能够满... 本文修改了 JPEG2000算法,通过改变编码顺序节约了大量的计算,提高了运行速度。用此算法对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目标图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压缩比的情况下,修改后的算法对图像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运行时间和压缩质量方面都能够满足空间太阳望远镜的压缩任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图像压缩 JPEG2000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前兆的微波遥感观测探讨
12
作者 罗先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9-1045,共7页
通过发生在海城、唐山和汶川的强烈地震事件的分析,指出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在于前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探测和识别的困难。单一的小震前兆并不具有普遍的预报意义。如果根据多种前兆现象进行综合判断,则可能对短期的地震预... 通过发生在海城、唐山和汶川的强烈地震事件的分析,指出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在于前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探测和识别的困难。单一的小震前兆并不具有普遍的预报意义。如果根据多种前兆现象进行综合判断,则可能对短期的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地震前兆观测手段的选择可能更加重要。同获取地震前兆实体信息的地面常规观测手段相比,获取孕震区虚体(光子、电磁波)信息的空间遥感观测手段,特别是其中的微波遥感观测手段,具有视野大、时效快、同步性强以及全天候工作等诸多优点。在采用波束开关方法的条件下,微波遥感观测能以很高的灵敏度发现大气以下孕震区微波辐射的变化,对于做出短期的临震预报可能更有意义。最后,以物信论的观点探讨了微波遥感观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前兆信息 微波遥感 波束开关法 孕震区 物信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本体论思想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13
作者 罗先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0-96,共7页
东西方文明走向的不同,起始于对宇宙本体的认识。面对宇宙万物,西方原子论者倾向于采用由大到小的还原论方法逐步进行分析,而以老子为代表的东方道论学者,则倾向于采用由小到大、自今及古的整体论方法进行综合考察。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优... 东西方文明走向的不同,起始于对宇宙本体的认识。面对宇宙万物,西方原子论者倾向于采用由大到小的还原论方法逐步进行分析,而以老子为代表的东方道论学者,则倾向于采用由小到大、自今及古的整体论方法进行综合考察。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优势恰是对方的不足之处,联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才是良策。曲折的文明历程进一步表明,以辩证物信论取代心物二元论,可能是分析解决包括医学在内的复杂性科学问题的有用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论 道论 中医学 西医学 李贽 李时珍 复杂性科学 辩证物信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的观测和研究
14
作者 吴月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对于大质量星的形成,由于区域的遥远和结构的复杂以及过程的特殊,研究相对迟缓.对可能形成大质量星的云核和大质量年轻星体的活动,进行了多波段搜寻和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关键词 星际物质 星际分子 喷流 外流 恒星形成 云核 CO同位素 谱线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星辐射区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守喜 王洪光 +3 位作者 陈建玲 刘怡 徐仁新 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337,共15页
为了研究脉冲星本质与磁层动力学过程,如何从观测限定脉冲星辐射区域的部位和几何结构是其中一个基本且关键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各种脉冲星辐射区几何限定方法的主要思想和结果,并对其异同和各自的优势作了比较和评述;根据已有的限定结果... 为了研究脉冲星本质与磁层动力学过程,如何从观测限定脉冲星辐射区域的部位和几何结构是其中一个基本且关键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各种脉冲星辐射区几何限定方法的主要思想和结果,并对其异同和各自的优势作了比较和评述;根据已有的限定结果总结了其对辐射束结构、加速区模型和射电辐射机制等理论问题研究的帮助和启示;从各种方法的发展过程来看,完善能够限定脉冲星多波段辐射区域三维结构的方法,并与辐射区和加速区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更紧密地结合是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辐射区结构 辐射机制 辐射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星磁场的演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晓辉 韩金林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43,共14页
综述了前人对于单个脉冲星磁场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结果及其最新进展。脉冲星磁场的起源有多种模型,其所对应的初始磁场有两种位形:磁场束缚在核内和磁场束缚在壳层中。脉冲星的磁场如何演化,没有一致的结论。有各种观测证据可能直接... 综述了前人对于单个脉冲星磁场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结果及其最新进展。脉冲星磁场的起源有多种模型,其所对应的初始磁场有两种位形:磁场束缚在核内和磁场束缚在壳层中。脉冲星的磁场如何演化,没有一致的结论。有各种观测证据可能直接或间接表明磁场的演化行为,如根据特征年龄和运动学年龄的差异可以推断出脉冲星磁场按指数规律衰减,而根据特征年龄与超新星遗迹年龄的差异或几颗年轻脉冲星的制动指数可以认为年轻脉冲星的磁场可能是增强的。脉冲星的样本合成研究(数值模拟)是研究脉冲星磁场演化的重要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假定脉冲星磁场按指数衰减,特征衰减时标必须为10^7yr或更长。而壳层中磁场的欧姆耗散模型数值计算显示脉冲星磁场演化行为因冷却模型和状态方程的取法不同而异,但最终无明显的衰减。由自转变慢诱导的脉冲星核内部磁场向壳层中扩散模型的计算表明脉冲星磁场的衰减只发生在10^7-10^8yr这段时间内,磁场衰减1-2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磁场 衰减 数值模拟 欧姆耗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单极高速分子外向流源IRAS19282+1814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科峰 吴月芳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358,共6页
12COJ=1-0成图观测表明在IRAS19282+1814附近存在着一个蓝向单极高速分子外流.计算了其基本参量并进行了分析.它的成协红外源IRAS19282+1814可能是大质量年轻星体,其IRAS波段色指数表明该源深埋于气体和尘埃物质之中.由60-100μm流量密... 12COJ=1-0成图观测表明在IRAS19282+1814附近存在着一个蓝向单极高速分子外流.计算了其基本参量并进行了分析.它的成协红外源IRAS19282+1814可能是大质量年轻星体,其IRAS波段色指数表明该源深埋于气体和尘埃物质之中.由60-100μm流量密度获得尘埃温度为30K.它的附近没有其他的源,所以IRAS19282+1814可能是外向流的驱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外向流源 恒星 星际介质 喷流 外流 星际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奇异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 剑 徐仁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裸奇异星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包括裸奇异星表面的电学性质和辐射机制,夸克表面存在的一些可能天体物理后果(如射电脉冲星的漂移子脉冲现象和软γ射线重复源的超Eddington辐射现象)等。这些研究结果对从天文观测上区...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裸奇异星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包括裸奇异星表面的电学性质和辐射机制,夸克表面存在的一些可能天体物理后果(如射电脉冲星的漂移子脉冲现象和软γ射线重复源的超Eddington辐射现象)等。这些研究结果对从天文观测上区分中子星和奇异星、证认奇异星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奇异星 脉冲星 中子星 电学性质 辐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坍缩型超新星致引力波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洪波 邵立晶 徐仁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1-521,共11页
自开始探测引力波以来,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就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引力波天体物理源。回顾了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的相关知识,介绍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在Fe核心坍缩阶段和反弹阶段,其Fe核旋转的角速度和对流不稳定性对引力波暴的影响,并且讨论... 自开始探测引力波以来,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就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引力波天体物理源。回顾了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的相关知识,介绍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在Fe核心坍缩阶段和反弹阶段,其Fe核旋转的角速度和对流不稳定性对引力波暴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核心坍缩型超新星爆发的最终产物——原中子星的振荡理论以及其产生的引力波暴。最后,展望通过电磁波和引力波的协同观测,将来能够更好地理解核心坍缩型超新星爆发的全过程,并进而探知中子星的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坍缩型超新星 引力波暴 中子星 振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星”研究的挑战(英文)
20
作者 薛永泉 乔国俊 +1 位作者 徐仁新 王洪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175,共15页
脉冲星 (PSRs)被发现之后 ,很快地就被证认为中子星 (NSs) ,关于它们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由于第一颗射电脉冲星的发现以及对强引力场下广义相对论的检验 ,脉冲星研究者已经两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 ,“中子... 脉冲星 (PSRs)被发现之后 ,很快地就被证认为中子星 (NSs) ,关于它们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由于第一颗射电脉冲星的发现以及对强引力场下广义相对论的检验 ,脉冲星研究者已经两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 ,“中子星”家族中的一些新种类被发现了 ,它们是 :所谓的软伽马射线重复爆 (SGRs) ,反常X射线脉冲星 (AXPs) ,超新星遗迹 (SNRs)中的致密中心天体 (CCOs)和暗弱热中子星 (DTNs)。这对理论家们提出了如下的挑战 :是否部分或者全部的所谓“中子星”的本质实际上是“奇异星 (SSs)” ?是否存在所谓的“磁星”(一种具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 ) ?本文论述了“中子星”的观测特性 ,为理解它们本质所作的理论努力以及不同模型间的争论(尤其是关于SGRs和AX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星 脉冲星 软伽马射线重复爆 反常X射线脉冲星 磁星 吸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