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1986―2020年间海岸线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梅 曾辉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综合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资料,对深圳市1986―2020年期间海岸线变化进行回顾和预测分析,总结了海岸线动态变化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进行了成因探讨。结果表明:深圳市在1986... 综合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资料,对深圳市1986―2020年期间海岸线变化进行回顾和预测分析,总结了海岸线动态变化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进行了成因探讨。结果表明:深圳市在1986―2020年间海岸线人为改造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西部海岸线即将全部被改造成人工岸线,东部还保留约100.4km的天然岸线;全市6处岸线热点变化区域累积填海造地总面积将达到108.9km^2,目前已经完成74.0km^2。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矛盾、大型工程建设、水产养殖区拓展和海岸带的自然条件差异是海岸线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深圳市大规模海岸带人为改造已经显现出一系列负面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海岸线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7
2
作者 孔丝纺 姚兴成 +2 位作者 张江勇 姚晓东 曾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6-723,共8页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绝氧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高稳定性的固体产物。作为新型多功能材料,生物质炭以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丰富的表面性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特点日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绝氧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高稳定性的固体产物。作为新型多功能材料,生物质炭以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丰富的表面性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特点日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文章介绍了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概括了生物质炭在农业、环境、能源及生物质炭基功能材料等4个前沿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各个应用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生物质炭应用研究的前景和方向。国内外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因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能、巨大的比表面积、高含量的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在土壤改良剂、固碳、氮减排、缓释肥料载体、污水治理、烟气净化、土壤修复、固体成型燃料、燃料电池、固体酸催化剂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生物质炭应用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作还有待于深入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农业 环境 能源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氯化物作用下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挥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吕晓蕾 韦琳 +1 位作者 刘阳生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以深圳市某垃圾焚烧厂飞灰为原料,考察高温条件下不同氯化物(NaCl,CaCl2和FeCl3)对飞灰中重金属气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种氯化物均不同程度地促进飞灰中重金属的气化;对于不同的重金属,氯化物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在未添加氯化... 以深圳市某垃圾焚烧厂飞灰为原料,考察高温条件下不同氯化物(NaCl,CaCl2和FeCl3)对飞灰中重金属气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种氯化物均不同程度地促进飞灰中重金属的气化;对于不同的重金属,氯化物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在未添加氯化物的情况下,飞灰中Pb和Cr几乎全部气化。Zn和Cu的气化率受氯化物影响最大,当添加量均为10%时,3种氯化物对Zn和Cu的影响效果为FeCl3≈CaCl2>NaCl。飞灰二次气化的最佳条件:以0.6 L/min N2做载气,添加15%的CaCl2,1000℃下高温处理2小时。二次气化过程可减小飞灰毒性,回收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氯化物 重金属 挥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地区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辉 陈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37-2742,共6页
城市植被具有其它生态环境要素难以替代的多样化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几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城市化过程对植被... 城市植被具有其它生态环境要素难以替代的多样化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几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影响研究属于传统的理论兼应用研究范畴,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入手,注重残遗植被保护等是该领域近年来的新研究方向;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积累最为丰富的热点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负面生态环境效应缓冲与还原、自然环境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碳氧平衡等;比较而言,城市植被保护与管理研究相对薄弱,亟待加强。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工作可以看出,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效应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专业研究与综合研究脱节,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脱节等不合理现象,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并加以克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植被 服务功能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解庆龙 孔丝纺 +1 位作者 刘阳生 曾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0,共5页
介绍了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技术的优势和主要用途,着重论述了国内外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该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新型气化合成技术、高效气化反应器以及高效催化剂是今后研究的... 介绍了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技术的优势和主要用途,着重论述了国内外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该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新型气化合成技术、高效气化反应器以及高效催化剂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气化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争论的解决途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晓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64-668,共5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垃圾围城形势严峻。文章从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引起的争论出发,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垃圾分类回收经验和焚烧发电厂的运营现状,探寻采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垃圾围城形势严峻。文章从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引起的争论出发,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垃圾分类回收经验和焚烧发电厂的运营现状,探寻采用垃圾焚烧方式处理垃圾的必备条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考察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博弈立场,探讨专家学者和社会舆论媒体各自的职责。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焚烧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其安全运行的必备前提条件是:科学公正透明的选址,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这场公共利益的博弈中,只有全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实行多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公共博弈,选择最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才能达到有效解决我国垃圾问题和维护公众利益的纳什均衡,实现环境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焚烧发电厂 公共政策 纳什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沈阳市生态廊道景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京京 李建东 +1 位作者 刘惠 韩振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将GIS应用于沈阳市生态廊道景观格局研究。首先根据沈阳市廊道特点,将廊道划分为: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和生态廊道;然后利用GIS技术处理基础资料,获取沈阳市各类型廊道现状图;在此基础上,从廊道的一般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两方面对沈阳市的... 将GIS应用于沈阳市生态廊道景观格局研究。首先根据沈阳市廊道特点,将廊道划分为: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和生态廊道;然后利用GIS技术处理基础资料,获取沈阳市各类型廊道现状图;在此基础上,从廊道的一般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两方面对沈阳市的生态廊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廊道中道路型生态廊道的长度为163.36km、面积为12.49km2,河流型生态廊道比较缺乏,其长度是32.91km,仅为其他类型生态廊道总长的20%,其密度仅为生态廊道总密度的16.95%。沈阳市生态廊道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廊道景观网络骨架,但是建设率较低,在各廊道类型中生态廊道所占比例较小,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均不高,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景观格局 网络结构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和米槠人工林细根形态对短期氮和磷添加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子艺 姜琦 +1 位作者 贾林巧 陈光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0-628,共9页
以福建三明地区林龄相似的丛枝菌根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外生菌根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is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短期氮添加与根袋法探讨氮和磷添加对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 以福建三明地区林龄相似的丛枝菌根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外生菌根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is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短期氮添加与根袋法探讨氮和磷添加对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细根的直径与组织密度表现出显著正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表现出负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而米槠细根的各形态性状均表现出与杉木相反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方向;杉木细根形态性状的磷可塑性响应更强,米槠细根形态性状的氮和磷可塑性响应间无显著差异。细根同一形态性状对氮和磷添加的可塑性响应间的方向相同,且具有正相关关系;细根不同形态性状的养分塑性响应间存在着协同与权衡关系。因此,丛枝菌根树种杉木采取了延长细根寿命的资源保守型策略,而外生菌根树种米槠采取快速占有资源的资源获取型策略。此外,杉木和米槠细根对氮和磷添加可能均具有相同的觅食趋向,且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对磷添加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和磷添加 菌根类型 细根形态 可塑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集水区降雨径流污染来源解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振邦 倪宏刚 +2 位作者 魏建兵 贾慧慧 曾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8-473,共6页
利用深圳市王家庄集水区的降雨径流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定量解析了单个城市小集水区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径流的主要污染源为城市污水、管内沉积物和地表径流。其中城市污水以输出氨氮(NH3... 利用深圳市王家庄集水区的降雨径流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定量解析了单个城市小集水区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径流的主要污染源为城市污水、管内沉积物和地表径流。其中城市污水以输出氨氮(NH3-N)和总氮(TN)为主,管内沉积物是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TP)和生化需氧量(BOD5)的主要来源,地表径流为固体悬浮物(SS)的主要来源。PMF模型可作为土地利用方式均一的单个城市小集水区降雨径流污染源解析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污染源的廓线能否保持相对稳定是该模型在降雨径流污染源解析时的主要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降雨径流 合流制管网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小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振邦 李超骕 曾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降雨径流污染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水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对深圳市石岩水库6条入库支流的4次降雨径流事件进行水文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择CODCr、NH3-N、TN、TP、SS和BOD56种常见水质测试指标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的水质状况、空间... 降雨径流污染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水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对深圳市石岩水库6条入库支流的4次降雨径流事件进行水文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择CODCr、NH3-N、TN、TP、SS和BOD56种常见水质测试指标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的水质状况、空间差异和初始冲刷效应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径流中耗氧性污染物尤其是固体悬浮物污染严重;城镇用地占较大比例的流域,污染物以颗粒态输出为主;城中村比例较大的子流域降雨径流污染严重;初始冲刷强度随着子流域不透水面积比例和雨强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事件平均浓度 初始冲刷效应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系统到景观: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景观取向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刚 曾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0-1351,共12页
物质流过程是考察系统属性的重要维度。区域物质流分析在研究框架、指标体系、数据集成、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困境,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黑箱假设"以及"系统隐喻"等产业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局限性。基于整合复杂性科... 物质流过程是考察系统属性的重要维度。区域物质流分析在研究框架、指标体系、数据集成、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困境,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黑箱假设"以及"系统隐喻"等产业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局限性。基于整合复杂性科学、广义进化论的生态学组织层次理论,对区域物质流分析开展理论探讨,指出应在原有的"系统"思维之外引入"景观"概念,以拓展区域物质流分析的空间与认知维度。基于"从系统到景观"的理念,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引入区域物质流分析,建构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景观取向,并从空间结构与认知图式两个方面对这一取向的核心涵义做以解读。结合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最新研究案例,从多尺度MFA的综合研究框架、物质流动过程的时空集成研究、物质流动过程的空间行为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景观取向做了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 产业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空间结构 认知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中部地区小时降雨集聚时空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志搏 王钧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基于1980—2012年1457个站点小时降雨数据,研究我国中东部地区5—9月降雨集聚指数(PC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PCI与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小时降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PCI变化的降雨特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PCI在0... 基于1980—2012年1457个站点小时降雨数据,研究我国中东部地区5—9月降雨集聚指数(PC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PCI与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小时降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PCI变化的降雨特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PCI在0.56~0.78之间,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PCI高于西北内陆,在东北、华北及四川盆地形成3个高值中心,并在海拔差异较大的地区发生突变。线性趋势分析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近33年PCI呈上升趋势。PCI与极端降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降雨量的减少,相关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雨 降雨集聚指数(PCI) 时空特征 极端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