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表征技术在电池界面演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冀昱辰 杨卢奕 +1 位作者 林海 潘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0-754,共15页
在二次电池中,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演化行为对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作机理出发,详细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原位表征技术,包括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原位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石英晶体天平、电化学微... 在二次电池中,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演化行为对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作机理出发,详细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原位表征技术,包括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原位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石英晶体天平、电化学微分质谱、原位拉曼光谱、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并且基于二次电池界面演化体系,本文将其划分为从液相到固相的电极/电解液界面中间相演化、沉积型金属负极的电沉积过程与金属-气体电池的三相界面演化,以及从固相到液相的固体组分电化学分解与固体组分溶解,列举了多种原位先进表征手段在这些复杂体系研究中联合应用的实例,展示了多模态界面原位表征技术在不同尺度下的立体分析能力。这些原位表征技术的联用不仅能够提供对电极/电解液界面在实际电池运行条件下动态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还可以揭示影响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本文还讨论了当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原位界面表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电池界面演化机制,提升电池性能和稳定性,推动新型电池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表征 二次电池 电化学过程 界面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基因组技术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海 郑家新 +1 位作者 林原 潘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90-999,共10页
材料基因组融合了材料的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高通量的检测及数据库系统,是材料研发的"范式革命",以其深刻的科学内涵、重大的应用潜力,将加速新材料发现和应用。本文重点讨论材料基因组用于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来缩短新能... 材料基因组融合了材料的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高通量的检测及数据库系统,是材料研发的"范式革命",以其深刻的科学内涵、重大的应用潜力,将加速新材料发现和应用。本文重点讨论材料基因组用于新能源材料的研发,来缩短新能源材料的"发现—研发—生产—应用"周期,介绍国际上代表性的Materials Project和OQMD两个材料基因组平台,及一些重要的材料基因组计算技术,如材料构象表征、高通量计算及筛选、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技术、优化算法和新型的高通量制备和表征技术等在新能源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并对下一步材料基因组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如通过发展高精度高通量计算、利用人工智能开发高通量实验系统和平台,产生材料大数据,并通过智能计算充分利用好材料大数据,打造计算与实验融合的材料基因组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加速新能源材料的发现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基因组 新能源材料 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极化子现象理论计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叶耀坤 胡宗祥 +4 位作者 刘佳华 林伟成 陈涛文 郑家新 潘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74,共13页
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而且也适合用于电动车中的动力电池。正极是锂电池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正极材料的研究中,当电子在空间上局域分布并与晶格耦合将形... 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而且也适合用于电动车中的动力电池。正极是锂电池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正极材料的研究中,当电子在空间上局域分布并与晶格耦合将形成极化子,极化子现象近些年逐渐引起人们更多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减弱电子导电性,不利于电子传导,是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电子导电性差的根本原因。极化子是一种晶格畸变束缚电子作整体运动的晶体缺陷。开展极化子现象的相关机理研究,将为设计高导电性正极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方法已成为研究正极材料中极化子的重要研究手段,能够判断体系是否有极化子出现以及分析极化子的出现对正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影响。本文主要从理论计算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极化子的基本物理概念,其次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综述了极化子的理论计算判别方法、极化子对常见类型正极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与调控和当前研究方法的一些理论难题,最后从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角度对未来正极材料中的极化子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子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子导电性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X射线光谱的锂电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演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卓增庆 潘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32-2341,共10页
开发新型高能量密度以及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是有效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的可行路径之一.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电子态的演化决定了材料诸多本征性质以及电池综合性能.探测并操控电极材料电子态的演化对探求电极反应的物理机理... 开发新型高能量密度以及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是有效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的可行路径之一.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电子态的演化决定了材料诸多本征性质以及电池综合性能.探测并操控电极材料电子态的演化对探求电极反应的物理机理、促进电池材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同步辐射的软X射线光谱技术可以直接探测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本文从阴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同角度对利用软X射线光谱对电子态演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获得了电极材料电化学循环过程中过渡金属与氧的电子态演化信息,系统阐述并总结了不同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电子态的演化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X射线光谱 锂离子电池材料 电子结构 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离子源功率对持续高功率反应磁控溅射沉积Al_(2)O_(3)薄膜的影响
5
作者 邹云霄 杨东杰 +3 位作者 刘亮亮 刘瑶瑶 李春伟 吴忠振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6,共8页
氧化铝膜层在光学和半导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持续高功率磁控溅射(Continuous high-power magnetron sputtering)技术在反应溅射时具有较宽的工艺窗口,因此是制备氧化铝膜层的最佳途径之一。但由于C-HPMS较高的Al溅射速度,制备的氧化... 氧化铝膜层在光学和半导体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持续高功率磁控溅射(Continuous high-power magnetron sputtering)技术在反应溅射时具有较宽的工艺窗口,因此是制备氧化铝膜层的最佳途径之一。但由于C-HPMS较高的Al溅射速度,制备的氧化铝薄膜往往呈现氧含量不足的现象。对此,采用高功率离子源辅助离化氧气,以提升其反应活性,进而增加制备氧化层中的氧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功率离子源放电可以大幅提升O_(2)气的离化,使得Al和O化合的活性随离子源功率的提高,制备的氧化铝膜层更加致密,沉积速率也得到提升,膜层中的Al/O比例从0.95降低至0.64。同时,制备的氧化铝膜层的透过率68.8%提升至93.1%,耐击穿性能从20.8 V/μm提升至72.4 V/μm,膜层硬度从12.48 GPa提升至14.45 GPa,体现出明显的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功率磁控溅射(C-HPMS) 氧化铝 离子源辅助 高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wave-enabled rapid,continuous,and substrate-free synthesis of few-layer graphdiyne nanosheets for enhanced potassium metal battery performance 被引量:1
6
作者 KONG Ya ZHANG Shi-peng +6 位作者 YIN Yu-ling ZHANG Zi-xuan FENG Xue-ting DING Feng ZHANG Jin TONG Lian-ming GAO Xi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2-650,共9页
Graphdiyne(GDY)is a two-dimensional carbon allotrope with exception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at 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its efficient and scalable synthesis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Graphdiyne(GDY)is a two-dimensional carbon allotrope with exception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at 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However,its efficient and scalable synthesis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We present a microwave-assisted approach for its continuous,large-scale production which enables synthesis at a rate of 0.6 g/h,with a yield of up to 90%.The synthesized GDY nanosheets have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46 nm and a thickness of 4 nm.We used GDY as a stable coating for potassium(K)metal anodes(K@GDY),taking advantage of its unique molecular structure to provide favorable paths for K-ion transport.This modifica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dendrite formation and improved the cycling stability of K metal batteries.Full-cells with perylene-3,4,9,10-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PTCDA)cathodes showed the clear superiority of the K@GDY anodes over bare K anodes in terms of performance,stability,and cycle life.The K@GDY maintained a stable voltage plateau and gave an excellent 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600 cycles with nearly 100%Coulombic efficiency.This work not only provides a scalable and efficient way for GDY synthesis but also opens new possibilities for its use in energy storage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diyne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Few-layer Potassium metal battery Dendrite-f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强化的二硅酸锂-透锂长石微晶玻璃的化学耐久性
7
作者 胡伟 尹勇明 孟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7,共9页
本研究制备了二硅酸锂-透锂长石微晶玻璃,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强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玻璃的酸碱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二硅酸锂-透锂长石微晶玻璃的残余玻璃相优先被腐蚀,待残余玻璃相被腐蚀后晶体裸露,H^(+)... 本研究制备了二硅酸锂-透锂长石微晶玻璃,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强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玻璃的酸碱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二硅酸锂-透锂长石微晶玻璃的残余玻璃相优先被腐蚀,待残余玻璃相被腐蚀后晶体裸露,H^(+)与透锂长石中的Li^(+)发生置换,产物HAlSi_(4)O_(10)堆积在微晶玻璃表面。实验探究了玻璃配方和强化工艺对化学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础玻璃成分的Na_(2)O含量,增加ZrO_(2)和K_(2)O含量,并在离子交换盐浴中加入少许LiNO_(3)(0.03%)能显著提高二硅酸锂-透锂长石微晶玻璃的化学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微晶玻璃 二硅酸锂 透锂长石 化学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EI多尺度建模研究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慧敏 王京 +4 位作者 王一博 郑家新 邱景义 曹高萍 张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6-382,共17页
锂离子电池高还原性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是影响电池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关键组分,但SEI的形成涉及多尺度、多物理场下的复杂过程,且组分异常复杂。在电池外壳“黑箱”环境下,现有的非原位技术对其表征无能为力,而原位技术... 锂离子电池高还原性负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是影响电池电化学性能与稳定性的关键组分,但SEI的形成涉及多尺度、多物理场下的复杂过程,且组分异常复杂。在电池外壳“黑箱”环境下,现有的非原位技术对其表征无能为力,而原位技术又难以得到较高真实度的结果,难以深入理解SEI的相关机制。采用数学的方法对SEI进行建模研究,有望将复杂的物理场进行解耦,进而精准描述SEI的形成和演化的机制与过程,是近年来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按对象尺度由小到大从原子到介观尺度逐渐增大的顺序分别总结了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经典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算法、宏观性质建模在SEI建模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介绍其在指导电极材料开发及电解液改性方面的成功案例,着重讨论分析了多尺度建模研究SEI的难点与不足。并提出针对SEI的电化学势场特性建立力场算法平台,采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和机器学习辅助将模型拓展到数万直至数亿原子,并通过逐级计算结合试验验证及专家评估促使收敛,获得具有量子力学精度且带电化学势场的SEI模型,有望实现SEI的长时域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多尺度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应力场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Cr膜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啸云 张津 +2 位作者 田修波 吴忠振 连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9,共14页
Cr膜层因其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和核电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传统电镀硬铬技术具有一定的污染,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无污染的高性能Cr膜层制备方式。具备清洁特性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尤其... Cr膜层因其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和核电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传统电镀硬铬技术具有一定的污染,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无污染的高性能Cr膜层制备方式。具备清洁特性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尤其是具有高离化率和高结合力特点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技术现已成为膜层研究领域的热点。介绍HiPIMS-Cr靶的放电特性,指出在Cr膜沉积过程中获得高Cr离化率的条件;对比HiPIMS-Cr膜层与传统工艺(电镀硬铬、直流磁控沉积溅射、电弧混合溅射等)制备的Cr膜层在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概述不同工艺组合对Cr膜层沉积速率的影响,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HiPIMS-Cr膜层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最后对HiPIMS-Cr膜层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膜层 磁控溅射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钙钛矿色转换全彩显示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尹勇明 孟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9-447,共29页
量子点具有色纯度高、发光颜色可调和荧光量子产率高等诸多优良的光电特性,已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发光材料,在显示及照明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量子点材料的显示应用主要是基于其光致发光特性,或者说色转换特性,用于提升液晶面... 量子点具有色纯度高、发光颜色可调和荧光量子产率高等诸多优良的光电特性,已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发光材料,在显示及照明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量子点材料的显示应用主要是基于其光致发光特性,或者说色转换特性,用于提升液晶面板的显示色域、或者与蓝光主动发光器件搭配实现全彩显示。本文首先综述常规量子点(CdSe、InP)在液晶显示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量子点集成到液晶显示器面板中所需要考量的面板架构、光学特性、可靠性、制程工艺等一些关键问题;然后,进一步对量子点色转换主动发光显示应用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获得高效色转换、量子点材料图案化以及搭配蓝光发光器件的光学集成问题进行重点关注;最后,针对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钙钛矿材料,就其色转换全彩显示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钙钛矿 色转换 光致发光 全彩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岁寒 郭宇翔 +1 位作者 陈秋皓 吴忠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41,共19页
磁控溅射技术广泛用于制备多种功能涂层/薄膜材料,随着材料加工的精密化和功能器件的微型化,其已成为工业生产中必要环节。磁控溅射的发生基于等离子体放电,但由于等离子体负载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试验研究相对困难,促使其仿真技术在过... 磁控溅射技术广泛用于制备多种功能涂层/薄膜材料,随着材料加工的精密化和功能器件的微型化,其已成为工业生产中必要环节。磁控溅射的发生基于等离子体放电,但由于等离子体负载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试验研究相对困难,促使其仿真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新型真空涂层装备开发和工艺验证重要且高效的手段。尤其是随着高离化磁控溅射等新技术的提出,等离子体的不确定性加强,检测越来越难,使仿真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进。针对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技术,对近年来等离子体仿真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HiPIMS放电机理和等离子体特性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多种等离子体仿真模型为切入点,分别介绍检验电子Monte Carlo模型、流体模型、粒子网格/蒙特卡洛(PIC/MCC)模型、参数路径模型以及整体模型等仿真模型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HiPIMS技术研究中的贡献和不足。随着等离子体放电技术的进步,等离子体特性越来越复杂,等离子体仿真技术也相应地向更高维度、精度和自由度的方向不断升级,最后总结等离子体仿真技术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发展及其对HiPIMS可能的推动作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 仿真技术 高精度 高强度放电 等离子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传输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丙凯 杨卢奕 +1 位作者 李舜宁 潘锋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固态电解质在室温下表现出非凡的离子导电性,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开发新的高性能固态电解质需要对锂离子传输机理及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论述了近期研究中锂离子传输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离子传输理论基础的概述... 固态电解质在室温下表现出非凡的离子导电性,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开发新的高性能固态电解质需要对锂离子传输机理及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论述了近期研究中锂离子传输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离子传输理论基础的概述;总结Li_(10)GeP_(2)S_(12)、Li_(7)La_(3)Zr_(2)O_(12)和Li_(1+x)Al_(x)Ti_(2-x)(PO_(4))_(3)固态电解质材料中晶体结构、离子传输和研究进展;阐述锂离子传输中结构特征、传输机理(单离子跳跃传输和多离子协同传输)以及构效关系;总结(反)Meyer-Neldel规则的关键问题和相关电解质材料。最后,展望了给出电解质材料的设计策略和未来机理研究的重点,为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离子传输机理 协同传输 构效关系 Meyer-Neldel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谱学表征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越洲 王琨 +3 位作者 郑世胜 汪弘嘉 董金超 李剑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
经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化学表征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不断完善,在表界面精细结构表征、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电化学谱学表征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传统电化学表征方法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及中间物种的... 经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化学表征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不断完善,在表界面精细结构表征、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电化学谱学表征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传统电化学表征方法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及中间物种的空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红外光谱(IR)、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及和频振动光谱(SFG)三种经典分子振动光谱电化学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三种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联用电解池的设计,然后从基础电化学理论出发,介绍其在模型单晶体系及界面水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重点介绍了其在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电化学谱学表征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电化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和频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生蛾眼结构制备减反射微晶玻璃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伟 尹勇明 +1 位作者 郝霞 孟鸿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3-191,共9页
目的采用湿法刻蚀制备减反射微晶玻璃,分析晶化时间对透过率、反射率和形貌的影响。方法通过熔融法制备得到基础玻璃,调整晶化时间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晶粒尺寸(12.2~27.4nm)的微晶玻璃,将制备得到的基础玻璃及不同晶粒尺寸的微晶玻璃放... 目的采用湿法刻蚀制备减反射微晶玻璃,分析晶化时间对透过率、反射率和形貌的影响。方法通过熔融法制备得到基础玻璃,调整晶化时间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晶粒尺寸(12.2~27.4nm)的微晶玻璃,将制备得到的基础玻璃及不同晶粒尺寸的微晶玻璃放置在配制好的5%(质量分数)HF、2%(质量分数)SiO_(2)、1.5%(质量分数)BaSO_(4)、2%(质量分数)羧甲基纤维素钠、89.5%(质量分数)H_(2)O的刻蚀液中,在25℃条件下,以40 kHz的超声频率双面蚀刻60 min,通过分光光度计测试刻蚀前后样品的透过率和反射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刻蚀前后样品的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基础玻璃在500℃核化230 min,665℃晶化135 min后,制备得到微晶玻璃的晶粒尺寸约为25.1 nm,进一步经过湿法刻蚀后,刻蚀深度约为150 nm,蛾眼玻璃透过率最高为98.02%。结论微晶玻璃经过湿法刻蚀后增透效果明显,对X射线衍射(XRD)、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微晶玻璃中存在晶体相和残余玻璃相,经过酸蚀处理后,表面能形成以透锂长石晶体和二硅酸锂晶体均匀分布的蛾眼结构,晶体尺寸为12.2~27.4 nm的微晶玻璃进行湿法刻蚀后透过率分布在95.99%~9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湿法刻蚀 蛾眼结构 晶粒大小 透过率 晶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彩色滤光膜的致密性和疏水性以减少TFT-LCD制造中的气体释放
15
作者 李吉 张霞 +4 位作者 冯翊 廖昌 张杰 尹勇明 孟鸿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4-713,共10页
TFT-LCD产业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TFT-LCD制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光刻胶需要不同的真空干燥时间。为了减少制造时间,提高面板成品率,有必要明确影响真空时间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抽运时间与光刻胶材料性能的关系。发现光刻... TFT-LCD产业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在TFT-LCD制造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光刻胶需要不同的真空干燥时间。为了减少制造时间,提高面板成品率,有必要明确影响真空时间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抽运时间与光刻胶材料性能的关系。发现光刻胶的热稳定性与抽运时间的关系可以忽略不计。光刻胶的致密性和疏水性与真空干燥时间密切相关。致密性和高疏水性可以有效避免水蒸气在制造过程中侵入和储存在光刻胶中,减少泵送次数。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可以为未来TFT-LCD工业新型光刻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 彩色滤光膜 气体释放 致密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O体系窄带蓝光MR-TADF分子的结构筛选与电子效应
16
作者 周奥伟 朱亚楠 +3 位作者 郭志鹏 尹勇明 UTOCHNIKOVA Valentina 孟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45-2053,共9页
基于高色纯度的优势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因其在高精度显示中的潜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以12,12-二甲基-4H-苯并[9,1]喹啉并[3,4,5,6,7-defg]吖啶-4,8(12H)-二酮(DQAO)为分子母核,通过引入电子性质不同的侧链基团并对... 基于高色纯度的优势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因其在高精度显示中的潜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以12,12-二甲基-4H-苯并[9,1]喹啉并[3,4,5,6,7-defg]吖啶-4,8(12H)-二酮(DQAO)为分子母核,通过引入电子性质不同的侧链基团并对其进行结构筛选和荧光性能评估,设计并评测了一组兼具窄谱带和深蓝光发射的潜力分子,提出了基于该类N/C==O体系的高性能发光材料的设计通式。该研究运用量子化学方法全面评估了74个目标分子的三重态-单重态能隙、荧光振子强度及发射光谱特性,通过基态-激发态结构重组能对发射光谱半峰宽(FWHM)进行有效近似,发现N对位取代电子受体有利于提高振子强度与降低重组能,而电子供体则倾向于降低三重态-单重态能隙。研究结果表明,调控N对位取代基元的电子性质将在显著降低MR-TADF分子的三重态-单重态能隙的同时,有效提升其振子强度,并得到理想的发射波长,从而实现高性能窄带发射特性。本研究不仅为MR-TADF分子的高效设计提供了新的分子设计思路和有效结构数据集,还为基于N对位优势和修饰基电子性质进一步优化荧光材料性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发射半峰宽 电子效应 DQAO 分子重组能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LiCoO_(2)的表面结构与性能:回顾与展望
17
作者 方建军 杜宇豪 +5 位作者 李子健 樊文光 任恒宇 易浩聪 赵庆贺 潘锋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共23页
近年来,高电压LiCoO_(2)(LCO)正极的研发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解决表面问题是提升高电压LCO性能的最有效途径。本综述系统回顾了高电压LCO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相变和裂纹的生成、与氧氧化还原相关的问题以及副反应... 近年来,高电压LiCoO_(2)(LCO)正极的研发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解决表面问题是提升高电压LCO性能的最有效途径。本综述系统回顾了高电压LCO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相变和裂纹的生成、与氧氧化还原相关的问题以及副反应,以及表面结构的退化。接着,我们深入阐述了表面调制,以及表面调制与电解质调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我们展望了更先进的LCO正极的发展前景,包括低成本高质量的制造,设计适用于极端条件(如高温、高速充电、低温等)的LCO正极,并实现约220 mAh·g^(-1)的稳定容量释放。我们期望这项工作能为未来推动高电压LCO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_(2) 界面结构 相转变 表面修饰 正极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含量及热处理升温速率对LAS透明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伟 尹勇明 孟鸿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15-2222,共8页
采用常规熔融退火和两步结晶法制备了具有不同ZrO_(2)含量的Li_(2)O-Al_(2)O_(3)-SiO_(2)(LAS)体系的高结晶度透明微晶玻璃。研究了LAS微晶玻璃的结晶动力学、相演变、微观结构和透光性能。结果表明,ZrO_(2)含量增加到一定量时,玻璃的... 采用常规熔融退火和两步结晶法制备了具有不同ZrO_(2)含量的Li_(2)O-Al_(2)O_(3)-SiO_(2)(LAS)体系的高结晶度透明微晶玻璃。研究了LAS微晶玻璃的结晶动力学、相演变、微观结构和透光性能。结果表明,ZrO_(2)含量增加到一定量时,玻璃的析晶方式由一维生长逐渐变为二维生长,其析晶放热峰T_(p)值逐渐升高,而析晶活化能逐渐降低。通过控制热处理升温速率可实现玻璃中硅酸锂(Li_(2)SiO_(3))、透锂长石(LiAlSi_(4)O_(10))和二硅酸锂(Li_(2)Si_(2)O_(5))晶体的析出,并且发现晶体由硅酸锂(Li_(2)SiO_(3))向二硅酸锂(Li_(2)Si_(2)O_(5))转变时,玻璃的透过率会增大。此外,SEM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热处理升温速率的减小,玻璃析出的晶体尺寸逐渐变大,晶体形貌主要为球形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微晶玻璃 盖板玻璃 晶相转变 光学性能 析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离化磁控溅射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旻昱 刘亮亮 +3 位作者 李体军 李熙腾 崔岁寒 吴忠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44,共29页
磁控溅射技术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电子器件等领域,但较低的离化率对磁控溅射的工艺可控性、深孔沉积能力甚至涂层质量等有很大限制,高离化率一直是磁控溅射追寻的目标。从早期引入辅助增强装置,到... 磁控溅射技术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电子器件等领域,但较低的离化率对磁控溅射的工艺可控性、深孔沉积能力甚至涂层质量等有很大限制,高离化率一直是磁控溅射追寻的目标。从早期引入辅助增强装置,到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提出,以及持续高功率技术的发展,高离化磁控溅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高离化磁控溅射技术的发展为切入点,综述近年来该技术的发展迭代、应用现状以及面向各种应用的工业设备研发进程。高离化磁控溅射的发展可归纳为四个阶段,即辅助增强的磁控溅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改进型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以及持续高功率磁控溅射。分别阐述不同阶段的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各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介绍各技术的工业设备及其应用现状。随着工业发展对涂层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要求,以及市场对高效率制备的诉求,高离化磁控溅射也在朝着可控、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最后对高离化磁控溅射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离化率 辅助增强离化 高功率脉冲 持续高功率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锂铝硅玻璃微观结构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伟 尹勇明 孟鸿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13-2620,共8页
锂铝硅玻璃在深加工过程中会经历曲面成形和离子交换等热处理步骤,其压应力分布、结构强度均受到影响。本试验通过单杆静压测试、抗跌落性能测试及拉曼光谱等测试与表征,探究了420~640℃的热处理对锂铝硅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 锂铝硅玻璃在深加工过程中会经历曲面成形和离子交换等热处理步骤,其压应力分布、结构强度均受到影响。本试验通过单杆静压测试、抗跌落性能测试及拉曼光谱等测试与表征,探究了420~640℃的热处理对锂铝硅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玻璃应变点温度60℃至玻璃应变点温度范围内,热处理可以使锂铝硅玻璃机械性能增强,表现为密度提升、单位交换应力值增大、压应力深度减小以及单杆静压强度有所提高;拉曼光谱分析表明,上述温度范围内热处理使玻璃内部呈六元环的硅氧四面体、铝氧四面体的键长变短,对应拉曼振动峰强度下降,网络结构更加致密;而当热处理温度超过应变点,硅氧四面体之间的桥氧开始断裂,形成大量松散的“岛状”结构硅氧四面体,在高温情况下发生移动,机械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锂铝硅玻璃 离子交换 拉曼光谱 玻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