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动态演变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猷 王仰麟 +2 位作者 彭建 刘珍环 吴健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9-433,共5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机制,为进一步掌握快速城市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变化影响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海岸的海岸线分维不同,由基岩海岸、人工海岸到淤泥质海岸递减;(2)研究时段内,深圳市东海岸海岸线分维总体降低,西海岸总体上升;(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分维变化影响显著。人类活动强度与海岸线分维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人类活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对海岸线的分维变化幅度影响不同,其中滩涂围垦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较小,填海造地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分维 动态演变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能耗特征的城市建筑碳减排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爽爽 王钧 +1 位作者 许晔 曾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使用DeST模型,对深圳市典型民用建筑类型的能耗进行模拟,归纳出各类型建筑能耗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深圳市各类民用建筑能耗特征表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小,但总量大;商业建筑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单个建筑体量大... 使用DeST模型,对深圳市典型民用建筑类型的能耗进行模拟,归纳出各类型建筑能耗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深圳市各类民用建筑能耗特征表现出较大的时空异质性,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小,但总量大;商业建筑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单个建筑体量大,且单位面积能耗大,因此总量不容忽视;办公建筑对模型参数变化最敏感,节能潜力大。结合深圳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深圳市建筑碳减排策略提出以下建议:1)全面打造智慧城市,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监测体系,更科学地管理能耗行为;2)全面普及绿色建筑,在对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同时,重视老建筑的节能改造,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能耗特征,分别采取部分改造、拆除重建、优化房间组合以及提高能耗效率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建筑 能耗时空特征 DeST模型 建筑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物耦合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昌盛 薛安 赵华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60,共5页
生物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是用于污染控制的两种重要方法,二者各有其优缺点。电-生物耦合技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弥补或克服对方的缺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作者对电-生物耦合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微生物发酵... 生物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是用于污染控制的两种重要方法,二者各有其优缺点。电-生物耦合技术可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并弥补或克服对方的缺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作者对电-生物耦合技术在水处理、土壤修复、微生物发酵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电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生物处理 耦合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塘-城市景观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韩西丽 俞孔坚 +1 位作者 李迪华 王思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110,128,共5页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基塘农业采取单纯地保护已难以奏效,附着于农业景观中的生态、文化及潜在的休闲等价值则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因此,研究如何维护和延续基塘农业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格局上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基塘农业采取单纯地保护已难以奏效,附着于农业景观中的生态、文化及潜在的休闲等价值则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因此,研究如何维护和延续基塘农业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格局上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则显得尤为紧迫和现实。通过对马岗片区"基塘"农业景观在现代集约农业的推行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其形态、格局及生态服务功能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在评价这一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城市-基塘"景观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塘 农业景观 生态服务功能 城市化 马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强 秦佩恒 +1 位作者 白钰 曾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133-138,共6页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 环境管理 协调机制 跨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甲醛释放影响因素的环境箱试验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秦华鹏 陈晓丹 +1 位作者 张盈盈 姚婷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1-805,共5页
采用环境箱试验与数学模型模拟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过程,探讨温度、湿度、封边处理、材质等因素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环境箱实验表明,随环境温度增加或湿度增加,甲醛初始释放量增高;人造板封边后甲醛释放率明显减小;3种材质的人造板甲醛释... 采用环境箱试验与数学模型模拟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过程,探讨温度、湿度、封边处理、材质等因素对甲醛释放的影响.环境箱实验表明,随环境温度增加或湿度增加,甲醛初始释放量增高;人造板封边后甲醛释放率明显减小;3种材质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速率依次为中密度板>刨花板>大芯板.经验衰减模型与物质传输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物质传输模型比衰减模型更有利于解释环境箱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板 甲醛 环境箱 衰减模型 物质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热岛强度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窦浩洋 张晶晶 赵昕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共6页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 进入21世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研究该地区的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21世纪初自动气象站点运行趋于稳定,数据质量好,为城市气候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自动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热岛和冷岛出现的频率,总结空间分布规律,并对照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热岛区域与地表覆被的对应关系。计算每月热岛强度值,通过热岛的月际变化曲线,总结热岛的年变化规律以及昼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热岛呈现"六区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全年中夏季白天的热岛强度最大,并且夏季的热岛强度出现昼强夜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岛强度 热岛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景观指数的城市景观美学特征定量表达——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健生 袁甜 王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519-4528,共10页
城市景观由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构成,以建筑为主体,辅以外部空间环境。对城市景观美学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及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规划设计纳入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合理途径。景观美学特征以不同方式影响整体景观质量,合... 城市景观由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构成,以建筑为主体,辅以外部空间环境。对城市景观美学价值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及居民生活环境,为城市规划设计纳入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合理途径。景观美学特征以不同方式影响整体景观质量,合理运用景观指数对城市景观美学特征进行量化表达,是评估景观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整理借鉴景观美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以城市空间内部审美者的角度将城市景观五大美学特征,包括自然性、开阔性、多样性、奇特性和协调性,转化为可定量表达的二维及三维景观指数。量化指标易使用数据进行快速评估,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美学 三维景观指数 定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企业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占宇 刘阳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8-1613,共6页
采用电池企业的场地土壤进行实验,研究了铅污染土壤中混合施加过磷酸钙(C)、膨润土(B)和腐殖酸(H)后对土壤中铅形态及浸出毒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相同固定剂组合中改变单一固定剂投加量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不同配比的... 采用电池企业的场地土壤进行实验,研究了铅污染土壤中混合施加过磷酸钙(C)、膨润土(B)和腐殖酸(H)后对土壤中铅形态及浸出毒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相同固定剂组合中改变单一固定剂投加量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不同配比的C+B、B+H、和H+C组合方式处理后,土壤中铅的有效态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而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质量分数增加。固定时间为40 d时,其修复效果优于25 d。修复后土壤的有效态铅大部分转化为有机结合态,其中经过20%B+20%H和10%H+6%C处理后,有效态铅质量分数降低幅度较大,分别从331.3 mg·kg-1降至91.8 mg·kg-1和96.57 mg·kg-1;相应地,有机结合态铅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也较大,分别从57.19 mg·kg-1升至264.28 mg·kg-1和267.99 mg·kg-1;(2)C+B组合投加处理中,土壤修复效果随膨润土投加量增加而降低,B+H组合投加处理中,土壤修复效果随着腐殖酸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H+C组合投加处理中,随过磷酸钙投加量增加,土壤修复效果也呈增加趋势。(3)经不同处理固定修复后,土壤浸出液中铅的质量浓度大幅降低,对周周水环境的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铅污染 稳定化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深圳市水土流失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翼 李天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0,共5页
采用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评估方法,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O/E计算等步骤,利用深圳市1996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深圳市区为基本单元,进行多时段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996年... 采用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评估方法,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O/E计算等步骤,利用深圳市1996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深圳市区为基本单元,进行多时段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结果表明:1996年,福田区土壤侵蚀程度明显严重于其它5个区;2000年,宝安区、福田区和罗湖区的土壤侵蚀较严重;2002年、2004年和2006年,宝安区和福田区土壤侵蚀迅速加剧,南山区土壤侵蚀继续增加,龙岗区稍有减缓的趋势,罗湖区和盐田区土壤侵蚀有所改善。评估得到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开发过程也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结构 快速评估方法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农村居民对周边水环境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阳 杨小柳 +1 位作者 冯喆 蔡运龙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1,共5页
农村居民是农业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认知理解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选取德州市农村地区为案例区,采用抽样问卷、χ2检验法及对应分析方法,对2007年德州市1区8县2市农村居民水资源认... 农村居民是农业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认知理解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选取德州市农村地区为案例区,采用抽样问卷、χ2检验法及对应分析方法,对2007年德州市1区8县2市农村居民水资源认知、水污染认知及节水意识与其居住地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居住地在水环境认知方面有显著差异。调查结果与实际水环境状况比较,德州市6个县(市、区)对其周边水资源认知准确、2个对其周边水污染认知准确、9个属"想"节水群体。11个县(市、区)可分为认知模糊意愿明确、认知乐观意愿明确、认知悲观意愿明确及认知清晰意愿模糊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χ2检验 对应分析 德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主要道路交通碳排放特征与低碳交通发展情景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晔 王钧 +2 位作者 刘爽爽 曾辉 黄练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应用国际机动车排放模型(IVE)和实地观测数据,计算深圳市3种类型机动车的碳排放因子和主要道路的碳排放强度,得到深圳市主要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应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化地比对各种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深圳市交通碳排... 应用国际机动车排放模型(IVE)和实地观测数据,计算深圳市3种类型机动车的碳排放因子和主要道路的碳排放强度,得到深圳市主要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应用情景分析法,定量化地比对各种低碳交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深圳市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市中心区主要干道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中心区外围路段,连接城市组团干道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组团内道路;2)深圳市交通碳排放日变化趋势主要有4种类型(单峰型、双峰型、波动型和均衡型),工作日早晚高峰碳排放量最高;3)对比高、中、低3种程度低碳交通模式,发现中度严格的减碳模式符合深圳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碳排放 交通碳排放清单 时空特征 低碳交通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中国虚拟水流动空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杜依杭 王钧 +2 位作者 鲁顺子 李婧贤 蔡爱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51,共11页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并细化用水产业,计算... 为了解决日益增涨的水资源需求导致的缺水问题,从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合理的虚拟水调动已成为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的新途径。基于1997年与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水资源公报数据,构建虚拟水多区域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并细化用水产业,计算得出区域间虚拟水相互交换关系与转移量。同时,将区域虚拟水空间流动量与区域间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虚拟水主要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输送,且区域间人口迁移特征与虚拟水空间转移特征的关联性很强。人口流动带动消费品转移,进而引起虚拟水流动,产业空间转移通过生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聚集,持续影响虚拟水的流动量和流动方向。因此,基于中国城市化特征,未来区域发展应考虑结合实体水调动以及虚拟水流动与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关联关系,保证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水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空间流动 投入产出分析 人口迁移 产业转移 中国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城区VOCs对PM2.5和O3耦合生成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冯凝 唐梦雪 +4 位作者 李孟林 陈瑶 曹礼明 何凌燕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了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大气PM2.5和O3的协同污染特征,在深圳市大学城开展了秋季光化学反应活跃季大气污染加强观测.发现O3日最大8h平均值(O3_8h)和PM2.5在日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O3_8h与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醛的相关性显著高... 为了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大气PM2.5和O3的协同污染特征,在深圳市大学城开展了秋季光化学反应活跃季大气污染加强观测.发现O3日最大8h平均值(O3_8h)和PM2.5在日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O3_8h与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醛的相关性显著高于NO2.利用气溶胶质谱仪在线测量了亚微米气溶胶化学组成,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其中有机气溶胶进行来源解析,解析出5类因子,其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占总有机物浓度的50%.通过对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O3_8h和SO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与硝酸盐(NO3-)未表现出相关性,说明VOCs在深圳城区大气PM2.5和O3耦合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比NOx明显,VOCs减排是深圳市协同控制PM2.5和O3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3) 细颗粒物(PM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学城园区典型OVOCs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韩煜 牛英博 +4 位作者 夏士勇 朱波 王川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23-4030,共8页
采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对深圳大学城园区2017年不同季节(分干湿两季)的6种典型OVOCs和其他非甲烷烃类(NMH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其干湿季的浓度特征与日变化规律,并应用光化学龄的参数化方法开展O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 采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对深圳大学城园区2017年不同季节(分干湿两季)的6种典型OVOCs和其他非甲烷烃类(NMH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其干湿季的浓度特征与日变化规律,并应用光化学龄的参数化方法开展O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在观测的6种OVOCs中,甲醇的平均浓度最高,达10×10^(-9)~12×10^(-9),其次是乙酸、丙酮和乙醛,约2~5×10^(-9),甲酸和丁酮的含量最低,仅1×10^(-9)~2×10^(-9).通过日变化观察到的OVOCs湿季峰值浓度时间明显早于干季,乙醛表现出与臭氧(O3)相似的日变化特征,揭示了其可能存在二次来源;甲醇和丁酮的峰值浓度时间均早于O_3,可能存在重要的一次排放源.采用光化学龄模型解析出日间污染物来源比例:在污染较重的干季,甲醇、乙醛、丙酮和丁酮的人为一次源占主导,甲酸和乙酸的二次源是主要贡献者;在较清洁的湿季,天然源成为乙醛、丙酮、丁酮、甲酸和乙酸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 PTR-MS 干湿季 光化学龄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典型混合功能区PM_(2.5)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兰紫娟 江家豪 +2 位作者 林理量 黄晓锋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01-4008,共8页
为精准识别深圳市典型商业、居住与工业混合功能区的PM_(2.5)污染来源,选取深圳市北部地区5个点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全年进行PM_(2.5)的样品采集和组分分析,利用优化的多元线性引擎模型(ME-2)对其主要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索... 为精准识别深圳市典型商业、居住与工业混合功能区的PM_(2.5)污染来源,选取深圳市北部地区5个点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全年进行PM_(2.5)的样品采集和组分分析,利用优化的多元线性引擎模型(ME-2)对其主要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索.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的大气PM_(2.5)年均浓度为29.0μg/m^(3),解析出了SO_(2)二次转化(19.9%)、机动车(15.1%)、生物质燃烧(11.2%)等10种来源,其中SO_(2)二次转化、生物质燃烧、NO_(x)二次转化、VOCs二次转化、工业排放、老化海盐和远洋船舶源具有显著的区域传输特征,而机动车源、燃煤和扬尘具有本地源特征,受到局地排放的影响较大.重污染天气下机动车源、NOx二次转化、工业排放及生物质燃烧源的增加最为显著,加强这些源的控制是此类混合功能区PM_(2.5)污染精细化防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珠江三角洲 多元线性引擎模型(ME-2)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气有机硝酸酯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广河 曹礼明 +2 位作者 朱乔 王川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0-1517,共8页
于2021年3月30日至2021年4月17日利用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Long-ToF-AMS),对深圳城市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pON)开展高精度分析.基于两种估算pON的方法,计算得出pON对有机气溶胶(OA)的贡献占比为5.08%~11.00%.pON的日变化... 于2021年3月30日至2021年4月17日利用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Long-ToF-AMS),对深圳城市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pON)开展高精度分析.基于两种估算pON的方法,计算得出pON对有机气溶胶(OA)的贡献占比为5.08%~11.00%.pON的日变化特征显示,其高值主要出现在夜间时段(19:00~6:00).pON在夜间时段与氧化程度较低的二次有机气溶胶(LO-OOA)相关性最高,说明pON来源生成可能与夜间的新鲜二次生成相关.此外,小粒径段颗粒物对pON贡献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夜间时段新鲜生成了较多的pON.本研究还进一步比对了环境样品中与pON相关的离子类型(C_(x)H_(y)N_(p)+和C_(x)H_(y)O_(z)N_(p)^(+))及实验室模拟的特征质谱,结果显示深圳市pON生成的前体VOCs可能与植物排放和生物质燃烧过程联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硝酸酯 粒径分布 来源研究 超高分辨率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丽水库流域为例 被引量:45
18
作者 岳隽 王仰麟 +2 位作者 李贵才 吴健生 谢苗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71-5281,共11页
由于景观格局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是依赖于研究尺度、并且随着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探讨不同尺度上景观格局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深圳市水库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选择西丽水库及其汇水子流域... 由于景观格局对水体质量的影响是依赖于研究尺度、并且随着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探讨不同尺度上景观格局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深圳市水库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选择西丽水库及其汇水子流域为研究对象,以陈利顶等提出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分析方法为基础,区分高度、坡度和距离3个空间要素计算了分区和累积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继而利用该指数对比分析了不同时空尺度上"源""汇"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的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显著影响"源""汇"景观在非点源污染输出和削减方面贡献程度的对比关系,从而影响水体质量。由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分异特征的复杂性以及"源""汇"景观在数量和类型方面差异的显著性,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对比关系并不能良好地反映不同空间尺度上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对水质影响的差异状况,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研究尺度有选择的应用该方法来探讨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源”“汇”景观 景观空间分异 西丽水库流域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变化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庄欣 黄晓锋 +2 位作者 陈多宏 沈劲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01-2006,共6页
在传统的大气监测网络子站污染物浓度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其24h日变化的趋势分析,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59个监测点位2013~2015年期间的CO、SO_2、NO_2、O_3、PM_(10)、PM_(2.5)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更深入地揭示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的空间分... 在传统的大气监测网络子站污染物浓度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其24h日变化的趋势分析,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59个监测点位2013~2015年期间的CO、SO_2、NO_2、O_3、PM_(10)、PM_(2.5)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更深入地揭示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CO、SO_2、NO_2、PM_(10)、PM_(2.5)主要污染区域集中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以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为污染中心,受到本地源排放贡献较大;O_3污染分布较为复杂,四周污染浓度高,中部浓度低,但广州和东莞两地日变化差异显著,受到本地源影响大.分析显示,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推荐广州天湖和珠海唐家分别作为珠江三角洲北部和东南部的区域污染监测点,能够较好地代表来自珠江三角洲北部的污染传输影响和珠江三角洲东南部的平均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大气污染物 日变化 空间分布 区域点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144
20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1 位作者 吴健生 张玉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77-4885,共9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宏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则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尺度特征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等相关概...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宏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则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尺度特征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等相关概念,结合目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从评价的区域类型、目标单元、模型方法、指标选取及其阈值、权重设定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即评价结果的多尺度综合与尺度转换、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3S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理论与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空间尺度 评价理论与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