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感染的多学科诊治
1
作者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65-868,共4页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往往导致风湿性疾病患...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往往导致风湿性疾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以及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被激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结核 共病现象 诊断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国防 王玉香 +4 位作者 陈涛 王庆文 郑俊峰 谭洁 张培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状况,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断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1218例患者进行结核筛查,对其中并发结核感染的...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状况,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断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1218例患者进行结核筛查,对其中并发结核感染的3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3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174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73例,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患者18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3例。应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X线摄影、CT扫描和病原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结核感染状况,并进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结果3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发生率为86.33%(259/300),非活动性结核病(inactive tuberculosis,IATB)发生率为9.0%(27/300),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发生率为4.67%(14/300);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男性占54.7%(164/300),女性占45.3%(13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68,P〈0.01);在结核筛查的1218例患者中,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率(包括LTBI+ATB+IATB)ESLE占9.5%(32/335),AS占37.7%(174/461),RA占22.7%(73/321),SS占26.4%0(18/68),DM占9.1(3/33)]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66,P〈0.01);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潜伏感染率(TST方法检测)ESL占8.0%(27/335),AS占33.6%(155/461),RA占18.7%(60/321),SS占23.5%(16/68),DM占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71,P〈0.01)。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以LTBI为主,AS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比例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医生应增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潜伏性结核病 共病现象 诊断 抗生素预防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与其他常用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路晓燕 李春 +1 位作者 赵金霞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了解2011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缓解标准与其他常用缓解标准的优劣及临床实用性。方法:现场问卷调查门诊或住院的RA患者,使用2011年ACR/EULAR、1981年ACR、DAS28及CDAI四种缓解标准进行评价,了解各缓... 目的:了解2011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缓解标准与其他常用缓解标准的优劣及临床实用性。方法:现场问卷调查门诊或住院的RA患者,使用2011年ACR/EULAR、1981年ACR、DAS28及CDAI四种缓解标准进行评价,了解各缓解标准的缓解率及达到缓解患者的残余疾病活动度(residualdisease activity)情况,对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标准的相关性、差异性和优缺点。结果:共完成调查问卷310份,其中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81.9%。1981年ACR、CDAI、2011年ACR/EULAR、DAS28缓解标准的缓解率分别为15.4%、23.2%、25.2%、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R标准最为严格,其缓解率低于其他缓解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残余疾病活动度,而DAS28标准最为宽松,其缓解率高于其他缓解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疾病活动度高于其他三种缓解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AI标准、2011年ACR/EULAR标准在缓解率及残余疾病活动度方面介于ACR及DAS28标准之间,但计算简单,适于临床应用。结论:4种RA缓解标准中ACR标准最严格,无残余疾病活动度;DAS28标准最宽松,计算复杂,残余疾病活动度最高;CDAI、2011年ACR/EULAR标准计算简单,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缓解诱导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颈椎失稳的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璐 胡小红 +3 位作者 王庆文 蔡月明 赵金霞 刘湘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共43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统计纳入RA患者中颈椎失稳患者占总人群的构成比以及不同类型颈椎失稳患者占比情况,并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式比较颈椎失稳RA患者和无颈椎失稳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439位患者中男性84例,占总人数19.1%;女性355例,占总人数80.9%。患者平均年龄(52.9±13.9)岁。病程中位数60个月,病史最短2周,最长46年。合并颈椎失稳者有130例,占29.6%(130/439),其中寰枢关节向前半脱位(anterior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占24.6%(108/439),齿状突垂直半脱位(vertical subluxation,VS)占7.3%(32/439),下段颈椎半脱位(subaxial subluxations,SAS)占2.3%(10/439),130例中有20例同时合并2种不同类型颈椎失稳。与无颈椎受累组患者相比,颈椎失稳组患者病程长[120(36,240)个月vs.48(12,120)个月]、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56.9%vs.29.9%)、患者总体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高(4.89±2.49 vs.3.93±2.38)、血红蛋白含量低[(111.31±19.44)g/L vs.(115.56±16.60)g/L],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率高(90.8%vs.76.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率、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用药史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29.6%的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RA颈椎失稳人群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患者总体VAS评分高、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抗CCP抗体阳性率高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颈椎失稳 外周关节畸形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初治患者颈椎失稳情况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 胡小红 +3 位作者 陈澄 蔡月明 王庆文 赵金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行颈椎X线检查且有临床用药记录的RA患者,收集包括颈部症状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构成比,比较有无颈椎失稳两组初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治及经治RA患者的颈椎失稳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408例RA患者中初治患者105例,女性87例,占82.9%,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病程中位数24个月,最短2周,最长30年。28.6%(30/105)合并颈椎失稳,其中病程≤24个月的初治RA颈椎失稳的发生率达13.6%。颈椎失稳组和无颈椎失稳组患者的颈部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相比,颈椎失稳患者病程更长[60(18,180)个月vs.16(8,51)个月],更多合并外周关节畸形(63.3%vs.21.3%),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6.90±21.61)g/L vs.(115.77±14.69)g/L],经治及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颈椎失稳RA患者中,初治RA患者除病程更短[120.0(72.0,240.0)个月vs.60.0(27.0,167.5)个月]外,各类型构成情况与经治RA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较高,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相似,病程小于24个月的早期初治RA患者中已有相当比例合并颈椎失稳;颈部相关症状在初治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人群中并无明显特异性;对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临床特点的初治RA患者应注意排查颈椎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颈椎失稳 外周关节畸形 颈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蔡月明 龙霞 +5 位作者 王庆文 王菁 吴志成 王伟光 曾慧萍 张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基因163A/G及245T/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我国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我国南方汉族正常人群及RA患者的OPG 163A/G...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基因163A/G及245T/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我国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检测我国南方汉族正常人群及RA患者的OPG 163A/G和245T/G 2个SNP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及这2个位点的连锁关系,并分析这2个SNP位点与RA的关系。结果:所研究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63A/G位点基因型AA、AG、GG分布频率在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等位基因A、G分布比较在2组有显著差异(P<0.05),携带163GG基因型者发生RA的危险性是非携带者的1.219倍(OR=1.219,95%CI:1.066~2.339, P<0.05)。但245T/G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中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OPG基因163A/G SNP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RA发病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节炎 类风湿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与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琦 蔡月明 +2 位作者 何娟 黄文蒂 王庆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2-992,共11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血脂异常与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血脂异常与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heumatoid arthr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分类标准》的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有无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分组,对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检验检查等数据单因素检验后将差异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有无血脂异常分组,分析血脂异常与RA-ILD的发生率、发生的中位时间及临床表现等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37例RA患者,其中282例(38.26%)发生ILD,从开始出现RA相关的临床症状至发生ILD的中位时间为13(95%CI 11.33~14.67)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RA-ILD可能的危险因素(OR 1.452,95%CI 1.099~1.918,P=0.0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是RA-ILD可能的保护因素(OR 0.056,95%CI 0.025~0.125,P<0.001)。在737例RA患者中,LDL-C升高及HDL-C降低的RA患者ILD的发生率均分别高于LDL-C正常及HDL-C正常的患者(分别为57.45%vs.36.96%,P<0.001;47.33%vs.33.81%,P<0.001)。HDL-C降低的RA患者出现ILD的中位时间明显短于HDL-C正常的RA患者[10.0(95%CI 9.33~10.67)年vs.17.0(95%CI 14.58~19.42)年,P<0.001]。RA患者的HDL-C水平与疾病活动呈负相关。RA-ILD患者中,HDL-C降低的患者胸部HRCT出现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的比例高于HDL-C正常的患者(60.00%vs.53.29%,P=0.002),LDL-C升高的RA-ILD患者出现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下降的发生率高于LDL-C正常的RA-ILD患者(50.00%vs.21.52%,P=0.015),HDL-C降低的RA-ILD患者出现FVC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下降的发生率高于HDL-C正常的RA-ILD患者(分别为26.92%vs.16.18%,P=0.003;80.76%vs.50.00%,P=0.010)。结论:LDL-C可能是RA-ILD的潜在危险因素;HDL-C可能是RA-ILD的潜在保护因素;HDL-C水平与RA病情活动呈负相关;HDL-C降低的RA患者出现ILD的时间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淋巴水肿2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剑球 曾沛英 王庆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7-1161,共5页
肢体淋巴水肿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较少见的关节外表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相继有20多篇病例报道,而国内报道仅有2篇。目前,该病的发生率尚无统计学数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尚缺乏治疗经验。长期... 肢体淋巴水肿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较少见的关节外表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相继有20多篇病例报道,而国内报道仅有2篇。目前,该病的发生率尚无统计学数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尚缺乏治疗经验。长期的淋巴水肿除了可能导致肢体活动受限、皮肤反复感染或溃疡等并发症外,还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本研究报道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近5年收治的RA相关淋巴水肿2例,通过分析病例的临床诊治过程及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加深对此病的认识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淋巴水肿 淋巴造影术 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文琪 钟剑球 +2 位作者 何娟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54-959,共6页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的紊乱。同时,随着各种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机体的免疫状态大大改变,从而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风险增加。为更好地了解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免疫系统的紊乱。同时,随着各种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机体的免疫状态大大改变,从而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风险增加。为更好地了解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机制,以期进一步降低结核病的发生率和患者病亡率,笔者从结核感染的免疫反应机制、风湿性疾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机制、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风险的治疗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秋奇 韩婷婷 +1 位作者 王庆文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60-965,共6页
随着风湿性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风险增加,现已成为管控结核病的一大重点。笔者对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危险因素、筛查策... 随着风湿性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激活的风险增加,现已成为管控结核病的一大重点。笔者对风湿性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危险因素、筛查策略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 共病现象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通路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庆文 曾沛英 +3 位作者 蔡月明 陈澄 路晓燕 蓝辉耀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通路的主要分子表达情况,探讨TGF-β1/CTGF通路与A...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通路的主要分子表达情况,探讨TGF-β1/CTGF通路与AS关节纤维化的关系。方法:30例AS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CTGF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p-smad3、smad7、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S骶髂关节组织可见TGF-β1、CTGF高表达,主要在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胞浆中表达;smad7明显低表达,p-smad3则主要表达于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细胞核中,提示smad3已被激活;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但血清中的TGF-β1和CTGF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骶髂关节存在TGF-β1的过高表达,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samd7的低表达,导致CTGF高表达,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琦 张宁波 +1 位作者 邵沛 黄星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86-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本院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TC)、...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本院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0例,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小板活化功能(PAC-1、CD62P)。结果:与尿酸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BMI、PBG、TG、TC、LDL-C、PAC-1、CD62P明显升高,以高尿酸血症组的U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的UA与TG、TC、LDL-C、CD62P有相关性。偏相关分析,UA与CD62P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CD62P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功能 尿酸 痛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自身抗体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璐 陈澄 +4 位作者 翁梅婷 郑爱萍 苏美玲 王庆文 蔡月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TID)情况及自身抗体与LN患者TI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且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LN的患者,收集...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管间质损伤(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TID)情况及自身抗体与LN患者TI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且经肾脏活组织检查证实为LN的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及临床数据,按肾小管间质炎症(tubulo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TII)及肾小管间质瘢痕形成(即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nterstitial fibrosis/tubular atrophy,IF/TA)的情况分为中重度组及无或轻度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临床指标、自身抗体与TII或IF/TA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26例患者,中位年龄32(26,39)岁,201例(89%)患者为增殖型LN,中重度TII和中重度IF/TA分别为67例(30%)和76例(34%)。自身抗体方面,中重度TII患者比无或轻度TII患者血清抗RNP抗体阳性率低(34%vs.51%),中重度IF/TA比无或轻度IF/TA患者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al P protein,anti-P)抗体阳率低(19%vs.33%)。其它临床指标方面,与无或轻度TII患者相比,中重度TII患者增殖型LN占比更高,血清肌酐值更高,肾小球滤过率更低,且合并高血压和贫血更多,既往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使用史的初治患者更少;IF/TA以上临床指标结果与TII一致。结论:抗RNP抗体和anti-P抗体可能分别是TII和IF/TA的潜在保护因素,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自身抗体与TID的关系,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最终改善LN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肾小管间质损伤 自身抗体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倩 邓国防 王庆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294-1302,共9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为SLE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1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486例SLE患...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干预及随访情况,为SLE患者的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11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486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于SLE确诊后均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IGRA)、影像学检查等,且连续随访2年以上。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SLE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药物治疗情况等,分析SLE患者结核感染情况、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随访结果。结果:486例研究对象结核感染发生率为20.8%(101/486),其中,活动性结核病者15例(3.1%);非活动性结核病者86例(17.7%);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74例(15.2%),陈旧性结核病者12例(2.5%)。经随访2年及以上,活动性结核病组均行规范抗结核治疗,13例(86.7%)治愈;非活动性结核病组中LTBI未行抗结核预防性治疗者中有2例(2.3%)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LTBI者中未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者占87.8%(65/74),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者占12.2%(9/74)。SLE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组的SLE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8.0(84.0,180.0)个月,明显长于非活动性结核病组[54.0(13.5,108.0)个月];使用激素冲击治疗[33.3%(5/15)]、来氟米特治疗[20.0%(3/15)]和环磷酰胺治疗[40.0%(6/15)]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结核病组[分别为7.0%(6/86)、1.2%(1/86)和19.8%(1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51,P=0.002;χ^(2)=9.142,P=0.010;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0;χ^(2)=10.815,P=0.002)。SLE合并LTBI者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日均剂量[50.0(40.0,60.0)mg]明显高于未预防治疗组[20.0(5.0,47.5)mg],使用环磷酰胺(5/9)和甲氨蝶呤(6/9)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未预防治疗组[分别为18.5%(12/65)和13.8%(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51,P=0.003;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6;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0)。经随访2年及以上,SLE合并LTBI未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组有2例(3.1%)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而进行抗结核治疗组未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1.000)。结论:SLE合并结核感染者中,活动性结核病多见;SLE病程长会导致结核感染概率升高;使用大剂量激素、来氟米特及环磷酰胺治疗会导致SLE患者对结核易感;临床工作中对于SLE合并LTBI者应积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红斑病因诊断的专家共识(2025版)
15
作者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7 位作者 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结节性红斑病因诊断的专家共识小组 张培泽 王庆文 邓国防 史怀芳 韩婷婷 《中国防痨杂志》 2025年第9期1126-1134,共9页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复杂,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肿瘤、药物及特发性等多个因素相关。如何明确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其诊断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复杂,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肿瘤、药物及特发性等多个因素相关。如何明确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其诊断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炎症与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共同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结节性红斑病因诊断的专家共识。本共识详细阐明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分类及发生机制,并对结节性红斑病因诊断流程、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给出了基于循证的推荐,旨在规范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流程,提高结节性红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 结节性 感染 风湿性疾病 诊断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