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早期造口压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潘莉 周小玲 +3 位作者 陈钦英 陈洁丽 廖晓瑜 陈宛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30-33,38,共5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早期造口压力、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156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结肠造口患者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对其进行... 目的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早期造口压力、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156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结肠造口患者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早期造口压力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和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分别为(85.84±18.55)分、(34.55±12.25)分和(85.11±21.27)分。造口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和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水平、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责任感等6个因素进入因变量造口压力总分的回归模型。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早期造口压力、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高社会支持力度,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缓解结肠造口患者的早期造口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 早期压力 土会支持 自我护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操静 李小妮 +4 位作者 魏莹莹 潘莉 石兰萍 隋艳丽 朱翠凤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7-9,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英国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标准量表,由专职调查者对63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记录,评判其1 d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护理行为。结果临床护士6项营养护理行为100%达标,4项部分(6.3%-9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英国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标准量表,由专职调查者对63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记录,评判其1 d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护理行为。结果临床护士6项营养护理行为100%达标,4项部分(6.3%-96.8%)达标,6项无人达标,4项无法观察。结论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具有片面性和不连续性;规范性的营养护理内容不足、护理工作模式和排班方式、护士营养知识和态度、医护和护患合作不默契等因素影响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患者营养 营养行为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肌皮瓣在腹部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亮 隋梁 +4 位作者 吕国庆 吴日钊 李粤 刘铮 白植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组织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 (1)中线中、大型切口疝48例,年龄介于23~65岁,中型切口疝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大型切口疝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采用腹直肌肌皮瓣修补;(2)与同期5... 目的探讨腹壁组织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 (1)中线中、大型切口疝48例,年龄介于23~65岁,中型切口疝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大型切口疝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采用腹直肌肌皮瓣修补;(2)与同期52例中、大型中线切口疝开放法肌后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年龄介于20~67岁,中型切口疝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大型切口疝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结果腹直肌肌皮瓣在腹部中线切口疝修补术与补片修补术相比:(1)在复发率上,其中在中型切口疝中,复发率分别为:7.1%和3.4%,P>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分别为:15.0%和4.3%,P>0.05。(2)腹壁异物感及术后慢性疼痛,在中型切口疝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对照组分别为:41.3%和95.7%,P分别<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对照组分别为:0%和30%,在对照组分别为:34.5%和47.8%,P分别<0.05。结论腹直肌肌皮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效果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较补片法相比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腹直肌肌皮瓣 中线切口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保护开创器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国庆 刘铮 +3 位作者 白植军 李亮 雷云鹏 朱立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开创器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结直肠癌在行腹腔镜手术时辅助小切口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逐层切开辅助小切口进入腹腔后,首先将切口保护开创器的固定环经小切口放入腹腔内,固定环自动张开恢...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开创器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结直肠癌在行腹腔镜手术时辅助小切口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逐层切开辅助小切口进入腹腔后,首先将切口保护开创器的固定环经小切口放入腹腔内,固定环自动张开恢复为圆形,然后连续翻转牵拉环同时卷绕硅胶薄膜套管使其绷紧,直到切口保护开创器固定在辅助小切口周围。结果辅助切口下手术视野整体显露良好,无须助手牵拉手术切口。辅助切口长度4.0~6.5cm,平均4.5cm。术后32例辅助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住院时间7~16d,平均8d。32例随访3~12个月,无辅助手术切口和操作孔肿瘤种植转移。结论切口保护开创器使用简单,对切口提供良好保护;手术切口能够自动敞开,无需助手用拉钩牵拉;优化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肠管取出和离断步骤,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保护开创器 腹腔镜 结直肠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注射液通过抑制减IκB-α/NF-κB/ICAM-1通路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孟彪 张政 +1 位作者 李贝 杨跃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01-3204,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小肠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肠I/R损伤(IIR)组,灯盏花注射液处理组(EB+IIR)组,IκB-α抑制剂TPCA-1处理(TP+IIR)组。EB+IIR组在术前7 ...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小肠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肠I/R损伤(IIR)组,灯盏花注射液处理组(EB+IIR)组,IκB-α抑制剂TPCA-1处理(TP+IIR)组。EB+IIR组在术前7 d每天经腹腔注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20 mg(/kg·d),TP+IIR组在术前30 min尾静脉给予TPCA-1(12 mg/kg),另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SD大鼠肠系膜前动脉45 min后再灌注6h的方法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处死大鼠取小肠标本,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肠粘膜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肠粘膜组织IκB-α、NF-κB、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小肠损伤,肠组织炎症指标明显增高,表现为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IκB-α/NF-κB/ICAM-1通路活化;灯盏花注射液预处理可抑制小肠组织IκB-α/NF-κB/ICAM-1活化,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早期肠道损伤,并下调小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同样,应用IκB-α磷酸化抑制剂TPCA-1处理后,IκB-α/NF-κB/ICAM-1通路受到抑制,小肠损伤程度得到减轻。结论灯盏花注射液预处理通过抑制IκB-α/NF-κB/ICAM-1通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注射液 肠缺血再灌注 IΚB-Α NF-ΚB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日钊 隋梁 李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疝修补术式经过长达10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术式.但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主要采用关闭、填塞或补片消除疝所在的薄弱区。近年,主要强调覆盖耻骨肌孔(myopectineal orifice)的腹膜前疝修补术(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因其独... 疝修补术式经过长达10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术式.但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主要采用关闭、填塞或补片消除疝所在的薄弱区。近年,主要强调覆盖耻骨肌孔(myopectineal orifice)的腹膜前疝修补术(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式 腹膜 治疗 多种术式 耻骨肌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检测Cyclin A、E阳性细胞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
7
作者 韦伟 朱立元 +4 位作者 于志强 李富荣 吕国庆 贾少微 尹为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探讨以细胞周期蛋白A、E (CyclinA、E)阳性细胞比例 (PCP)术前判断和术中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可行性。方法  2 9例行“胃癌根治切除术 (D3 )”患者 ,术前自胃镜取病灶活检组织 ,术后自标本获取正常胃粘膜、原发癌肿及淋巴... 目的 探讨以细胞周期蛋白A、E (CyclinA、E)阳性细胞比例 (PCP)术前判断和术中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可行性。方法  2 9例行“胃癌根治切除术 (D3 )”患者 ,术前自胃镜取病灶活检组织 ,术后自标本获取正常胃粘膜、原发癌肿及淋巴结组织进行CyclinA、E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无或仅有Ⅰ站淋巴结转移者为实验A组 ,有Ⅱ站或 (和 )Ⅲ站淋巴结转移者为B组。结果 ① 2 7例术前与术后获得的原发癌灶组织中CyclinA、E的PCP基本一致。其中实验A组 10例 ,B组 17例。②原发癌灶CyclinE的PCP大于 2 0 0 %者 ,A组为 2 0 0 % (2 / 10 ) ,B组为 76 5 % (13/ 17)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转移淋巴结的CyclinE明显高于对照组 ;CyclinA的PCP增高改变主要发生于原发癌灶。结论 CyclinE与胃癌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术前检测病灶活检组织中的CyclinE阳性细胞比例 ,可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生物学指标 ,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检测 CYCLINA E阳性细胞 胃癌 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转移 细胞周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降低结直肠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颜畅 刘爽 +1 位作者 宋庆志 胡艺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9-1286,共8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Wnt报告基因慢病毒从人原代结直肠癌类器官中分选出癌干细胞(Wnt+)和癌分化细胞(Wnt-);用0、5、10、20、30μmol/L二甲双胍分别处理Wnt+细胞和Wnt-细胞,检测其对体外...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Wnt报告基因慢病毒从人原代结直肠癌类器官中分选出癌干细胞(Wnt+)和癌分化细胞(Wnt-);用0、5、10、20、30μmol/L二甲双胍分别处理Wnt+细胞和Wnt-细胞,检测其对体外细胞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并筛选合适的药物浓度。以该浓度二甲双胍处理Wnt+细胞,与空白对照相比,克隆形成实验和小鼠体内成瘤有限稀释实验检测体外和体内自我更新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Wnt表达比例及其强度的变化;qRT-PCR检测干性、分化和Wnt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氧耗率和细胞外酸化率;TMRE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分别使用10 mmol/L半乳糖、10μmol/L二甲双胍、5 mmol/L N-乙酰-L-半胱氨酸和10 mmol/L半乳糖+10μmol/L二甲双胍调控Wnt+细胞ROS水平并用MitoSOX探针检测验证,细胞球体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自我更新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Wnt比例和Wnt信号通路活性的改变。采用10μmol/L二甲双胍和空白对照分别与Wnt+细胞共培养,TMRE探针、MitoSOX探针、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酵母NADH脱氢酶NDI1和空白对照质粒对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细胞内ROS水平、Wnt表达比例及其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Wnt+细胞自我更新形成细胞球体(P<0.01),呈浓度依赖性,对Wnt-细胞无显著抑制效应(P>0.05)。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二甲双胍显著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形成单克隆和移植瘤的能力(P<0.001);显著降低其Wnt+细胞的比例和Wnt通路活性(P<0.01);显著降低其干性和Wnt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并升高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P<0.05)。糖代谢相关试验显示二甲双胍显著降低Wnt+细胞氧耗率、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ROS水平,显著增强其细胞外酸化率(P<0.001)。半乳糖显著增强结直肠癌干细胞细胞球体形成能力、细胞内ROS水平和Wnt+细胞比例及其Wnt活性(P<0.01);加入二甲双胍能显著抑制以上效应,并削弱半乳糖的促进效应(P<0.05)。转染NDI1替代人线粒体复合体I可显著削弱二甲双胍降低结直肠癌干细胞比例和Wnt信号通路活性的效应(P<0.001)。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人线粒体复合体I降低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内ROS水平,从而抑制其Wnt信号通路降低其自我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癌干细胞 自我更新 结直肠癌 线粒体 W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增强T细胞对胃癌类器官的免疫杀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颜畅 胡艺冰 +1 位作者 赵晖 米昱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目的研究T细胞联合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对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H2B-mCherry慢病毒感染人胃癌原代细胞,体外3D培养建立人胃癌类器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胃癌组织及其类器官中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从健康人... 目的研究T细胞联合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对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H2B-mCherry慢病毒感染人胃癌原代细胞,体外3D培养建立人胃癌类器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胃癌组织及其类器官中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CD8^+T细胞并与人胃癌类器官进行体外共培养;采用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融合度分析检测类器官的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从类器官中分选出不表达CEA(CEA^-/lo)和表达CEA(CEA^+)的细胞亚群,体外增殖实验比较T细胞与cibisatamab联合作用对两者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联合cibisatamab作用对两者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比较两者CD133、CD44和Lgr5基因的表达水平;体外成球实验比较两者自我更新能力,小鼠体内有限稀释成瘤实验比较两者的成瘤能力。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人胃癌类器官具有和亲代胃癌组织相似的CEA表达率,不同人胃癌类器官中CEA表达具有异质性;T细胞联合cibisatamab治疗后,残留的类器官细胞中CEA^-/lo细胞比例均显著上升;生长曲线显示,CEA表达水平低的胃癌类器官对T细胞联合cibisatamab作用敏感性显著低于高表达CEA的类器官,CEA^-/lo细胞对T细胞联合cibisatamab作用敏感性显著低于CEA^+细胞;流式检测凋亡显示,CEA^+细胞经T细胞和cibisatamab联合处理后凋亡细胞比例更高;荧光定量PCR显示,CEA^-/lo细胞中CD133、CD44和Lgr5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EA^+细胞;体外成球实验显示,CEA^-/lo细胞形成细胞球体量显著高于CEA^+细胞;体内有限稀释成瘤实验显示,CEA^-/lo细胞较CEA^+细胞显著富集可成瘤细胞。结论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可以增强T细胞对胃癌类器官的免疫杀伤,其作用效果与CE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不表达CEA的细胞是对T细胞联合cibisatamab治疗耐药的细胞亚群,且富集肿瘤干细胞,是导致免疫治疗后复发的主导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胃癌 免疫治疗 耐药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森肿瘤解决方案系统在我国结肠癌综合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春雷 侯佳宁 +5 位作者 靳枫 敖胜 靳兴汉 李天乐 吴建龙 吕国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估沃森肿瘤解决方案系统(Watson for oncology,WfO)在我国结肠癌综合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并使用WfO辅助治疗决策的3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WfO与多学科会诊(mu... 目的评估沃森肿瘤解决方案系统(Watson for oncology,WfO)在我国结肠癌综合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并使用WfO辅助治疗决策的3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WfO与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方案,以WfO推荐或可考虑方案中含MDT所选方案视为一致,分析两者一致率和不一致病例原因。结果 WfO与MDT方案总一致率为86.7%(26/30),其中Ⅱ~Ⅲ期病例一致率为90.5%,Ⅳ期为77.8%;一般病例一致率为94.4%,复杂病例一致率为75.0%。结论 WfO推荐方案与MDT会诊意见一致率较高,能够有效辅助结肠癌综合治疗临床决策,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沃森肿瘤解决方案 结肠癌 多学科会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