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龚继军 孙德胜 +5 位作者 胡正明 钟洁愉 张雁 石宇 鲁树坤 于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26-3128,共3页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甲状腺占位性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ARFI技术对75例(共93个病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分为恶性占位组、良性占位组,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正常甲状腺...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甲状腺占位性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ARFI技术对75例(共93个病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分为恶性占位组、良性占位组,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FI技术检测的甲状腺恶性占位病变与甲状腺良性占位病变组比较,剪切波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甲状腺恶性占位病变组与甲状腺正常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甲状腺良性占位与甲状腺正常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以>3.0m/s作为甲状腺恶性占位的诊断标准,ARF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5.5%,约登指数为0.78。结论:ARFI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甲状腺肿瘤的硬度,有效评价肿瘤组织的弹性变化,为甲状腺脏良、恶性病变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 弹性成像 剪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钩针固定引导手术切除活检乳腺隐匿性病灶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德胜 傅朝 +3 位作者 韩燕妮 胡正明 鲁树坤 韦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钩针穿刺定位对引导手术切除活检乳腺隐匿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及腋窝隐匿性病灶进行经皮穿刺钩针固定,随后外科手术切除活检,统计分析病灶良恶性、病理类型、超声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效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钩针穿刺定位对引导手术切除活检乳腺隐匿性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及腋窝隐匿性病灶进行经皮穿刺钩针固定,随后外科手术切除活检,统计分析病灶良恶性、病理类型、超声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效率、病灶完全切除率等。结果切除的61个隐匿性病灶中,恶性病灶16个(26.2%),良性病灶45个(73.8%);病灶的完整切除率100%;超声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93.8%,特异性91.1%。结论超声靶向钩针固定技术可以精确定位乳腺隐匿性病灶,协助手术医生以较小范围完整切除病灶,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钩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活动计划在腹腔镜胆总管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玲 刘肖 +1 位作者 宋竹清 胡金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9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活动计划在腹腔镜胆总管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肝胆外科腹腔镜胆总管术后患者185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术后早期活动计划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活动计划在腹腔镜胆总管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肝胆外科腹腔镜胆总管术后患者185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术后早期活动计划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深静脉血栓(DVT)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DVT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疼痛、担心伤口裂开、管道脱出及心理方面情况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活动计划能够促进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从而提早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活动计划 早期活动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增强T细胞对胃癌类器官的免疫杀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颜畅 胡艺冰 +1 位作者 赵晖 米昱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目的研究T细胞联合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对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H2B-mCherry慢病毒感染人胃癌原代细胞,体外3D培养建立人胃癌类器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胃癌组织及其类器官中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从健康人... 目的研究T细胞联合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对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H2B-mCherry慢病毒感染人胃癌原代细胞,体外3D培养建立人胃癌类器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胃癌组织及其类器官中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CD8^+T细胞并与人胃癌类器官进行体外共培养;采用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融合度分析检测类器官的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从类器官中分选出不表达CEA(CEA^-/lo)和表达CEA(CEA^+)的细胞亚群,体外增殖实验比较T细胞与cibisatamab联合作用对两者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联合cibisatamab作用对两者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比较两者CD133、CD44和Lgr5基因的表达水平;体外成球实验比较两者自我更新能力,小鼠体内有限稀释成瘤实验比较两者的成瘤能力。结果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人胃癌类器官具有和亲代胃癌组织相似的CEA表达率,不同人胃癌类器官中CEA表达具有异质性;T细胞联合cibisatamab治疗后,残留的类器官细胞中CEA^-/lo细胞比例均显著上升;生长曲线显示,CEA表达水平低的胃癌类器官对T细胞联合cibisatamab作用敏感性显著低于高表达CEA的类器官,CEA^-/lo细胞对T细胞联合cibisatamab作用敏感性显著低于CEA^+细胞;流式检测凋亡显示,CEA^+细胞经T细胞和cibisatamab联合处理后凋亡细胞比例更高;荧光定量PCR显示,CEA^-/lo细胞中CD133、CD44和Lgr5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EA^+细胞;体外成球实验显示,CEA^-/lo细胞形成细胞球体量显著高于CEA^+细胞;体内有限稀释成瘤实验显示,CEA^-/lo细胞较CEA^+细胞显著富集可成瘤细胞。结论CEA^-TCB双特异性抗体cibisatamab可以增强T细胞对胃癌类器官的免疫杀伤,其作用效果与CE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不表达CEA的细胞是对T细胞联合cibisatamab治疗耐药的细胞亚群,且富集肿瘤干细胞,是导致免疫治疗后复发的主导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胃癌 免疫治疗 耐药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