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性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礼婕 刘小平 +1 位作者 樊尚荣 李建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049-1049,1056,共2页
目的 调查人工流产女青少年性健康状况。方法 在计划生育门诊对 5 0 0例年龄小于 2 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平均开始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 (2 1 2±1 7)岁。首次性交时 6... 目的 调查人工流产女青少年性健康状况。方法 在计划生育门诊对 5 0 0例年龄小于 2 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平均开始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 (2 1 2±1 7)岁。首次性交时 6 7 0 %的女青少年无避孕。 6 0 %的女青少年首次性交为非意愿性交。非意愿首次性交的男方主要为男朋友 ,占 70 % (2 1/30 )。 10 8% (5 5 /5 0 0 )的女青少年存在非意愿性交情况 ,非意愿性交的男方主要为男朋友 ,占 76 4 % (4 2 /5 5 )。首次人工流产平均年龄为 (2 1 0± 1 7)岁。 39 2 % (196 /5 0 0例 )的女青少年既往有人工流产史。结论 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开始性行为年龄提前。超过半数的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未采用有效的避孕方法。未婚妊娠和未婚人工流产情况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青少年 妊娠 人工流产 性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2 位作者 李建武 张礼婕 苏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 调查深圳市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分析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在计划生育门诊对 5 0 0例年龄小于 2 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和生殖道感染状况检查。分析生殖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未婚... 目的 调查深圳市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分析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在计划生育门诊对 5 0 0例年龄小于 2 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和生殖道感染状况检查。分析生殖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尖锐湿疣、淋病、衣原体感染、生殖器疱疹、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感染率分别为 1 2 %、 9 8%、 5 2 %、 0 2 %、 2 6 %、 5 8%、 0、 7 0 %和 3 4 %。患 1种生殖道感染者占 2 1 2 % ,患 2种生殖道感染疾病者占 3 4 %。 30 1% (38/12 3)的生殖道感染患者无临床感染征象。年龄≤ 2 0岁、文化程度低、多性伴和口服避孕药增加生殖道感染发生率。结论 生殖道感染在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中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青少年 人工流产 生殖道感染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媛 樊尚荣 +2 位作者 刘小平 李建武 张礼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 调查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和需求。方法 在计划生育门诊对 10 0 0例年龄≤ 2 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5 1 2 %的女青少年既往有妇科病史。 5 7 3%的女青少年最近 2周出现妇科症状... 目的 调查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和需求。方法 在计划生育门诊对 10 0 0例年龄≤ 2 4岁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5 1 2 %的女青少年既往有妇科病史。 5 7 3%的女青少年最近 2周出现妇科症状。女青少年不愿去医院就诊的原因主要为没有时间、认为没有必要和不知道要去。其对避孕问题和性病预防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 5 9 3%和 39 9%。女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需求主要为人流危害和避孕知识。期望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医院咨询门诊和报纸杂志。生殖健康保健需求主要为健康检查、医院咨询门诊、避孕方法和药具提供。希望获取避孕药具的方式主要为药店、医院和百货商场。结论 人工流产女青少年存在生殖健康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青少年 妊娠 人工流产 生殖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子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璐 徐安平 +1 位作者 夏勇 纪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42例,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均直接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空腹、1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42例,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均直接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空腹、1 h和2 h血糖值,将仅有一项血糖指标异常的记为GDMⅠ(219例),二项异常的为GDMⅡ(81例)和全部异常的为GDMⅢ(42例)。以同期在本院规律产检,血糖值正常并分娩的968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家族糖尿病史、产科并发症和其他内科并发症等高危因素。所有受试对象于分娩后一年,再次行OGTT试验,分析比较各组孕妇妊娠期各时间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高危因子与产后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复查结果显示,342名GDM孕妇中有27名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DMⅢ组中发病率为45.23%,发病率高于其他GDM组(P<0.05);在发生2型糖尿病的GDM孕妇中,与自身妊娠前和同期未发生2型糖尿病的GDM孕妇相比,2 h血糖和Hb A1c值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Ⅲ组别、2 h血糖和Hb A1c值,这三种高危因子均是GDM孕妇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OGTT血糖全部异常的GDM孕妇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临床上应对这类孕妇的血糖进行动态的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2 h血糖和Hb A1c值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 血糖 产后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株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德 苏琪 王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0,I0001-I0003,共4页
目的了解184株肠球菌临床分布,测定其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2005年10月~2008年8月间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84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及药... 目的了解184株肠球菌临床分布,测定其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2005年10月~2008年8月间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84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4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33株(72.3%),屎肠球菌32株(17.4%),其它种类肠球菌19株(10.3%)。药敏结果显示对肠球菌最敏感的是万古霉素,其次是利奈唑烷、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青霉素和氯霉素,最耐药的则是红霉素和四环素。屎肠球菌对大多抗生素的耐药率要高于粪肠菌,但是氯霉素和四环素例外。所有肠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肠球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不同种类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别很大,我们在抗感染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抗生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津津 冯珍如 +4 位作者 王全桂 王美玲 闫存玲 李志艳 郑新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99-2504,共6页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161例为研...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为变应性鼻炎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21例)和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蜜蜂叮咬情况等),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dot-IBT)检测血清特异性IgE(s IgE)及anti-CCDIgE表达情况,荧光酶联免疫法(FEIA)检测phadiatop、总IgE(tIgE)表达情况,并进行SPT。分析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蜜蜂叮咬情况、s IgE特应性变应原表达情况、phadiatop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表达情况的关联性,SPT结果与年龄、性别、phadiatop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的关联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患者s IgE、anti-CCDIgE、phadiatop、tIgE阳性表达率、SP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s IgE特应性变应原中的混合树木、葎草、艾蒿、户尘、混合尘螨、混合霉菌、蟑螂、狗毛、猫毛表达情况,phadiatop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中的树1、杂草、云杉属、葎草、树2、禾本科/谷、艾蒿、刺槐、松、粉尘螨、户尘螨、烟曲霉菌、白假丝酵母菌、蟑螂、禾本科、霉菌1、霉菌2、动物毛表达情况无关联性(P〉0.05);anti-CCDIgE表达情况与蜜蜂叮咬情况,s IgE特应性变应原中的豚草表达情况,tIgE表达情况,SPT吸入性变应原中的藜、大豚草表达情况存在关联性(P〈0.05)。SPT结果与性别、tIgE表达情况无关联性(P〉0.05);SPT结果与年龄、phadiatop表达情况存在关联性(P〈0.05)。SPT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χ_(趋势)^2=4.264,P=0.039)。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anti-CCDIgE水平与血清IgE(s IgE、tIgE)水平、SPT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anti-CCDIgE表达情况对确诊变应原的SPT和s IgE试验有一定干扰,在分析试验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IgE 免疫球蛋白E 皮肤点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种类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1 位作者 彭燕婷 张慧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4-837,共4页
目的明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3 141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念珠菌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 Candida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 目的明确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分离的念珠菌种类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3 141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念珠菌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 Candida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 182株念珠菌(从41例患者中分离出两种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分离最多,占85.0%(2 705株),其次依次为光滑念珠菌(338株)、近平滑念珠菌(49株)、热带念珠菌(31株)、酿酒酵母菌(23株)、克柔念珠菌(15株)、无名念珠菌(11株)、红酵母菌(6株)、鲁希特念珠菌(2株)及土生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及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18/1 612)、2.2%(36/1 612)、4.2%(68/1 612)、0.9%(14/1 612)、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念珠菌属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樊尚荣 刘小平 +2 位作者 严冬霞 李建武 高淑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68-3070,共3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于2003—2006年连续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观察单纯型VVC和复杂型VVC的临床特征、念珠菌菌株分布以及白念珠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070...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于2003—2006年连续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观察单纯型VVC和复杂型VVC的临床特征、念珠菌菌株分布以及白念珠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070例VVC患者390例(36.5%)为单纯型VVC,680例(63.5%)为复杂型VVC。单纯型VVC、重度VVC、非白念珠菌VVC及复发性VVC外阴瘙痒、外阴灼痛、阴道充血、白带增多及临床特征总评分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70例VVC患者分离出1094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90.4%(967/1094株),有24例患者同时感染2种念珠菌。对其中206株白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均对制霉菌素敏感,98.1%对克霉唑敏感,92.7%对氟康唑敏感,85.0%对伊曲康唑敏感,79.1%对益康唑敏感,65.5%对咪康唑敏感,53.9%对酮康唑敏感。结论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制霉菌素和克霉唑可供选择治疗白念珠菌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抗真菌药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微生物敏感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EB病毒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及实验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倩 张红宇 +5 位作者 张文丽 钟凤鸾 冯佳 孟庆祥 尹为华 聂李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3-957,共5页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分析成人EB病毒相关的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成人EBV+T/NK-LPD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对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诊断的19例EBV+T/NK-LP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男11例,女8例,中位年龄32岁(20-70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肝脾大、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为常见首发表现;血细胞减少出现在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具有β2-MG、LDH、TNF、IL-6水平升高及血EBV-DNA阳性(中位拷贝数>106);骨髓细胞形态表现为异常大颗粒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多或伴噬血现象;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易见CD5、CD7缺失的T/NK淋巴细胞;骨髓活检显示,10例患者可见异常淋巴细胞间质浸润,6例可见少量大细胞成灶性浸润;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异常细胞表达为CD3+CD56+NK细胞2例,CD3+CD8+T细胞11例,CD3+CD4+细胞3例;全部病例表达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和EBER;3例淋巴结活检病理主要为反应性增生。全部患者死于进行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EBV+T/NK-LPD以发热和肝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EBV-DNA持续升高、EB病毒感染T/NK淋巴细胞组织浸润并有多器官进行性损伤的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多数预后不良,上述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成人EBV+T/NK-LPD的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1 位作者 徐桂彪 孟伟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40和Pc20药敏板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以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高的科室是ICU、呼吸... 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40和Pc20药敏板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以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高的科室是ICU、呼吸内科和脑外科,标本主要来自痰、分泌物和血。1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MRSA)占31.0%,ICU分离的MRSA占52.6%。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中以21~40岁人群为主,占41.0%;60岁以上的人群24.5%,各年龄段男性感染率均较女性高,ICU感染者40岁以下的患者占47.4%,50岁以下的患者占68.4%。ICU患者分离的38株菌痰标本占78.9%,血标本15.8%。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青霉素耐药率为94.6%,红霉素耐药率56.0%、克林霉素46.4%和四环素47.6%。结论ICU、呼吸内科和脑外科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前三位的科室,主要患者人群为中青年男性,肺部感染为主,其次是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的耐药性,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敏试验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18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邵勇 吴波 +2 位作者 余振东 钟绮丽 程滨珠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7期662-663,共2页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和尿素软膏外涂,bid,共治疗4周;对照组用糠酸莫美松软膏和尿素软膏外涂,bid,共治疗...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和尿素软膏外涂,bid,共治疗4周;对照组用糠酸莫美松软膏和尿素软膏外涂,bid,共治疗4周。用PASI积分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6.7%(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平均约为10d,对照组为14d。治疗组发生皮肤刺激反应5例(27.8%)。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糠酸莫美松 银屑病 寻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胞内段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芳婷 万汇涓 +4 位作者 李明华 刘晓翌 尹美珺 叶静 于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782-2784,共3页
目的探讨Notch1胞内段(NIC)在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鼻咽癌标本及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株进行检测。结果 RT-PCR检测显示不同鼻咽癌细胞株中NIC基因均有表达,... 目的探讨Notch1胞内段(NIC)在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鼻咽癌标本及不同分化程度鼻咽癌细胞株进行检测。结果 RT-PCR检测显示不同鼻咽癌细胞株中NIC基因均有表达,但分化程度高的CNE1细胞株表达最明显;同期进行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之相似;对鼻咽癌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中NIC的表达高于鼻咽慢性黏膜炎症组织(P=0.005),而且NIC的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另外,在未分化型鼻咽癌中,癌巢内几乎无阳性表达,淋巴细胞阳性表达多;而在分化型鼻咽癌中癌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可见于胞膜、胞质及胞核。结论 Notch信号系统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其中Notch1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角化性鼻咽癌 Notch1胞内段 免疫组化染色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反转综合征患者SRY基因检测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晓翌 肖晓素 王勇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6-417,420,共3页
目的研究性反转综合征的发生与性别决定基因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对2例46,XX男性性反转及1例46,XY女性性反转患者进行SRY扩增,并将扩增产... 目的研究性反转综合征的发生与性别决定基因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对2例46,XX男性性反转及1例46,XY女性性反转患者进行SRY扩增,并将扩增产物在ABI-377测序仪上测序。结果2例46,XX男性性反转患者SRY检测1例阳性,1例阴性。46,XY女性性反转患者SRY阳性,2个SRY阳性病例DNA序列分析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SRY是性别决定和分化的重要基因,SRY阴性XX男性性反转及SRY阳性但无突变的XY女性性反转的发生,可能与其它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反转 SRY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及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樊尚荣 刘小平 王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57-2359,共3页
目的探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效果及其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复杂型VVC患者应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采用类似琼脂扩散法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从121例复杂型VVC患者分离念珠菌123... 目的探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效果及其与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复杂型VVC患者应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采用类似琼脂扩散法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从121例复杂型VVC患者分离念珠菌123株,2例患者同时分离出2株念珠菌,占1.7%。完成治疗后7~14d及30~35d患者的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93.4%(113/121)和81.0%(98/121)。完成治疗后7~14d和30~35d治愈组和失败组患者念珠菌对咪康唑栓的耐药率分别为6.2%(7/113)、1/8和6.1%(6/98)、8.7%(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试验咪康唑栓耐药不是复杂型VVC治疗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康唑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微生物敏感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文涛 王东 +3 位作者 傅茜 陈连周 吴夏枫 王长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1995-1997,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预示作用。方法:收集9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其中胆固醇正常者68例,胆固醇升高者31例,及50例正常体检人员的血...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预示作用。方法:收集9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其中胆固醇正常者68例,胆固醇升高者31例,及50例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使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一步酶法检测胆固醇,同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IL-10。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10浓度分别为(1.66±0.95)mg/L、(24±8)ng/L和(27±7)ng/L,胆固醇正常糖尿病组血清hs-CRP、IL-6和IL-10浓度分别为(2.77±1.19)mg/L、(25±10)ng/L和(28±8)ng/L,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组血清hs-CRP、IL-6和IL-10浓度分别为(5.70±1.81)mg/L、(34±10)ng/L和(21±5)ng/L。与正常对照组、胆固醇正常糖尿病组相比,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组hs-CRP、IL-6和IL-10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胆固醇正常糖尿病组hs-CRP高表达(P<0.05),而这两组间IL-6和IL-1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hs-CRP在预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基因型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3 位作者 白逢彦 李娟 廖秦平 严冬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59-2362,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白念珠菌基因多样性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最近开展的CAI微卫星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鉴定VVC患者白念珠菌的基因型,采用E-test法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白念珠菌基因多样性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最近开展的CAI微卫星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鉴定VVC患者白念珠菌的基因型,采用E-test法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从VVC患者分离出89株白念珠菌,鉴定出26种基因型。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酮康唑和氟康唑敏感。主要基因型(A、B、C、D)占69.7%(62/89),白念珠菌B基因型菌株及非B基因型菌株对伊曲康唑(ITR)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4/21)和4.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P-SSCP技术有利于研究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白念珠菌B基因型菌株对ITR有更高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基因型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冲洗液中人防御素与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尚荣 刘小平 +4 位作者 廖秦平 胡丽娜 狄文 耿力 严冬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冲洗液(VLF)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4,IL-5,人β-防御素2(HBD-2)及人防御素5(HD-5)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BV患者作为BV组,其中BV阴道pH≥4.7组32例和BV阴道pH为4.5~4.6组29例;15例妇...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冲洗液(VLF)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4,IL-5,人β-防御素2(HBD-2)及人防御素5(HD-5)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BV患者作为BV组,其中BV阴道pH≥4.7组32例和BV阴道pH为4.5~4.6组29例;15例妇女为中间阴道菌群(中间阴道菌群组);将66例非妊娠、无生殖道感染或炎症的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其中阴道pH≥4.5组31例,阴道pH<4.5组35例。获取VLF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FN-γ,IL-2,IL-4,IL-5,HBD-2及HD-5的水平。结果阴道pH≥4.7的BV患者VLF中HD-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患者VLF中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5可能参与防御BV相关病原体的侵袭,而IL-4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增加BV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人β-防御素2 人防御素5 白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的感染病因 被引量:13
18
作者 樊尚荣 刘小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3-265,共3页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社会对母婴的重视,防治产科感染性疾病已成为保障母体健康和提高新生儿成活率的重要手段。本专题对早产、脑瘫及死胎的感染病因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早产 感染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令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5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振东 吴波 +1 位作者 戴佑善 彭雁忠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6期404-404,共1页
目的 :评价百令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抗 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抗 HBe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35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基础护肝治疗 ,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0 .1g ,qd ,po ,疗程 ... 目的 :评价百令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抗 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抗 HBe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35例 ,全部病例均采用基础护肝治疗 ,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0 .1g ,qd ,po ,疗程 1a ,百令胶囊 3粒 ,tid ,po ,连服 6个月。结果 :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结束后半年 ,治疗组ALT复常率、抗 HBe及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结束后 1a ,治疗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是抗 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百令胶囊 肝炎 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激酶1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泽波 翟庆娜 +5 位作者 余振东 赵春娟 周亮 来永庆 史本涛 彭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基因在人肾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方法提取47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和蛋白,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K1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基因在人肾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方法提取47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和蛋白,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K1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K1蛋白在肾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CT值为4.43±1.54,癌旁组织的△CT值为5.59±1.7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4.97,P=0.00)。37例(78.7%,37/47)肾癌组织样本中HK1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K1蛋白表达于胞浆内,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结论 HK1高表达于肾癌组织,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有望成为指导肾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基因 己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