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际子宫内膜肿瘤分析(IETA)术语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超声表现
1
作者 魏妮娅 李晓坤 王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基于国际子宫内膜肿瘤分析(IETA)术语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基于IETA术语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88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子宫内膜厚2~21 mm、平均(9.1±5... 目的基于国际子宫内膜肿瘤分析(IETA)术语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基于IETA术语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88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子宫内膜厚2~21 mm、平均(9.1±5.0)mm。共检出93个病灶,72个位于宫腔、21个位于宫颈;其中11个表现为均质高回声内无囊肿、最大径(12.3±4.4)mm,7个为均质回声内含细小囊肿、最大径(19.5±8.9)mm,18个为不均质回声内无囊肿,32个为不均质回声内含形态规则囊肿、最大径(25.8±11.2)mm,21个为不均质回声内含形态不规则囊肿、最大径(29.4±17.5)mm,4个为囊性病灶、最大径(53.5±19.1)mm;血供模式主要为主血管无分支、多血管共起源及分散起源;血流评分多为1~3分。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最初多表现为宫腔内均匀高回声团块,随病灶增大,其内部可出现细小囊肿,囊肿进一步增大可致形态不规则,病灶内回声不均匀并可脱入宫颈;少数病灶则以囊性成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腺肌瘤 超声检查 国际子宫内膜肿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与二维超声输卵管造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玥 张雁 +1 位作者 曲侠 佘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0-652,660,共4页
目的比较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编码造影技术(3D-CCI-HyCoSy)与二维超声造影(2D-HyCoSy)诊断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拟在我院进行腹腔镜通染术的70例不孕患者于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随机分组后,30例患者进行2D-HyC... 目的比较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编码造影技术(3D-CCI-HyCoSy)与二维超声造影(2D-HyCoSy)诊断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拟在我院进行腹腔镜通染术的70例不孕患者于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随机分组后,30例患者进行2D-HyCoSy,40例患者进行3D-CCI-HyCoSy。注入SonoVue后,评估输卵管通畅性。造影后3~7 d进行腹腔镜通染术。结果 2D-HyCoSy灵敏度92.3%、特异度91.2%、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93.9%。3D-CCI-HyCoSy灵敏度94.7%、特异度92.9%、阳性预测值92.3%、阴性预测值95.1%;3D-CCI-HyCoSy的ROC曲线下面积0.951,2D-HyCoSy的ROC曲线下面积0.849,2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3D-CCI-HyCoSy对子宫宫腔病变和输卵管通畅性的诊断和鉴别有着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三维超声编码造影技术 二维超声造影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德胜 陈芸 +2 位作者 钟洁愉 胡正明 胡会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评价CEUS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7例因淋巴结肿大拟行穿刺活检患者分成造影组(81例)和对照组(76例)。比较两组穿刺取材的满意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结果造影组获取满意的穿刺标本289条,对照组获取233条;造影组... 目的评价CEUS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7例因淋巴结肿大拟行穿刺活检患者分成造影组(81例)和对照组(76例)。比较两组穿刺取材的满意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结果造影组获取满意的穿刺标本289条,对照组获取233条;造影组标本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8.30%vs 87.27%,P<0.001),造影组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7.53%vs 88.16%,P<0.05)。结论 CEUS有助于在活检前发现病理标本,提高穿刺病理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X线及CT诊断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成林 李雅琴 +2 位作者 陆普选 吴政光 董汉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胸部平片及CT诊断。方法 针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 9例肺类癌 ,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其临床、胸部平片及CT表现。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 6例 ( 66.7% ) ,咳血 5例 ( 5 5 .6% ) ,发热 3例 ( ...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胸部平片及CT诊断。方法 针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 9例肺类癌 ,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其临床、胸部平片及CT表现。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 6例 ( 66.7% ) ,咳血 5例 ( 5 5 .6% ) ,发热 3例 ( 3 3 .3 % )。胸部平片肿瘤位于右肺 6例 ,左肺 3例 ,8例呈圆或类圆形 ,密度均匀 ,2例见浅分叶。CT扫描 6例中 ,2例圆形 ,4例 ( 80 % )分叶状 ,3例 ( 5 0 % )见中心密度减低的坏死区 ,肿瘤的平均直径 4.3cm ,平扫平均CT值 3 7.6Hu ,注入对比剂后 6例均有不同程度增强 ,CT值平均上升 3 9.8Hu。结论 肺类癌的表现缺乏特征性 ,但若能认真分析胸部平片及CT的每一征象 ,密切结合临床表现 ,完全可以提高本病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 临床表现 X线平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弥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邓远飞 罗筱 +4 位作者 曾文双 陈文鑫 陈德杰 王成林 黄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认知障碍的特征及其与脑组织感兴趣区微观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对PD单侧症状组10例、PD双侧症状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行前瞻性研究,进行MOCA量表和DTI检查,测定MoCA量表得分和感兴趣区的FA值,行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认知障碍的特征及其与脑组织感兴趣区微观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对PD单侧症状组10例、PD双侧症状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行前瞻性研究,进行MOCA量表和DTI检查,测定MoCA量表得分和感兴趣区的FA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单侧症状组MoCA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黑质中间部(0.363±0.036,0.371±0.035)及尾部(0.454±0.028,0.464±0.039)的双侧FA值均较对照组双侧平均值(0.384±0.033,0.481±0.042)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双侧症状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得分(19.500±3.967,2.200±1.361,3.950±0.999)较对照组(26.000±2.449,5.450±0.686,4.250±0.851)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质各部分、额叶白质、扣带回的FA值(0.382±0.031,0.353±0.030,0.433±0.043,0.322±0.049,0.515±0.063)较对照组(0.440±0.047,0.384±0.033,0.481±0.042,0.371±0.027,0.553±0.021)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PD患者MoCA量表总分与黑质中间部及尾部、额叶白质、扣带回的FA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PD认知障碍以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障碍为主,严重程度与黑质中间部、黑质尾部、额叶白质、扣带回微观结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MOCA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香梅 钟洁愉 +1 位作者 孙德胜 王金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0-653,共4页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超声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两者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3例GLM和43例DCIS患者的临床与超声检查资料,结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方法对...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超声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两者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3例GLM和43例DCIS患者的临床与超声检查资料,结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方法对GLM、DCIS患者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GLM组65个病灶中,47个病灶(72.3%)术前超声BI-RADS分类为4A类,55个病灶(84.6%)边缘模糊,43个病灶(66.2%)存在成角,51个病灶(78.5%)表现为实质回声不均匀,所有病灶均未发现钙化,38个病灶(58.5%)后方回声增强,51个病灶(78.5%)周围水肿、回声增强;DCIS组43个病灶中,13个病灶(30.2%)为4A类,28个病灶(66.7%)表现为低回声肿块,22个病灶(51.2%)存在微小钙化,所有病灶均未发现周围组织水肿。GLM组与DCI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LM血供比DCIS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表现有助于临床鉴别GLM与DCIS,对指导临床诊治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肉芽肿 导管 乳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乳房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蓝薇 张帆 +8 位作者 徐晓燕 戴亚丽 王双双 刘颜 韩令川 卢东晖 张宁波 谢谦 林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分为两组,A组48例伴大血管病变,B组44例无大血管病变,分别测定两组患...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分为两组,A组48例伴大血管病变,B组44例无大血管病变,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IMT、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并进行比较,分析平均颈动脉IMT与hs-CRP及胰岛素抵抗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hs-CRP、TC、LDL-C、HDL-C、HOMA-IR及BMI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TC、LDL-C、HOMA-IR及BMI均相关,IMT与hs-CRP独立相关;另外,A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与HbA1c相关。结论T2DM患者的hs-CRP、血脂、血糖水平、HOMA-IR、BMI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不育症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的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石富文 王燕 +3 位作者 黄珊珊 郭顺利 陈舜珏 刘怡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不育症患者精索静脉曲张(VC)的价值及VC对生育力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正常人及116例不育症患者的精索静脉及睾丸,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最大内径(D_R)及Valsalva试验时的最大内径(D_V)、最大返流速度(V_(max))...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不育症患者精索静脉曲张(VC)的价值及VC对生育力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正常人及116例不育症患者的精索静脉及睾丸,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最大内径(D_R)及Valsalva试验时的最大内径(D_V)、最大返流速度(V_(max))及返流持续时间(T_R),测量并计算睾丸体积。每位受检者取精液送检,重点观察精子密度和活动率。结果①各VC组与对照组D_R、D_V、V_(max)、T_R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各VC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VCⅢ级组右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③各VC组精子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P<0.01),精子活动率低于对照组(P<0.01),各VC组之间两两比较精子活动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为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精确的精索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睾丸大小等客观指标,有助于男性不育症病因的筛选及对生育力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不育症 精索静脉曲张 睾丸体积 生育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大鼠腹主动脉硬化管壁运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丹军 王峰 +5 位作者 陈芸 鲁树坤 梁银婷 王玥 石宇 胡正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大鼠腹主动脉硬化不同时期管壁运动特征。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24只,基础喂养1周后开始高脂喂养。分别于高脂喂养前、高脂喂养第8、12周末测量大鼠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末期血管内径(Ds),血流...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大鼠腹主动脉硬化不同时期管壁运动特征。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24只,基础喂养1周后开始高脂喂养。分别于高脂喂养前、高脂喂养第8、12周末测量大鼠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末期血管内径(Ds),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s)、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应用VVI技术检测动脉管壁的最大峰值运动速度(Vmax)、最大应变(Smax)及最大应变率(SRmax)。结果高脂喂养8周末腹主动脉内膜欠光滑或不光滑,光镜下见少量泡沫细胞,Smax、SRmax与高脂喂养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高脂喂养12周末IMT增厚,部分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IMT、Ds、Vs、RI、PI与高脂喂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x、Smax、SRmax与高脂喂养前、高脂喂养8周末比较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VVI技术可定量评价大鼠动脉硬化不同时期血管壁弹性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超声检查 腹主动脉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肝肾包膜下囊肿穿刺抽液最佳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洁愉 孙德胜 +2 位作者 胡正明 陈燕 蔡华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介导下两种穿刺路径对于肝肾包膜下囊肿的抽液疗效。方法将129例肝肾包膜下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吸术。改良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偏心侧靠近肝肾实质处,传统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介导下两种穿刺路径对于肝肾包膜下囊肿的抽液疗效。方法将129例肝肾包膜下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吸术。改良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偏心侧靠近肝肾实质处,传统组将穿刺路径定于囊腔中心处,比较两组的囊液抽吸率及安全性。结果改良组63例,抽吸完全56例(56/63,88.89%),7例有残液,残液量13-34ml,抽吸率为78.3%-100%。传统组66例,抽吸完全51例(51/66,77.27%),15例有残液,残液量18-57ml,抽吸率为60.8%-100%。改良组囊液抽吸完全例数及抽吸率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操作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传统组中3例行抽液时针尖脱落在外,无法进行硬化治疗。结论改良的穿刺路径更适用于肝肾包膜下囊肿,对于抽吸更多的囊液及进一步硬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肝囊肿 肾囊肿 抽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肛提肌收缩状态与静息状态弹性模量值的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玥 曲侠 刘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4-945,共2页
腹压增加时,肛提肌收缩产生向上的力量使盆腔器官维持在正常位置,如果肛提肌收缩功能下降,不能对抗增大的腹腔内压力,将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目前影像学主要通过超声测量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及面积大小的改变来评价肛提肌收缩功能... 腹压增加时,肛提肌收缩产生向上的力量使盆腔器官维持在正常位置,如果肛提肌收缩功能下降,不能对抗增大的腹腔内压力,将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目前影像学主要通过超声测量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及面积大小的改变来评价肛提肌收缩功能,该方法主观性强,可重复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肌收缩 肌力 静息态 弹性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评估晚孕期提肌裂孔大小与分娩进程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玥 陈芸 +3 位作者 佘颖 张雁 曲侠 张蒂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进程与提肌裂孔大小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进行正常阴道分娩提供有用信息。方法:经检查为单胎妊娠,并适宜阴道分娩的孕36~40周初产妇67例。在孕36~40周进行4D超声检查,并离线进行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TUI)分析。在最小...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进程与提肌裂孔大小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进行正常阴道分娩提供有用信息。方法:经检查为单胎妊娠,并适宜阴道分娩的孕36~40周初产妇67例。在孕36~40周进行4D超声检查,并离线进行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TUI)分析。在最小前后径平面测量最小生殖裂孔(LH)前后径(AP)、左右径(LR)、面积(A)。通过产科记录获得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的时间,即宫颈内口完全开放至胎儿娩出的时间。结果:在阴道分娩中,第二产程时间长度的中位数是75 min(26~115 min)。第二产程的时长与提肌裂孔前后径在各种状态下都呈负相关(-0.40、-0.37、-0.38),与提肌裂孔面积在静息和Valsalval动作时呈负相关(-0.33、-0.39),而在肛提肌收缩状态下负相关不明显,同时左右径与产程长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初产妇提肌裂孔大小与分娩时第二产程呈负相关,检测提肌裂孔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第二产程,为客观评价产程进展及影响因素提供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颈椎失稳的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璐 胡小红 +3 位作者 王庆文 蔡月明 赵金霞 刘湘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共43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统计纳入RA患者中颈椎失稳患者占总人群的构成比以及不同类型颈椎失稳患者占比情况,并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式比较颈椎失稳RA患者和无颈椎失稳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439位患者中男性84例,占总人数19.1%;女性355例,占总人数80.9%。患者平均年龄(52.9±13.9)岁。病程中位数60个月,病史最短2周,最长46年。合并颈椎失稳者有130例,占29.6%(130/439),其中寰枢关节向前半脱位(anterior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占24.6%(108/439),齿状突垂直半脱位(vertical subluxation,VS)占7.3%(32/439),下段颈椎半脱位(subaxial subluxations,SAS)占2.3%(10/439),130例中有20例同时合并2种不同类型颈椎失稳。与无颈椎受累组患者相比,颈椎失稳组患者病程长[120(36,240)个月vs.48(12,120)个月]、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56.9%vs.29.9%)、患者总体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高(4.89±2.49 vs.3.93±2.38)、血红蛋白含量低[(111.31±19.44)g/L vs.(115.56±16.60)g/L],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率高(90.8%vs.76.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率、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用药史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29.6%的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RA颈椎失稳人群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患者总体VAS评分高、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抗CCP抗体阳性率高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颈椎失稳 外周关节畸形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乳管内镜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成礼 刘巧刿 +3 位作者 屈淑娥 于志强 韦伟 孙德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1例乳头溢液并乳管扩张患者行乳管镜检查,于镜检术前、术中、术后分别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乳管扩张程度、乳管内膜及乳管形态、走向、乳管内有无肿块等。比较高...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1例乳头溢液并乳管扩张患者行乳管镜检查,于镜检术前、术中、术后分别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乳管扩张程度、乳管内膜及乳管形态、走向、乳管内有无肿块等。比较高频超声、超声乳管造影、乳管镜、高频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检出情况。结果 61例(63条乳管)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9条、乳管扩张症22条、乳头状瘤病4条、乳腺癌6条、乳管炎10条,正常乳管2条。高频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无一条漏误诊,其漏误诊率显著低于高频超声(41.27%,26/63)、超声乳管造影(15.87%,10/63)及乳管镜(9.52%,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P<0.01;χ2=10.86,P<0.01;χ2=4.38,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纤维乳管内镜检查能有效降低乳管内外病变的漏误诊率,诊断准确性较二者单独应用有很大提高,为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临床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和定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乳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玥 解丽梅 +1 位作者 鲁树坤 张蒂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4-635,66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正常子宫20例、子宫肌瘤25例、子宫内膜癌7例、葡萄胎4例、子宫畸形23例进行三维成像。结果:三维超声能够准确评价子宫肌瘤与宫腔的关系、宫腔病变形态及范...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正常子宫20例、子宫肌瘤25例、子宫内膜癌7例、葡萄胎4例、子宫畸形23例进行三维成像。结果:三维超声能够准确评价子宫肌瘤与宫腔的关系、宫腔病变形态及范围、子宫畸形内膜走向,三维血流图能明确显示血管的空间构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有助于子宫疾病的诊断,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左心室容积分析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威威 罗海愉 +5 位作者 魏立亚 杨晓东 刘俐 彭伟彬 郑家跃 陈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采用自动左心室容积分析(LVA)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确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A-EF)、容积指数(LVVI)、整体纵向应变(GLS)的正常值。方法 155名正常人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査,采用机器内置LVA和VVI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观测指标:... 目的采用自动左心室容积分析(LVA)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确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A-EF)、容积指数(LVVI)、整体纵向应变(GLS)的正常值。方法 155名正常人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査,采用机器内置LVA和VVI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观测指标:LVA监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指数(LVESVI)、LVA-EF和VVI监测GLS。结果男性与女性间LVEDVI和LV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VAEF和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GLS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P<0.05);男性与女性受检者中,LVESVI、LVEDVI和LVA-EF与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传统超声心动图监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Bi-EF)与LVA-EF、GLS与LVA-EF均呈正相关(r=0.35,0.48,P均<0.01),且GLS与LVA-EF的相关性高于Bi-EF与LVA-EF的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有限样本量初步分析了LVA和VVI相关指标正常值,其中容积参数受性别影响,应变参数受年龄影响。此外,GLS较传统超声参数(Bi-EF)可更好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室功能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变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婷婷 黎永滨 +3 位作者 严帅 何冠勇 郭英 成官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量化评估肝脏脂肪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256排单源双能CT,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对2个肝脏脂肪变体外模型(模型A不含铁、模型B含铁,脂肪体积分数为0%~50%,铁浓度分别为5、20、25 mg/mL)分别... 目的:探讨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量化评估肝脏脂肪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256排单源双能CT,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对2个肝脏脂肪变体外模型(模型A不含铁、模型B含铁,脂肪体积分数为0%~50%,铁浓度分别为5、20、25 mg/mL)分别进行扫描。重建脂肪(水)基物质对图像,记录虚拟脂肪浓度值(VFC)。对3组管电流(200、320、485 mA)下相应VFC与实际肝脂肪体积分数(FVF)的相关性行Spearmen相关分析,并拟合线性方程。结果:模型A在不同管电流下,肝脂肪体积分数10%~40%相应VFC与FVF均呈线性正相关(r=0.885,P<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072,截距为27.138;但肝脂肪体积分数0%~40%相应VFC与FVF无相关性(r=0.371,P=0.173)。在相同脂肪体积分数的情况下,模型B内铁浓度越高、相应VFC值越低。结论:在体外实验上,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可用于脂肪体积分数为10%~40%的肝脂肪定量评估,铁的存在导致VFC测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物质分离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睫状突形态与青光眼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宫琳 王金锐 +1 位作者 傅培 陈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1-654,共4页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定性、定量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睫状突形态,探索其与青光眼的关系。方法浅前房组为80例>40岁前房深度浅患者,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26例,可疑房角关闭...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定性、定量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睫状突形态,探索其与青光眼的关系。方法浅前房组为80例>40岁前房深度浅患者,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26例,可疑房角关闭(PACS)者26例。对照组为80例相同年龄段前房深度正常患者。对双眼进行UBM检查,记录上、鼻、下、颞4个象限睫状突矢状和冠状切面扫查图像,测量睫状突高度(CPH)、睫状突厚度(CPT)、睫状突间距(CPI)、睫状突数量(CPN)、A角以及α角。进一步比较上述生物学参数在浅前房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AACG、CACG以及PACS亚组间的差异、PACS亚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别,并对A角与α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浅前房组较对照组CPH、CPT测值增加,CPI、CPN、A角以及α角测值减小(P<0.05)。CACG与PACS亚组的CPH、C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S亚组较对照组CPH测值增加,CPI、CPN、A角以及α角测值减小(P<0.05),α角与A角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睫状突形态有明显变化,超声检测其参数可能成为早期筛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较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突 超声生物显微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继军 孙德胜 +5 位作者 胡正明 钟洁愉 张雁 石宇 鲁树坤 于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26-3128,共3页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甲状腺占位性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ARFI技术对75例(共93个病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分为恶性占位组、良性占位组,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正常甲状腺...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甲状腺占位性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ARFI技术对75例(共93个病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分为恶性占位组、良性占位组,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剪切波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FI技术检测的甲状腺恶性占位病变与甲状腺良性占位病变组比较,剪切波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甲状腺恶性占位病变组与甲状腺正常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甲状腺良性占位与甲状腺正常组剪切波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以>3.0m/s作为甲状腺恶性占位的诊断标准,ARF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5.5%,约登指数为0.78。结论:ARFI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甲状腺肿瘤的硬度,有效评价肿瘤组织的弹性变化,为甲状腺脏良、恶性病变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 弹性成像 剪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初治患者颈椎失稳情况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璐 胡小红 +3 位作者 陈澄 蔡月明 王庆文 赵金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行颈椎X线检查且有临床用药记录的RA患者,收集包括颈部症状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构成比,比较有无颈椎失稳两组初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治及经治RA患者的颈椎失稳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408例RA患者中初治患者105例,女性87例,占82.9%,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病程中位数24个月,最短2周,最长30年。28.6%(30/105)合并颈椎失稳,其中病程≤24个月的初治RA颈椎失稳的发生率达13.6%。颈椎失稳组和无颈椎失稳组患者的颈部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相比,颈椎失稳患者病程更长[60(18,180)个月vs.16(8,51)个月],更多合并外周关节畸形(63.3%vs.21.3%),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6.90±21.61)g/L vs.(115.77±14.69)g/L],经治及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颈椎失稳RA患者中,初治RA患者除病程更短[120.0(72.0,240.0)个月vs.60.0(27.0,167.5)个月]外,各类型构成情况与经治RA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较高,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相似,病程小于24个月的早期初治RA患者中已有相当比例合并颈椎失稳;颈部相关症状在初治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人群中并无明显特异性;对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临床特点的初治RA患者应注意排查颈椎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颈椎失稳 外周关节畸形 颈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