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郭学军 刘鹏程 +4 位作者 王成林 赵艳 罗莉丽 石桥 向先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1...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右侧者7例,位于左侧者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8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3例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骨质破坏及异常钙化的影像诊断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远健 刘鹏程 +4 位作者 赵艳 孙金霜 冯晓源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经放射科诊为斜坡区占位病变而住院治疗或手术病例 ,认识该区的发病规律 ,提高对该区疾病的影像检查技术和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因斜坡区占位病变而住院的病人 95例 ,其中 84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诊断 ,11例经随访和有关临... 目的 总结分析经放射科诊为斜坡区占位病变而住院治疗或手术病例 ,认识该区的发病规律 ,提高对该区疾病的影像检查技术和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因斜坡区占位病变而住院的病人 95例 ,其中 84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诊断 ,11例经随访和有关临床结果证实。皆有较完整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将病理检查和临床结果与影像学资料逐一对照、研究。结果 累及斜坡的骨质病变或异常钙化灶中 ,原发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 5 1例 ;转移性肿瘤与骨髓瘤 7例 ;颅后窝肿瘤累及斜坡 3 2例 ;另外有炎性和陈旧血肿 5例。原发骨肿瘤中 ,脊索瘤是主要病变。在累及颅底的颅内病灶中 ,脑膜瘤为主要病变。结论 根据特定的影像技术表现 ,结合临床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颅骨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嵘 刘鹏程 +4 位作者 冯飞 刘晓杰 赵洋 周雯 袁知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研究乳头状肾细胞癌(R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共13个肿瘤病灶,7例12个病灶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最大径... 目的:研究乳头状肾细胞癌(R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共13个肿瘤病灶,7例12个病灶位于右肾,1例位于左肾。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最大径为0.2~8.0cm,8个病灶≤4cm者。CT、MRI表现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内有灶状出血(4/13)、坏死(4/13)和钙化(1/13),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弱于或相仿于肾髓质。4个病灶显示完整或较完整的假包膜。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膨胀性生长方式,瘤内可有灶状出血、坏死和钙化,CT和MRI增强扫描肿瘤边缘清楚,持续轻度强化,增强三期扫描中其强化程度均弱于或相仿于肾髓质,有助于同其它类型RCC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媛 刘鹏程 +1 位作者 王荣福 崔永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20个人肝癌细胞HepG2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8.5 MBq、29.6 MBq、37.0 MBq的125I粒子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20个人肝癌细胞HepG2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8.5 MBq、29.6 MBq、37.0 MBq的125I粒子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治疗。采用经皮肿瘤组织直接植入的方式分别将不同剂量125I粒子植入各治疗组小鼠的瘤体内,每只小鼠瘤体内植入1粒125I粒子。至治疗第28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呈不同程度凝固性坏死,周围广泛纤维化;对照组肿瘤细胞丰富,呈增殖样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各治疗组中Ba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治疗组中Bcl-2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并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Bcl-2、Bax阳性率及Bcl-2/Bax比值在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及各治疗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通过下调Bcl-2/Bax的比值促进裸鼠HepG2肝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及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与剂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肝肿瘤 凋亡 免疫组化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在肝组织应用中的实验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梅雀林 刘鹏程 +2 位作者 杨建勇 杜端明 陈在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脏的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皮肝植入放射活性为37MBq的125I粒子2粒,对照组肝脏内植入无表面活性的空心粒源2粒。粒子植入后4周,处死动物,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脏的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皮肝植入放射活性为37MBq的125I粒子2粒,对照组肝脏内植入无表面活性的空心粒源2粒。粒子植入后4周,处死动物,行HE染色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比较各组大白兔植入前和植入后1个月内周围血像、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活性粒源周围的肝组织可见大片状凝固性坏死,距粒源5mm处变性坏死的肝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出现一条较为明显的分界带;无活性粒源周围肝组织结构正常。原位凋亡检侧显示,在放射性粒源周围肝组织内可见一条明显的凋亡细胞带,而空心粒源周围肝组织内未检测出凋亡细胞。粒子植入术后2周,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t=6.285,P<0.001),但4周后降至正常水平(t=2.002,P=0.06)。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粒子植入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125I粒子植入的剂量分布具有适形性,在肝组织中植入放射性粒子对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在肝肿瘤组织中植入粒子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组织间植入 肝脏 毒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能谱CT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迪 刘远健 +3 位作者 刘鹏程 韦伟 石桥 袁知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运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能谱曲线斜率值特征,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能谱曲线斜率值比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接受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 目的:运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能谱曲线斜率值特征,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能谱曲线斜率值比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接受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34例,使用GE公司宝石CT(GE Discovery CT750 HD CT)GSI模式扫描,图像采集后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获得病灶及正常甲状腺组织能谱曲线,分析能谱曲线并计算出斜率值K(40keV与100keV两点间斜率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病理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能谱曲线斜率值K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能谱曲线斜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显著性差异,K值能够明显地反映这一差异,此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能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判断肝癌寄生供血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伟洪 刘鹏程 +3 位作者 梁珊瑚 袁知东 余宏建 邓乾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判断肝癌寄生供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寄生供血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DSA证实存在寄生供血的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比较分析不同MSCTA重建方式在显示肝癌寄生供血方面与DSA的符合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判断肝癌寄生供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寄生供血形成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DSA证实存在寄生供血的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比较分析不同MSCTA重建方式在显示肝癌寄生供血方面与DSA的符合率。分析存在肝癌寄生供血病例的MSCTA特征。结果DSA显示寄生动脉50支,MSCTA显示寄生动脉40支,阳性率80%。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两种重建方式结合能达到最佳显示效果。存在寄生动脉供血的病灶均位于肝脏边缘,长径平均为6.9cm。结论MSCTA在显示肝癌寄生供血方面与DS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应用于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术前的评价。肝癌病灶解剖部位临近裸区和悬韧带,以及病灶巨大对临近器官的直接侵犯、粘连可能是寄生动脉供血形成的主要原因;反复的TACE治疗和随之发生的肝动脉侧支供血减少也是寄生动脉供血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综合防护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杜端明 刘鹏程 +4 位作者 陈在中 余宏建 成先义 戴鲁平 韩志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评价综合防护方法在介入诊疗中对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在174例介入诊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距离等对工作人员进行X射线辐射综合防护,利用RA... 目的评价综合防护方法在介入诊疗中对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在174例介入诊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距离等对工作人员进行X射线辐射综合防护,利用RAD-60S个人报警剂量仪监测防护前后的X射线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防护方法可明显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有显著性防护意义。结论综合防护方法在介入诊疗中可有效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辐射防护 X射线防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相关征象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郭吉敏 刘春霖 +3 位作者 曹满瑞 郭学军 赵艳 刘鹏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多种MRI征象对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经关节镜证实的194例患者(包括前ACL正常膝97例、ACL损伤膝97例),对ACL损伤的相关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4个直接征象(ACL连续性中断、信号缺... 目的:分析膝关节多种MRI征象对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经关节镜证实的194例患者(包括前ACL正常膝97例、ACL损伤膝97例),对ACL损伤的相关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4个直接征象(ACL连续性中断、信号缺失、形态异常及走行异常)中,除ACL信号缺失外,其余直接征象对诊断ACL损伤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韧带连续性中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83.5%)、特异度(97.9%)及阳性似然比(39.8)。大多数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对低的敏感性,其中Notch征、骨挫伤、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及胫骨前移等征象具有较高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55.70和8.0。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直接征象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由于其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LR,因此可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辅助诊断依据,尤其是直接征象难以确诊的可疑ACL损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嵘 刘鹏程 +5 位作者 方玲 杜端明 陈在中 赵艳 刘汉桥 冯飞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诊断阻塞性和扩张性胰胆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对 72例胰胆管系统疾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和MRCP成像 ,其中病变组 2 2例进行Gd DTPA动态增...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诊断阻塞性和扩张性胰胆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对 72例胰胆管系统疾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和MRCP成像 ,其中病变组 2 2例进行Gd DTPA动态增强。分析图像 ,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和超声、CT等其它影像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MRCP能清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的结构 ,能直观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检出率和定位率为 94.3 % ,定性率为 85 .7%。MRI图像能帮助定性诊断。结论 :M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与MRI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胰胆管疾病 扩张性胰胆管疾病 诊断 鉴别诊断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的磁共振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海燕 刘鹏程 +3 位作者 王成林 罗莉丽 戚玉龙 冯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1-984,共4页
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及临床指标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1周内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及临床指标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1周内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研究对象。采用OMERACT的RA评分系统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评分标准,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及评分。分别按性别、年龄、病程、晨僵、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予以分组,使用Mann-Whitney方法分析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结果:符合RA诊断标准的共54例,共发现238处骨质侵蚀,最多的1例累及13处骨质。腕部骨侵蚀最常累及三角骨(36/54),其次为头状骨(31/54);手部最常累及第三掌骨头(7/54),其次为第二掌骨头(6/54)。早期/中晚期RA组、CRP阳/阴性组、ESR阳/阴性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晨僵、RF、ASO的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为骨侵蚀的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最直观的依据,抗CCP抗体、CRP、ESR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骨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 骨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性脾栓塞术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梅雀林 陈勇 +1 位作者 刘鹏程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比浊法、APAAP法对40例地中海贫血患儿PSE术前、术后及健康人血液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患儿PSE术前、术后的免疫学指标。结果术后1周患儿IgG...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比浊法、APAAP法对40例地中海贫血患儿PSE术前、术后及健康人血液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患儿PSE术前、术后的免疫学指标。结果术后1周患儿IgG显著下降(P<0.01),第3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患儿术前、术后IgAI、gM无显著性差异。术前CD3、CD4、CD4/CD8比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值均<0.01);术后CD3、CD4、CD4/CD8比值回升(P值均<0.01),第3周时达正常水平。结论PSE术有助于改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栓塞治疗 小儿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着重分析7个家族22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成林 王立振 +3 位作者 吴政光 刘辉安 陆普选 龚小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石骨症的遗传、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方法 对 5 9例石骨症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家族性病例中以恶性型 (幼儿型 )居多 ,多在Ⅰ、Ⅱ代发病 ,偶见连续三代发病者。散发型中则以良性型 (成人型 )为主。X... 目的 探讨家族性石骨症的遗传、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方法 对 5 9例石骨症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家族性病例中以恶性型 (幼儿型 )居多 ,多在Ⅰ、Ⅱ代发病 ,偶见连续三代发病者。散发型中则以良性型 (成人型 )为主。X线表现以骨质硬化 ,髓腔闭塞为基本特征 ,椎体“夹心征”及髂骨“同心圆征”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对石骨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 ,尤其对有遗传倾向者 ,有必要在胎儿期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骨症 临床 X线征象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与关节镜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吉敏 刘鹏程 +5 位作者 张文涛 邹立秋 赵艳 张新涛 冯飞 刘汉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0-774,共5页
目的:评价MRI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半月板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138例拟行关节镜术的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并于MRI检查后2周内行关节镜术。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中,与关节镜结果对照,... 目的:评价MRI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半月板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138例拟行关节镜术的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并于MRI检查后2周内行关节镜术。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中,与关节镜结果对照,MRI诊断半月板Ⅰ级损伤、Ⅱ级损伤的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1.1%;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1.5%、90.7%、91.1%和0.82;对半月板撕裂类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90.9%、85.7%、88.1%和0.76。结论:与关节镜比较,MRI显示半月板Ⅰ、Ⅱ级损伤时的内部信号改变更敏感。MRI诊断半月板撕裂,与关节镜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并能准确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MRI检查可作为评价半月板损伤的首选方法,对半月板损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伟洪 方玲 +1 位作者 言伟强 刘鹏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讨论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以及各自的特点。材料与方法: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或临床动态观察证实的肋骨病变5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32例为良性病变,其中12例为骨岛,9例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7例... 目的:讨论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以及各自的特点。材料与方法: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或临床动态观察证实的肋骨病变5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32例为良性病变,其中12例为骨岛,9例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7例为软骨类良性肿瘤,4例为骨感染性病变(2例为结核,2例为非特异性感染)。恶性病变18例,其中转移瘤10例,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4例。结论:常见的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般都具有某些有助于我们诊断的特征性的CT表现。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通过这些CT表现较好的区分常见的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艳 郭学军 +1 位作者 刘鹏程 刘远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72-167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0例慢性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RCT表现(1)鼓室黏膜增厚、积液(28/30);(2)听小骨破坏、消失(13/30);(3)鼓室、鼓窦入口扩大(1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0例慢性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RCT表现(1)鼓室黏膜增厚、积液(28/30);(2)听小骨破坏、消失(13/30);(3)鼓室、鼓窦入口扩大(12/30);(4)鼓室内和外耳道软组织块影(8/30);(5)鼓窦周边骨质硬化(7/30);(6)乳突硬化(13/30);(7)乳突破坏(1/30)。结论:HRCT对诊断慢性中耳炎应为首选,且显示中耳(特别是听小骨)及乳突骨质结构较佳,对手术和听力恢复有指导意义。但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及炎性肉芽肿均表现为类似的软组织块影,在CT上鉴别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慢性中耳炎 诊断 鼓室黏膜增厚 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立秋 冯飞 +3 位作者 杜端明 江锦赵 刘鹏程 谢敬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分析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的成像资料,其中17例的MRI资料与超声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4例中4例为阴性,2例为单纯浅静脉曲张,18例为深静脉血栓;与超声对... 目的分析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的成像资料,其中17例的MRI资料与超声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4例中4例为阴性,2例为单纯浅静脉曲张,18例为深静脉血栓;与超声对照,17例MRI下肢静脉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93.8%。结论应用直接增强MR下肢静脉造影的方法显示深静脉是可行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静脉造影 超声检查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志坚 张海鸥 +1 位作者 吴军 戴鲁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提高对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7日收治的1例CADASIL... 目的提高对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7日收治的1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皮肤活检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记忆力下降,头部MRI检查可见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皮肤活检电子显微镜显示小血管内皮下出现嗜锇酸颗粒。结论对出现反复发作性偏头痛的中年人,MRI检查示皮质下白质或基底节区长T1、长T2异常信号,应高度怀疑为CADASIL,需进一步行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梗死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MRI检查 皮肤活检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放射防护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端明 刘鹏程 +3 位作者 陈在中 余宏建 戴鲁平 韩志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评价立体放射防护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防护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74例患者,介入治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增加距离等X射线辐射防护措施,利用RAD60S个... 目的:评价立体放射防护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防护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74例患者,介入治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增加距离等X射线辐射防护措施,利用RAD60S个人报警剂量仪测量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X射线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距离的增加可明显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有显著性防护意义;X射线辐射剂量与透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时间呈正相关,随着透视和减影造影时间的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辐射剂量明显增加。结论:立体防护在介入治疗中可有效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S系统的实施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鹏程 孙传彬 +4 位作者 张宏 张辉 刘汉桥 杜端明 陈在中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9期691-693,共3页
关键词 PACS系统 医学影像学 影像没备 网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