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警干预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操静 石兰萍 +1 位作者 潘莉 孙咏梅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预警干预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将7782例患者按10B和10A病区分为观察组 (3912例)和对照组(3870例),均行诺顿评分,<14分为发生压疮高危患者。对照组高危患者行常规预防压疮护 理,观察组行预警程序护理,即在... 目的了解预警干预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将7782例患者按10B和10A病区分为观察组 (3912例)和对照组(3870例),均行诺顿评分,<14分为发生压疮高危患者。对照组高危患者行常规预防压疮护 理,观察组行预警程序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局部喷赛肤润,入手术室前骶尾部贴安普贴薄膜,行风险呈报、 健康教育及用具改革等。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及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预警干预能有效降低普外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预警干预 诺顿评分 程序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丹丹 罗林(综述) 崔永言(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8-321,共4页
作为术中导航的新兴领域,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成像技术能借助荧光探针对特定的生物组织进行显像,从而在外科手术中实时获取血管、淋巴管和特定组织的视觉信息,从而发现传统方法无法识别的微小灶,正确显示肿瘤切... 作为术中导航的新兴领域,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成像技术能借助荧光探针对特定的生物组织进行显像,从而在外科手术中实时获取血管、淋巴管和特定组织的视觉信息,从而发现传统方法无法识别的微小灶,正确显示肿瘤切缘,帮助外科医生进行术中决策。该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快速实时,安全无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NIRF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实时引导肿瘤切除,前哨淋巴结定位,保护正常解剖结构等方面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并且讨论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和优势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 术中导航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及静脉应用双磷酸盐治疗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国新 袁忠治 +2 位作者 温健 吴海龙 汤晨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8-990,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及静脉应用双磷酸盐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及依从性。方法 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福善美组及密固达组,福善美组口服阿仑膦酸盐每周一次,密固达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一次,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 目的探讨口服及静脉应用双磷酸盐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及依从性。方法 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福善美组及密固达组,福善美组口服阿仑膦酸盐每周一次,密固达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一次,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分别于3周后及12个月后进行疼痛评分及骨密度的评价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治疗后福善美组及密固达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骨密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口服或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均安全有效,但静脉应用双磷酸盐能提高患者抗骨质疏松用药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双膦酸盐 唑来膦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早期造口压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潘莉 周小玲 +3 位作者 陈钦英 陈洁丽 廖晓瑜 陈宛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30-33,38,共5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早期造口压力、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156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结肠造口患者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对其进行... 目的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早期造口压力、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156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结肠造口患者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早期造口压力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和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分别为(85.84±18.55)分、(34.55±12.25)分和(85.11±21.27)分。造口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和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水平、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责任感等6个因素进入因变量造口压力总分的回归模型。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早期造口压力、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高社会支持力度,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缓解结肠造口患者的早期造口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 早期压力 土会支持 自我护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国新 袁忠治 +2 位作者 温健 吴海龙 汤晨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骨折组,其差异有显著性;而两者骨密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作为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欧希 刘吉奎 +3 位作者 熊沛 叶建宇 尹耀新 钟立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16-3418,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亢(简称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脾亢脾切除术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丹参注射液...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亢(简称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脾亢脾切除术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丹参注射液组(n=20)。分别于术后当天起连续两周每日常规输液外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0mL(丹参注射液组)和每日常规输液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给药后1、2周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简称RBC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对照组术后上述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丹参注射液组患者术后1、2周上述指标明显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丹参注射液组术后1、2周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脾亢脾切除患者术后的血液粘稠状态和微循环瘀滞情况,有助于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亢 脾切除 丹参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梅闪闪 刘继先 +3 位作者 吴昊 乌达 谢远财 牟志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术与微创Mc Keown(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ME)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胸外科...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荷包钳法Ivor-Lewis(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术与微创Mc Keown(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ME)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近期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胸外科连续106例胸腹腔镜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06例患者分为荷包钳法MIILE术组及MIME术组,其中荷包钳法MIILE术41例,MIME术65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管胃或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喉返神经损伤等。结果:荷包钳法MIILE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少于MIME术组(P<0.05);而2组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荷包钳法MIILE术组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MIME术组(P<0.05);2组之间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乳糜胸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中下段食管癌治疗方面,荷包钳法MIILE术具有和MIME术一样的安全性,但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MIME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Ivor-Lewis术 McKeown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钟立明 冷希圣 +2 位作者 王秋生 彭毅 龙光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12月17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应用体会. 结果 全部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术后放置胆道内置引流管...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12月17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应用体会. 结果 全部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术后放置胆道内置引流管、胆总管一期缝合107例,余71例放置T管引流,无一例中转开腹,胆道镜检查取石时间平均31 min(6~92 min),162例肝外胆管结石均于术中成功取净,术后1个月经B超检查内置管组107例中104例已排出,3例经胃镜取出,107例胆道内置引流管者随访3~51个月,平均27.8月,无胆道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16例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检查发现胆管残余结石5例,均为术中已知残余结石,术后6周经T管窦道1~3次取出.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熟练技巧应用纤维胆道镜,能可靠彻底地清除肝外胆管结石,疏通主要肝管,为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胆总管结石 纤维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与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对新西兰兔尿潴留模型排尿效果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汪玲 孙咏梅 +2 位作者 彭丽娟 鲍瑞芝 石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 :比较电针与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对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型新西兰雄兔尿潴留模型排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雄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电针刺激组和低频脉电冲刺激组,每组10只。在全麻状态下,4组动物均经尿道插入... 目的 :比较电针与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对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型新西兰雄兔尿潴留模型排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雄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电针刺激组和低频脉电冲刺激组,每组10只。在全麻状态下,4组动物均经尿道插入尿管,用注射器抽吸空膀胱后,以50ml/h的速度向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在灌注第50min时,对照组、电针刺激组以及低频脉冲电刺激组同时以20ml/h的速度匀速静脉注射0.05%山莨菪碱10ml建立逼尿肌功能减弱型膀胱模型,正常组则等速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措施:当膀胱灌注完毕(第90min)时,取中极穴与一侧三阴交穴位进行刺激,时间20min。电针刺激组在穴位上针刺留针,并连接电针仪,用2Hz的频率、0.6A的电流持续刺激;低频脉冲电刺激组在穴位上贴电极片,连接TERESA神经肌体仪用20~100Hz的频率、100~500μs脉冲宽度刺激;对照组与正常组不采用任何刺激,休息20min。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仪器测量记录4组动物造模后即刻(干预措施前)时、干预措施结束时的膀胱内压力及干预措施结束后即刻从尿管排尿5min的平均排尿速度。结果:干预措施前,低频脉冲电刺激组(12.6±1.5cm H_2O)、电针刺激组(13.5±1.6cm H_2O)、对照组(12.5±1.5cm H_2O)的膀胱内压力显著低于正常组(16.7±3.2cm H_2O)(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16.8±1.6cm H_2O)、电针刺激组(17.1±1.7cm H_2O)的膀胱内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6±1.4cm H_2O)(P<0.05),也均高于同组造模后即刻(干预措施前)时(P<0.05)。低频脉冲电刺激组(106.2±10.2滴/分)、电针刺激组(102.3±10.5滴/分)、正常组(105.7±11.4滴/分)的平均排尿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4±9.7滴/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脉冲电刺激组膀胱内压力与平均排尿速度与电针刺激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与低频脉冲穴位刺激均能有效改善新西兰雄兔尿潴留模型尿潴留情况,促进排尿,但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操作简便,避免了侵入性操作,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排尿效果 低频脉冲 电针 穴位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动脉闭塞取栓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宗利 杜艳丽 +2 位作者 万仁宽 苏海波 齐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6FSofia取栓装置治疗颅内动脉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fia导管取栓(或)联合支架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14例,其中单纯抽吸取栓患者10... 目的探讨应用6FSofia取栓装置治疗颅内动脉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fia导管取栓(或)联合支架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14例,其中单纯抽吸取栓患者10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患者4例。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抽吸导管目标血管到位、闭塞血管再通及术后1周NIHSS评分及抽吸导管相关并发症为目标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标准评估血管开通程度(mTICI0~2a级为闭塞血管未开通,2b^3级为成功再通)。结果所有病例中抽吸导管均能顺利到达病变目标血管,闭塞血管总有效开通占比为13/14。10例单纯抽吸患者闭塞血管均成功开通,其中mTICI2b级2例,mTICI3级8例;4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患者中,3例闭塞血管成功开通,其中mTICI2b级1例,mTICI3级2例。单纯抽吸和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的平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分别为(34±10)min和(57±9)min。术后2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其余12例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平均为(4.6±2.3)分,较术前明显下降[(15.5±6.1)分;Z=-3.061,P=0.002]。除1例发生血栓远端移位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抽吸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6FSofia抽吸导管有很好的血管通过性,使用6FSofia抽吸取栓术后1周效果较好,但其有效性、安全性尚需更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取栓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做脂肪溶解的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韦伟 彭毅 +2 位作者 易辛 于志强 何和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71-67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气囊扩张方法形成手术操作空间,进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10月,对7例乳腺癌应用术前乳晕或肿块周围亚甲蓝注射与腋窝置入气囊相结合的方法,形成腔镜操作空间,指引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目的探讨采用气囊扩张方法形成手术操作空间,进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10月,对7例乳腺癌应用术前乳晕或肿块周围亚甲蓝注射与腋窝置入气囊相结合的方法,形成腔镜操作空间,指引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每例清扫腋窝淋巴结9~17枚,平均12.3枚,未见到破碎淋巴结,4例检出阳性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95~140min,平均114.3min。腋静脉等腋窝重要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无上肢水肿及其他腋窝手术区并发症。7例随访2~64个月,平均4.6月,未见复发。结论采用气囊扩张方法形成的手术操作空间可以实施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腔镜 淋巴结清扫 气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20年经验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昊 姜冠潮 +2 位作者 李运 李凤卫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16年2月20年共89例外科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资料,分析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内镜资料、病理资料、治疗方式、治疗经过及术后随访资料。男57例,...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16年2月20年共89例外科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资料,分析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内镜资料、病理资料、治疗方式、治疗经过及术后随访资料。男57例,女32例,男∶女约为2∶1。年龄(44.1±11.0)岁。行肿瘤切除术85例(95.5%),其中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69例(77.5%),VATS中转开胸4例(4.5%),直接开胸5例(5.6%),经颈部切口5例(5.6%),腹腔镜2例(2.2%);行食管切除重建术3例(3.4%);仅行活检1例(1.1%)。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无食管漏发生,1例乳糜胸,保守治疗治愈。病理诊断平滑肌瘤74例(83.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6例(6.7%),神经纤维瘤、包涵囊肿各3例(3.4%),血管瘤、脂肪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各1例(1.1%)。60例(67.4%)术后随访10-224个月,(72.3±47.6)月。1例高危型GIST术后24个月复发,未进一步治疗,术后60个月带瘤生存,其余5例GIST随访63-185个月,(143.6±55.4)月,未见复发。1例脂肪肉瘤术后70个月死于合并卵巢癌,其余53例无复发、死亡。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物是一组以良性和低度恶性为主的间质来源肿瘤,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术中冰冻检查能帮助术者明确诊断。胸腔镜食管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且长期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食管黏膜下肿物 平滑肌瘤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谢远财 李运 +5 位作者 刘彦国 杨帆 姜冠潮 李剑锋 刘军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早期周围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000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治疗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63.4±10.7)岁,行肺叶切除或肺局限性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肺叶切除153例,肺楔形切除7例,肺段切除1例。全组共清扫淋巴结2456枚,平均每例4.5±1.6组、13.1±7.3枚。术后病理:腺癌99例,鳞癌30例,肺泡细胞癌19例,其他类型肺癌13例。术后TNM分期:ⅠA期50例,ⅠB期62例,ⅡA期6例,ⅡB期10例,ⅢA期33例。N1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3.6%(38/161),N2组转移率为20.5%(33/161),其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为8.1%(13/161),跳跃式纵隔转移率为6.8%(11/161),全组未发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肺泡细胞癌及直径≤2cm的鳞癌、直径≤1cm的腺癌均无pN2转移。上肺癌发生pN2转移时上纵隔100%(19/19)受累,其中21.1%(4/19)同时伴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下肺癌则除主要转移至隆突下外(64.3%,9/14),还常直接单独转移至上纵隔(35.7%,5/14)。转移的纵隔淋巴结左肺癌主要分布在第5、6、7组,右肺癌主要分布在第3、4、7组。结论对于直径≤3cm的周围型NSCLC,肿瘤直径越大,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肺泡细胞癌、直径≤2cm的鳞癌和≤1cm的腺癌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上肺癌主要转移在上纵隔,下肺癌则隆突下及上纵隔均可转移;第5、6、7组淋巴结是左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第3、4、7组是右肺癌主要转移的位置,术中应重点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手术治疗 纵隔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面封闭胶在肝胆管结石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欧希 熊沛 +1 位作者 叶建宇 刘吉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胶在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肝左外叶肝胆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创面封闭胶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左肝外叶切除术,喷涂创面封闭胶方法处理肝断面;对照...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胶在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肝左外叶肝胆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创面封闭胶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左肝外叶切除术,喷涂创面封闭胶方法处理肝断面;对照组则行肝断面大网膜填塞对拢缝合。观察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性质、有无胆瘘、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肝功能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幅度、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轻微胆瘘2例(占4.7%),无膈下脓肿。对照组共发生胆瘘5例(占11.9%),其中较严重胆瘘3例(占7.1%),膈下脓肿1例。结论肝胆管结石腹腔镜手术肝创面处理中应用创面封闭胶,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对肝功能损害,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渗出和胆瘘的发生,优于腹腔镜常规肝断面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组织黏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吉奎 李智华 +4 位作者 陈敏 丁钧 何宇 张雷达 欧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998年5月~2008年7月,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成功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998年5月~2008年7月,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成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59例。首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网篮或气囊导管取石,必要时放置鼻胆管引流,血、尿淀粉酶正常,无发热、腹痛后l~5天内在全麻下行LC。结果成功完成内镜胆管取石及LC共438例,成功率95.4%;19例内镜取石未成功而行开腹手术;2例因无法耐受改为保守治疗。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3例,轻型胰腺炎32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252例术后随访3~6个月,无逆行胆管炎、EST后乳头狭窄等并发症,无胆管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操静 李小妮 +4 位作者 魏莹莹 潘莉 石兰萍 隋艳丽 朱翠凤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7-9,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英国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标准量表,由专职调查者对63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记录,评判其1 d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护理行为。结果临床护士6项营养护理行为100%达标,4项部分(6.3%-9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英国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标准量表,由专职调查者对63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记录,评判其1 d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护理行为。结果临床护士6项营养护理行为100%达标,4项部分(6.3%-96.8%)达标,6项无人达标,4项无法观察。结论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具有片面性和不连续性;规范性的营养护理内容不足、护理工作模式和排班方式、护士营养知识和态度、医护和护患合作不默契等因素影响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患者营养 营养行为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硬脊膜外毛细血管瘤(附4例报告)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强 郝建忠 +2 位作者 丁丽 刘宏斌 王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79-280,共2页
本文报道 4例椎管内硬脊膜外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点与手术治疗。 4例全部采用显微手术 ,其中 3例行肿瘤全切除术 ,,1例行近全切除术。疗效满意 ,术后病理证实为毛细血管瘤。
关键词 椎管病变 硬脊膜外 毛细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发育不良性重度腰椎滑脱手术复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改变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艺 郭昭庆 +4 位作者 齐强 李危石 曾岩 孙垂国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评估手术复位对儿童L5发育不良性重度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手术复位治疗的儿童L5发育不良性重度滑脱患者,其中男2例,女11例.均行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时年龄11.5±2.4岁(7~15岁)... 目的:评估手术复位对儿童L5发育不良性重度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手术复位治疗的儿童L5发育不良性重度滑脱患者,其中男2例,女11例.均行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时年龄11.5±2.4岁(7~15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滑脱程度(slip degree)、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Boxall滑脱角(Boxall's slip angle,BSA)、SDSG发育不良性腰骶角(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 dysplastic lumbosacral angle,SDSG-dys LS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的差异,评估手术复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变化.结果:随访20.6±21.9个月(3~64个月),滑脱程度由术前的(76.01±15.6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7.57±16.64)% (P<0.01),滑脱复位程度为(58.44±16.31)%,其中4例Ⅲ度滑脱患者完全复位.11例患者行S1上终板拱顶样部分切除,平均切除程度为(30.16±14.54)%.术前、末次随访时的LL分别为74.75°±18.11°、57.77°±14.83°,BSA分别为48.98°±16.01°、19.56°±18.70°,SDSG-dys LSA分别为19.78°±20.19°、-1.72°±19.04°,SS分别为28.68°±23.21°、41.13°±15.67°,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变(P<0.05);PI分别为65.64°±19.88°、73.20°±18.85°,PT分别为36.88°±11.68°、32.03°±11.76°,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无显著性改变(P>0.05).C7铅垂线距骶骨后上角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10例后倾型骨盆患者中2例(20%)转变为平衡型骨盆.结论:手术复位可改善儿童L5发育不良性重度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矫正腰骶部后凸畸形,改善骶骨-骨盆矢状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复位 矢状位序列 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庄伟清 张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Autar量表对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入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脑外科的43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11例和对照组221例。对照组按照脑... 目的探讨改良Autar量表对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入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脑外科的43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11例和对照组221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改良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采取相应的DVT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4.74%)低于对照组(11.76%)、住院天数[(34.289±5.620)d]少于对照组[(42.036±8.2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改良Autar量表能预警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风险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预防 Autar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木酸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佳 徐海婵 +2 位作者 温健 吴泽华 陈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5-622,共8页
目的:探讨桦木酸(BA)通过介导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骨髓瘤U266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20、40、60、80、100、120和160μmol·L^(-1))BA作... 目的:探讨桦木酸(BA)通过介导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骨髓瘤U266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20、40、60、80、100、120和160μmol·L^(-1))BA作为不同浓度BA组,同时设置空白组(不加入BA且无细胞),以未经BA处理的U266细胞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率。将U26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0、40、60μmol·L^(-1)BA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将裸鼠分为对照组(给予100μL DMSO)和20、30和40 mg·kg^(-1)BA组(给予20、30及40 mg·kg^(-1)BA),观察各组裸鼠瘤体质量和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作用48和72 h时,20、40和60μmol·L^(-1)BA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中c-Myc、cyclin D1、Bcl-2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作用48和72 h时,与20μmol·L^(-1)BA组比较,40和60μmol·L^(-1)BA组细胞增殖率、细胞中c-Myc、cyclin D1、Bcl-2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40μmol·L^(-1)BA组比较,60μmol·L^(-1)BA组细胞增殖率、细胞中c-Myc、cyclin D1、Bcl-2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20、30和40 mg·kg^(-1)BA组裸鼠瘤质量及体积明显降低(P<0.05);与20 mg·kg^(-1)BA比较,30和40 mg·kg^(-1)BA组裸鼠瘤质量及体积明显降低(P<0.05),与30 mg·kg^(-1)BA组比较,40 mg·kg^(-1)BA组裸鼠瘤质量及体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BA可促进骨髓瘤细胞凋亡、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及裸鼠移植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A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酸 JAK2/STAT3信号通路 骨髓瘤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