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胶片信息化服务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君 胡永超 何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云胶片在医学影像科信息化服务流程中的实践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云胶片应用前对接受影像检查的患者按传统的医学影像服务流程进行服务;云胶片应用后采用诊间预约、胶片报告自助打印、远程查看报告等信息化自动服务措施。将... 目的探讨云胶片在医学影像科信息化服务流程中的实践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云胶片应用前对接受影像检查的患者按传统的医学影像服务流程进行服务;云胶片应用后采用诊间预约、胶片报告自助打印、远程查看报告等信息化自动服务措施。将应用前接受影像检查的69098例次作为对照组,应用后接受影像检查的76843例次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医用胶片使用率、补打胶片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胶片使用率、补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云胶片信息化服务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影像检查 云胶片 信息化服务 服务流程 互联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学特征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单慧明 周靖宇 +4 位作者 谢婷婷 黄嵘 石桥 冯飞 成官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5-909,913,共6页
目的探讨MRI特征用于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诊治并行MR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癌患者66例,行NAC 8个周期结束后手术切除病灶,并根据Miller-Payne病理评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与非显著反应组... 目的探讨MRI特征用于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诊治并行MR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癌患者66例,行NAC 8个周期结束后手术切除病灶,并根据Miller-Payne病理评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与非显著反应组。对治疗前及分别行NAC 2个周期和4个周期的3次MR图像提取灰度、形态、纹理3种影像学特征,并研究其用于预测NAC疗效的可行性。结果66例患者中,20例(30.3%)呈现病理组织学显著反应。病理组织学显著反应组与非显著反应组间NAC 4个周期后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NAC 4个周期后的影像学特征对NAC疗效预测价值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701)。结论NAC 4个周期后的MRI特征可用于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NAC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化学疗法 辅助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价中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任晓璇 杜端明 刘鹏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72-675,共4页
介入治疗是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随访中及时、准确评价疗效是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目前对于术后评价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赖于超声、核医学、CT和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为肝癌术后评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弥... 介入治疗是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随访中及时、准确评价疗效是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目前对于术后评价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赖于超声、核医学、CT和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为肝癌术后评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弥补了其他检查方法的不足。本文针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癌术后评价中的应用,尤其是DWI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守军 干芸根 +6 位作者 杨春兰 杜端明 言伟强 刘龙平 卢宁 赵彩蕾 罗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1,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影像学表现。方法22例CPSF患儿(2例新生儿),接受平扫及增强CT(n=20)、平扫及增强MR(n=2)及X线造影(n=3),其中2例先后接受CT及MR检查,1例先后接受CT及X线造影。结果22例中,CPSF位于左侧21例、右侧1例。...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影像学表现。方法22例CPSF患儿(2例新生儿),接受平扫及增强CT(n=20)、平扫及增强MR(n=2)及X线造影(n=3),其中2例先后接受CT及MR检查,1例先后接受CT及X线造影。结果22例中,CPSF位于左侧21例、右侧1例。新生儿CPSF以颈部含气囊性包块伴气管受压、变形、狭窄为特征性CT、MRI表现。儿童CPSF的主要CT和MRI表现为梨状窝变小,甲状腺变形、肿大、密度减低,甲状腺上极气泡征等;X线造影可见经梨状窝延伸的瘘道或瘘管影。结论小儿CPSF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梨状窝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3D重建用于5.0T MR加速全脑超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被引量:4
5
作者 贾森 冯飞 +8 位作者 戚玉龙 张辉 赵佳盈 程静 张磊 张娜 刘新 郑海荣 梁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堵塞血管形成血栓系主要病因[1-2]。相比血管造影,MR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检测颅内斑块、区分管壁病变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但颅内血管走行纡曲。
关键词 血管壁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压缩感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自旋锁定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思怡 李博伟 成官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234,共6页
磁共振自旋锁定成像(T1ρ成像)能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组织代谢及生化信息改变,其组织定量T1ρ值较T1、T2值更能敏感的反映水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的低频运动。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改进该序列,并将其逐渐应用于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心肌病、... 磁共振自旋锁定成像(T1ρ成像)能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组织代谢及生化信息改变,其组织定量T1ρ值较T1、T2值更能敏感的反映水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的低频运动。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改进该序列,并将其逐渐应用于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心肌病、肝脏纤维化、肾脏纤维化、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脑胶质瘤等多种疾病。本文将对T1ρ成像的原理、T1ρ值的影响因素、T1ρ成像的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推进T1ρ技术的不断成熟,辅助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心肌病 肝脏纤维化 自旋锁定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MRI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韦卓男 樊响 +8 位作者 余可妍 陈乐乐 尹晨旺 陈慧 戚玉龙 陈旭辉 胡俊 张绪 成官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结构MRI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77例早期AD患者和58例认知未受损者(cognitive unimpaired,CU)均接受了传统神经心理学量表... 目的探讨结构MRI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77例早期AD患者和58例认知未受损者(cognitive unimpaired,CU)均接受了传统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一项时长为5分钟的VR眼动认知评估,以及头颅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 dimensions T1-weighted imaging,3D-T1WI)磁共振结构像检查,并利用自动结构分析工具获取海马体积(hippocampal volume,HV)数值。分析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与传统认知评估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个指标(HV)及联合指标(HV联合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对AD的诊断效能。结果(1)HV诊断早期AD的AUC为0.629(95%CI:0.542~0.711),HV联合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诊断早期AD的AUC为0.825(95%CI:0.751~0.88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早期AD组的HV(Z=−2.565,P=0.010)较CU组低;(3)VR眼动认知评估的总分与MMSE评分、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31、0.627,P均<0.001)。结论联合基于VR眼动追踪技术的计算机化认知评估能提高HV对早期AD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眼动追踪 计算机化认知评估 海马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与标准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在颅内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飞 赵武贻 +4 位作者 李中华 戴懿 朱熠 邓灵波 邹立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评价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3D fast time of fl ight,3D Fast-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标准3D TOF MRA和3D Fast-... 目的评价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3D fast time of fl ight,3D Fast-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标准3D TOF MRA和3D Fast-TOF MRA序列进行脑部动脉成像,其中,2例不能同时顺利完成3D Fast-TOF MRA和标准3D TOF MRA扫描,1例由于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较差,未纳入统计。共31例检查者(男15例,女16例)顺利完成扫描,采用MIP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得原始横断位基底动脉中段和同层脑桥信号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颈内动脉的各级分支显示和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二者的图像质量、血管分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评分。结果 3D Fast-TOF MRA组的颈内动脉分支显示评分为(3.21±0.86)分,标准3D TOF MRA组为(2.51±0.64)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D Fast-TOF MRA组显示血管分支优于标准序列。3D FastTOF MRA组图像质量为(4.84±0.58)分,标准3D TOF组图像质量为(4.87±0.56)分,3D Fast-TOF MRA组的SNR、CNR分别为161.17±11.72、124.13±11.28;标准3D TOF组的SNR、CNR分别为149.39±39.91、113.04±29.90;两组间图像质量、SNR、CNR无显著性差异(P>0.05),3D Fast-TOF MRA序列扫描时间3.31 min,标准扫描序列扫描时间5.28 min。结论 3D Fast-TOF MRA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标准3D TOF序列相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颅内动脉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 颅内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增大与平扫CT征象的相关性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少华 王志伟 +2 位作者 邓灵波 刘勇彬 张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2-478,共7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24 h内血肿是否扩大与不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图像,比较血肿扩大组及未扩大组CT参数间的差异,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组间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24 h内血肿是否扩大与不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图像,比较血肿扩大组及未扩大组CT参数间的差异,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组间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CT指标与血肿扩大与否之间的相关性,再以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为检验变量评估其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能力。结果血肿扩大组及血肿未扩大组的CT定量资料:初始体积、最大径、最小径、最大CT值、平均CT值、最大径与最小径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定性资料:混杂征、分叶征及黑洞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破入脑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及CT征象中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诊断试验四格表法计算出混杂征、黑洞征和/或分叶征联合征象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4%、59.0%、42.1%和87.8%,约登指数为0.374,其约登指数比混杂征、黑洞征和分叶征更接近1。结论平扫CT中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对24 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增大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强CT 脑出血 血肿扩大 混杂征 黑洞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家兔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乾华 阮继银 +3 位作者 江锦赵 冯飞 谢家钧 邹立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家兔肝纤维化(HF)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HF组(32只)、对照组(16只)和补充组(12只)。HF组和补充组兔经颈背部皮下注射50%的CCl4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家兔肝纤维化(HF)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HF组(32只)、对照组(16只)和补充组(12只)。HF组和补充组兔经颈背部皮下注射50%的CCl4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如HF组兔出现死亡,由补充组兔随机补充。HF组按预实验结果在注射CCl4后第4、5、6、10周末分别选HF组兔8只、对照组兔4只进行肝脏MRI常规轴位T1WI、T2WI序列及轴位DWI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立即处死,进行病理学分期。DWI采用SE-EPI序列(b=50 s/mm2、400 s/mm2、800 s/mm2),在ADC图上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组织病理学分期为标准,评价第4、5、6、10周ADC值与HF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不同HF病理分期之间ADC值存在明显差异(F=5.344,P〈0.005)。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肝脏实质平均ADC值相应降低;S0组和S1~S2组的ADC值均高于S3~S4组(P〈0.05),S0组与S1~S2组的ADC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ADC值与HF分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30,P〈0.001)但是S0、S1和S2三者之间以及S3和S4之间ADC值无明显差异(P〉0.1)。但相邻各组间ADC值重叠较大。结论 MR-DWI序列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扫描技术,可为临床随访和疗效观察提供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兔VX2肝癌射频消融后改变: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端明 邹英华 +5 位作者 刘鹏程 陈俊辉 邹立秋 余宏建 江锦赵 阮继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5-608,共4页
目的观察兔VX2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的MRI动态变化,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探讨MRI评价肝癌RFA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生理盐水与VX2瘤块混悬液注射法复制肝肿瘤动物模型24只。开腹直视下对24只兔肝癌进行RFA,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即... 目的观察兔VX2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的MRI动态变化,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探讨MRI评价肝癌RFA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生理盐水与VX2瘤块混悬液注射法复制肝肿瘤动物模型24只。开腹直视下对24只兔肝癌进行RFA,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和4周进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之后处死实验兔,进行大体病理和光镜检查。结果MRI表现为病灶T1WI中央低信号,外周高信号,T2WI中央高信号,外周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外周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光镜下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术后即刻组外周见少许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肝窦扩张充血;术后1周组外周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2周组外周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及梭形纤维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稍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影,向外为等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4周组外周见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低信号,T2WI由内向外呈低信号-稍高信号-线状高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本组实验中17只实验兔病理学发现有肿瘤残留,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厚度不均的环状强化。结论MRI可全面评价RFA后病灶的变化,及时发现肝癌残存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灌注重分布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石桥 谢婷婷 +3 位作者 袁知东 林兰英 唐润辉 成官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4-73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患者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肝动脉供血比重碘分数(AIF)及门静脉血流碘含量(PVIC)改变,探讨AIF及PVIC反映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分布情况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5例经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研究组)及26例健康者(对照...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患者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肝动脉供血比重碘分数(AIF)及门静脉血流碘含量(PVIC)改变,探讨AIF及PVIC反映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分布情况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5例经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研究组)及26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上腹部CT扫描,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为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分别在动脉期、静脉期物质分离碘基图上于肝脏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各取1个直径10mm的ROI,测得ROI的碘浓度均值为增强扫描动脉期碘浓度(Ia)及门静脉期碘浓度(Ip),计算AIF、PVIC。对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AIF、PVIC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均数两两比较;肝硬化组AIF、PVIC分别与肝功能CTP分级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硬化组Child-Pugh B级、C级AIF与正常对照组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650,P<0.01),且Child-Pugh B级、C级AI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1.70±5.07)%,(47.74±5.75)%vs(21.06±4.29)%,AIF与肝硬化CTP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1=0.780,r2=0.848,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PVIC与正常对照组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49,P<0.01),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2±0.51)、(1.37±0.38)、(0.94±0.27)和(2.08±0.54)mg/mL;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PVIC呈逐级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CTP分级评分呈负相关(r1=-0.608,r2=-0.548,P<0.01)。结论:双能量CT参数AIF及PVIC的改变反映了肝硬化后门静脉对肝脏的血流灌注相对减少,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呈逐级递减,Child-Pugh B级、C级出现肝动脉血流灌注增多;AIF及PVIC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可作为评估肝功能储备状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弹性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纤维化分期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立秋 阮继银 +2 位作者 冯飞 成官迅 江锦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弹性成像(MR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兔44只(其中32只作为试验组,12只作为预备组),正常对照组9只。对试验兔及正常对照兔行常规MRI、MRE及DWI,测量肝实质的硬度(LS)及ADC... 目的:比较磁共振弹性成像(MRE)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兔44只(其中32只作为试验组,12只作为预备组),正常对照组9只。对试验兔及正常对照兔行常规MRI、MRE及DWI,测量肝实质的硬度(LS)及ADC值。试验组实验兔皮下注射CCl4后的第4、5、6、10周分别随机选择8只行MRI扫描。以肝脏纤维化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采用ROC曲线比较MRE和DWI对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分期肝脏纤维化的LS及ADC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5)。MRE上测得的LS(r=0.838,P<0.001)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比ADC值更强(r=-0.527,P<0.001)。对于鉴别≥S1期及≥S2期,LS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明显大于ADC值的AUC(≥S1:0.979 vs.0.712,≥S2:0.922 vs.0.699)。MR E预测各期肝脏纤维化特异性高于DWI。结论:MR E所得LS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比DWI之ADC值更强,并且对预测各期肝脏纤维化均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纤维化 磁共振弹性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肝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剂量和机型对瞬时kVp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肝脏铁与脂肪定量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婷婷 曾建奇 +4 位作者 石桥 黄嵘 冯飞 成官迅 郭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辐射剂量、机型对瞬时kVp切换单源双能CT肝脏铁和脂肪沉积定量评估的影响。方法:制作肝脏铁沉积体模(铁浓度分别为50.000、25.000、12.500、6.250、3.125、0mg/mL大鼠肝脏匀浆液)、脂肪沉积体模(脂肪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00%、60%... 目的:探讨辐射剂量、机型对瞬时kVp切换单源双能CT肝脏铁和脂肪沉积定量评估的影响。方法:制作肝脏铁沉积体模(铁浓度分别为50.000、25.000、12.500、6.250、3.125、0mg/mL大鼠肝脏匀浆液)、脂肪沉积体模(脂肪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00%、60%、30%、10%、0%大鼠肝脏匀浆液):①应用256-MDCT分别以管电流200、320、485mA扫描体模,管电压80、140kVp瞬时切换,相应CTDIvol分别为4.88,8.21,12.64mGy;②应用64-MDCT扫描体模,管电流为375mA、CTDIvol为12.92mGy。以标准算法分别重建铁(水)、脂肪(水)基物质图像,将图像传至ADW4.6工作站,利用GSI分析软件(GSIViewer)分析,于体模内每个试管横断面中心放置3个直径为6mm、面积为28.26mm2圆形感兴趣区(ROI),然后记录其平均值为各ROI虚拟铁浓度值(VIC)、虚拟脂肪浓度值(VFC),先对256-MDCT3组辐射剂量下的VIC、VFC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再分析256-MDCT辐射剂量为12.64mGy下、64-MDCT辐射剂量为12.92mGy下,VIC与肝脏铁浓度(LIC)相关性,VFC与肝实际脂肪浓度(LFC)的相关性。结果:①ANOVA分析显示3组CTDIvol下肝铁沉积模型VIC组间差异P=0.993(F=0.00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CTDIvol下肝脂肪沉积模型VFC组间差异P=0.976(F=0.0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同辐射剂量下测得的3组VIC、VF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②256-MDCT组CTDIvol为12.64mGy下与64-MDCT组CTDIvol为12.92mGy下,两组铁沉积模型VIC与LIC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8(P=0.000),256-MDCT组12.64mGy下拟合铁的线性方程为y=2.179x-2.923(y为LIC,x为VIC,R^2=0.996),64-MDCT组12.92mGy下拟合铁的线性方程为y=2.714x+16.971(R^2=0.996);两组脂肪沉积模型VFC与LFC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1.000(P=0.000);256-MDCT组12.64mGy下Fat线性方程:y=0.064x+23.44(y为LFC,x为VFC,R^2=0.868);64-MDCT组375mA下Fat线性方程:y=0.09x-60.442(R^2=0.994)。结论:辐射剂量对双能量CT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估肝脏铁、脂肪沉积无影响;256-MDCT及64-MDCT所测的VIC与LIC、VFC与LFC均呈高度正相关,两个机型在铁定量评估VIC与LIC的相关性、脂肪定量评估VFC与LFC的相关性无差异;本研究为今后临床低辐射剂量CT扫描下定量评估肝脏铁、脂肪沉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辐射剂量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江平 言伟强 +3 位作者 刘进康 周正明 赵金山 陈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2-617,共6页
目的:评价多层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显示病变的最佳方法。方法:本组共33例:SMA病变14例,其中血栓形成9例,夹层动脉瘤3例,假性... 目的:评价多层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显示病变的最佳方法。方法:本组共33例:SMA病变14例,其中血栓形成9例,夹层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旋转不良1例;SMV病变19例,均为血栓形成。多层CT血管成像均包括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以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等重建方法。结果:9例SMA血栓形成在MIP均显示清楚,仅4例在VR显示病变,MIP对SMA血栓形成显示明显优于VR(P=0.0294)。3例SMA夹层动脉瘤以MPR显示较好,1例SMA假性动脉瘤和1例动脉旋转不良在VR显示较直观。19例SMV血栓形成在MIP和MPR均显示清楚,VR示病变血管不显像;其中12例SMV周围见侧支循环血管,侧支血管在MIP均显示良好,仅5例在VR显示,MIP对侧支血管显示明显优于VR(P=0.0046)。结论:运用多层CT后处理方法,能很好地显示SMA和SMV病变,在上述3种重建方法中MIP对SMA血栓形成及SMV周围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变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婷婷 黎永滨 +3 位作者 严帅 何冠勇 郭英 成官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量化评估肝脏脂肪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256排单源双能CT,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对2个肝脏脂肪变体外模型(模型A不含铁、模型B含铁,脂肪体积分数为0%~50%,铁浓度分别为5、20、25 mg/mL)分别... 目的:探讨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量化评估肝脏脂肪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256排单源双能CT,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对2个肝脏脂肪变体外模型(模型A不含铁、模型B含铁,脂肪体积分数为0%~50%,铁浓度分别为5、20、25 mg/mL)分别进行扫描。重建脂肪(水)基物质对图像,记录虚拟脂肪浓度值(VFC)。对3组管电流(200、320、485 mA)下相应VFC与实际肝脂肪体积分数(FVF)的相关性行Spearmen相关分析,并拟合线性方程。结果:模型A在不同管电流下,肝脂肪体积分数10%~40%相应VFC与FVF均呈线性正相关(r=0.885,P<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072,截距为27.138;但肝脂肪体积分数0%~40%相应VFC与FVF无相关性(r=0.371,P=0.173)。在相同脂肪体积分数的情况下,模型B内铁浓度越高、相应VFC值越低。结论:在体外实验上,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可用于脂肪体积分数为10%~40%的肝脂肪定量评估,铁的存在导致VFC测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物质分离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强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飞 刘晓怡 +4 位作者 戚玉龙 刘汉桥 田鑫 刘新 刘鹏程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探讨QISS非增强MRA技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双下肢QISS-MRA和CE-MRA扫描,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为参照标准,计算QISS 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敏感度... 目的:探讨QISS非增强MRA技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行双下肢QISS-MRA和CE-MRA扫描,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为参照标准,计算QISS 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并以配对χ2检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51例中48例成功行QISS-MRA检查,其中图像质量优、良、差者分别为40(78.43%)、8(15.69%)和3例(5.88%)。按血管节段计算,QISS-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15%和98.8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5%和96.42%,总体符合率为95.91%。对于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诊断,QISS-MRA与CE-MR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具有极好的相关性(r值为0.950,P<0.001)。结论:QISS-MRA检查成功率较高、图像质量良好并且诊断效果接近CE-MR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肢 动脉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后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守军 杜端明 +2 位作者 刘鹏程 罗莉丽 干芸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MRI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9例接受经皮RFA的肝肿瘤患者(82个病灶),其中36例术前接受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资料,分析病灶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等变化特点。结果 RFA治疗后2个月内... 目的探讨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MRI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9例接受经皮RFA的肝肿瘤患者(82个病灶),其中36例术前接受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资料,分析病灶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等变化特点。结果 RFA治疗后2个月内病灶完全坏死区呈等或稍短T1短T2信号,偶呈稍长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2个月后完全坏死区呈短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残存病灶呈长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复发病灶消融区范围较前增大,呈长T2信号。富血供病灶动脉期可见厚薄不均、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乏血供病灶消融区边缘不光整。结论肝肿瘤RFA术后具有特征性MRI表现,能有效判断肿瘤残存和(或)复发,对于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消融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社会支持提高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君 吴清香 +2 位作者 丁小容 曲路 钟惠玲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社会支持对提高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按病区将108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综合社会支持干预。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分... 目的探讨综合社会支持对提高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按病区将108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综合社会支持干预。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分别在入院后第2天,干预后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社会支持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社会支持 治疗依从性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肺出血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重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肺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7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对病历资料及术中CT图像进行回顾,分析可能引起肺出血的临床因素,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肺气肿、主肺动脉直径、...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肺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47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对病历资料及术中CT图像进行回顾,分析可能引起肺出血的临床因素,患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肺气肿、主肺动脉直径、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手术及病变因素包括穿刺次数、进针角度、病变最大径、形态及病变与胸膜间距离。结果 347例中,168例术后发生肺出血(出血组),其中咯血25例,1例发生血气胸。术后出血组女性比例(P=0.010)、合并肺气肿比率(P=0.016)、亚实性病变比率(P=0.036)均高于未出血组,病灶最大径(P=0.003)、胸膜下病变比率(P<0.001)均较未出血组低。主肺动脉直径增宽(≥2.9cm)患者与未增宽患者间术后肺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肺出血常见,但较少需要临床干预。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增宽不是术后发生肺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