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方符号学法律理论述评 |
吕世伦
徐爱国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2
|
|
2
|
论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 |
王锡锌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1
|
|
3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成因 |
武树臣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7
|
|
4
|
移植与枯萎——个人本位法律观在中国的命运 |
武树臣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6
|
|
5
|
试论我国行政协调的模式、法律障碍及其对策 |
包万超
|
《学术界》
CSSCI
|
1995 |
4
|
|
6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评判 |
武树臣
|
《学习与探索》
|
1988 |
3
|
|
7
|
“直文化”与“隐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基因 |
武树臣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8
|
什么是“法制经济”──法律中立主义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宪法选择 |
龚祥瑞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9
|
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原则 |
盛杰民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0
|
“以礼入法”法律文化微探 |
陈洁
|
《福建学刊》
CSSCI
|
1998 |
1
|
|
11
|
法律界与会计界分歧究竟在哪里 |
刘燕
|
《中国注册会计师》
|
1998 |
14
|
|
12
|
论法律规范与政治的关系 |
魏宏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1
|
|
13
|
拉兹的法律制度分析理论 |
李桂林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8 |
1
|
|
14
|
改革时期的立法方式和法律调整限度探讨 |
孔小红
沈奇志
|
《探索》
|
1987 |
0 |
|
15
|
试论我国外资法律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
王燕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6
|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律文化建设 |
武树臣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7
|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 |
李长喜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1997 |
0 |
|
18
|
法律界与会计界分歧究竟在哪里(续) |
刘燕
|
《中国注册会计师》
|
1998 |
0 |
|
19
|
中国法律服务的体系和特点 |
王宏林
|
《学术界》
CSSCI
|
1995 |
1
|
|
20
|
投资基金管理与运作中的法律关系 |
李尚公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