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验资诉讼看会计界与法律界思维方式之分歧——兼论独立审计准则的权威性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燕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4-32,共9页
一、问题的提出在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中,以注册会计师职业为代表的会计界与以律师为代表的法律界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两个职业虽然在各自的语言和规则下运作,但立场是一致的,即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然而,在过...
一、问题的提出在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中,以注册会计师职业为代表的会计界与以律师为代表的法律界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两个职业虽然在各自的语言和规则下运作,但立场是一致的,即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国法律界将不少从事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验资报告
会计界
法律界
独立审计准则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法律样式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武村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6-100,共5页
法律样式是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工作程序或方式。中国法律样式可与西方判例法样式、成文法样式并称为世界三大法律样式。中国法律样式的总体形象是“混合法”(即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法律规范与准法律规范相结合)。“混合法”是中华...
法律样式是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工作程序或方式。中国法律样式可与西方判例法样式、成文法样式并称为世界三大法律样式。中国法律样式的总体形象是“混合法”(即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法律规范与准法律规范相结合)。“混合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西方两大法系的共同发展趋势。我们今天应当珍视自己的民族财富,在更高层次上重构“混合法”样式,以完成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
判例法
成文法规
“混合法”
法律规范
法律实践
判例制度
成文法典
法律原则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
被引量:
11
3
作者
周旺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51,共5页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周旺生一个法,就其内容的结构和安排来说,通常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组成部分.从法案起草的一般逻辑顺序来说,法案起草人和法案审查、审议者首先要遇到的则是总则构造问题。他们需要弄清:总则是什么?总则是...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周旺生一个法,就其内容的结构和安排来说,通常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组成部分.从法案起草的一般逻辑顺序来说,法案起草人和法案审查、审议者首先要遇到的则是总则构造问题。他们需要弄清:总则是什么?总则是不是法所必具的组成部分?总则应当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总则
法的效力
立法目的
法的适用
立法根据
定制度
法案起草人
《法国民法典》
地方政府组织法
基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期待其他多重世界,赋我们自身以生机:向比较教育学发出的一份邀请
被引量:
9
4
作者
鲁伊(译)
游韵(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6,共15页
本文旨在将教育—以及我们自身(our selves)—置于不止于人类世界的多重世界的背景下进行重新想象,在这些个世界中,万事万物(包括人类与非人类)都深刻地彼此关联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地进行两项假想实验—知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
本文旨在将教育—以及我们自身(our selves)—置于不止于人类世界的多重世界的背景下进行重新想象,在这些个世界中,万事万物(包括人类与非人类)都深刻地彼此关联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地进行两项假想实验—知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退步”—来达成的。借助这两项实验,看似跨越时空、互不相关的知识体系—欧洲的“异教”和13世纪的日本佛教—以及来自原住民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去殖民性的(decolonial)学术研究,得以发生关联并进行对话。这些假想实验,是以围绕着教育(education)和学校教育(schooling)而提出的一系列“如果……又如何……”式的问题来完成的,但有时候,这个过程也会被栩栩然飞舞于灭绝边缘的蝴蝶所投下的阴影所打断。本文提议从两个方面入手,对教育进行激进的重新想象。首先,它邀请读者将教育重构为连接不同世界的“结缔组织”,其意在促成团结,而不是对这些世界加以分化、排序和评定高下。其次,本文提议将教育重新界定为一种机遇,让我们学习如何期待与那些不止于人类的多重世界的不断缠结(entanglement),并为这种缠结赋予生机活力。这要求我们借助比较意义上的“其他选择”,将学习重新界定为一种相遇,将相遇重新界定为一种学习。本文的价值在于,将“化生”(metamorphosis)的概念作为西方形而上学的一剂“解毒药”,把教育重新置于一个包含有更多可能性的更宽泛的背景之下,这些可能性不仅包括那些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求知和存在的方式,也包括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思维
比较教育学
不止于人类世界的多重世界
多重宇宙
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验资诉讼看会计界与法律界思维方式之分歧——兼论独立审计准则的权威性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燕
机构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出处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4-32,共9页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在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中,以注册会计师职业为代表的会计界与以律师为代表的法律界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两个职业虽然在各自的语言和规则下运作,但立场是一致的,即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国法律界将不少从事验...
关键词
验资报告
会计界
法律界
独立审计准则
思维方式
分类号
F239.1 [经济管理—会计学]
F231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法律样式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
1
2
作者
武村臣
机构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6-100,共5页
文摘
法律样式是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工作程序或方式。中国法律样式可与西方判例法样式、成文法样式并称为世界三大法律样式。中国法律样式的总体形象是“混合法”(即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法律规范与准法律规范相结合)。“混合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西方两大法系的共同发展趋势。我们今天应当珍视自己的民族财富,在更高层次上重构“混合法”样式,以完成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中国法律
判例法
成文法规
“混合法”
法律规范
法律实践
判例制度
成文法典
法律原则
法律文化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
被引量:
11
3
作者
周旺生
机构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51,共5页
文摘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周旺生一个法,就其内容的结构和安排来说,通常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组成部分.从法案起草的一般逻辑顺序来说,法案起草人和法案审查、审议者首先要遇到的则是总则构造问题。他们需要弄清:总则是什么?总则是不是法所必具的组成部分?总则应当包...
关键词
法的总则
法的效力
立法目的
法的适用
立法根据
定制度
法案起草人
《法国民法典》
地方政府组织法
基本法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期待其他多重世界,赋我们自身以生机:向比较教育学发出的一份邀请
被引量:
9
4
作者
鲁伊(译)
游韵(校)
机构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
大学
Mary Lou Fulton教师学院全球教育高级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华东师范
大学
教育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6,共15页
文摘
本文旨在将教育—以及我们自身(our selves)—置于不止于人类世界的多重世界的背景下进行重新想象,在这些个世界中,万事万物(包括人类与非人类)都深刻地彼此关联着。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地进行两项假想实验—知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退步”—来达成的。借助这两项实验,看似跨越时空、互不相关的知识体系—欧洲的“异教”和13世纪的日本佛教—以及来自原住民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去殖民性的(decolonial)学术研究,得以发生关联并进行对话。这些假想实验,是以围绕着教育(education)和学校教育(schooling)而提出的一系列“如果……又如何……”式的问题来完成的,但有时候,这个过程也会被栩栩然飞舞于灭绝边缘的蝴蝶所投下的阴影所打断。本文提议从两个方面入手,对教育进行激进的重新想象。首先,它邀请读者将教育重构为连接不同世界的“结缔组织”,其意在促成团结,而不是对这些世界加以分化、排序和评定高下。其次,本文提议将教育重新界定为一种机遇,让我们学习如何期待与那些不止于人类的多重世界的不断缠结(entanglement),并为这种缠结赋予生机活力。这要求我们借助比较意义上的“其他选择”,将学习重新界定为一种相遇,将相遇重新界定为一种学习。本文的价值在于,将“化生”(metamorphosis)的概念作为西方形而上学的一剂“解毒药”,把教育重新置于一个包含有更多可能性的更宽泛的背景之下,这些可能性不仅包括那些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求知和存在的方式,也包括对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关键词
边界思维
比较教育学
不止于人类世界的多重世界
多重宇宙
SF
Keywords
border thinki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more-than-human worlds
pluriverse
SF
分类号
G40-059.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验资诉讼看会计界与法律界思维方式之分歧——兼论独立审计准则的权威性
刘燕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法律样式的反思与重构
武村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法的总则部分构造
周旺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期待其他多重世界,赋我们自身以生机:向比较教育学发出的一份邀请
鲁伊(译)
游韵(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