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影与文学——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1
作者
戴锦华
冉平
+3 位作者
梁鸿
张越
陈昕(整理)
薄诗文(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4-29,共6页
跨界对话沙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创,其中"电影与文学"跨界对话沙龙由张越女士主持,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冉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张越:最早的电影是卢米...
跨界对话沙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创,其中"电影与文学"跨界对话沙龙由张越女士主持,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冉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张越:最早的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1895)、《火车进站》(1895),只是短暂地展现一个场景,其中没有故事,也没有人物塑造,所以电影的发端似乎不需要文学,但文学的加入使电影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米埃尔兄弟
北京国际电影节
戴锦华
电影与文学
大学生电影节
跨界
中国人民大学
张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比较诗学六十年(1949-2009)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跃红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70-76,共7页
学科史的清理证明,比较诗学在欧美的发育和生成,在整个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中都是属于最晚也是最不成熟的,尤其在真正跨文化文学理论比较研究的范畴。与之相比,中国学人在理论思考和研究实践方面都卓有成效。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学人在...
学科史的清理证明,比较诗学在欧美的发育和生成,在整个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中都是属于最晚也是最不成熟的,尤其在真正跨文化文学理论比较研究的范畴。与之相比,中国学人在理论思考和研究实践方面都卓有成效。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学人在比较诗学领域的自觉摸索和实践,使我们有理由,也有学术资源对其学科范式建构和方法学深化展开主动的提问,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认真清理和总结。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已经走上而立之年的当代中国学术还缺乏费孝通先生所谓的现代"文化自觉"和对于自身学术主体身份的认知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学科发展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主张“硬译”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12
3
作者
顾钧
顾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鲁迅
硬译
异质文化
《大乘起信论》
译本
文化保守主义
翻译家
比较文学
翻译策略
鸠摩罗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
被引量:
8
4
作者
邹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7-101,共5页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修·阿诺德:一位有机知识分子的文化观
被引量:
3
5
作者
邹赞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认为将阿诺德直接定性为精英主义者显然有些武断,但是"谐和/均衡"论又过分脱离了阿诺德文化观的意识形态维度,难免存在认识和判断上的顾此失彼。如果结合阿诺德所处的总体社会情境,并以英国的"文化"传统何以于...
本文认为将阿诺德直接定性为精英主义者显然有些武断,但是"谐和/均衡"论又过分脱离了阿诺德文化观的意识形态维度,难免存在认识和判断上的顾此失彼。如果结合阿诺德所处的总体社会情境,并以英国的"文化"传统何以于彼时获得明确的命名为问题意识,在这样一种视角主义的观照下,会发现阿诺德一方面践行着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职能,一方面并没有完全回避和摆脱其内在的精英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德
有机知识分子
人文主义
阅读政治学
通俗/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莱辛《拉奥孔》中的荷马史诗
被引量:
7
6
作者
张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5,共8页
莱辛(1729-1781年)在《拉奥孔》"前言"中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该书的出发点仅仅"仿佛"是拉奥孔;而其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则主要关注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本文从上述重要事实出发,首先细致分析了温克尔曼意...
莱辛(1729-1781年)在《拉奥孔》"前言"中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该书的出发点仅仅"仿佛"是拉奥孔;而其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则主要关注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本文从上述重要事实出发,首先细致分析了温克尔曼意义上的静穆与莱辛所倡导之荷马意义的号喊所形成的对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较全面考察了莱辛在《拉奥孔》中讲述荷马故事的独特方式。论文认为,莱辛的启发意义在于,在温克尔曼所代表的雕刻般地面对苦难与荣光的方式之外,我们至少还应该有另外一种选择的可能,那就是荷马的即诗的方式,也就是古代的方式。这后一种方式,乃是"更高的类别的人"的方式,与野蛮人相区别,更与文明的现代人不可同日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荷马史诗
古今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
1
7
作者
彭姗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对《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特劳斯学派
卢梭
双重倾向
隐微写作
布鲁姆
《爱弥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地》中赛珍珠的宗教立场
被引量:
1
8
作者
顾钧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本文通过对胡风和伍蠡甫对赛珍珠《大地》批评的辨析,试图说明赛珍珠在《大地》中没有采用传教士的宗教立场,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宗教立场
美国
小说
社会批评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思想对于《沧浪诗话》的影响
9
作者
钟厚涛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
严羽尽管自诩是"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但其实在很多层面上他更主要地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他曾师承过当时的名儒包扬,而且受包扬影响较大;第二,他的很多诗学观点与朱熹以及二程都有着惊人的吻合之处;第...
严羽尽管自诩是"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但其实在很多层面上他更主要地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他曾师承过当时的名儒包扬,而且受包扬影响较大;第二,他的很多诗学观点与朱熹以及二程都有着惊人的吻合之处;第三,他曾大量引用过儒家的经典文献来作为自己的论述证明。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与"儒家诗论相抗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儒家思想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比中国更相信“中国崛起”
10
作者
戴锦华
《中国报道》
2011年第3期110-110,共1页
1989年发生了一连串国际事件,一个曾经叫做“苏联”的大国从地图上永远地消失了。一夜之间西方不战而胜,东方世界不战而败。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大帝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终结。冷战时期结束。人类由此进入“后...
1989年发生了一连串国际事件,一个曾经叫做“苏联”的大国从地图上永远地消失了。一夜之间西方不战而胜,东方世界不战而败。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大帝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终结。冷战时期结束。人类由此进入“后冷战”年代。此前,西方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最多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也没敢预言社会主义阵营会一夜之间在地球上崩解。也许,我们需要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才能理解苏联解体对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
苏联解体
不战而胜
资本主义
冷战时期
和平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别塔的坍塌与重建——《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评介
11
作者
邹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0-124,共5页
《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跨学科视域、一贯始终的理论阐释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巴别塔的坍塌之后重建了新的巴别塔。该书在巴赫金研究的众声喧哗中毋庸置疑占得了重要的对话席,是中国巴赫金研究界...
《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跨学科视域、一贯始终的理论阐释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巴别塔的坍塌之后重建了新的巴别塔。该书在巴赫金研究的众声喧哗中毋庸置疑占得了重要的对话席,是中国巴赫金研究界不容忽视的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跨学科视域
理论阐释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切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与我们
12
作者
张沛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4期651-662,共12页
莎士比亚的作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并展现了具体的人物和情景,但它们并不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阶级、利益集团、意识形态而写。莎士比亚志不在此:作为"一切时代的灵魂",他关注的是具体情境中的普遍人性--即便是...
莎士比亚的作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并展现了具体的人物和情景,但它们并不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阶级、利益集团、意识形态而写。莎士比亚志不在此:作为"一切时代的灵魂",他关注的是具体情境中的普遍人性--即便是他政治意味相对明显的英国历史剧和罗马剧,也是如此。认为他的作品是某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阶级、利益集团或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为文学背书或是世俗政治的神正论等思想的,是对莎士比亚文学意义的严重误解乃至亵渎。文学兼容并包而随物赋形,固非单纯美好的"华屋"或"在水一方"的桃源秘境,但它自有根基和家门;研究文学而忽略文学本身——语言、文本、阐释传统--有可能导致沦为观风望气、逢迎当道和"阉然媚于世"的肤浅研究,对此我们须有足够的反思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一切时代的灵魂"
文学本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孝: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1-46,共6页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同名悲剧《安提戈涅》的主人公。黑格尔对《安》剧的解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而所有针对黑格尔的理论所展开的论述 ,都是从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这个核心问题入手的。目前主要有三派不同的结论 ,即 :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是 ...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同名悲剧《安提戈涅》的主人公。黑格尔对《安》剧的解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而所有针对黑格尔的理论所展开的论述 ,都是从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这个核心问题入手的。目前主要有三派不同的结论 ,即 :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是 1 )她的过失 ,2 )她的缺陷 ,以及 3 )她的完美人性。然而 ,这些结论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安提戈涅出于对父亲的爱 ,选择了分享父亲的厄运 ,选择了为家族尽自己的义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
安提戈涅
哈马提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与文学——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1
作者
戴锦华
冉平
梁鸿
张越
陈昕(整理)
薄诗文(整理)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北京大学
电影与
文化
研究
中心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人民
大学
文学
院
中央电视台
北京
师范
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4-29,共6页
文摘
跨界对话沙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创,其中"电影与文学"跨界对话沙龙由张越女士主持,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国家一级编剧冉平与中国人民大学梁鸿教授讨论了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张越:最早的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1895)、《火车进站》(1895),只是短暂地展现一个场景,其中没有故事,也没有人物塑造,所以电影的发端似乎不需要文学,但文学的加入使电影走向成熟。
关键词
卢米埃尔兄弟
北京国际电影节
戴锦华
电影与文学
大学生电影节
跨界
中国人民大学
张越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比较诗学六十年(1949-2009)
被引量:
5
2
作者
陈跃红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北京大学
中文系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70-76,共7页
文摘
学科史的清理证明,比较诗学在欧美的发育和生成,在整个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中都是属于最晚也是最不成熟的,尤其在真正跨文化文学理论比较研究的范畴。与之相比,中国学人在理论思考和研究实践方面都卓有成效。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学人在比较诗学领域的自觉摸索和实践,使我们有理由,也有学术资源对其学科范式建构和方法学深化展开主动的提问,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认真清理和总结。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已经走上而立之年的当代中国学术还缺乏费孝通先生所谓的现代"文化自觉"和对于自身学术主体身份的认知信心。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学科发展
文化自觉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主张“硬译”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12
3
作者
顾钧
顾农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扬州
大学
人
文学
院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鲁迅
硬译
异质文化
《大乘起信论》
译本
文化保守主义
翻译家
比较文学
翻译策略
鸠摩罗什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
被引量:
8
4
作者
邹赞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新疆
大学
人
文学
院
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7-101,共5页
文摘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大众文化
Keywords
Bakhtin
Carnival Theory
popular culture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修·阿诺德:一位有机知识分子的文化观
被引量:
3
5
作者
邹赞
机构
新疆
大学
人
文学
院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90,共6页
基金
教育部2010人文社科课题(批准号:10YJCZH25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认为将阿诺德直接定性为精英主义者显然有些武断,但是"谐和/均衡"论又过分脱离了阿诺德文化观的意识形态维度,难免存在认识和判断上的顾此失彼。如果结合阿诺德所处的总体社会情境,并以英国的"文化"传统何以于彼时获得明确的命名为问题意识,在这样一种视角主义的观照下,会发现阿诺德一方面践行着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职能,一方面并没有完全回避和摆脱其内在的精英主义倾向。
关键词
阿诺德
有机知识分子
人文主义
阅读政治学
通俗/大众文化
Keywords
Matthew Arnold
organic intellectual
humanism
politics of reading
popular culture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莱辛《拉奥孔》中的荷马史诗
被引量:
7
6
作者
张辉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5,共8页
文摘
莱辛(1729-1781年)在《拉奥孔》"前言"中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该书的出发点仅仅"仿佛"是拉奥孔;而其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则主要关注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本文从上述重要事实出发,首先细致分析了温克尔曼意义上的静穆与莱辛所倡导之荷马意义的号喊所形成的对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较全面考察了莱辛在《拉奥孔》中讲述荷马故事的独特方式。论文认为,莱辛的启发意义在于,在温克尔曼所代表的雕刻般地面对苦难与荣光的方式之外,我们至少还应该有另外一种选择的可能,那就是荷马的即诗的方式,也就是古代的方式。这后一种方式,乃是"更高的类别的人"的方式,与野蛮人相区别,更与文明的现代人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荷马史诗
古今之争
Keywords
G.E.Lessing Laokoon Homeric epic debate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
1
7
作者
彭姗姗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文摘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对《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关键词
施特劳斯学派
卢梭
双重倾向
隐微写作
布鲁姆
《爱弥儿》
Keywords
Strauss school
Rousseau
dual inclinations
esoteric writing
Bloom
Emile
分类号
D03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地》中赛珍珠的宗教立场
被引量:
1
8
作者
顾钧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胡风和伍蠡甫对赛珍珠《大地》批评的辨析,试图说明赛珍珠在《大地》中没有采用传教士的宗教立场,而是一种求真的态度。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宗教立场
美国
小说
社会批评
文学评论
Keywords
Pearl S. Buck
The Good Earth
rekigious sta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712.06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思想对于《沧浪诗话》的影响
9
作者
钟厚涛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摘
严羽尽管自诩是"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但其实在很多层面上他更主要地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他曾师承过当时的名儒包扬,而且受包扬影响较大;第二,他的很多诗学观点与朱熹以及二程都有着惊人的吻合之处;第三,他曾大量引用过儒家的经典文献来作为自己的论述证明。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与"儒家诗论相抗衡"的。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儒家思想
禅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比中国更相信“中国崛起”
10
作者
戴锦华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中国报道》
2011年第3期110-110,共1页
文摘
1989年发生了一连串国际事件,一个曾经叫做“苏联”的大国从地图上永远地消失了。一夜之间西方不战而胜,东方世界不战而败。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大帝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终结。冷战时期结束。人类由此进入“后冷战”年代。此前,西方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最多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也没敢预言社会主义阵营会一夜之间在地球上崩解。也许,我们需要一个世纪以上的时间才能理解苏联解体对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
苏联解体
不战而胜
资本主义
冷战时期
和平演变
分类号
D60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别塔的坍塌与重建——《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评介
11
作者
邹赞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0-124,共5页
文摘
《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跨学科视域、一贯始终的理论阐释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巴别塔的坍塌之后重建了新的巴别塔。该书在巴赫金研究的众声喧哗中毋庸置疑占得了重要的对话席,是中国巴赫金研究界不容忽视的学术成果。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跨学科视域
理论阐释
文本分析
Keywords
problem awareness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textual analysis
分类号
I109.5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切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与我们
12
作者
张沛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4期651-662,共12页
文摘
莎士比亚的作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并展现了具体的人物和情景,但它们并不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阶级、利益集团、意识形态而写。莎士比亚志不在此:作为"一切时代的灵魂",他关注的是具体情境中的普遍人性--即便是他政治意味相对明显的英国历史剧和罗马剧,也是如此。认为他的作品是某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阶级、利益集团或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为文学背书或是世俗政治的神正论等思想的,是对莎士比亚文学意义的严重误解乃至亵渎。文学兼容并包而随物赋形,固非单纯美好的"华屋"或"在水一方"的桃源秘境,但它自有根基和家门;研究文学而忽略文学本身——语言、文本、阐释传统--有可能导致沦为观风望气、逢迎当道和"阉然媚于世"的肤浅研究,对此我们须有足够的反思和警惕。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一切时代的灵魂"
文学本身
Keywords
Shakespeare
“the soul of all time”
literature itself
分类号
I561.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孝: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
被引量:
2
13
作者
张源
机构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1-46,共6页
文摘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同名悲剧《安提戈涅》的主人公。黑格尔对《安》剧的解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而所有针对黑格尔的理论所展开的论述 ,都是从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这个核心问题入手的。目前主要有三派不同的结论 ,即 :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是 1 )她的过失 ,2 )她的缺陷 ,以及 3 )她的完美人性。然而 ,这些结论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安提戈涅出于对父亲的爱 ,选择了分享父亲的厄运 ,选择了为家族尽自己的义务 。
关键词
孝
安提戈涅
哈马提亚
Keywords
filial piety
Antigone
Hamartia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影与文学——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戴锦华
冉平
梁鸿
张越
陈昕(整理)
薄诗文(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比较诗学六十年(1949-2009)
陈跃红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鲁迅主张“硬译”的文化意义
顾钧
顾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
邹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马修·阿诺德:一位有机知识分子的文化观
邹赞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莱辛《拉奥孔》中的荷马史诗
张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彭姗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大地》中赛珍珠的宗教立场
顾钧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儒家思想对于《沧浪诗话》的影响
钟厚涛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美国比中国更相信“中国崛起”
戴锦华
《中国报道》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巴别塔的坍塌与重建——《巴赫金哲学思想与文本分析法》评介
邹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一切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与我们
张沛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孝:安提戈涅的哈马提亚
张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