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DC-SRF-II注入器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冯立文 王天一 +4 位作者 贾豪彦 刘中琦 徐航 黄森林 刘克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为满足北京大学新一代超导注入器DC-SRF-II注入器的需求,设计了新的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布局,可以工作在从单脉冲到81.25 MHz连续波模式,绿光输出功率1.41 W@1 MHz。系统实现了激光的纵向和横向整形,纵向整形后的激光... 为满足北京大学新一代超导注入器DC-SRF-II注入器的需求,设计了新的光阴极驱动激光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的布局,可以工作在从单脉冲到81.25 MHz连续波模式,绿光输出功率1.41 W@1 MHz。系统实现了激光的纵向和横向整形,纵向整形后的激光脉冲为平顶分布,脉宽约为18 ps,横向则为截断高斯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输出激光的RMS功率波动为1.8%,指向抖动小于1μ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阴极 光阴极驱动激光 激光整形 激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谱仪Ⅲ实验上的达利兹衰变研究(英文)
2
作者 王大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电磁达利兹衰变过程对介子结构非常敏感,可以提供了解介子结构的丰富信息,在约束(g-2)μ的不确定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北京谱仪Ⅲ研究和发表了对几个重要达利兹衰变的测量结果,包η'→γe^+e^-,J/ψ→Pe^+e^-(P=η',η/... 电磁达利兹衰变过程对介子结构非常敏感,可以提供了解介子结构的丰富信息,在约束(g-2)μ的不确定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北京谱仪Ⅲ研究和发表了对几个重要达利兹衰变的测量结果,包η'→γe^+e^-,J/ψ→Pe^+e^-(P=η',η/π0),η'→ωe^+e^-等.对这些过程的研究都是世界上的首次发现和测量,深化了我们对于介子结构和介子相互作用的理解.更多的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之中,预期它们将会进一步促进测量和理论的比较,也会对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有一定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谱仪Ⅲ 达利兹衰变 介子结构 矢量介子为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速实验超薄类金刚石碳靶的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祝娇 符合振 +6 位作者 林晨 高原 赵栓 朱昆 陆元荣 陈佳洱 颜学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23-1726,共4页
采用过滤阴极真空弧法,制备了满足激光稳相加速机制要求的超薄自支撑类金刚石碳靶。室温下沉积,基片偏压为-32V,薄膜沉积速率约为每脉冲0.002nm。选取NaCl膜作脱膜剂,采用漂浮法进行脱膜。打捞板孔径为1mm时,自支撑厚度范围为5~50nm,... 采用过滤阴极真空弧法,制备了满足激光稳相加速机制要求的超薄自支撑类金刚石碳靶。室温下沉积,基片偏压为-32V,薄膜沉积速率约为每脉冲0.002nm。选取NaCl膜作脱膜剂,采用漂浮法进行脱膜。打捞板孔径为1mm时,自支撑厚度范围为5~50nm,自支撑成功率约为70%。利用拉曼光谱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等仪器,测量了薄膜的结构、表面粗糙度等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阴极真空弧 激光稳相加速 自支撑 类金刚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邹宇斌 唐国有 +2 位作者 胥建国 郭利安 张国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17-20,共4页
利用两次成像法对快中子共振成像进行研究。分别利用6.3 MeV和6.1 MeV快中子对石墨、铜、铝构成的样品进行成像,经图像处理后,消除铜和铝的影像而获得了碳元素的分布图像。
关键词 中子照相 元素分辨 快中子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反应通道的高产额激光中子源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波 张智猛 +16 位作者 戴曾海 齐伟 邓志刚 黄华 贺书凯 王为武 滕建 张博 刘红杰 陈家斌 肖云青 吴笛 马文君 洪伟 粟敬钦 周维民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125,共7页
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短脉冲中子源是实现超快中子探测的理想中子源。如何提升中子产额是目前短脉冲激光中子源实现应用需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靶背鞘场加速机制和束靶反应方案,采用LiD复合组分靶作为中子转换体,可以有效提升... 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短脉冲中子源是实现超快中子探测的理想中子源。如何提升中子产额是目前短脉冲激光中子源实现应用需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靶背鞘场加速机制和束靶反应方案,采用LiD复合组分靶作为中子转换体,可以有效提升激光中子产额。与常规的LiF转换体相比,除了p-Li和d-Li两个反应道之外,LiD转换体可以多出p-D和d-D两个反应道,因此可充分利用激光加速的质子和氘离子的多反应通道优势来提升中子产生概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LiF转换体,LiD转换体可带来中子产额2~3倍的提升,达到5.2×10^(8)n/sr的最高中子产额,并具备更好的前冲性。实验还区分了多反应通道的贡献,证明中子产额提升主要来自于p-D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中子源 中子产额 中子转换体 多反应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教育Ⅰ:万有引力与天体物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仁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课程的相关信息以及个人认识.最后,以大气簇射μ子产生、啾质量、宇宙加速膨胀等教学案例结束,侧面诠释了作者的"天体物理"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教育 天体物理 万有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投影室可编程通用电子学(GET)调试与原始数据处理方法
7
作者 边佳伟 李奇特 +1 位作者 许金艳 杨再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介绍了时间投影室(TPC)通用的高密度电子学GET架构及调试过程,对GET运行中出现的空事件及基线振荡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测量了基线及内部脉冲信号,简单介绍了基线数据的处理和输入信号重建的方法。采用Cooley-Turkey FFT算法对GET... 介绍了时间投影室(TPC)通用的高密度电子学GET架构及调试过程,对GET运行中出现的空事件及基线振荡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测量了基线及内部脉冲信号,简单介绍了基线数据的处理和输入信号重建的方法。采用Cooley-Turkey FFT算法对GET电子学响应函数进行估算,分析电子学响应的时域和频域表现:GET电子学响应非线性,出于精度考虑需对输入信号进行重建;高频噪声在重建中的影响较大,实际重建中考虑引入低通滤波函数降低噪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T调试 AGET FPN 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压片型241AmO2-Be中子源物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明 陈金象 +1 位作者 张国辉 樊铁栓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Am-Be中子源是应用广泛的同位素中子源,国际上为其建立了ISO 8529-1推荐标准。为检验该标准的普适性和各种应用的需求,本文以德国PTB实验室ISO源和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产同类源为例,对源中子从产生到出射的物理过... Am-Be中子源是应用广泛的同位素中子源,国际上为其建立了ISO 8529-1推荐标准。为检验该标准的普适性和各种应用的需求,本文以德国PTB实验室ISO源和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国产同类源为例,对源中子从产生到出射的物理过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和理论计算。综合评述了源的制作和结构差异等因素对源中子能谱、平均能量、1.5 MeV以下中子的份额、源强、源发射4.438MeVγ射线与中子的强度比和出射中子的各向异性等源自身物理特性的细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e中子源 中子能谱 源物理特性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MS实验研究底夸克偶素的产生和极化
9
作者 刘烈 钱思进 杨宗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6,共6页
介绍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CMS探测器对底夸克偶素产生截面的测量方法、提取极化参数的算法以及触发率的计算。给出了利用CMS实验探测的底夸克偶素的分辨率、重建效率和触发率等。目的是在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下,通过测量强子对撞... 介绍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CMS探测器对底夸克偶素产生截面的测量方法、提取极化参数的算法以及触发率的计算。给出了利用CMS实验探测的底夸克偶素的分辨率、重建效率和触发率等。目的是在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下,通过测量强子对撞产生底夸克偶素的截面和极化度来验证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NRQCD)的因子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夸克偶素 色单态 色八重态 极化参数 大型强子对撞机 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实验比对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阳金珉 王昊 张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57-1663,共7页
为评估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粒径扫描法、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法的3种氡子体活度粒径分布测量方法。依据气溶胶结合理论,以粒径扫描间接测量法作为气溶胶活度粒径参照,在氡室环境和室内环境开展了低压撞击... 为评估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粒径扫描法、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法的3种氡子体活度粒径分布测量方法。依据气溶胶结合理论,以粒径扫描间接测量法作为气溶胶活度粒径参照,在氡室环境和室内环境开展了低压撞击器法和丝网扩散组法测量氡子体活度粒径比对研究。研究表明:撞击器法、丝网扩散组法2种直接测量方法测得的活度几何粒径均值与间接测量法一致性较好;撞击器法在氡室内测量粒径略微偏低,在室内低活度浓度环境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丝网扩散组在粒径300 nm以下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粒径大于500 nm时误差较大不再适用;在室内低活度环境下,丝网扩散组法受限于测量灵敏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氡子体粒径分布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子体 活度粒径分布 低压撞击器 丝网扩散组 结合速率 放射性气溶胶 内照射 活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根 赵梓茗 +1 位作者 张艺宝 颜学庆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92-500,共9页
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超过半数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单独或联合使用放射治疗。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放射治疗围绕着“增效减毒”的原则展开技术迭代,不断和手术、化疗以及新兴的免疫疗... 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超过半数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单独或联合使用放射治疗。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放射治疗围绕着“增效减毒”的原则展开技术迭代,不断和手术、化疗以及新兴的免疫疗法等其他手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疗效和可及性。21世纪以来,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剂量递送方式、结合实时影像的自适应规划、引入人工智能和新的粒子辐射类型等先进技术,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提高。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放射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展示了在加速器平台上进行高剂量率放射治疗研究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放射治疗相关的新兴研究热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logue on Supranuclear Matter at the Dream Field:A Summary
12
作者 ZHOU Enping JIANG Jinchen +4 位作者 LUO Yudong WANG Weiyang XIA Chengjun ZHANG Chen XU Renxin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3-1156,共14页
Understanding the equation of state of cold dense matter,i.e.,those inside neutron stars,is a key problem in the multi-messenger astronomical era.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cientific discuss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 Understanding the equation of state of cold dense matter,i.e.,those inside neutron stars,is a key problem in the multi-messenger astronomical era.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cientific discuss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mu-nities in the relevant fields,particularly between nuclear physicists and astrophysicists,we have organized the Dialo-gue at the Dream Field(DDF2024).The participants explored topics of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ulsar astrophysics,transient phenomena,hadronic and nuclear matter,supra-nuclear matter with quark degree of freedom,numerical relativity.This involved discussions on the mechanisms,model constructions,observational impacts,and introduc-tions of new facilities.In-depth exchange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invited talks and free discussions,as well as a visit to view the FAST telesc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ar neutron star γ-ray burst fast radio burst dense matter numerical rela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CIGS薄膜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成 韩俊峰 +3 位作者 江涛 谢华木 焦飞 赵夔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预制层硒化法"制备铜铟镓硒(CIGS)薄膜的工艺。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In、Cu-Ga金属预制层,然后进行硒化(450℃)以及退火处理(550℃)。SEM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溅射沉积In薄膜,并且采用Mo/Cu-Ga/In/Cu-Ga/In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预制层硒化法"制备铜铟镓硒(CIGS)薄膜的工艺。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In、Cu-Ga金属预制层,然后进行硒化(450℃)以及退火处理(550℃)。SEM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溅射沉积In薄膜,并且采用Mo/Cu-Ga/In/Cu-Ga/In的叠层顺序,可以获得平整致密的CIGS薄膜。XRD和SEM测量显示,以单质硒作为硒源,在450℃的硒化之后生成分离的CIS和CGS相,惰性氛围的高温退火可以使分离的CIS和CGS相互融合,形成均一化的CIGS四元化合物。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的CIGS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层硒化法 铜铟镓硒 金属预制层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14)CO_2观测:2010~2011年广州城市大气中化石源CO_2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平 沈承德 +4 位作者 易惟熙 王宁 丁杏芳 付东坡 刘克新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GIGCAS)大气CO2观测点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该站点大气CO2浓度变化范围为460~550 mL/m3,月平均浓度介于470~530 mL/m3之间,呈现夏、秋季浓度低,春、冬季浓度较高的特点。大气CO2的δ13C...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GIGCAS)大气CO2观测点的数据显示: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该站点大气CO2浓度变化范围为460~550 mL/m3,月平均浓度介于470~530 mL/m3之间,呈现夏、秋季浓度低,春、冬季浓度较高的特点。大气CO2的δ13C值变化介于–9.00‰~–13.10‰之间,月平均值介于–9.60‰~–11.80‰之间,与大气CO2浓度之间关系不显著,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城市大气CO2的影响。GIGCAS站点大气CO2的Δ14C值波动剧烈,介于29.1‰~–85.2‰之间,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4.9‰~–41.7‰,年平均大气CO2的Δ14C值为–16.4‰。较高的Δ14C值出现在夏、秋两季(7~9月),均值约为–5.2‰,较低的Δ14C值出现在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4月)、均值约为–27.1‰,据此计算得出的化石源CO2浓度变化范围为1~58 mL/m3,年平均值约24 mL/m3,较低的大气化石源CO2浓度出现在夏、秋两季(7~9月),均值为17 mL/m3,较高大气化石源CO2量出现在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4月),均值约为29 mL/m3。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对城市大气化石源CO2浓度影响巨大,调整人类活动是减少大气化石源CO2污染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气CO2浓度 Δ14C 化石源CO2浓度 季节变化 人类活动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蒸气浓度对制备CIGS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成 韩俊峰 +3 位作者 江涛 谢华木 焦飞 赵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2-436,共5页
采用"预制层硒化法"制备CuIn1-xGaxSe2(CIGS)薄膜.基于自主设计的"双层管式硒化装置",通过控制硒蒸气浓度优化退火工艺,研究硒蒸气浓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不... 采用"预制层硒化法"制备CuIn1-xGaxSe2(CIGS)薄膜.基于自主设计的"双层管式硒化装置",通过控制硒蒸气浓度优化退火工艺,研究硒蒸气浓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利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不同硒浓度氛围下生成的CIGS薄膜的成分和物相进行表征,并在AM1.5、1000W·m-2的标准光照条件下比较相应CIGS电池器件的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饱和硒蒸气下退火得到的样品,基底钼膜遭到严重腐蚀破坏,失去背电极功能;在低浓度硒气氛下退火不能有效消除CIGS薄膜的偏析和缺陷,以致光电转换效率低;而在无硒惰性氛围下退火的样品,生成了物相均一化的CIGS薄膜,由此制备的CIGS电池取得了8.5%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管式硒化装置 预制层硒化法 饱和硒蒸气 退火 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ICS的ERL加速器控制系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立文 林林 +2 位作者 王芳 黄森林 刘克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7-790,806,共5页
EPICS是国际上比较大型的加速器广泛采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针对北京大学ERL实验装置的需求,设计研发了一套基于EPICS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并成功用于注入器调试和实验研究中。首先对EPICS控制系统平台进行了介绍,然后描述了控制系统的整体... EPICS是国际上比较大型的加速器广泛采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针对北京大学ERL实验装置的需求,设计研发了一套基于EPICS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并成功用于注入器调试和实验研究中。首先对EPICS控制系统平台进行了介绍,然后描述了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最后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各个子系统的软硬件选型和调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ERL实验装置 控制系统 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定年和示踪数据计算与报道形式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宁 沈承德 +4 位作者 丁平 易惟熙 朱三元 刘克新 徐晓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近些年,随着^(14)C分析技术的发展,^(14)C定年与示踪研究在考古学、海洋学、大气科学甚至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新的拓展,随着我国多台加速器质谱的引进,必将引起一股^(14)C研究的热潮。然而,新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14)C数据计算方... 近些年,随着^(14)C分析技术的发展,^(14)C定年与示踪研究在考古学、海洋学、大气科学甚至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新的拓展,随着我国多台加速器质谱的引进,必将引起一股^(14)C研究的热潮。然而,新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14)C数据计算方法和报道形式,尚未有系统的归纳和介绍,使得新接触^(14)C的研究人员以及使用^(14)C数据的科研人员易产生困惑甚至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表达。本文针对近些年来^(14)C研究的新方向并结合传统的^(14)C计算原理,总结了其中常见的和较为重要的^(14)C数据计算原理及报道形式,尤其是对其中容易引起误用和混用的参数和定义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期望本文能对我国新接触^(14)C的相关科研人员迅速而准确地了解^(14)C定年和示踪数据的计算原理和报道形式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定年 示踪 计算 数据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杆型射频四极场加速器的极间电压调谐及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泉丰 陆元荣 +4 位作者 朱昆 颜学庆 刘戈 郭之虞 陈佳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5期124-128,共5页
为了提高射频四极场加速器(RFQ)的束流传输效率,需要对纵向分布不均匀的极间电压进行补偿,并且准确测量束流实验中极间电压的绝对数值。考虑到极间电压分布不均匀是由于分布电容和端部效应造成的,而采用调谐块可以调节分布电感,通过电... 为了提高射频四极场加速器(RFQ)的束流传输效率,需要对纵向分布不均匀的极间电压进行补偿,并且准确测量束流实验中极间电压的绝对数值。考虑到极间电压分布不均匀是由于分布电容和端部效应造成的,而采用调谐块可以调节分布电感,通过电磁场数值模拟研究了调谐块对极间电压分布的影响,最终极间电压的平整度被调整到优于95%。在束流实验中,通过测量轫致辐射谱测定了极间电压的数值,通过束流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多能峰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标定了70kV极间电压对应的输入功率值284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杆型RFQ 极间电压 束流动力学 冷测 束流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活性炭的混凝土试块氡析出率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法富 张磊 +2 位作者 张永贵 阳金珉 郭秋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37-742,共6页
建筑材料是高层建筑室内和某些特殊场所环境中氡气的主要来源,降低建材氡析出率是从源项上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有效途径。针对通过在建材中掺杂活性炭来降低建材氡析出率的方法,本研究对掺杂不同含量(质量分数为0%~2%)活性炭的混凝土试块... 建筑材料是高层建筑室内和某些特殊场所环境中氡气的主要来源,降低建材氡析出率是从源项上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有效途径。针对通过在建材中掺杂活性炭来降低建材氡析出率的方法,本研究对掺杂不同含量(质量分数为0%~2%)活性炭的混凝土试块氡析出率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混凝土试块的氡析出率随活性炭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二者有明确的负相关关系;活性炭掺杂量为1.37%时,混凝土氡析出率可降低到未掺杂活性炭时析出率的35%左右。为探讨掺杂活性炭后混凝土氡析出率降低的物理机制,对掺杂不同含量活性炭的混凝土建材进行了孔隙度测量,测量结果排除了活性炭颗粒堵塞混凝土内部空隙的可能性;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最终断定活性炭对氡的吸附作用是造成混凝土氡析出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活性炭的吸附特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计算,结合实验测量结果拟合得到了活性炭降低建材氡析出率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析出率 活性炭 建筑材料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试验^(14)C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确定不明死者的出生时间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宁 沈承德 +6 位作者 丁平 易惟熙 孙卫东 刘克新 丁杏芳 付东坡 袁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9,共6页
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大规模的大气层核试验活动,原本稳定的大气中CO2的14C含量迅速升高,并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渗透到整个生物圈,自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后,大气中CO2的14C含量开始迅速减少,其速度却远超过了14C... 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大规模的大气层核试验活动,原本稳定的大气中CO2的14C含量迅速升高,并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渗透到整个生物圈,自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后,大气中CO2的14C含量开始迅速减少,其速度却远超过了14C自身的衰变速度,树轮和珊瑚等环境信息载体的14C记录都体现了这一迅速增长而后又衰减的过程。近50年对全球大气中CO2的14C含量的数据采集和发布,使人们发现了14C含量作为现代时间标尺的可行性。介绍了现代核试验14C在法医学鉴定中新的应用方向——根据牙釉质的14C含量确定不明身份死者的出生年代。对于无法判定样品形成于大气14C含量峰值前后的问题,尝试应用同一个人釉质完成时间不同的两颗牙齿的14C含量比较,来予以解决。实验数据结果与真实记录之间的绝对误差为1.4a,优于以前骨龄和牙齿磨损度等传统的法医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鉴定 核试验14C年代学 牙齿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