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政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永沛 贺一舟 +1 位作者 梁湉湉 冯长春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4-103,共10页
研究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对于完善我国土地制度,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详细剖析了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背景动因,基于北京市实例,从主导主体、土地使用权、运营性质三个维度剖析"政府主导出... 研究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对于完善我国土地制度,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详细剖析了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背景动因,基于北京市实例,从主导主体、土地使用权、运营性质三个维度剖析"政府主导出资的公租房""企业受让土地的商业租赁""村企合作开发的商业租赁"三种典型的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并从村集体收益与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适用性等方面探讨各试点的差异。根据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尚面临的问题,提出四点政策建议:(1)完善集体土地入市流转机制,进一步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2)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3)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政府、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平衡;(4)提高租赁住房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 租赁住房 建设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北京市六环路内酒店综合评级和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翰 郭永沛 冯长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酒店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互联网多源数据的酒店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评价因子归并为酒店区位便利性、酒店满意度、酒店周边商业服务质量三类,对北京市六环路内的3470家酒店进行打分和评级。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 以酒店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互联网多源数据的酒店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评价因子归并为酒店区位便利性、酒店满意度、酒店周边商业服务质量三类,对北京市六环路内的3470家酒店进行打分和评级。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高等级酒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等级酒店在CBD、金融街、中关村、望京等地区存在明显的聚类现象,且酒店区位便利性和酒店等级是高值区域聚类,酒店满意度与酒店周围商业服务质量则是低值区域聚类。此外,将新的酒店评价与现有酒店星级评价进行空间分布和集聚情况的对比,揭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依据,并对现有酒店评级进行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酒店综合评价 空间分析 北京市六环路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社会支持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涛 韦长传 仝德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2,共12页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一直是很多流动人口向往和驻足的地方,也因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基于2017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和影...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一直是很多流动人口向往和驻足的地方,也因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基于2017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积累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跨城市流动经历有利于经济和行为融入的积累,而心理和文化维度的融入则依靠本地居留时间的增加。家庭、朋友、社区等层面的社会支持显著提升流动人口总体的社会融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重要路径,但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和社会支持及不同维度社会融入的中介效应强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支持 社区环境 社会融入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户籍迁移的估算及时空特征——新型城镇化的落户政策导向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涛 刘嘉杰 曹广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3-561,共9页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空间格局高度耦合;迁入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大城市群,迁出地较为分散,以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迁出最多。特大城市对流动人口落户的吸引力最强,一线城市户籍迁移持续活跃,新兴二线城市的迁入规模快速提升;而即使普遍没有落户限制,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户籍迁出趋势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户籍迁移 新型城镇化 落户政策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凯 李凯 刘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0,112,共10页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阐释了市民化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考察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治理效率、空间分异格局和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省流动比例大的城市治理效率更低,以省内流动为主的成渝、山东半岛、中原等城市群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的...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阐释了市民化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考察了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治理效率、空间分异格局和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省流动比例大的城市治理效率更低,以省内流动为主的成渝、山东半岛、中原等城市群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可能性强于以跨省流动为主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就近市民化将成为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导模式。政府力量会从提升和抑制两个方面同时影响流动人口市民化效率,而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同时强化这种提升和抑制作用。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点为代表的制度创新效果暂未显现,在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日趋连綿化的趋势下,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协同治理和制度创新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市民化 城市治理效率 空间格局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结构性与流向特征——基于长时序人口普查数据的区域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涛 杨梦 彭荣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利用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结构和比较的视角考察了东北三省人口流失规模、来源和目的地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失是始于1990年的长期现象,但人口流失的规模和比例远低... 利用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结构和比较的视角考察了东北三省人口流失规模、来源和目的地选择的典型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人口流失是始于1990年的长期现象,但人口流失的规模和比例远低于中西部主要人口流出区;持续性的人口减少是人口流入率低、户籍迁出率高、城乡人口同步流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也是东北人口流失的典型地域特征。经济因素是东北和其他省份外流人口目的地选择的共性主导因素;东北外流人口更加重视流入地的医疗卫生服务,近20 a的流出人口年轻化导致该地区对教育资源的偏好性大幅提升,且持续受到区位因素的较大制约,但始终没有明显的气候偏好性。区域吸引力不足的长期性和全面性意味着东北三省在尽力延缓人口流失趋势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人口流失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失 结构解析 迁移空间选择 区域比较研究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环境、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基于全国百村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涛 卓云霞 王洁晶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6,共6页
农地流转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农地流转对村庄环境和非农就业的影响仍缺乏精细化考察。基于2014—2015年我国13个省份的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村庄环境对农地流转具有... 农地流转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农地流转对村庄环境和非农就业的影响仍缺乏精细化考察。基于2014—2015年我国13个省份的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村庄环境对农地流转具有多重影响。经济发达的村庄不仅农地流转更活跃,且更容易吸引外来农业投资;制度化的确权颁证能够促进农地流转,现实中的土地频繁调整虽会抑制农地转入,却促进了农地转出。(2)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影响的路径和强度因就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自雇型和远距离外出务工的效应强于受雇型和就地就近非农化;外出务工者对老家的汇款显著促进了农地转出,但对农地转入并无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村庄环境 非农就业 地权稳定性 农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生计资本特征及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中国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卢志强 曹广忠 李贵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564,共9页
基于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建立生计资本的测量指标体系,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特征,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是当前我国农户生计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于13省25县抽样调查数据,建立生计资本的测量指标体系,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特征,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是当前我国农户生计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本较低,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2)农户生计资本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农户的金融、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农户的自然资本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农户各类生计资本的增加不一定都会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物质、金融或社会资本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而人力资本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的可能性;4)不同地区,各类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或影响方向各不相同,应因地制宜地分析影响农户生活满意度的生计资本类型,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生活满意度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季节性闲置与完全闲置的比较——基于全国百县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胡明峰 曹广忠 +1 位作者 刘嘉杰 刘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9,共11页
研究目的:识别我国宅基地闲置的类型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形成原因,为闲置宅基地科学管理、分类整治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一项全国百县调查数据,对宅基地季节性和完全闲置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二者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识别我国宅基地闲置的类型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形成原因,为闲置宅基地科学管理、分类整治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一项全国百县调查数据,对宅基地季节性和完全闲置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二者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季节性闲置比完全闲置更为常见,平均程度更深,村际差异也更大。中部地区农村宅基地平均闲置率最高且以季节性闲置为主,区位偏远农村季节性闲置更为普遍。人口迁移对宅基地闲置的解释力最强,家庭化迁移直接导致宅基地闲置;地理条件差异是形塑宅基地闲置地域分异的基础;确权颁证发挥产权固化的作用,对两种闲置均有促进作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有效抑制完全闲置,非农就业则明显提高季节性闲置。研究结论:季节性闲置宅基地仍发挥居住功能,不应视为资源浪费;完全闲置才是宅基地资源浪费的典型,在具体整治时应予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闲置 季节性闲置 完全闲置 家庭化迁移 农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邻近性与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卓云霞 刘涛 古维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0-1218,共9页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了地理、制度、信息和知识等多维邻近性对城-城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流入与户籍地地理相邻、制度相似、信息联系密切以及与自身知识...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了地理、制度、信息和知识等多维邻近性对城-城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流入与户籍地地理相邻、制度相似、信息联系密切以及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匹配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和公共服务水平好的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不同维度的邻近性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省内流动能够降低距离对流入地选择的负面影响;多维邻近性的影响强度存在群体差异,女性对知识邻近性更加敏感;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正式制度和信息邻近的城市有更强的偏好,但受知识邻近性的影响较弱;高学历群体更能远距离、跨省迁移并受到城市间互联网信息联系更强的影响;而有过流动经历的劳动力再流动时更能克服地理、文化和知识距离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性 城-城流动 流入地选择 嵌套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仝德 曹志强 曹广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5-1145,共11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定量比较分析了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①总体而言,城−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显著高于乡−城,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两类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在...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定量比较分析了乡−城和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①总体而言,城−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显著高于乡−城,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两类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两类人群间存在差异。②流出地的户籍价值显著阻碍了乡−城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流入地的户籍价值、经济方面的整合融入对城−城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更显著。③户籍价值、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及流动距离分异。④产生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户籍身份所塑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户意愿 乡−城流动人口 城−城流动人口 户籍价值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