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终结大众传播史,传媒教育正在被颠覆——专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
1
作者 刘胜男 林畅 陈刚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第4期38-42,2,共5页
如今,全球的新闻传播学科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带来了替代性的变化,我们走出了以媒体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类从未遇到过的传播时代。这种变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用了两个字来形... 如今,全球的新闻传播学科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带来了替代性的变化,我们走出了以媒体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类从未遇到过的传播时代。这种变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用了两个字来形容——替代。全新的替代式的变化,使得很多传统媒体的模式、经验和方法论,包括理论体系和概念都遇到了挑战,过去传媒教育所习惯的东西正在遭遇挑战、质疑、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教育 传播史 新闻传播学 传播时代 副院长 理论体系 新闻学 传媒类 新闻教育 传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沙丘》思考中国科幻电影的路向——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51期实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光 邱章红 +3 位作者 张慧瑜 刘婉瑶 卢玥 栗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2-72,78,共12页
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51期——“从《沙丘》思考中国科幻电影的路向”,于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大学红六楼举行。该期沙龙从《沙丘》的影像美学、过去未来交汇的世界观营造、陌生化的梦境设置与... 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51期——“从《沙丘》思考中国科幻电影的路向”,于2021年12月1日在北京大学红六楼举行。该期沙龙从《沙丘》的影像美学、过去未来交汇的世界观营造、陌生化的梦境设置与审美感知的延长,以及(后)殖民主义“未来”宇宙秩序想象和“再次伟大”的后帝国主义寓言等多个角度,深刻剖析这部未来与历史向度并存的科幻电影作品,并由此探讨中国科幻电影可能的创作路向。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婉瑶、栗琳及硕士研究生卢玥主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邱章红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慧瑜研究员参与对话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科幻电影 想象力消费 想象力层级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背景下设计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融——发展历程、学术视阈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萌秋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眼下,设计学已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可授予工学和艺术学学位。但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设计学,今后在发展中所需要交叉的并不仅限于艺术学和工学,而是需要推动自身与更多相关学科的广泛融合。本文以与设计学同为新兴学科的传... 眼下,设计学已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可授予工学和艺术学学位。但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设计学,今后在发展中所需要交叉的并不仅限于艺术学和工学,而是需要推动自身与更多相关学科的广泛融合。本文以与设计学同为新兴学科的传播学为例,从传播学学科发展、学术视阈及其研究方法角度,对设计学交叉学科建设问题展开比较分析和思考。传播学视角的介入可以辅助设计学在现有的定性方法等之外,加强对实证主义、文化研究、技术前沿等多种方法论范式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 传播学 学科发展 学术体系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的知识挑战: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面临的几个历史性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维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6-13,共8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种外部历史条件变化给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将新闻传播学放置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40年的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分析主流知识界现代化方案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可以发现,随着全球政治经济...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种外部历史条件变化给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将新闻传播学放置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40年的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分析主流知识界现代化方案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可以发现,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转型,特别是中国发展模式合法性的显著提升和西方社会政治境遇的转变,中国知识界从外部理想政治蓝图出发的转型方案遇到了明显困境。面对新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一轮调整,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面临着价值定位和理论框架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新闻传播学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后金融危机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国际舆论环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
5
作者 程曼丽 《传媒论坛》 2024年第5期3-3,共1页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其认知的结合(即“自塑”与“他塑”的结合)。正因如此,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复杂过程,既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其认知的结合(即“自塑”与“他塑”的结合)。正因如此,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复杂过程,既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即是如此。在国家形象的“自塑”方面,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是对长期以来被西方世界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进行“祛魅”,主动展现新时期的新风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对外宣介国家和平发展的宗旨、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传播 国际舆论环境 自我认知 妖魔化 新风貌 讲好中国故事 建构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视听创作与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瑜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15,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引领着新时代视听创作与传播实践,也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引领着新时代视听创作与传播实践,也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用《山海情》《觉醒年代》《人世间》《繁花》等现实题材电视剧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也借助《中国诗词大会》、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等“国风”、“国潮”类文化节目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这些视听节目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端均展现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以主旋律和现实题材电视剧、传统文化综艺节目、“非遗”主题纪录片等类型的代表性视听作品为例,可呈现融媒体时代以视听传播建构对主流价值的文化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视听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传播视角下北京小众书店的经营特色与文化价值
7
作者 蒋雪颖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小众书店作为新型实体书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综合书店和连锁书店,其直接服务于小众群体,通过细分市场领域,形成精准服务目标读者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为了探究北京小众书店的经营特色与文化价值,选取了15家北京小众书店进行研究,采用... 小众书店作为新型实体书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综合书店和连锁书店,其直接服务于小众群体,通过细分市场领域,形成精准服务目标读者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为了探究北京小众书店的经营特色与文化价值,选取了15家北京小众书店进行研究,采用公共传播视角发现小众书店形成了明确主题定位、采用单一经营模式、塑造品牌优势的经营特色,在参与知识生产链条、创新线上知识传播、提供公益文化服务方面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传播 小众书店 经营特色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发展视角下英美文学的传播——评《现代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化传播》
8
作者 韩秀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I0007-I0007,共1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文学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理边界,而是跨越国界、时代和语言,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动网络。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世界的文化瑰宝,其传播是文化互动与融合的见证,对于理解和融合多元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由哈尔...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文学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理边界,而是跨越国界、时代和语言,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动网络。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世界的文化瑰宝,其传播是文化互动与融合的见证,对于理解和融合多元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现代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化传播》一书通过系统梳理与分析英美文学的传播机制与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英美文学的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地理边界 英美文化传播 传播机制 全球化背景下 互动与融合 文化瑰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战狼2》到《万里归途》:新主流电影对国家价值传播的效果与嬗变
9
作者 唐倩 何雪聪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2期61-67,共7页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主流电影在传播国家价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对两部极具代表性的新主流电影《战狼2》和《万里归途》在知乎上的评论进行内容分析与专题分析,考察受众对...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主流电影在传播国家价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对两部极具代表性的新主流电影《战狼2》和《万里归途》在知乎上的评论进行内容分析与专题分析,考察受众对电影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国家价值层次的认识和态度,可以反映出新主流电影传播国家价值的有效性,从而在主题、叙事和情感内核三个方面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战狼2》 《万里归途》 国家价值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被引量:19
10
作者 程曼丽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5期1-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5月31日)时强调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当肯定的是,按照中央关于《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5月31日)时强调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当肯定的是,按照中央关于《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部署,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海外采编网络和传播平台迅速拓展,营销能力明显改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现实的双重原因,在国际舆论场上,西方话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西强我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此外,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媒体在传播观念、传播技巧、话语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难以摆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这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极不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 传播观念 传播技巧 传播平台 西方话语 营销能力 集体学习 讲好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兼评《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实践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程曼丽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2008年是我国对外传播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此拉开帷幕。2019年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重点媒体国... 2008年是我国对外传播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此拉开帷幕。2019年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分析与反思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理论研究总体偏弱,能够在较长时间段内对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活动进行潜心开掘的研究成果更不多见。文章即是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体推进十周年的背景下讨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总的来看,中国的对外传播经历了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核心能力打造,再到护航"一带一路"的发展阶段,这同时也是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追逐硬实力到重视软实力,由自说自话到寻求共同话语的一个转变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研究需要考虑将中国实践理论化的可能性,"新媒体跨文化传播"就是理论探索的方向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在国际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不再是媒体或媒体网站单方面的事情,而成为多元主体共同的事情;以媒体为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亦应上升为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抽象模拟到“数字孪生”——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分析ARPG中的战场光环境
12
作者 李典峰 王宏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9,共7页
在游戏与电影制作领域,技术的演进不断重塑创作格局。有必要聚焦于虚幻引擎5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变革,探讨从抽象模拟到“数字孪生”的发展趋势。这些技术提升了游戏体验与视觉表现力,推动电子游戏与数字电影在交互叙事上深度融合,使游戏... 在游戏与电影制作领域,技术的演进不断重塑创作格局。有必要聚焦于虚幻引擎5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变革,探讨从抽象模拟到“数字孪生”的发展趋势。这些技术提升了游戏体验与视觉表现力,推动电子游戏与数字电影在交互叙事上深度融合,使游戏体验更为丰富,让玩家在超真实环境中沉浸式体验角色扮演,重新定义现实与虚拟界限,也让中国未来的数字内容创作在技术迁移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创了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幻引擎 抽象模拟 影游融合 游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汝东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3期45-50,共6页
传播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传播的道德属性 ,传播在其过程中深受社会道德的制约 ,因而 ,从理论上探讨传播伦理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论述了传播伦理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属性 ,在当今尤显重要。
关键词 传播 道德 传播伦理学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53
14
作者 谢新洲 安静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第6期21-23,共3页
微信是腾讯公司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的一种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它可以跨运营商,跨平台地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信息,也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即时通话等功能.相对于短信,微信使用基于流量无通讯费用;相对于QQ,微信将使用者更加牢固地... 微信是腾讯公司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的一种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它可以跨运营商,跨平台地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信息,也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即时通话等功能.相对于短信,微信使用基于流量无通讯费用;相对于QQ,微信将使用者更加牢固地锁定在手机通讯录中,建立了强关系;相对于微博,它的圈子更加私人,内容更加隐蔽,关系更加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影响 传播特征 智能手机 应用程序 通讯服务 腾讯公司 通讯费用 运营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价值传播——视觉叙事范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汝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商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国民输出、经济模式输出,逐渐走向文化输出、国家价值输出。国家传播面临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全球等诸多冲突和挑战。国家价值传播应重视民间化、理性化和普世化。我国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商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国民输出、经济模式输出,逐渐走向文化输出、国家价值输出。国家传播面临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全球等诸多冲突和挑战。国家价值传播应重视民间化、理性化和普世化。我国的视觉传播领域呈现出娱乐化、历史化、戏剧化、庸俗化等倾向,这削弱了媒体的公共信度。国家媒体陷入了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资本功能的纠葛。这些正制约着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我国政府和国民的媒介空间文明意识亟待建构和增强。民间网络视觉叙事的崛起,为我国"媒介文明帝国"的重构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政府话语场、民间话语场、国际话语场,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中,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都应占据主动权、主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传播 视觉叙事 媒介空间 媒介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传播媒介对中国年俗的冲击与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地 匡野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2期83-87,共5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人的传统风俗观在最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节日里一些新的行为习惯与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我们从近年来中国人年节习俗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年味变淡、电视春晚、短信拜年等社会现象的...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人的传统风俗观在最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节日里一些新的行为习惯与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我们从近年来中国人年节习俗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年味变淡、电视春晚、短信拜年等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究现代传播媒介及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对中国人传统的年节民俗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希望能够引起民众对此问题更加广泛的重视与更加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节习俗 传播媒介 民风民俗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现状初探——基于《中国文化印象》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共2页
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应建立在有完善科学调查的基础之上,使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也是各国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对四国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受访者接触中国电影的情... 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应建立在有完善科学调查的基础之上,使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也是各国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对四国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受访者接触中国电影的情况和接触的方式以及对中国电影传播中国文化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中国电影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制播业务中的深度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柴焱 李玥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年第2期40-45,共6页
本文回顾了北京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建设历程,强调了传统制播网络系统发展外延应用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北京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外延应用的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线索汇聚、UGC报料、远程编辑、远程文稿四个核心功能的设计思路及建... 本文回顾了北京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的建设历程,强调了传统制播网络系统发展外延应用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北京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络系统外延应用的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线索汇聚、UGC报料、远程编辑、远程文稿四个核心功能的设计思路及建设要点。该项目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电视台封闭的生产网节目制播模式,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大幅改进了新闻生产业务流程,使得新闻制作模式更加灵活方便,在国内制播网络系统建设中具有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播网络 新闻外延 远程文稿 远程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繁至简,回归电影本体性的语言探索——导演宁浩访谈
19
作者 刘畅 辛西诺 宁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2024年宁浩导演有两部作品登陆院线:《红毯先生》与《爆款好人》。一改过往“疯狂”系列的多线叙事与极繁主义的视听风格,《红毯先生》的弱叙事与极简主义美学的视听呈现是导演回归电影本体性的深度思考后,克制中直抵人物内心的黑色喜剧... 2024年宁浩导演有两部作品登陆院线:《红毯先生》与《爆款好人》。一改过往“疯狂”系列的多线叙事与极繁主义的视听风格,《红毯先生》的弱叙事与极简主义美学的视听呈现是导演回归电影本体性的深度思考后,克制中直抵人物内心的黑色喜剧;对“京味喜剧”中幽默成因的文化拆解,结合“寅次郎”式的平民生活流戏剧,《爆款好人》中导演将一种弱戏剧性的喜剧风格以“新现实主义”式的写实手法呈现,给观众以观察与思考空间,举重若轻地呈现了当下市民喜剧的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喜剧 宁浩 多线叙事 极繁主义 写实手法 新现实主义 院线 极简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传播:实践中的救赎与创新——兼论深圳关爱行动 被引量:1
20
作者 师曾志 《中国社会组织》 2015年第7期46-47,共2页
近些年公益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一方面与新媒介发展相关,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和需要。新媒介承载着人与人的关系,从强调秩序、稳定向一种混沌、失控状态发展,这对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根本是政府、企业、社... 近些年公益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一方面与新媒介发展相关,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和需要。新媒介承载着人与人的关系,从强调秩序、稳定向一种混沌、失控状态发展,这对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根本是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公民之间关系的改变。过去,公益事业强调的是NGO和公民参与,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中的另外一种力量与权力,然而,今天"以爱筑城的深圳实践"印证了"爱"的力量和所形成的新的权力体系是社会多元"共治"与"善治"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实践 关爱 创新 救赎 传播 生命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