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互联网终结大众传播史,传媒教育正在被颠覆——专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 |
刘胜男
林畅
陈刚
|
《中国传媒科技》
|
2015 |
0 |
|
2
|
从《沙丘》思考中国科幻电影的路向——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51期实录 |
陈旭光
邱章红
张慧瑜
刘婉瑶
卢玥
栗琳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22 |
1
|
|
3
|
交叉学科背景下设计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融——发展历程、学术视阈与研究方法 |
张萌秋
|
《美术大观》
|
2024 |
1
|
|
4
|
新时代的知识挑战: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面临的几个历史性问题 |
王维佳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9 |
10
|
|
5
|
新的国际舆论环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 |
程曼丽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6
|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视听创作与传播 |
张慧瑜
|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
2024 |
1
|
|
7
|
公共传播视角下北京小众书店的经营特色与文化价值 |
蒋雪颖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文化发展视角下英美文学的传播——评《现代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化传播》 |
韩秀萍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从《战狼2》到《万里归途》:新主流电影对国家价值传播的效果与嬗变 |
唐倩
何雪聪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10
|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
程曼丽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21 |
19
|
|
11
|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兼评《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实践研究》 |
程曼丽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9 |
28
|
|
12
|
从抽象模拟到“数字孪生”——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分析ARPG中的战场光环境 |
李典峰
王宏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 |
陈汝东
|
《伦理学研究》
|
2004 |
10
|
|
14
|
微信的传播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
谢新洲
安静
|
《中国传媒科技》
|
2013 |
53
|
|
15
|
论国家价值传播——视觉叙事范式 |
陈汝东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6
|
现代传播媒介对中国年俗的冲击与影响 |
陆地
匡野
|
《中原文化研究》
|
2015 |
2
|
|
17
|
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现状初探——基于《中国文化印象》调查数据的分析 |
王丽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8
|
新媒体技术在新闻制播业务中的深度应用 |
柴焱
李玥
|
《广播与电视技术》
|
2014 |
2
|
|
19
|
由繁至简,回归电影本体性的语言探索——导演宁浩访谈 |
刘畅
辛西诺
宁浩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生命传播:实践中的救赎与创新——兼论深圳关爱行动 |
师曾志
|
《中国社会组织》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