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老龄化: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见解 被引量:16
1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1 位作者 张皓辰 郑洁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式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关于中国式老龄化六方面的新见解。第一,中国式老龄化彰显的是人口老龄化的中国之问与中国之治。中国成功拓展了人类老龄化可能性边界,中国式现代化能... 中国式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关于中国式老龄化六方面的新见解。第一,中国式老龄化彰显的是人口老龄化的中国之问与中国之治。中国成功拓展了人类老龄化可能性边界,中国式现代化能与中国式老龄化齐头并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应是中国式老龄化的首要任务。第二,中国式老龄化的成因主要源于中国的预期寿命革命。新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健康奇迹,由此引起的预期寿命革命产生了中国目前数量巨大的老龄人口,新时代的健康中国战略将使中国进入长寿时代并进一步加速老龄化。第三,中国式老龄化的影响并不会如流行观点认为的那样悲观。中国式老龄化是人类发展的奇迹而非拖累,不会拖累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会引发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变革。第四,中国式老龄化的治理需要符合国情。只有立足于反映国情的禀赋结构,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只有立足老龄人口禀赋结构,才能实现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只有重塑适宜的养老体系,才能创造中国的养老奇迹。第五,中国式老龄化有可供世界借鉴的经验。创造中国预期寿命革命的初级卫生保健经验就写入了《阿拉木图宣言》,中国的经验(尤其是在老龄化进程中保持经济增长的经验)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第六,中国式老龄化有可供世界分享的机遇。中国共同富裕进程中将形成规模巨大的银发经济,但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产业按比较优势适老化转型,才能壮大银发经济。总之,中国式老龄化既有各国老龄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制度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老龄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新结构经济学 银发经济 老龄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